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立夏的风俗的词条-立夏风俗特点有哪些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立夏风俗特点有哪些
立夏 以后,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 雨水 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以下是我整理的立夏风俗特点有哪些,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立夏的特点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最明显的特点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时至立夏,万物繁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夏时节,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有春天的气息。立夏时节,南北方的气温还是相差挺大。
立夏的风俗
立夏最常见的风俗有以下这些:1、吃蛋,在民间,有立夏吃蛋,石头踩烂的说法,意思是立夏吃蛋,人就会劲头足。2、秤人,立夏吃完中饭,有秤人的习俗。司秤人一面秤人,一面讲着吉利话。3、喝粥,立夏这天喝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无病无灾,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除此之外,部分地区还有吃立夏饭的习俗。
立夏要“吃苦”,指的是,吃一些带苦味的食物。俗话说:福自“苦”中来,苦味食物中所富含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推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热天恰当吃些苦味食物,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如:苦瓜、苦菜、茶叶、咖啡等苦味食物亦可酌情选用。应留心的是,食用苦味食物不宜过量,不然或许致使讨厌、吐逆等表现。苦瓜是很不错的选择,清热解火。
2024年立夏后天气如何
初夏过后,天气会逐渐暖和起来,但最热的是7月和8月。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为每次8-7月中旬至8月中旬。 夏至 过后,虽然白天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长,但白天仍然比夜晚长。地面每天吸收的热量仍然比散发的热量多,地面附近的温度也越来越高。在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少于散发的热量,天气最热。
这取决于你所在的地区。如果是北方,初夏早晚还是有点冷。中午热的时候可以脱。如果是南方,南方夏天很热,但是南方的一些公共场所有足够的空调,但是很容易感冒。最好在背包里放一条长丝巾或者空调衫,防止感冒。
立夏的降水量
立夏时节,降水量一般会增加。立夏以后,南方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北方在立夏尚未进入雨季,北方雨季在夏秋之交。立夏后,日照增加,气温升高,降水增多。从降水的季节分布状况来看,我国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也就是东南季风盛行的时候,所以我国的气候特征表现为“雨热同期”。在高温季节,农作物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水分,而夏季正是我国降水最多、最集中的季节,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搭配好,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所以这个阶段也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刻。
立夏风俗特点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立夏节气习俗有哪些
★ 立夏的习俗有哪些
★ 立夏的传统习俗知识大全
★ 立夏节气有哪些风俗活动
★ 立夏习俗的传统有哪些
★ 立夏的由来和风俗习惯有哪些
★ 立夏节气的天气特点
★ 立夏的习俗
★ 立夏的传统习俗是什么
立夏习俗
迎夏、吃立夏饭、立夏吃蛋、挂蛋、斗蛋、称体重、忌坐门槛、吃乌笋、喝粥、尝新、做夏、食面食、喝茶。
一、立夏简介:
立夏立夏的风俗,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05-07日。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时至立夏,万物繁茂。
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因此又称“春尽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由于立夏的风俗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夏时节,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呈现“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景象立夏的风俗;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有春天的气息。
