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倾思想-什么是左倾思想,右倾思想?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左倾思想,右倾思想?
可以很简单的概括:右倾是指保守,右=左倾是指激进。
其实不同国家的左右倾虽然指不同的内容。但是他们代表的激进和保守的思想是一样的。如果想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来源。可以看一看下面的介绍:
现在人们习惯用“左”或“右”来区分政治上派别或者政党。这种习惯来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三级会议。当时在法国,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是特权等级,包括教士和贵族,他们不纳税,享有高官厚禄。第三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工人、农民和城市平民,他们创造财富,但在政治上没有地位,在经济上受盘剥,要纳税。1789年5月,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巴黎郊区的凡尔赛宫召开了三个等级代表参加的会议。国王企图对第三等级增税,第三等级则希望限制王权,实行改革。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的代表绝大多数支持国王的意见,坐在国王的右边;第三等级的代表反对国王的意见,坐在国王的左边。从那以后,国民会议召开时,主张民主、自由的激进派坐在左边,保皇派、保守派坐在右边,无形中形成左右两派。19世纪,欧洲国家的议会也以议长坐椅为界,分左右两派就坐。这样,政治上激进或革命的派别或政党就被称为“左派”或“左翼”;政治上保守或反动的派别或政党就被称为“右派”或“右翼”。现代有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政党或团体,由于历史原因,有自称或被称为左派或右派的。19世纪法国政治舞台上还出现一些没有固定政治见解,随机应变的政党或政客,被称为“机会主义”。后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出现了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思潮、路线。其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称“左”倾机会主义,其特点是超越客观过程的一定阶段,采取盲动主义以及关门主义等;另一种称右倾机会主义,其特点是为了眼前暂时利益而忘记根本大计,企图引导无产阶级去适应资产阶级政党的私利。这两种表现形式,都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与实践相脱离为特征,因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左”倾机会主义(有时也简称“左”的),从实质上说,是形“左”而实右的。实事求是地说历史上“左派”曾经是起过进步作用的,而“左”倾机会主义却一点进步作用也没有。所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写“左”倾机会主义,都在“左”字上加引号,就是告诉人们,它是形“左”而右的。形“左”,就含有激进、冒进、盲动的意义。至于“右”,不会引发歧义,所以没有必要加“引号”。
左倾和右倾具体是什么啊 各国说的偏左和偏右是一个意思吗
各国说的偏左和偏右基本是一个意思,具体如下:
1、左倾:左倾是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而带引号的“左”倾,则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
2、右倾:右倾是指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右倾思想如果形成为系统完整的路线,并在实践中贯彻便成为右倾机会主义。
扩展资料:
左倾和右倾作为政治术语,左和右的概念起源于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期。1789年7月14日,起义人民攻陷巴士底狱后,第三等级取得了政权,选出了领导人。而第三等级中包括资产阶级、市民、农民,由于阶级利益和各自的要求不同,领导层开始分化。
在立宪议会中,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米拉波等人,在议会中提出了比较温和的改良主张,要求保留国王,反对共和;而代表比较激进的第三等级下层力量的雅各宾派罗伯斯庇尔等人不同意君主立宪的统治,提出了非常激烈的革命谱施,这样就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派。
还有第三派,在所有争论的问题上,采取一种折中的立场。在议会对各个问题进行辩论时,比较保守的人都坐在会场右侧的席位上,比较激进的人都坐在左侧的席位上。于是,后来人们就把比较保守的派别叫右派,比较激进的派别叫左派。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右倾
百度百科-左倾
左倾思想和右倾思想分别是什么意思
左倾是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
而带引号的“左”倾,则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所以,为了表示贬义,特在左字上添加了引号,即“左”倾,以区别于真正的左倾。
右倾是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
右倾思想如果形成为系统完整的路线,并在实践中贯彻便成为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放弃原则,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而求得妥协,又叫右倾投降主义。
后果
第一,由于它对中国革命造成的巨大伤害,给中国共产党人心中造成了严重的阴影。以至于对左右倾问题过于敏感,谈虎色变。在建国后,还掀起了一场令中国人民永远难以忘记的运动。
第二,教条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错误从那以后便遗留下来,虽然党内后来进行了多次整风运动,但效果并不为外人所知。
第三,经过这几次严重错误的中国共产党人,痛定思痛,开始认真的分析研究马克思主义,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诸多问题进行思考。
右倾思想的区别和联系
1、右倾思想的三种形式及其区别和联系。
右倾思想有机会主义、投降主义、逃跑主义三种形式。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三者的共同点
都忽略了矛盾的斗争性,而只看到矛盾的同一性。
(2)三者的区别
①机会主义:放弃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准备以和平和妥协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②投降主义:机会主义遇到政治斗争,往往放弃原则,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而求得妥协,这就叫做投降主义。
③逃跑主义:机会主义遇到军事斗争,往往不敢正面斗争,而是以逃跑来应对,这就叫做逃跑主义。
2、右倾思想介绍。
右倾思想就是过分保守,思想落后于时代和形势的发展。指党内的一种错误思想,表现为对敌人软弱、妥协、害怕、投降,政策和路线上保守,走在群众的后面。不能随着事情客观情况前进,在党内斗争中放弃原则和斗争,像国民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就犯了右倾主义错误,在于国民党斗争中放弃了领导权,最终革命失败。
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右倾思想如果形成为系统完整的路线,并在实践中贯彻执行,便成为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放弃原则,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而求得妥协,又叫右倾投降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原则,在革命斗争中过高估计敌人力量,过低估计革命力量,不敢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斗争,坐失有利时机,甚至悲观失望,退却逃跑。北伐战争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为投降主义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表现为不是放手发动工人、农民起来斗争,而是放弃党的领导权,致使党不能组织有力的斗争。抗日战争初期,曾经犯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王明,在只要联合,不要斗争,“一切通过统一战线”,以退让求联合的思想指导下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把抗日领导权交给蒋介石,严重影响了江南新四军的发展。右倾和“左”倾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都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它们虽是从两个各不相同的极端出发,但思想基础都是主观主义,因此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马克思主义者在政治斗争中,既反对“左”倾,也反对右倾。
左倾右倾是什么意思?
“左倾”就是机会主义、冒险主义、超前主义等一些比较偏激、不全面、激进的倾向。
而“右倾”指的是消极的、保守的、妥协的一些倾向右倾思想,比如陈独秀在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时候就犯这个错误右倾思想,在处理和国民党关系的过程中一味地退让右倾思想,没有坚持自己的原则,是一种消极的处事方法,所以是右倾。
扩展资料
为右倾思想了表示贬义,特在左字上添加了引号,即“左”倾,以区别于真正的左倾。“左”倾思想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动的冒险的行动;
或者在革命组织内部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政策;或者在同盟军问题上实行关门主义,打倒一切。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出现过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
左倾是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而带引号的“左”倾,则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