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在历史上是指-白帝在历史上是指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白帝在历史上是指
公孙述。
白帝,即少昊,又名玄嚣,是汉族神话中五方上帝之一的西方白帝之神,他最初建立的的国度在山东省东海之滨的日照地区。(神话传说)
王莽篡位时,公孙述割据了四川。公孙述在公元25年自称"白帝",所建城池取名"白帝城",山亦改名"白帝山"。(历史上)
公孙述(?―36年),字子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新莽末年、东汉初年割据势力。初以父官荫为郎,补任清水县长。公孙述熟练吏事,治下奸盗绝迹,由是闻名。王莽篡汉,公孙述受任为导江卒正(蜀郡太守)。王莽末年,天下纷扰,群雄竞起,公孙述遂自称辅汉将军兼领益州牧。建武元年(25年),公孙述称帝于蜀,国号成家(一作大成或成),年号龙兴。建武十一年(35年),汉廷乃派兵征讨,被公孙述所拒。次年,复命大司马吴汉举兵来伐,攻破成都,纵兵大掠,尽诛公孙氏,"成家"为东汉所亡。计公孙述割据益州称帝,共在位十二年。
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在山上筑城,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宛如白龙,他便借此自号白帝,并名此城为白帝城。公孙述死后,当地人在山上建庙立公孙述像,称白帝庙。由于公孙述非正统而系僭称,明正德七年(1512年)四川巡抚毁公孙述像,祀江神、土神和马援像,改称“三功祠”。明嘉靖二十年(1533年)又改祀刘备、诸葛亮像,名“正义祠”,以后又添供关羽、张飞像,逐形成白帝庙内无白帝,而长祀蜀汉人物的格局。
白帝在历史上指什么
白帝就是公孙述。
历史上的白帝城,是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时所建。
公孙述字子阳,所以白帝城也叫子阳城。
这个人很有政治才能,年少时曾为当地太守所重用,治下兼摄五县,竟能做到“政事修理,奸盗不发,郡中谓有鬼神。
”因为有能力,所以王莽时受命为蜀郡的郡守。
王莽被诛后,天下一时群雄蜂起,其中一个南阳人宗成自称虎牙将军,聚兵数万,在当时颇有影响。
因为汉室衰微,天下逐鹿,公孙述心里自然也转起念头,所以想和宗成搞个联合,便积极遣使与之沟通。
不想宗成之部被他迎到成都后,毕竟绿林习气重,掳掠烧杀,令公孙述彻底打消了与他合作的念头,反倒联合当地豪杰,聚集精兵数千,击杀宗成,收其残部。
自此,他便倚着蜀地的山川地势之险,本着“见利则出兵而略地,无利则坚守而力农”的思想,据蜀中自立为帝,定都成都,真的当起了皇帝,直到公元37年被光武帝刘秀派大军剿灭于成都城外。
公孙述本身就是一个很相信所谓灵异感应的人,同时也很善于利用这种事情来为自己造势。
据说他曾经和手下人聊天,慨叹说当皇帝在老天那里是有定数的,自己哪里有能力当此重任。
善于逢迎的手下马上回应说天下本是能者当之,何况天命无常,百姓是否拥戴才是当不当得上皇帝的决定性因素。
听了这话公孙述想必很是快乐,于是晚上做梦,梦见有人在他耳边念道:“公孙十二为期”(里面的公孙二字是拆成部首的,想必是为了增加一点神秘感)。
他醒过来对自己的老婆说起此梦,认为自己最后虽然能贵为皇帝,可惜国祚太短,只有十二年,所以有些迟疑是不是值得为这十二年拼命。
他的老婆于是为他鼓劲,说“朝闻道,夕死尚可,况十二乎。
”再加上没多久他的府殿居然飞出一条龙来,夜里又有光在他掌中刻字“公孙帝”(真是夸张得不得了),于是公孙述便横下心来闹革命,不再踌躇不定了。
史书上所载的公孙述,是个很铁腕的人,下决定杀人从不犹豫,这样的一个人,很难想象他会在做这种性命攸关的重大决定的时候,单靠老婆一句话就拍板通过了。
我想,这些不过是个托词,是他自己在做秀而已,他想要称帝的决定,本就是他心中的野心诱使,只是为了掩人耳目,便为自己化一个国祚天降的妆,好在两汉间的夹缝里有个看似合理的身份上台而已。
所以,关于白帝城的来历传说,也因为这样的一个人而充满了人为的神秘色彩。
据传说,当年公孙述兵临赤甲(赤甲山),看到一口古井中白气蒸腾,矫夭如龙,腾空而起,不禁大喜。
因为公孙述尚白,自然以为这是个最好的吉兆,是自己将成为真龙天子的象征,便决定称帝于此。
于是,就在公元25年,他筑起了白帝城,自号白帝,并在此屯兵垦田,过起了皇帝日子。
这个传说正史不载,但又和正史一样有龙(公孙述国号龙兴),一样夸张神奇得不得了。
实际上,公孙述当然是看中了瞿塘天险,在兵家眼中实为扼喉要冲,才会在这里筑城、驻兵、屯田,和有没有龙根本就什么关系。
蜕去了神秘色彩的历史真实也不过就是人心中的一点点诡诈而已,重点在于,这个诡诈碰巧得成了现实
白帝在历史上指?
中国五帝之一。白帝是远古时羲和部落白帝在历史上是指的后裔白帝在历史上是指,东夷人白帝在历史上是指的首领,中国嬴姓及其秦、徐、黄、江、李等数百个姓氏白帝在历史上是指的始祖。
王莽篡位时,他手下大将公孙述割据白帝在历史上是指了四川。他在公元25年自称“白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