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赞精品酒店的消费者-香格里拉松赞林卡酒店的优势与劣势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香格里拉松赞林卡酒店的优势与劣势
- 2、松赞洒店好评率
- 3、松赞游学 | 7天6晚,走一趟松赞环线,和松赞团队一起追寻民宿的极致精神
- 4、德钦松赞梅里酒店怎么样
- 5、松赞酒店什么年龄的人去的最多
- 6、20 年前在云南开民宿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香格里拉松赞林卡酒店的优势与劣势
1、香格里拉松赞林卡酒店的优势:卓越的集团管理理念,企业文化。香格里拉秉承独特的亚洲式殷勤好客之道和温良谦恭的待客品质。注重服务理念。由体贴入微的员工提供的亚洲式接待。
2、香格里拉松赞林卡酒店劣势:地理位置偏僻,附近公共交通不便利,酒店价格高昂。
松赞洒店好评率
超高。松赞洒店好评率超高。松赞系列酒店在中国的精品酒店里算个传奇,98%的员工来自当地,每间酒店房间单价都上千,却家家好评率超高,即使是清高又毒舌的媒体人们,也爱把松赞奉为“中国本土最好的连锁精品酒店”。
松赞游学 | 7天6晚,走一趟松赞环线,和松赞团队一起追寻民宿的极致精神
一位电影人设计的藏式酒店
惊艳了全世界
松赞是中国本土最好的连锁精品酒店
白玛多吉是无法超越的民宿传奇
当铺天盖地的媒体开始疯狂的报道,
松赞酒店火到一房难求
这位央视前导演兼顶级酒店设计师
却淡淡说了一句:
“我不是在做酒店,我只是在造一个家”
他走出去,又回来
只为守住最后的“香格里拉”
是什么使得白玛多吉辞去央视导演职位回到家乡?只因去过香格里拉的同事一句不经意的抱怨:
“这么 美的 风景,怎么可以住得这么差?”
而家乡情结特别重的他就是觉得:我对不起同事,对不起家乡,他反问到自己:
我是不是应该为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地方做点事情了?
于是,辞去高薪工作,毅然决然回到香格里拉开始了他的酒店大计。
谁知道,这一做就是17年
他敲掉老家的房子,在克纳村的宅基地上建起了他第一家松赞(松赞绿谷,也称松赞香格里拉)旁边就是云南规模最大的藏传格鲁派佛教寺院——松赞林寺。
毫不张扬的藏式土木结构的小楼,面对的是水鸟栖息的一片湖泊和环湖的山坡,夏天是遍地的野花,而在冬季,如果夜里下了雪,清晨推窗便是近得不真实的雪山。
阳光明媚的小院儿里有金鱼、杜鹃、紫藤, 舒适的餐厅的炉火总是温暖着每一个过客,低调、不张扬,却又无言吸引着路过的旅人们。
拯救最后的香格里拉
把酒店开成旅游环线
超高的好评营造了很棒的口碑,使得松赞越来越火,这使得白玛又有了新想法:很多人只是下了飞机后逛逛香格里拉市里就匆匆返回。
可从小在香格里拉长大的他知道,而香格里拉的美,在于最深处,越深越美,而澜沧江、怒江、金沙江的三江交汇处的河谷是香格里拉的灵魂所在。
要是把这条线通过酒店的方式并连起来呢?
于是6家松赞,香格里拉、林卡、奔子栏、塔城、梅里、茨中,依次点缀在三江并流区域,沿路将绝美风景线加民族特色串联起来。
配以车辆、马匹、管家服务,借助独创了西藏环线深度游,一趟行程下来简直就是活活一部深入藏区纪录片,目之所及惊艳到让你相信,这绝对是当年James Hilton 中《消失的地平线》描述的那个香巴拉。
松赞环线上的每一个家都做了最完美的选址,既有原始壮丽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文化遗产,又有藏族,纳西族,傈僳族的民族文化,让体验者体会到真正的文化价值和绮丽风光!
