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统局长-国民党中统和军统的区别是什么?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国民党中统和军统的区别是什么?
1933年,纳粹德国上台执政,戈林策划成立了臭名昭著的“盖世太保”,专门从事特务活动。事实上,我国在民国时期也存在着类似的组织,而且不是一个,而是两个。1938年,国民党相继成立了“中统”和“军统”,两者同为特务组织,却区别颇大。那么国民党中统和军统的区别是什么呢?
国民党中统和军统的区别是什么
1、主管上级单位不同。蒋介石并非一直担任国民党政府的党政一把手,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主席是林森,但有一个职务始终由蒋介石担任,就是“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换言之,蒋是以控制军权来控制党务和政府,直到解放战争开始后才出任“国民党总裁”和“中华民国总统”。所以,军统直接隶属于军事委员会,是军队编制,工作人员为现役军人,有军装有军衔。而中统由国民党中央党部管理,实际掌权人是陈果夫和陈立夫,中统是党务机构,没有军衔,常见的制服是中山装。
2、职责和分工不同。军统是蒋介石用来监视、控制军队的部门,抗日战争爆发后兼有谍战、反特和敌后武装等工作范畴;中统仅限于党务调查、舆论控制和党政机关的思想监控,不能插手军事任务和军队事务,这是蒋介石划的红线,避免中统权力过大。戴笠至死不加入国民党,其实也有这方面的考虑,不想因为党员身份接受中央党部的领导,那样对军统与中统的斗争非常不利。
3、领导人的派系不同。以抗日战争期间为准,中统局局长是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朱家骅、副局长徐恩曾,都是二陈的cc系要员;军统局长是国民政府办公厅主任贺耀祖中将、副局长戴笠少将,再加主任秘书郑介民等人,实际上是黄埔系,自然蒋介石更信任和偏爱军统一些。
4、组织成员成份不同。中统从其前身“党务调查科”开始,人员骨干一直是文化程度较高的,象徐恩曾就是清华大学毕业,物以类聚,选用的工作人员也是知识分子较多,所以通常中统的逻辑能力、分化劝降能力和潜入我方能力较强;军统则一般招纳黄埔毕业生和军队中表现优秀的军士,军事素质和行动能力较强。
5、控制的势力范围不同。中统在各省各大城市的政府、党部和警察局中,具有最大化的控制力,蒋介石也有意不许军统染指,以免戴笠失控;而军统在野战部队、各地警备司令部和军事机构中有绝对优势,这些也是中统禁区。
关于国民党中统和军统的区别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徐恩曾的介绍
徐恩曾(1896年—1985年)中统局长,字可均,浙江吴兴人。生于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家庭,国民党中统局长。著名的浙江财阀徐新六,是徐恩曾近亲本家。徐恩曾早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大学,后留学美国,回国后在上海当机电工程师。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参加陈果夫、陈立夫组织的中央俱乐部。1931年当上中统调查科长,成为中统的实际负责人。总部设在南京新街口附近正元实业社三楼上。
徐恩曾老谋深算,藏而不露,懂一些心理学。1935年升任处长。1938年8月,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局)成立,任局长。后因参与中印缅边境交通线走私案被免职。
托展资料中统局长;
徐恩曾是陈果夫、陈立夫的表兄弟,与陈立夫是留美同学,1944年代理中统局局长。抗战期间,徐恩曾为了发财,可谓绞尽了脑汁。日军即将占领武汉后,银行将一批巨钞运往重庆,由于战事紧迫,调运汽车困难,只是临时找来一辆大卡车来装运。
