司马炎简介-司马炎简介 司马炎个人简介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司马炎简介 司马炎个人简介
- 2、三国谁一统天下?
- 3、两晋南北朝史人物简介
- 4、司马炎简介
司马炎简介 司马炎个人简介
1、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司马炎简介,字安世司马炎简介,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 晋朝开国皇帝(265年—290年在位)司马炎简介, 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司马炎简介, 晋元帝司马睿从父,母为文明皇后王元姬。
2、初以父勋,封北平亭侯。迎立常道乡公曹奂,迁中抚军,进封新昌乡侯,拜为抚军大将军、晋国世子。咸熙二年(265年),拜为相国,袭封晋王。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晋朝,建都洛阳,年号泰始。 革新政治,振兴经济,厉行节俭,推行法治, 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人口增殖, 整个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咸宁五年(279年),命令杜预、王濬发动“晋灭吴之战”,实现全国统一。此后,骄奢淫逸,怠惰政事,分封诸王, 为八王之乱埋下隐患。
3、太熙元年(290年5月16日),病逝,时年五十五岁,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葬于峻阳陵。
三国谁一统天下?
统一如下:
是司马炎,三国末年,魏国丞相司马昭控制魏国实权。魏国灭掉蜀国后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废掉魏帝,自己称帝,建立晋朝。然后继续攻打吴国,公元280年吴主孙浩奉玉玺投降。司马炎在朝堂之上指一凳子曰:孤设此座,等卿久已。吴主孙浩也说:臣在江南也曾设此座恭候陛下。
简介: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208年发生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两晋南北朝史人物简介
1、晋武帝司马炎(236~290年),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265~290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母为文明皇后王元姬。
初以父勋,封北平亭侯。迎立常道乡公曹奂,迁中抚军,进封新昌乡侯,拜为抚军大将军、晋国世子。咸熙二年(265年),拜为相国,袭封晋王。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晋朝,建都洛阳,年号泰始。
2、司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即晋元帝,东晋王朝开国皇帝(318—323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曾孙,琅邪武王司马_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
太熙元年(290年),袭封琅邪王,参与讨伐成都王司马颖。作战失利后,离开洛阳,回到封国。晋怀帝即位,拜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后来,听从王导建议,南渡建康,笼络结交江左士族。永嘉七年(313年),拜丞相、大都督中外军事。
永嘉之乱,晋愍帝被俘,西晋灭亡。建兴五年(317年),在晋朝宗室与南北大族拥戴下,即位为晋王,年号建武。太兴元年(318年),正式即位,史称晋元帝,开启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3、晋明帝司马绍(299~325年10月18日),字道畿,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东晋王朝第二位皇帝(322~325年在位),晋元帝司马睿长子,晋简文帝司马昱异母兄,母为宫人荀氏,
性情孝顺,文韬武略,聪明有机断。永昌元年(322年),正式即位。在位期间,凭借弱势之中央,成功制衡权臣世家,推动南方社会安定发展。
太宁二年(324年),平定王敦叛乱,停止追究王敦党羽,全力重用丞相王导,保持与江东士族和谐关系,成功做好“王敦之乱”善后工作,稳定东晋王朝的局势,对安定国家大局和皇室权威影响深远。
4、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祖籍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皇帝(420年-422年在位)。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后。
刘裕自幼家贫,初为北府军将领。自隆安三年(399年)后,对内平定孙恩和桓玄,消灭桓楚、西蜀、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
对外消灭南燕、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又以却月阵大破北魏,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即位后,又派兵南征林邑国,使其全境归附。
5、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年—452年3月11日),字佛狸伐,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鲜卑族。南北朝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北魏王朝第三位皇帝,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为明元密皇后杜氏。
拓跋焘自幼聪明大度,应付裕如。泰常八年(423年)登基,年号始光。心怀“廓定四表,混一戎华”之志。亲自率军征战,周旋于险境。善用骑兵,轻骑奔袭,攻灭胡夏、北燕、北凉,征伐山胡,降伏鄯善、粟特等西域诸国,驱逐吐谷浑,攻取刘宋河南重镇,统一中国北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拓跋焘
司马炎简介
司马炎,即晋武帝。字安世,河内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
司马炎为曹魏权臣司马昭司马炎简介的长子,曾出任中抚军,司马昭却有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王位,但在众臣的反对之下,司马炎于咸熙二年被封为晋王太子。
同年八月,司马昭因中风猝死,享年55岁。司马炎继承父亲的相国职位和晋王爵位。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晋,改元泰始。太熙元年病逝,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晋武帝。葬峻阳陵。
扩展资料司马炎简介:
司马炎于公元265年,登上帝位,国号大晋,史称为西晋。改元为泰始,晋王司马炎成司马炎简介了晋武帝。为了尽早地使国家从动乱不安的环境中摆脱出来,为统一奠定牢固的基础,无为与宽松政策成了西晋之初的立国精神。这种立国精神在国家的各种领域中充分地体现出来。
公元268年,司马炎在诏书中明确指出司马炎简介:“为永葆司马炎简介我大晋的江山,现以无为之法作为统领万国的核心。”同年,又向郡国颁下五条诏书: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抚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司马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