▲带上观鸟镜,去纳帕海看能飞过珠穆朗玛峰的黑颈鹤
▲去藏民家吃一场欢畅淋漓的牦牛肉火锅
▲与当地农闲下来的少数民族们欢庆歌唱、跳锅庄
▲随手走进一户人家,和藏民们一起做糌粑
▲将亲手印制的经幡挂在神山前
▲学习非遗手工艺,亲手制作一件尼西黑陶
▲在尼丁原始森林里户外野餐
▲金沙江里来一次惊心动魄的漂流
▲全程本地松赞管家,将会对这片他们挚爱的土地进行全面地道的详解
让体验过的人都不禁赞叹:
其他 玩法都是皮毛,这才是真正的进藏
成功背后孕 匠心
一砖一瓦有乾坤
“电影里有个词汇,蒙太奇,从建筑中来的。对于香格里拉,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架摄影机,把酒店架在摄影机的位置,考虑环境景色和在这个地方的感受,渐渐还原脑海中家的样子,所以能将酒店的氛围营造得很好。”白玛说。
▲对面就是梅里雪山的松赞梅里酒店,17间客房都能看见连绵的卡瓦格博峰
▲站在松赞梅里阳台上的实景拍摄
所以当你住在松赞,四周环绕的景色都是推窗即景,精妙绝伦的。这背后饱含了一位资深导演独到的景观构图,然后死抠每一个角度,最终把民宿完美融进了风景里。
同时,白玛也认为:“既然到了这里,你要住到自己的家里。”于是在松赞的每家酒店里,都少不了当地珍贵的藏族工艺品。当年收集藏族小玩意的爱好帮了大忙,几百块的卡垫,如今卖到6W-8W,很难找寻。
传说中那些赋予了灵魂的装藏佛像,静静的供奉在大堂,还有满墙的唐卡,精致的藏族手工玩物,全都在悄悄诉说着它们的故事。
家文化还表现在松赞酒店人的身上,他们98%都是本地人,每一个员工见到客人都会点头微笑说你好,淳朴的高原红,虔诚合十的双手,比一般的高端酒店的服务来得更真诚!
如果换做其他高学历高造诣的服务员,白玛先生则是拒绝的,他执意说:“我需要他们淳朴的微笑”。
10大松赞合辑
在这里诗意的栖居
松赞丽江林卡
风格特色: 最贵族 。 丽江是松赞环线的第一站,丽江店依山望城, 依靠地理优势可以东临古城, 北观玉龙, 西侧登山远眺拉市海风光。
在丽江松赞林卡,白玛多吉把超过建筑面积三分之一的面积留给了公共空间,因此,这里的泳池、SPA、健身房等一应俱全,让你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感受丽江慢悠悠的生活。
松赞绿谷(香格里拉)
风格特色: 最藏式 。 绿谷是松赞的初始和旗舰,也是白玛最用心装饰的一家,他用亲自挑选的古董 家具 和传统藏族地毯,装饰着整个山居。手工的浴室铜盆、钥匙牌,藏式地毯和装饰,每一样都是精心打造而来。
酒店面对一片草原湖泊,群山环抱,成群的牛羊,翱翔停歇的鸟群,所的美好都在咫尺之间,所有的宁静祥和让你自己的呼吸声和天空划过的鸟鸣声唱和。
松赞奔子栏
风格特色: 最秘境 。这是一家自带菜园的民宿,坐落在金沙江边隐密的绿色山谷之中,标志性的石砌藏式小楼与木顶白墙的农舍相得益彰,山居被纯正的有白色围墙的藏族住宅建筑所包围。
奔子栏, 藏语译过来为"金色的沙坝", 曾经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商贸渡口及周转中心, 曾经在拉萨没人知道中甸, 没人知道建塘, 可是他们认识奔子栏。
松赞塔城
风格特色: 最田园 。松赞塔城坐落于启别哈达村,一个藏族和纳西族聚居的村庄,这里拥有最宜人的气候和最肥沃的土地,也是金丝猴的故乡。