二、立夏习俗:
1、迎夏
在农谚中有“立夏看夏”的说法,其意思为立夏的时候,夏天要收的农作物已经进入到立夏的风俗了生长后期,基本大局已定,收成在立夏这日就能看出来。
在古代,我国作为农耕社会非常重视立夏这一节气。每到立夏这日,无论君臣都要穿一身朱色的礼服,并配上同色的玉佩、马匹、车旗,在皇帝率领下来到京城的南郊,举办迎夏仪式,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期望,仪式结束后就会指派众多官员赶往各地勉励农民们抓紧耕作,用努力和劳动换一个丰收年,百姓们也能吃饱穿暖。
在明代到了立夏这天皇帝还会派掌管冰政的凌官将上年冬天储存的冰从地窖中挖出来,把大块的冰分割成小块,再由皇帝赏赐给各位官员,而民间百姓则会喝冷饮来降温消暑。
2、吃立夏饭
每逢立夏,在部分地区家家户户都会做上一锅“立夏饭”,算是立夏的一种食俗,传统的立夏饭会选用赤豆、绿豆、黄豆、黑豆和青豆,这五种颜色的豆子和大米混在一起上锅蒸熟后食用。立夏饭也被称为“五色饭”,越来越多的人们会用雷笋、豌豆、蚕豆、胡萝卜、腊肉或腊肠等食材来代替四种颜色的豆子做立夏饭,营养丰富,咸香美味。
在江浙一带,人们则会在立夏这天做上一锅乌米饭食用。乌米饭是用乌树叶煮的汤浸泡糯米后蒸熟,蒸好的乌米饭油亮清香,吃的时候可以拌上白糖或是配上酱菜一起食用,老人说立夏这天吃了乌米饭一夏天就不用担心被蚊虫叮咬,还能保佑家人平安如意。
3、立夏吃蛋、挂蛋、斗蛋
立夏除了吃鸡蛋,还会“挂蛋”,挂蛋就是用五颜六色的编织袋或者是毛线织成的一个兜兜,把煮熟的鸡蛋放进去,挂在胸前,现在这个挂袋的样式也是越来越多,一般在集市或者网上都能买到,相传是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在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以避免疰夏,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所以立夏时节会在小孩子的身上挂煮熟的鸡鸭鹅蛋,寓意健康平安,事事顺遂,吉祥如意。
“斗蛋”则是由上面衍生出来的一种活动,立夏这一天,小孩子的身上都挂上了鸡蛋,孩子们聚在一起的时候就会玩斗蛋的游戏,用自己的鸡蛋和别的小朋友的鸡蛋相互碰撞,蛋壳没破的一方则获得了胜利。
4、称体重
立夏称体重这个习俗相传来自三国时期,据说立夏这天称过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缠身,让人日渐消瘦了;大人会提前准备一杆大木称,称钩上选一个箩筐或者是凳子,老人和小孩坐在凳子上或者站在箩筐中,上称记录一下自己的体重,等到夏天结束再称一次,做一个对比,体重增加称“发福”,体重减少是“消肉”。
5、忌坐门槛
在立夏这一天,古人认为不能随便坐在门槛之上,传说如果立夏日坐门槛,那整个夏天就会变得疲倦,人也容易多病。因此为了自己的健康,很多人都不会坐门槛之上。
6、吃乌笋
在四川地区,立夏有吃乌笋的习俗,所谓的“乌笋”,其实是一种细长的竹笋,当地人在这一天都会食用,大家可根据喜好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至于为何要吃,还是希望双腿能和春笋一样坚硬有力,这样爬山更容易一些。当然,立夏后气温逐步升高,今后想要再吃就难了。
7、喝粥
根据当地史料记载,我国古时每年“⽴夏”节⽓,民间形成了吃粥、挂蛋等习俗。民间传说⽴夏这天喝⽴夏粥可保⼀年平平安安、⽆病⽆灾,虽然只是传说,但这种习俗寄托了⼈们对美好⽣活的向往。
8、尝新
很多地⽅有“⽴夏尝鲜”之俗。⼈们品尝时令⾷物,以求健康吉祥。诸如吃樱桃、芽笋、青蚕⾖、蒜苗、苋菜、青梅等新上市的⽔果和蔬菜。各种各样的蔬果都应该多吃点。
营养学界有句话认为,“每天五蔬果,你的⽣命是彩⾊的”,吃多种颜⾊的蔬菜⽔果,所摄取的营养更为均衡。
9、做夏
⽴夏季节,福州风俗流⾏煮⿍边“做夏”。⿍边糊(⼜称锅边糊),⽤⽶浆涮锅边烧煮⽽成,配以虾⽶、虾油、葱菜、⾦针、⿊⽊⽿、蚬⼦,或少量⾹菇、蛏⼲等海鲜清汤,其味极为荤美可⼝。
10、⾷⾯⾷
我国北⽅多种植⼩麦,⽴夏正是⼩麦上场时节,因此北⽅⼤部分地区⽴夏时有制作与⾷⽤⾯⾷的习俗,意在庆祝⼩麦丰收。⽴夏的⾯⾷主要有夏饼、⾯饼和春卷三种。
11、喝茶
我国江西、扬州等地有⽴夏饮茶的习俗。
三、关于立夏的诗句:
1、晚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2、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太熟悉了,初夏情境仿佛在眼前。
3、山中立夏用坐客韵
宋·文天祥
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
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
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
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
四、立夏俗语:
1、“立夏刮阵风,小麦一场空”
从字面上看并不难解释,如果在立夏这天刮起了大风,那小麦的收获就会受到影响,到时候麦子可能就会减产,这对农民来说是无法接受的,特别是在温饱难解决的古代。为何刮风麦子就减产了呢?其实这里面还是有一定说法的。
