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的特点-翠鸟有什么特征?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翠鸟有什么特征?
- 2、翠鸟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 3、翠鸟的特点,特长,优点?
- 4、翠鸟的外形有哪些特征?
- 5、翠鸟的特点是什么
- 6、翠鸟的特点是什么?
翠鸟有什么特征?
翠鸟有大而尖直的嘴,像有刀的凿子,凿洞造巢。素有“森林医生”之称的啄木鸟,也有凿子一样的利嘴,可与翠鸟比美。翠鸟能凿土洞,啄木鸟却喜欢做“木工活”。
冬季,啄木鸟的生活是枯燥的。它一天大约要吃2000颗松籽。为了这份单调而巨量的食谱,啄木鸟几乎整天都在奔忙全世界共有212种啄木鸟,除了南极和澳洲,世界各地都有它的身影。在我国,有27种啄木鸟,其中最常见的要数绿啄木鸟和斑啄木鸟了。绿啄木鸟的体型较大,遍体灰绿色,雄鸟的头顶有一块鲜红的斑,像戴了一顶小红帽。斑啄木鸟则穿了一件黑白相间的花衣裳,背羽和翅膀有明显的黑色及白色。雄性的斑啄木鸟不仅戴了顶小红帽,而且还戴了一个红色的“屁股兜儿”——尾巴根下面和下腹部也是红色的。
尽管各种啄木鸟大小不一,色彩各异,但它们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这就是作为“森林医生”的啄木鸟,都是出色的“木匠”。啄木鸟的嘴虽然没有翠鸟的那么大,但它更像一把锐利的凿子,上下嘴合起来呈尖锥状,致密而坚硬,适于啄凿树干。就连柞树、桦树等木质坚硬的树也能啄出洞来。啄木鸟还有一条长而灵活的舌,舌骨的后角向后延长,并且向上卷曲到头骨背面,有的伸入到上嘴右鼻腔中,仅用左鼻孔呼吸,有的甚至还在右眼眶里转上一圈。这样的舌能够伸出很长。舌的前尖还长有倒须钩,能把树皮下和树洞中的害虫钩出来,啄木鸟的脚也很特别,它的脚趾两前两后地分开,能够紧紧抓持树干,在树干上爬行,有时还会头朝下向下爬。啄木鸟还有一个奇妙的尾巴,它的尾羽轴非常坚硬而且富有弹性,在树干上爬或去啄凿树干时,尾巴能紧紧地顶住树干,脚、树干、尾三者构成一个稳固的三角形,牢固地支撑身体。
每当春季来临,雄鸟常常“笃笃……”急促地敲打树干,像是在打梆子,在几里地以外都可以听见。其实它并不是在啄虫,而是在向雌鸟发出信息:这里有个多情的“小伙子”在等着“成家立业”,也是在向其他雄鸟发出警告,这是它的领地,不要进入。快乐的“小木匠”很懂得韵律,它们在叩打树干时,不但能听出树皮下是否潜伏有昆虫的幼虫,而且总是选择音质悦耳的树木敲打,“木琴”演奏得越好越能吸引异性。一旦有钟情者光临雄鸟的领地,它们就一起凿洞筑巢。
啄木鸟总要用粗大高耸的树木来建巢,所以在年幼的树木中是没有啄木鸟栖息的。它们的巢总是建在距地面很高的地方,一般的动物很难接近。但是啄木鸟并不把巢修得很讲究,洞穴中也不铺垫羽毛、兽毛之类的材料,从树干上凿下的木屑就成了垫巢的好东西。
啄木鸟在黑漆漆的树洞中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聪明的科学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先在一个斑啄木鸟巢的背面,修了一个伪装的“躲藏处”,再在巢穴的后壁用电钻小心翼翼地开一个洞,并装上一块玻璃。这样,不但可以观察,而且还可以拍下许多珍贵的照片。斑啄木鸟一般要产3-8枚纯白色的卵,夫妻双双承担孵卵和育雏的职责,一般要经过16天左右的孵化,小啄木鸟才会破壳而出,再经过18-21天,才能离巢飞走。
大多数种类的啄木鸟都喜欢吃天牛幼虫等危害林木的害虫,人们也十分喜爱它们。啄木鸟有一种习性,就是几乎不用以前的旧树洞。每值繁殖季节,总是要依靠辛勤的劳动,重新啄洞营巢。其他一些森林益鸟,像各种山雀、、蚁、小型的猫头鹰等喜欢在树洞中建巢的鸟类,常常利用啄木鸟废弃的树洞来安“家”,从而也使其他鸟类繁荣起来。