四季如春的塔城处在澜沧江和金沙江之间,这里古老的森林随处可见,各处都是绿意盎然的景观。
山居设计展现了中国传统的艺术和风格,九间宽敞舒适的房间都面对美丽的水稻梯田,超大的窗户和阳台使客人在房间里,就能把恬静的水乡美景尽收眼底。
松赞茨中
风格特色: 最神圣 。一百年以前,法国传教士冒险来到这片峡谷,带来了天主教和葡萄酒。如今教堂依然兴盛,葡萄园环绕,还能品尝到在法国早已失传的“玫瑰蜜”。藏、汉、纳西、傈僳族在这里聚居,西方文化与藏族文化在这里完美融合。
10间客房均面对秀丽的澜沧江河谷,夏夜在园中的荷花池边静坐,看繁星满天,枕着澜沧江,做一场法式香梦。
松赞梅里
风格特色: 最壮美 。这是一个只有5户村民的小村庄,酒店面向卡瓦格博,几乎每个房间的玻璃窗,都可将卡瓦格博和连绵的雪山尽收眼底。一边是俊美的梅里雪山,而另一边是雪山滋养的藏族村落和森林;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村庄,牛铃叮当更显得山中静谧自然。
有人来到这里,啥也不干,就看山。
但走出酒店,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例如,拜访村里的人家,了解当地人文习俗,还可以在家中印制当地的经幡,将印好的经幡带走用于第二天祈福。
在梅里,早上欣赏日照金山的圣景。下午在白马雪山垭口,并将前一天印制好的经幡挂在附近来祈福。
更美的时候,正月十五,月亮快要西沉,第一缕阳光照在山顶的时候,月亮还高高挂起,可以看到日月同辉的场景。
傈傈族同乐大寨
前往松赞茨中的途中,参观傈僳族同乐大寨子,了解下当地人的生活~
茨中教堂
茨中这个1000多人, 拥有藏族, 纳西族, 彝族, 汉族, 傈僳族人民的村落中, 拥有了超过一半的天主教徒。
每周一三五日教堂内的弥撒成为了来到茨中不可错过的一个环节。淳朴的村民吟唱赞美圣歌, 彼此祝福, 神父将圣经话语普传于圣徒, 圣经中的爱被翻译成了当地的语言, 流淌经过整个茨中村。
曲登阁-转山求匙
在藏传佛教中, 转山祈愿是传统而重要的一部分, 顺时针的转法也被认为是祈福的最佳方式。转山, 意将自己的灵魂归宿在神山之畔, 永世被神山庇佑, 功德圆满。而转山"取钥匙"则是这一宗教礼仪的不可或缺一步。
位于德钦县城一侧的"曲登阁"是求取神山梅里"钥匙"之处。远远望去, "曲登阁"素白一色, 庄严素静无比。每天都有成百上千信徒带着心愿而来, 将自己的信仰, 未来, 子女, 家人转进这一寺庙当中, 如烛火长明, 愿祈愿长存。
石鼓镇
从丽江出发前往塔城,沿途经过长江第一湾、茶马古道重镇石鼓镇,可沿金沙江河谷前行,欣赏田园风光及纳西族聚居村落。
打造世界级游学线路
跟随松赞重走茶马古道
Trip Advisor连续九年把松赞列入“中国最好的25家酒店”,英国贵族杂志《Tatler》杂志把松赞列入“101家全世界最好的酒店”。松赞力图通过这9家酒店将“世界最美公路”滇藏线串联起来。重塑被称为“南丝绸之路”的茶马古道,形成一条世界级的旅行线路。
感恩,白玛
17年坚持打造的松赞环线
让大多数人有机会感受美好
现在,和 民宿头条学院 一起
环游松赞环线
并和白玛多吉团队
探讨传奇背后的故事
松赞环线 • 行程安排
主办单位: 民宿头条学院
