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猛鱼-金钱鳘是什么?金钱鳘怎么读?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金钱鳘是什么?金钱鳘怎么读?
金钱鳘,很多人知道是一种中国特有的鱼。那么,金钱鳘怎么读?金钱鳘是什么?
金钱鳘怎么读
金钱鳘,很多人以及很多媒体会误以为是金钱鳖,其实正确的读法是(min,读三声)。
金钱鳘是什么
金钱鳘一般指黄唇鱼。
黄唇鱼,属硬骨鱼纲鲈形同石首鱼科,闽粤人称金钱鮸、金钱猛鱼,又名(鱼高)。黄唇鱼体长、侧扁,尾柄细长。近海暖温性稀有底层鱼类,栖息于近海水深50~60米海区,幼鱼栖息于河口及其附近沿岸, 分布于东海和南海北部。为肉食性鱼类,以小型鱼类和虾、蟹等大型甲壳类为食,幼鱼则以虾类为食。
黄唇鱼是中国的特有鱼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00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极危。未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中。
为什么金钱鳘这么珍贵
金钱鳘鱼胶是黄唇鱼的鱼鳔,为上等大补品。其形状特殊,呈圆筒型,前端宽平,由两侧各伸出一把细长,约与鳔等长的侧管(俗称胡须)向后深入体壁肌肉层内,鳔侧无侧肢。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以金黄色,鲜艳有光泽和鼓状波纹为上品。其功效为滋补肝肾,止血效果甚佳,尤其对孕妇产后血崩等有药到病除之效。
黄唇鱼主要产区在广东沿海、珠江河海区域与闽南渔场。上世纪80年代,该鱼种是珠江口海洋捕捞的主要生产对象,但由于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致使生性娇嫩的黄唇鱼濒临灭绝。黄唇鱼全身都可入药,其鱼鳃是治疗咳嗽的良药,鱼鳞对气管炎、喉炎、裂唇有显着疗效。鱼鳔是治疗妇女产后血崩和久婚不孕的良药,对重症病人术后身体恢复有明显效果。
金钱鳘是什么鱼?金钱鳘是淡水鱼吗?
对于金钱鳘,很多人好奇是什么鱼,跟普通的鱼有什么区别。那么,金钱鳘是什么鱼?金钱鳘是淡水鱼吗?
金钱鳘是什么鱼
金钱鳘是黄唇鱼的别名,也叫金钱鱼。
黄唇鱼,属硬骨鱼纲鲈形同石首鱼科,闽粤人称金钱鮸、金钱猛鱼,又名(鱼高)。黄唇鱼体长、侧扁,尾柄细长。近海暖温性稀有底层鱼类,栖息于近海水深50~60米海区,幼鱼栖息于河口及其附近沿岸, 分布于东海和南海北部。为肉食性鱼类,以小型鱼类和虾、蟹等大型甲壳类为食,幼鱼则以虾类为食。
金钱鳘是淡水鱼吗
不是淡水鱼。
黄唇鱼栖息于近海水深50~60米海区,幼鱼栖息于河口及其附近沿岸,一般体长为1~1.5米,大者可达50公斤以上。该鱼以虾、蟹等甲壳类及小鱼为食。喜逆流浑水,厌强光;3~6月向沿岸洄游,产卵繁殖。在此期间,由于其鳔内空气振动在水下传出媚媚动听的声响,时强时弱,且有音乐之旋律,100米周围海区可闻其声。以往,温州洞头、南、北麂渔场及瓯江河口段也时有捕捞。
金钱鳘生活习性
黄唇鱼只见于太平洋西北部的福建、上海、浙江、香港和澳门沿岸,亦有记录于台湾海峡。有可疑的发现报告于越南一方的北部湾。
在香港,黄唇鱼主要栖息在南面水域,如青山一带水域、索罟湾和蒲台岛等。发现报告主要于河口,可见于半咸淡水和海洋。
保护级别
黄唇鱼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广东省受保护物种以及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在中国买卖黄唇鱼是违法行为。
黄唇鱼亦于200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极危。
黄唇鱼至今仍未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中。
金钱猛鱼是什么鱼为何会那么贵啊
应该是金钱鳘才对。
金钱鳘也叫黄唇鱼。
黄唇鱼是上等大补品,特别是它金钱猛鱼的鱼鳔(就是鱼胶),十分贵重。
对于黄唇鱼,国家也是有保护它们的,把它们列为中国国家重点水生野生动物,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人工繁殖也正在研究中。
据老渔民介绍说,黄唇鱼在解放前,温州沿海各地常有捕捞,视为上等大补品,尤其是鱼膘(俗称“鱼胶”)甚为珍贵,素有“贵如黄金”之说。
黄唇鱼虽体似黄鱼,但鱼鳔形状特殊,呈圆筒型,前端宽平,由两侧各伸出一把细长,约与鳔等长的侧管(俗称胡须)向后深人体壁肌肉层内,鳔侧无侧肢。
其鱼鳔上部粘有肥厚的胶原蛋白;以金黄色,鲜艳有光泽和鼓状波纹为上品。
鱼胶的特殊功效滋补肝肾功能,赛如高丽(参),止血甚佳,尤对孕妇产后血崩等有药到病除之效。
故从前一般渔村若捕到黄唇鱼、举村庆贺,分而食之。
并将鱼鳔晒干,珍藏,以 *** 妇出血时之急用,可见民风淳朴之一斑。
据说,洞头县北沙乡于1957年捕获一条130市斤的黄唇鱼,渔民将鳔取出风干后,呈寄北京献给伟大领袖 *** 。
而中央办公厅将其完壁归赵,并复信表示感谢。
至于现行鱼鳔价如何,便难说金钱猛鱼了,若以“贵如黄金”之论,按黄金现价每克130元计,一斤黄金约6.5万元,一条百斤重的黄唇鱼,取鲜胶约3市斤,晒干约500克,那么一条鱼值几万元钱。
如作为学术研究来说,就应作别论。
君不知,称为海中“活化石”的鹦鹉螺、一个价值10万元,有人不识宝,闹出一口吃掉10万元的新闻来。
详细看这里金钱猛鱼:
post.baidu/f?kz=175797276
hylhc/news_xx?i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