翠鸟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1、生活习性:
栖息于有灌丛或疏林、水清澈而缓流的小河、溪涧、湖泊以及灌溉渠等水域。性孤独,平时常独栖在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伺机猎食,食物以小鱼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啄食小型蛙类和少量水生植物。
翠鸟扎入水中后,还能保持极佳的视力,因为它的眼睛进入水中后,能迅速调整水中因为光线造成的视角反差。所以捕鱼本领很强。
2、特点:
该属鸟类的特点是嘴粗直,长而坚,嘴脊圆形;鼻沟不著;翼尖长,第1片初级飞羽稍短,第 3、4片最长;尾短圆;体羽艳丽而具光辉,常有蓝或绿色。头大颈短,翼短圆,尾亦大都短小;嘴形长大而尖,嘴峰圆钝,脚甚短,趾细弱,第4趾与第3趾大部分并连,与第2趾仅基部并连。尾脂腺被(冉羽)。两侧存在乌喙骨,胸骨后缘有4个缺刻,胸骨柄单纯为外棘所成。
扩展资料:
繁殖方式:
繁殖期5-8月。通常营巢于水域岸边或附近陡直的土岩或沙岩壁上,掘洞为巢。洞圆形,呈隧道状,洞口直径为5-8cm,洞深50-70cm。洞末端扩大成直径10-15cm、高10cm的巢穴,巢穴内无任何内垫物,仅有些松软的沙土。
1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5-7枚,卵近圆形或椭圆形,白色、光滑无斑,大小为20-21mm×17-19mm,重3.2-4.0g。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19-21天。雏鸟晚成性,孵出后由亲鸟抚育23-30天即可离巢飞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翠鸟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通翠鸟
翠鸟的特点,特长,优点?
翠鸟属(学名:Alcedo)的鸟类,属中型水鸟。自额至枕蓝黑色,密杂以翠蓝横斑,背部辉翠蓝色,腹部栗棕色;头顶有浅色横斑;嘴和脚均赤红色。从远处看很象啄木鸟。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蓝发亮,因而通称翠鸟。
食物以鱼类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共15种,48个亚种。中国有3种:斑头翠鸟、蓝耳翠鸟和普通翠鸟。最后一种常见,分布也广。翠鸟是指佛法僧目下的一类体型中小、
翠鸟羽毛颜色艳丽的鸟类。它们具有世界分布的特点,绝大多数的种类分布在旧大陆和澳大利亚。“翠鸟”既可指单一的翠鸟科(Alcedinidae),又可指包含有翠鸟科(Alcedinidae)、翡翠科(Halcyonidae)和鱼狗科(Cerylidae)三科的翠鸟亚目(Alcedines)。翠鸟大约有90种,其共同的特点是:头部较大、喙部长而锐利且末段尖锐、两腿短小、尾羽短粗。绝大多数种类均有较为艳丽的羽毛,但两性之间略有差异。绝大多数种类分布在热带地区,极少数种类只能在森林里发现。它们的猎物种类繁多,通常会从栖木上猛扑以捕捉鱼类。[1]
翠鸟体型大多数矮小短胖,只有麻雀大小,体
翠鸟长大约15厘米。其体型有点像啄木鸟,但尾巴短小。翠鸟头大,身体小,嘴壳硬,嘴长而强直,有角棱,末端尖锐。体羽主要为亮蓝色。头顶黑色,额具白领圈。浓橄榄色的头部有青绿色斑纹,眼下有一青绿色纹,眼后具有强光泽的橙褐色。喉部色黄白,嘴特别大而呈赤红色。面颊和喉部白色。上体羽蓝色具光泽,下体羽橙棕色。胸下栗棕色,翅翼黑褐色。足短小,二趾相并,脚珊瑚红色。翠鸟尾巴很短,但飞起来很灵活。当然,不同种类的翠鸟外形会有所不同。翠鸟有时紧贴水面飞行,伴以尖锐的“唧--唧--唧--”鸣声,其鸣声响亮而单调,无音韵
翠鸟的外形有哪些特征?