运钞车行至途中,负责押送的国民党军警发现日军就要追上来了,没有把钞票烧掉,只是顺手把卡车伪装了一下隐藏起来,便一哄而散。银行有关方面找到这批人,问中统局长他们钱去了何处?这批人谎称,巨款已经销毁,没有落到日本人手里。中国银行信以为真,便将钞票的票号注销了。
实际上,巨款的确没有落到日本人手里,而是落到了徐恩曾的手里。因为当时在运钞车后面追踪的不是日本人,而是徐恩曾派遣的中统湖北站特务。过了一段时间,徐恩曾自以为不会有人再想起这笔钱的事了,便让部下将其从湖北偷偷运到重庆销赃。
然而,当车辆到达检查站时,被军统特务拦截。军统特务素来和中统不和,看到中统特务拉了一车钱,押运人员也没有任何手续,且神情紧张,当然起疑,于是迅速报告了军统头子戴笠。戴笠早就看不惯徐恩曾,正在全力搜集徐恩曾不法的种种证据,听到报告后欣喜若狂,马上派人将运钞车扣下,将钱送到银行鉴定。
由于钞票的票号早已被注销,因此鉴定的结果是一车假钞。戴笠立即书写了“中统偷运假钞”的报告,上报给蒋介石。蒋介石阅罢非常生气,下令将押送人员处死。徐恩曾吓得半死,赶紧去求陈立夫。陈立夫本来不想“多管闲事”,但看在亲戚的面子上,还是去向蒋介石说了情。蒋介石终于答应将此案暂时压下。
不过,徐恩曾并没有因此收敛。上海沦陷后,国民党把一批印制法币的铜板从国民党中央银行转运到香港中华书局保存。但日军在占领香港后,找到了这些印版,并将它们运到上海,开始仿制十元面值的法币,以便搞垮国统区的经济。
一日,日本特务机关的一个特务,找到中统设在上海的地下办事处的程某,说想通过“非常优惠的比价”,请程某帮忙推销一批伪钞。程某见优惠比价是1∶40,认为赚头不小,中统局长他马上拿出5万元钱,买了日本人印制的“法币”200万元。
当时,法币在上海已经不能流通。于是程某将这200万元的消息迅速告诉重庆中统方面的某位大员,想通过中统局长他将假钞花出去。但收报员是徐恩曾的心腹,当即把电报转给徐恩曾。徐恩曾截获来电内容后,并没有上报,却自行主张,冒充某大员的名义,让程某按照他提出的运送时间、地点、路线,将这些假钞运送给他。
不料,徐恩曾的所作所为又被中统另一名高级特务郭紫峻知道了。郭紫峻正和徐恩曾斗争激烈,他又知道戴笠一直想搞垮徐恩曾。于是在一次会议上,和军统一个高级特务聊天时“不小心走了嘴”。于是这件事被传到了戴笠耳朵里。
戴笠闻讯后立即部署,让军统特务在徐恩曾指定的运钞路线上设卡,果然截获了这批假币。于是戴笠连忙撰写报告,上报蒋介石。蒋介石闻讯后命令军统彻底追查。
调查的结果,假币虽然是日本人企图搞垮国统区经济所制作的,但徐恩曾想要独吞假币并用它们“消费”的事实却是无法抵赖的。
同时,据军统反映,徐恩曾家人在成都放高利贷、做投机买卖,大肆投机倒把,走私贩私,还仗势欺人,使很多人深受其害。蒋介石听了勃然大怒,加之数年来徐恩曾一直办事不力,1945年1月,蒋介石亲下手令:免去徐恩曾“本兼各职,永不录用”。
这样,为蒋介石卖命15年的特务头子只好灰溜溜下台。
参考资料;人民网--徐恩曾因军统“揭发”而下台
当年国民党分为军统局和中统局,请问局长是哪两位
1、中统局历任局长:陈立夫,张厉生、朱家骅。
这三人其实是以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的身份,兼任中统局的局长。中统局的副局长,才是台前的负责人,负实际责任;副局长先是徐恩增,后来成了叶秀峰。
2、军统局历任局长:戴笠,郑介民(短期负责),毛人凤。
中统局的局长不是挂名兼职,是实权人物,也是台前的负责人,负实际责任;
3、中统局的建立者为陈立夫(和他的弟弟陈果夫)。
陈立夫(1900年8月21日-2001年2月8日),名祖燕,字立夫,浙江省吴兴人。父陈其业,字勤士,兄陈祖焘,字果夫。另外曾化名李融清、辜君明。
陈立夫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中国国民党政治家,大半生纵横政海,曾历任蒋介石机要秘书、国民党秘书长、教育部长、立法院副院长等各项要职。尤其作为有留美背景的教育部长,在战乱期间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陈立夫成立了中统。
4、军统局建立者为戴笠。