出发时间: 2018年4月10日-16日
集合地点: 丽江机场
具体安排: 入住5家松赞精品民宿,和白玛先生核心团队取经交流
(放大看更清晰哦~)
松赞环线 • 价格说明报名方式
价格包括: 15800 元/人
-交通:根据人数我们使用商务车,配备专车司机
-行程中所列的活动和门票,旅游意外保险
-松赞精品山居系列酒店豪华房住宿(两人一间)
-所有行程中所列的餐(B-早餐, L-午餐, D-晚餐)
-行程中饮用矿泉水和小吃
-在松赞精品山居酒店享用软饮、当地啤酒
-松赞精品山居酒店内咖啡、茶和简单下午茶
-松赞旅行部经理全程陪同管家服务
报名方式:
长按二维码咨询报名
联系人:程老师 17777869675 松赞团队 • 邀请导师
张敏
松赞集团 运营总监
分享主题:松赞氛围营造和新店开业经验
罗德军
松赞奔子栏 驻店经理
分享主题:松赞精品山居小酒店的运营智慧
古丽英
松赞塔城 驻店经理
分享主题:松赞精品山居在地服务打造
洛桑江初
松赞集团 旅行部经理
分享主题:松赞在地文化产品研发和运行
参与人群
民宿主、民宿爱好者、(跨界)设计师
民宿投资建设与管理经营者
酒店及房地产行业高管、旅游开发行业负责人
旅游民宿爱好者
课堂展示
左右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学员风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德钦松赞梅里酒店怎么样
松赞系列的酒店一如既往地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 酒店位于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山谷,就像是神仙住的地方,环境非常清幽,冰川融化清冽的溪水顺着山谷流淌在酒店旁,静谧而又让人舒逸。酒店每个房间都能直面梅里雪山多座山峰,早上起来,房间的窗台上就能慵懒地坐着观看日照金山,夜晚也可以看到非常壮观灿烂的星空。 经过雨崩的徒步,累瘫了,风尘仆仆回到酒店,酒店的经理卓玛老师带队出来给予温暖的笑容迎接,及时、可口的热饭菜,让人感到特别的放松和安逸。 登山鞋经过几天泥泞山路,长途跋涉,已经被风尘和泥沙遮盖得看不出原来的面目,可当我们第二天早上睡醒,发现服务员已经很细心,很贴心把我们的鞋子洗刷的干干净净,连鞋底都不带半点泥沙,让我们感动又不好意思。 酒店对客人提出的一些额外的要求,都报以亲切的微笑,尽力去满足客人的需求,这点在其他酒店是没法感受到的。 我一定会再去,这梦一般的,温暖如家的酒店!
松赞酒店什么年龄的人去的最多
各个年龄段都有。
松赞酒店定位旅游酒店松赞精品酒店的消费者,一般客源为爱好旅游出行松赞精品酒店的消费者的中青年群体松赞精品酒店的消费者,因旅游因素年龄段覆盖面广,各年龄段都有。
松赞是一个有着独特精神内涵松赞精品酒店的消费者的度假酒店集团,以藏地为起始,位处于隐秘、自然、超胜之处。
20 年前在云南开民宿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滇西北的6 个房主告诉你
-风物君语-
今年冬天
《亲爱的客栈》让民宿又吸睛了
找一个漂亮的地方
开一家民宿
从此过上“清心寡欲”的人生
在泸沽湖、莫干山??