翠鸟头大,身体小,嘴壳硬,嘴长而强直,有角棱,末端尖锐。体羽主要为亮蓝色。头顶黑色,额具白领圈。浓橄榄色的头部有青绿色斑纹,眼下有一青绿色纹,眼后具有强光泽的橙褐色。喉部色黄白,嘴特别大而呈赤红色。面颊和喉部白色。上体羽蓝色具光泽,下体羽橙棕色。胸下栗棕色,翅翼黑褐色。足短小,二趾相并,脚珊瑚红色。翠鸟尾巴很短,但飞起来很灵活。当然,不同种类的翠鸟外形会有所不同。
翠鸟有时紧贴水面飞行,伴以尖锐的“唧--唧--唧--”鸣声,其鸣声响亮而单调,无音韵。翠鸟是一种羽毛美丽的观赏鸟,背上、尾巴上的羽毛在某种角度的光线照射下,会发出翠绿色的光芒,即使羽毛掉落了也不会退色。所以翠鸟的羽毛可以用作工艺装饰品,非常漂亮。我国从明、清时代起,宫廷中就使用翠鸟的翠绿羽毛做画屏的配色,皇后带的凤冠上也用翠鸟的羽毛做衬底,这些可以在故宫博物院、颐和园、定陵、长陵等宫殿内的摆设中看到。
许多人都认为,翠鸟是生活在河流沿岸的淡水鸟类。其实,翠鸟的家族成员众多。有些翠鸟就是在海边生活的。束带翠鸟和斑点翠鸟就是典型的海鸟。
翠鸟的特点是什么
翠鸟的外形特点包括:嘴粗直翠鸟的特点,长而坚,嘴脊圆形翠鸟的特点;鼻沟不著;翼尖长,第1片初级飞羽稍短,第3、4片最长;尾短圆;体羽艳丽而具光辉,常有蓝或绿色。
头大颈短,翼短圆,尾亦大都短小;嘴型长大而尖,嘴峰圆钝,脚甚短,趾细弱,第4趾与第3趾大部分并连,与第2趾仅基部并连。尾脂腺被(冉羽)。两侧存在乌喙骨,胸骨后缘有4个缺刻,胸骨柄单纯为外棘所成。
翠鸟的生活习性
常单独活动,一般多停息在河边树桩和岩石上,有时也在临近河边小树的低枝上停息。经常长时间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水面,一见水中鱼虾,立即以极为迅速而凶猛的姿势扎入水中用嘴捕取。
有时亦鼓动两翼悬浮于空中,低头注视着水面,见有食物即刻直扎入水中,很快捕获而去。通常将猎物带回栖息地,在树枝上或石头上摔打,待鱼死后,再整条吞食。有时也沿水面低空直线飞行,飞行速度甚快,常边飞边叫。
翠鸟的特点是什么?
1.翠鸟尾巴很短,但飞起来很灵活。当然,不同种类的翠鸟外形会有所不同。
2.翠鸟有时紧贴水面飞行,伴以尖锐的“唧唧唧”鸣声,其鸣声响亮而单调,无音韵。
拓展资料
普通翠鸟:小型鸟类,体长16-17厘米,翼展24-26厘米,体重40-45克,寿命15年。外形和斑头大翠鸟相似。但体型较小,体色较淡,耳覆羽棕色,翅和尾较蓝,下体较红褐,耳后有一白斑。
雌鸟上体羽色较雄鸟稍淡,多蓝色,少绿色。头顶不为绿黑色而呈灰蓝色。胸、腹棕红色,但较雄鸟为淡,且胸无灰色。幼鸟羽色较苍淡,上体较少蓝色光泽,下体羽色较淡,沾较多褐色,腹中央污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