立夏时冬小麦就会进入扬花授粉期,此时一旦风随意吹动,那就会影响麦子的授粉问题,从而造成减产现象。当然,北方因天气干旱少雨,再加上5月份气温高,也容易出现热感风,以至于小麦减产严重。
2、“立夏不下,高挂犁耙”
立夏日前后是农作物的生长关键期,天气如何对作物收成影响很大。不过这个俗语是针对南方地区,说的是如果立夏这天不下雨,那就影响水稻的种植,因干旱原因土壤比较坚硬,此时农民很难继续耕作,犁耙也会高高挂起。
这两个俗语一个是针对小麦一个是针对水稻,可见,俗语都是有地域性的,大家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分析收成如何。
立夏有什么习俗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习俗也有很多,比如吃蛋、称人、喝粥、尝新、吃立夏饭、食面食等。
1、吃蛋:
在民间,有“立夏吃蛋,石头踩烂”的说法,意思是立夏吃蛋,人就会劲头足。孩子们脖子上挂着用丝线编成的蛋套,里面装入煮熟的鸡蛋、鸭蛋,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相互用力比试,称为撞蛋。
2、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有秤人的习俗。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人们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秤人,一面讲着吉利话。秤人这一风俗的由来,民间的传说虽有不同的版本,但都与刘备的儿子——阿斗有关。
3、喝粥:
根据当地史料记载,我国古时每年“立夏”节气,民间形成了吃粥、挂蛋等习俗。民间传说立夏这天喝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无病无灾,虽然只是传说,但这种习俗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吃立夏饭:
立夏这一天,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要变着花样吃各种饭,乌米饭、豌豆糯米饭……主料都是最最平常的米饭,但因为加进了各种时令的料,变换出不同的颜色,也会引得人们食欲大开。
立夏这天,南方人喜欢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俗称吃“立夏饭”。乌米饭也是立夏一大美食。乌米饭做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先把乌树叶子捣烂,在冷水中浸泡,然后去渣,再将洗净的糯米浸入乌树叶子汁内,把糯米浸透,变成黑色,再放入铁锅里蒸熟,最后再撒上些白糖,这就搞定啦。据说,这个风俗源于战国时期着名军事家孙膑。
5、尝新:
很多地方有“立夏尝鲜”之俗。人们品尝时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诸如吃樱桃、芽笋、青蚕豆、蒜苗、苋菜、青梅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各种各样的蔬果都应该多吃点。
6、食面食:
我国北方多种植小麦,立夏正是小麦上场时节,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夏饼又称麻饼,形状各异,有状元骑马、观音送子、猴子抱桃等;面饼,有甜、咸两种,咸面饼的用料有肉丝、韭菜等,蘸蒜泥食用,甜面饼则多加砂糖;春卷,用精制的薄面饼,包着炒熟的豆芽菜、韭菜和肉丝等馅料,封口处用面粉拌蛋清粘住,然后放在热油锅里炸到微黄时捞起食用。
立夏的风俗有哪些
立夏的风俗有挂蛋。
传统习俗讲究,用红茶等把鸡蛋煮熟,再用冷水浸泡后使其降温,制成“立夏蛋”。 将蛋放入用彩线编织的蛋套中,相互馈送。或挂在孩子胸前,或挂在帐子上。
除了挂蛋和吃蛋,小孩子们还会斗蛋,即各自拿着胸前的这颗鸡蛋互相碰撞,看谁的蛋壳先破,先破的便输了。
斗蛋没有规则,但多数人在斗蛋之前都有口头协定,即是输方要把斗输的蛋献给胜方。常有大人用鹅卵石或者木头蛋哄骗小孩子与其斗蛋,虽然无赖,却也乐趣无穷。
立夏习俗历史:
这些习俗最早是在我国南方地区盛行的,尤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比较流行,但是后来慢慢地人们不再做这种蛋套了,于是挂蛋等这些习俗也就慢慢消失了,现在只在部分地区可能还保留了这样的习俗
立夏节气有哪些风俗活动
立夏 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那么立夏节气有哪些风俗活动呢?下面我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
目录
立夏节气有哪些风俗活动
上海立夏的风俗
立夏为什么要碰蛋
立夏表示什么的开始
立夏节气有哪些风俗活动
1、立夏蛋
在民间,有“立夏吃蛋,石头踩烂”的说法,意思是立夏吃蛋,人就会劲头足。孩子们脖子上挂着用丝线编成的蛋壳套,里面装入煮熟的鸡蛋、鸭蛋,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相互用力比试,称为撞蛋。还有“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从立夏这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许多人特别是小孩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孩子们还会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