这些景区热门起来之前
最早兴起民宿之风的是云南
30年
民宿依旧很美
可要做老板
却是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1
大理:尼玛的廉价酒店和泳池派对
1984年,大理正式对外开放。后续几年,丽江和香格里拉也相继打开大门。
20世纪80年代,国内旅游市场尚不成气候,而流连东南亚的欧美背包客却不畏云南的山重水复,早早闻风而来。因而无论是最早的大理,还是后来的滇西北,最初为旅行者服务的住宿地,都带着浓浓的“洋气”。开宾馆接待外国人需要涉外证。开放初期,私人要办涉外宾馆困难重重。外国人到大理,得入住护国路的国营大理第二招待所。
尼玛是大理人,早在1986年他就成为旅游服务业的一员。摄影/ 关海彤
那时的外国人住护国路,他就在护国路开了个叫 Tibetan Caf 的咖啡馆。那时候店里提供的酒、咖啡、可乐、酸奶等饮品中大部分在大理还是稀罕物,甚至连进货渠道都没有。
每隔一段时间,尼玛就得拿着外汇券坐18个小时车去省城的友谊商店进货。
不久之后,旅馆和咖啡馆渐次在护国路出现,外国旅行者云集。护国路就变成了后来大家俗称的“洋人街”。
经过十年的旅游业浸淫,尼玛得以有钱在文献路买下一片地,建了 MCA 酒店。
MCA 虽然叫酒店,但更像国际青年旅舍的格局,有廉价而安全的床位,有大片公共空间可社交,酒店中间,还有一个标志性的大大的泳池可以畅游。但和一般的青年旅舍不同的是,MCA 里还有艺术氛围浓郁的画廊。MCA 的全称,本叫“湄公河流域文化艺术中心”。
1995年,大理的旅行市场依然是外国背包客的天下,而同时,“礼失而求诸野”的国内先行者们,亦已蠢蠢欲动。
在 MCA,尼玛最热衷搞泳池派对。图/ 尼玛供图
2000年,尼玛的咖啡馆搬到了人民路。图/ 尼玛供图
泳池派对上大家喝酒、唱歌、聊天,兴致来时,便一头扎进泳池里。人们常怀念当年的 MCA 酒店,大都是因为这个独特的泳池派对。
在泳池边弹吉他的年轻小伙子,他的名字可能叫许巍;拿着相机的,或许是曾拍过三毛影像的肖全;和尼玛一起碰杯的,有时会是艺术家叶永青。这个泳池派对,一直持续到2015年 MCA 改成价格不菲的精品民宿前。作家土家野夫、导演张扬这些后期成为“新大理人”的名家,都是泳池派对的常客。
2
丽江:老谢和弯豆青年旅社里的背包客
丽江老谢和尼玛完全不是一个路子:尼玛定义自己为质朴的学者和艺术家;老谢就喜欢拿着各种工具在自己的青年旅馆里独自敲敲打打。
2000年,莫干山人老谢在丽江古城和合伙人开了一家真正加盟的国际青年旅舍(YHA),名字叫丽江古城国际青年旅舍。他将青年旅舍的公共空间做得很大,有足够的交流空间;在屋后的流水边做了一个海子书吧,提升它的文艺氛围;在天花板上挂满云南的草帽,融入当地文化。当旅行者问他为什么在天花板上挂斗笠时,他就会说这不是斗笠,是锅盖:“云南十八怪,摘下斗笠当锅盖。”
早期的丽江旅行者,喜欢在老谢的 YHA 里聚会,地位和尼玛的 MCA 类似。
30年前的丽江古城还没有这般喧嚣。摄影/ 关海彤
对于大多数旅行者来说,大家知道丽江古城,还是因为1996年的丽江地震。人们轻松地说,丽江是“地震震出来的”。纳西人却在一种很具体的悲痛中疗伤,他们翻修自己的房子,将主道铺宽,并且在河边重新种上了杨柳。
2000年前后,丽江才慢慢又有了生机。
老谢的第一家 YHA 和后来的丽江老谢车马店,都在丽江古城密西巷一带。那里的老房子比主道新华街更多,曲径通幽,有旧时丽江的格局。那些年,在老谢的 YHA 里,也是外国背包客云集,于是又有人称密西巷是丽江的洋人街。
弯豆进入滇西北的时间比老谢晚不了多少,但他始终认为老谢是他的前辈。摄影/ 关海彤
1999年,老谢的浙江老乡、旅行者弯豆沿着一条如今基本废弃的公路前往香格里拉。香格里拉,当时还在中甸。这条公路抵达中甸的最后一个垭口叫冷冻坡。弯豆翻过冷冻坡,小中甸的高山草甸跃然于眼前。直到今天,弯豆还记得当时的美好,并且背诵着民国时期刘曼卿女士描绘的中甸场景:
忽见广坝无垠,风清月朗,连天芳草,满缀黄花,牛羊成群,帷幕四撑??