戴笠(1897年5月28日——1946年3月17日),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首长。浙江省衢州府江山县(今衢州市江山市)保安乡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因得到蒋介石的信任,长期从事特工与间谍工作。
曾负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情治机关军统局并担任副局长(但为实际领导人)与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主任。其所领导的军统局行动,杀死、迫害许多异议分子、中共及民主党派人士,日本人及与日本人合作的汉奸,甚至是中国国民党内蒋介石的政敌。
在抗日战争中,戴笠和他领导的军统局为中华民国立下卓著功勋,1946年戴笠因飞机失事身亡,死后被国民政府追任为陆军中将。由于其行踪不定、神出鬼没,他被美国《柯莱尔斯》杂志称为亚洲的一个神秘人物、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
扩展资料:
中统局和军统局的区别
1、所属系统不同。
1)中统属于(国民党)党系统。而中统主要管辖的就是国民党的党务问题以及全国各地的行政机关以及学校的党务问题,还有社会上的教化舆论都是由中统部门管辖的。
2)军统属于(国民革命军)军队系统。军统主要管辖军队、警宪以及各地的交通部门。
2、工作领域不同。
1)中统的工作领域主要是政治控制。对党内官员的监视、对反对派(或无党派民主人士)的迫害和拉拢。重心是监控国民党机关内部情况,控制社会舆论和思想;
2)军统的的工作领域主要是军事侦察。派间谍潜伏、暗杀搜集敌方的军事情报;侦察和肃清敌方派来的间谍人员和己方的变节人员。
3)双方职责范围非常明确,收集到的情报和线索,如属于对方负责的范围,必须移交给对方接收。
3、工作方式不同。
1)中统的工作方式比较常规。主要是监视、拉拢、收买;还会借助司法逮捕政治犯;借助行政干预关停不听话的媒体、企业;常用栽赃、污名化,来打击一切国民党之外的党派。
2)军统的工作方式更加见不得光,更加血腥,没有底线。常常使用卑劣的手段,对敌对势力秘密逮捕,在秘密监狱进行刑讯逼供,甚至直接暗杀反对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统局
百度百科-军统局
什么是中统,什么是军统?
主要区别是中统局长,性质不同、主要负责人不同、主要职能不同,具体如下中统局长:
一、性质不同
1、中统
中统是国民党中央中统局长的情报机构。
2、军统
军统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情报机构。
二、主要负责人不同
1、中统
局长:陈立夫、张厉生、朱家骅。
2、军统
局长:戴笠、毛人凤。
三、主要职能不同
1、中统
中统局的全称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是抗日战争时期发展起来的国民党特务机关。它和“军统”都是蒋介石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的重要工具。中统局在国民党各省、市、县党部都有有分支机构,以党政机关、文化团体和大中学校为活动重点,特务活动遍及全国。中统局长他们网络党羽、特务的手段和对中国共产党的破坏活动无所不用其极。他们捕风捉影,乱抓乱捕,制造了许多冤狱。
2、军统
军统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国民党政府为维护其独裁统治而设立的特务组织。军统局内勤组织有军事情报、党政情报、电讯、警务、惩戒、训练和策反等八处、六室、一所中统局长;外勤组织在各在城市设“区”,在各省设“站”,在一些重要城市“特别班”。其基本组织为“组”及直属情报人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军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