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成员国-苏联有哪些成员国?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苏联有哪些成员国?
苏联1922年底成立的时候有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4个加盟共和国 1924年10月乌兹别克和土库曼成为加盟共和国 1929年12月塔吉克成为加盟共和国 1936年12月,外高加索分为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3个共和国分别加入苏联,哈萨克、吉尔吉斯也成为加盟共和国 1940年3月,卡累利阿—芬兰成为加盟共和国 同年8月摩尔达维亚以及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罗的海三国)分别加入苏联 至此苏联有16个加盟共和国 1956年7月,卡累利阿—芬兰降为俄罗斯联邦的一个自治共和国 苏联15个加盟国的体制一直维持到解体 解体后,又分成了: 立陶宛:1990年3月11日 格鲁吉亚:1991年4月9日 爱沙尼亚:1991年8月20日 拉脱维亚:1991年8月21日 亚美尼亚:1991年8月23日 乌克兰:1991年8月24日 白俄罗斯:1991年8月25日 摩尔多瓦:1991年8月27日 阿塞拜疆:1991年8月30日 乌兹别克斯坦:1991年8月31日 吉尔吉斯斯坦:1991年8月31日 塔吉克斯坦:1991年9月9日 土库曼斯坦:1991年10月27日 哈萨克斯坦:1991年12月16日 俄罗斯:1991年12月25日宣布国名由“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更名为“俄罗斯联邦”(1990年6月宣布收复主权)
苏联有几个国家组成的?
苏联有15个国家组成的。
苏联解体以后分为十五个国家: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立陶宛、 拉脱维亚、爱沙尼亚 。
历史沿革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后增到15个加盟共和国)。
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十一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标志苏联完全解体。
1991年12月26日,苏联正式解体。苏联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15个权利平等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并奉行社会主义制度及计划经济政策,由苏联共产党执政。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苏联
苏联是由多少个国家组成的?都是哪几个?
苏联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简称,共有15个加盟共和国。但它不是一天建成的,这个过程至少经历了23年。成为加盟共和国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自愿,也有强迫;有升格,也有降格;有内部改组,也有外部侵略。
1922年12月,全俄第十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及南高加索联邦等四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全权代表在联盟成立条约上签字,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南高加索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国组成联邦是当时苏联政府强迫加入的,其简单粗暴的做法伤害了少数民族的自尊心,所以后来还要分开。)
1925年,中亚地区新建的土库曼和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
1929年,由于原属乌兹别克共和国的塔吉克自治共和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被升格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于1931年成为苏联的第七个成员国。
1936年苏联新宪法对加盟共和国的条件作了具体规定,共有三条:一、这个共和国一定处在边疆区,应同苏联的邻国有共同的边界;二、以自己的名称作为共和国名称的那个民族,在该共和国的人口应占半数以上;三、这个共和国人口总数应在一百万以上。
根据新宪法的规定,俄罗斯联邦的哈萨克自治共和国及吉尔吉斯自治共和国,南高加索联邦中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都符合了加盟共和国的条件。上述五国于1936年12月5日新宪法生效之日,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南高加索联邦建制被取消。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由7个发展到11个。
由于斯大林模式的制约作用,苏联社会主义联邦制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落入有名无实和严重变形的尴尬境地,宪法中规定的加盟共和国“主权”和“自由分离权”被束之高阁。苏联政府把俄罗斯民族和俄罗斯联邦置于一个极其特殊的地位,高高地凌驾于其他民族之上。
二次大战爆发后,为了防御德国。早在德波战争期间,苏联即着手建立一条从波罗的海到黑海之间防备德国进攻的所谓东方战线,企图通过扩大西部疆域加强防御德国侵略的战略地位。
1939年11月苏联入侵芬兰。翌年3月苏芬和约将列宁格勒附近苏联国境线向北推移150千米,苏联将获取的4.1万平方千米领土并入俄罗斯联邦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又将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升格为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然后接收为第12个加盟共和国。
1940年6月,苏联以立陶宛政府违反苏立互助公约,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组成反苏军事联盟为由,出兵占领波罗的海沿岸3国。8月初,三国被迫加入苏联。斯大林对当地民族不满者采取了罕见的“集体惩罚”措施,或流放或驱赶到国外,受害者达数十万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由此从12个发展到15个。但此后数十年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始终存在谋求脱离苏联独立的斗争,使历代苏联领导人不安。它们在戈尔巴乔夫时期率先独立绝非偶然。
1940年6月,苏联以国际形势要求用最快速度解决历史遗留的领土问题为由,出兵占领罗马尼亚管辖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后将比萨拉比亚并入1924年建立的摩尔达维亚自治共和国,从而建立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苏联的第16个加盟共和国。
1956年,苏联政府以“以卡累利阿--芬兰共和国形式出现的我们共和国的目前结构已不符合居民人口的民族构成”为根据,将其降格并入俄罗斯联邦。但造成当地民族构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苏联政府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的毫无限制地鼓励向少数民族地区大规模移入俄罗斯民族的政策。卡累利阿--芬兰共和国被降格和并入俄罗斯联邦是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不尊重当地民族意愿和违背民族自决权原则的表现。它实际上是在当地居民对此事不甚了解或根本不了解的情况下作出的决定。这一行动不仅损害了卡累利亚民族的自主权,而且在其他少数民族中造成了很不良的影响。其他民族担心会在某个时候遭到和卡累利亚族同样的命运,从而增强了它们对联盟中央的离心倾向。至此,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数量固定为15个。
苏联由哪些国家组成?
苏联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亚美尼亚、摩尔多瓦、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15个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巴什基尔、布里亚特、达格斯坦、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卡尔梅茨达、卡累利阿、科米、马里、莫尔多瓦、北奥塞梯、鞑靼、图瓦、乌德穆尔特、切切诺-印古什、楚瓦什、雅库特、阿布哈兹20等个自治共和国,8个自治州,10个自治区和129个边疆区或州。
1940—1956年,还包括卡累利阿—芬兰加盟共和国,这个时期的加盟共和国总数是16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后,在亚洲和欧洲分别分裂出8和7个国家。
亚洲部分包括: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亚美尼亚共和国、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共和国、“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格鲁吉亚、“哈布哈兹共和国”、“南奥塞梯共和国”。欧洲部分包括: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共和国、摩尔多瓦共和国、“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立陶宛共和国、爱沙尼亚共和国、拉脱维亚共和国
苏联分别是有哪几个国家组成的?
苏联由15个国家组成: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