这趟旅行,让弯豆决定放弃杭州的工作,到香格里拉来。当丽江的老谢开YHA时,他只在香格里拉找到一个门面,开了个酒吧名字叫作“中甸旅行者俱乐部”。中甸旅行者俱乐部时常被弯豆想象成一个自由的地方。街上的无牌汽车到处乱串,那些早期进入香格里拉的旅行者云集于此;酒吧门前,还得设计拴马柱,因为藏族青年会骑马骑牛来到酒吧里尝鲜。
等到2002年旅行者乔阳进入中甸的时候,弯豆已经在香格里拉的独克宗古城旁边开青年旅舍了。
香格里拉是藏区,海拔高,温度低。
乔阳对弯豆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没完没了地去锅炉房里烧热水。在YHA里享受畅快淋漓的热水浴,是让人满足的奢侈体验,更不用说在环境尚且恶劣的藏区了。弯豆、老谢和尼玛的旅舍虽然开设的时间不一,风格各异,但殊途同归,都是从当地旅行刚成气候的时候,就开始服务背包客的。
3
香格里拉:白玛多吉用酒店串起它的美
乔阳好好的一个川妹子,却喜欢叫自己为乔公子。乔公子同样是滇西北旅游服务业的“开荒人”。
2002年,她是第一个到德钦飞来寺开酒吧的人,那个酒吧的名字叫“季候鸟”。酒吧门口,毫无遮拦地正对梅里雪山的13个白雪皑皑的峰顶。飞来寺因为瑰丽的雪山景色很快成名,成了设施齐全的集散地。乔公子又躲到更偏僻的雾浓顶,开了一个季候鸟旅馆。
开旅馆之余,她也喜欢到香格里拉县城晃悠。除了热衷在弯豆的 YHA 里洗锅炉热水澡,她还是城郊松赞林寺旁克纳村一家名为松赞假日酒店的常住客。
白雪覆盖的松赞绿谷图 /松赞酒店
松赞酒店的员工大多来自本地人。他们本身就是传递这里文化的载体图 /松赞酒店
这家旅馆不贵,开始卖80元一晚,后来翻了一倍,也不过一百多块钱。这家店的主人叫白玛多吉。那个时候,他还是纪录片导演。BBC 拍《云之南》时,他就是参与者。松赞假日价格不高,新建的藏式建筑踏实而厚重,白玛多吉在各处收集回来的藏式家具、地毯和佛像温润有质感,伙计们谦和且热忱,乔阳感觉特别好。
同样感觉很好的还有香港商界的小超人李泽楷,他和一众名流来到中甸时遇到松赞。他特别惊讶,惊讶于如此美好的住宿地居然只卖160元一晚,而且是人民币。小超人甚至担心主人生活无以为继,临走的时候一行人买光了店里的工艺品以示支持。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松赞系列酒店的发迹史。
从2000年的松赞假日开始,白玛多吉在这条路上已经走了17年。很多人说他做的松赞系列酒店是“国内最好”的;他本人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是国内民宿界的领袖之一。但像乔阳这样的、早期喜欢白玛多吉的人,并不是因为他广厦万间,而是襟怀坦荡。襟怀坦荡就是不藏着掖着,我有什么东西,都热情地展示给你看。
松赞绿谷藏式风格的内部空间摄影/ 沈卫新
2009年,乔阳正在雾浓顶建造她的季候鸟旅馆,白玛多吉已经将松赞系列酒店修到了雾浓顶不远处的山坡上。那个村子叫谷几浓村,一个只有五六户人家的藏族村庄。白玛多吉一如既往地踏实造房子,自己选址,自己设计,然后让当地工匠用传统藏式建筑的手法,一一完成。即便是工地,白玛多吉也是对乔阳和好奇的人完全开放的。
乔阳没事就钻到白玛多吉的工地里,看到有什么不懂的营造问题,工人们至会停下来,跟乔阳一一细讲。松赞的香格里拉环线酒店建成之后,这些选址于乡野之间的美妙山居分布在大香格里拉地区的每一个县域里。
旅行者这才惊讶地发现,在迪庆州各个隐逸的乡村角落里,藏着几个让人击节的山居酒店。白玛多吉却说:“不,我不是在建店。我只是希望用这些美好的酒店将香格里拉串起来,去重新发现香格里拉的美好。我起酒店的地方,可能就是香格里拉的‘地之肚脐’,或许美好的香巴拉,可以通过‘地之肚脐’(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写到的传说中的理想国)去发现。”但显然乔阳是比大多数住客对“地之肚脐”更了然于心的。
现在她是松赞的旅行产品经理,一个月有半数时间,她都待在松赞在丽江刚开的酒店里,给客人讲解如何通过松赞用酒店和山居串联起来的线路,走进“地之肚脐”,走到白玛多吉营造的那个香格里拉旅行世界里。
而剩下的半个月,她会回到自己的新落脚点:大理洱海边的新家。
4
双廊:嘉明留在这儿的精神寄托
大理洱海边在某种意义上是近些年的大理旅行“再发现”。
洱海的双廊现在成了大理民宿集中地之一。图 /视觉中国
如今双廊的热闹程度,如同这夜色里的灯光摄影/陈亮
嘉明2007年在双廊开海地生活时,那还是外地人在双廊开的第一家住宿地。那时的嘉明哪里能想到,十年之间,确切地说是2012年后的五年之内,会有2000多家住宿地挤在洱海边。
相比尼玛这些知天命年龄的前辈,嘉明只是一个80后后辈。
开海地生活前,嘉明在北京秀水街买一套翻版的北脸冲锋衣就非常满足,穿着它到处旅行。那些年,嘉明在江湖没什么履历,到哪里都是小弟。嘉明小弟后来想安定下来,要在西安开YHA,于是跑到“创造出国内青旅模式”的丽江古城YHA学习。学习之余,嘉明跑了一趟大理,这趟大理之行彻底改变了嘉明的人生模式:他喜欢上了大理这个地方,并留了下来。
嘉明的客栈起名叫海地,是有他的某种精神寄托的:嘉明的朋友丽萍在不通公路的苍山上开了个高地。那时的双廊,同样交通不便,同样纯粹美好。一个在高山之上,一个在洱海之边,高地和海地遥遥相望。
后来,洱海边的住宿地被人们称为民宿。
2012年前在双廊开民宿的掌柜们,都和嘉明一样,描述过当年那个作为偏远小渔村的双廊镇:那是一片美好的乡村图景。双廊的耕地极少,当地的白族人以打鱼为生,日子穷,但人心宽,有信仰也有精神寄托。
除了喜欢双廊并决定留在这里开民宿的人,有些人只是想在双廊生活。上海画家沈建华、著名导演张扬和早几年的舞蹈家杨丽萍都是双廊的早期生活家。
2012年的时候,沈建华和杨丽萍等一众人发起了名为《双廊双廊》的乡村画册。前媒体人卓玛是主要撰稿人之一。2010年,卓玛和丈夫红点也在双廊开了民宿。卓玛也很乐于奉献自己的专业技能,负责了这本画册第一、二期的大量采编。大家用心地记录洱海边的社区生态,留下当下的美好。
这一年恰好也是双廊开始裂变的一年:资本闻风而动,他们感觉洱海边的民宿,可能会成为大理旅行的新热点。于是从2012年开始,给这些早期新移民递名片的人,有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商和投行人士。
洱海边一些民宿的经营者已不是追求生活方式,而是从事一种纯投资的行为。
最近这几年,洱海边陆续挤进了2000多家民宿,人们开始给洱海的人群归类。人们说洱海边的民宿业主是一群城市中产,怀着诗和远方的情愫,在逃离北、上、广的风潮下,纷纷踏足洱海边。
5
民宿这门生意,冷暖自知
在“不如一路向西去大理”的歌声中,旅行者涌向洱海。这里房价不菲,但依然一房难求。大理因为洱海边民宿的兴起,重新回到了顶级旅游集散地的中心。
洱海看上去,的确有点像是“中产”的生活状态。但洱海边的民宿业主中对这种“中产”定义很反感的,大有人在。民宿洱海醒来的掌柜袁小兵对“被中产”就颇为不屑,说:“我哪里来的中产,我做深度调查记者十来年,拿着仅有的30万元,再东拼西凑,和合伙人一起开的民宿。”
嘉明的海地生活在2016年就彻底关门了。
一家停业的洱海民宿摄影/ 陈亮
洱海这十年,嘉明见证过美好的乡村图景,又眼看着安静的古镇变成一片喧嚣的工地。民宿人的常见烦恼他都有过,甚至和房东打过官司,和有关部门有过来回。2016年 10月 25日,有关部门一纸公文,海地生活“私设暗管,将污水直排洱海”,责令整改。半个月后,疲倦不堪的嘉明关上海地生活的房门,停掉花十多万元买回来的污水处理系统。
袁小兵则感叹“乡村图景的破灭”。资本进入之后,那个被他视为“美好乡村图景”的双廊不再那么纯粹,开始有收到高额房租的农民过着暴发后的酒肉生活,因早期房租相对较低而颇感吃亏的老乡则以各种理由涨房租。记录这个渔村原生文化的画册《双廊双廊》早已停刊,双廊镇上多了几个霓虹闪现的酒吧。
一切的声色犬马,本不属于这里,却方兴未艾。
洱海边的民宿关停后,这里只剩下了本地人摄影/ 张律堂
2017年 4月 7日之后,洱海边的民宿全线喊停。业主们在开始时并不特别忧虑,自己给房间贴上封条,封条上写着“保护洱海,自行停业”。他们都以为,这或许是应付行政部门的临时需要,可是将近半年过去了,洱海边的民宿似乎都没有重开的希望。
摆在洱海民宿业主面前的矛盾,显然不是难缠的房东们。洱海民宿兴盛时带来的丰裕收入已经消失了半年。袁小兵开着崭新的陆地巡航舰,买了山水间的房子。客栈停业了,一切的收入就停止了,房贷、车贷却并不会因为洱海醒来的停业而中止。这个看起来过上了中产生活的前媒体人,似乎又回到了“伪中产”的不安生活状态。比袁小兵还困苦的洱海民宿经营者大有人在,没有人知道这些民宿会在什么时候开业,又会在什么时候戛然集体停业。
8月的一天,洱海的阳光一如既往般晴好。那些还在停业的民宿业主默默地在阳台上晒床单。有人说,这是对即将可以营业的憧憬。也有人说,这是他们在表示对这个世界投降了。
从1984年大理对外开放算起,30来年的时间,各种类型的旅行者通过一家又一家的民宿,洗去路上的风尘,又赶往下一程。民宿主人清理客房,换上干净的床单,迎接下一批旅行者的到来。
你说拥有一家民宿是风花雪月,可开民宿的人,却甘苦自知。
文丨袁銮
本文选自《地道风物民宿时代》
编辑丨逸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