2、立夏“秤人”
人们在户外悬秤于大树下,为小孩和老人称量体重,以检验一年来身体的变化。秤钩悬一把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
其实开始只是通过称重来了解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过胖多瘦的人都会被善意的指出来,对于后来的营养和食材都会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慢慢地就被大家所认可的流传下来。
3、立夏粥
根据当地史料记载,我国古时每年“立夏”节气,民间形成了吃粥、等习俗。民间 传说 立夏这天喝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无病无灾,其实在过去基本上营养都是依靠喝粥来补充的,慢慢的演变而来就有了立夏喝粥的习惯了。
4、立夏面
过去有一个 谚语 :冬吃混沌夏吃面,特别是江浙一带立夏吃面是很多地区重要的习俗,民间还有“吃过立夏面,一天长一线”的说法,北方人由于天天都是吃面,反而对这个节气吃面并不是特别的在意。
5、立夏养生
立夏时节,人容易心浮气躁,所以要立夏以后慢慢地学会养生,养生体现在很多方面,有外界的,比如运动健身,也有内在的,美食,心情调节,对于美食 爱好 者,对于饮食养生方面也是给出了一些建议。
常吃坚果能够有效强心护心。常吃干果、杏仁、山核桃和花生等坚果,都有助于保护心脏。而由于夏季阳气盛于外,应多以清淡食物为主,如白菜、苦瓜、丝瓜等。
上海立夏的风俗
吃蛋:一般是荷包蛋,香香脆脆的,表皮煎的非常酥脆,上面还撒上了一些葱花,味道特别香,大人小孩都吃,寓意一家团圆。
斗蛋游戏:这一天大人会用丝线编成蛋套,装入煮熟的鸡蛋鸭蛋,挂在小孩子脖子上。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小孩子相互比试,称为斗蛋,谁的蛋壳最后才碎就算是赢了。
吃麦蚕:是指用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据说人们吃了可免“疰夏”,避免精神不振,防止中暑。
立夏为什么要碰蛋
立夏吃蛋碰蛋,这和一种名为“疰夏”的病症有关。它是一种季节性病症,主要源于天气的暑热和体质的虚弱。古人预防疰夏,第一阶段从“立夏”开始,这一时段的习俗很多,比如上海人就有立夏之日吃茶叶蛋的风俗。 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最容易疰夏,因为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体温调节及汗液排泄功能远不如成人,因此“疰夏”在孩子中非常常见。
俗话说“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症状,患者多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子尤易疰夏。人们认为立夏吃蛋是可以保证孩子不得疰夏,而由于这是给小孩子准备的,所以到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碰蛋的习俗,人们将立夏蛋玩出了趣味,由此形成了立夏碰蛋的习俗。
立夏表示什么的开始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因此通俗上来讲是夏天的开始。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代表我们正一步步走向那个烈日炎炎的盛夏。
虽然我国习惯将立夏作为夏天的开始,但是气象学上的夏季要推迟到立夏后25天左右。古人把农历四、五、六月算作"夏天";今人把公历6、7、8三个月当作"夏天"。西方人则普遍称 夏至 至 秋分 为夏季。科学的划分 方法 是平均温度22℃以上为"夏天"。据此,当平均温度持续低于22℃时,并不算夏天到来了。这是由于中国南北方气候的差异导致,若按气象学的标准,立夏时的北方还刚刚进入春季,不过从福州到岭南一代地区,在立夏时基本已经进入了夏季。
立夏节气有哪些风俗活动相关 文章 :
★ 立夏节气有哪些风俗活动
★ 立夏的习俗及风俗活动
★ 过立夏时节的风俗活动都有什么
★ 立夏节气有什么习俗
★ 立夏节气习俗有哪些
★ 立夏的由来和民俗活动有哪些
★ 立夏节气的传说及传统风俗
★ 立夏节气的来历及民间习俗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立夏的习俗
立夏立夏的风俗的习俗有:
1、迎夏
在农谚中有“立夏看夏”立夏的风俗的说法立夏的风俗,其意思为立夏的时候立夏的风俗,夏天要收的农作物已经进入到了生长后期,基本大局已定,收成在立夏这日就能看出来。
2、称体重
如今都说“立夏不减肥,夏至徒伤悲”,但古人却不这么认为,很多朝代都是认为胖为美,胖代表着福气。可进入夏天,天气炎热起来人的食欲会被影响下降,再加上消耗大,人就会消瘦下来,从而影响健康。人们就在立夏定下了称体重的习俗。
3、挂鸡蛋
古有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又被称为苦夏是夏季里的常见病,由夏日的炎热导致身体出现乏力、消瘦、厌食等情况,小孩尤为容易患上疰夏,但如果立夏这天给孩子胸前挂上鸡蛋,孩子就不会得疰夏。
大人们就纷纷在立夏的中午,把鸡蛋带壳用清水煮熟,再用冷水浸泡几分钟把鸡蛋的热度降下来,最后用编织好的丝网袋装上鸡蛋挂在孩子的脖子上,将鸡蛋垂在胸前。
4、吃立夏饭
每逢立夏,在部分地区家家户户都会做上一锅“立夏饭”,算是立夏的一种食俗,传统的立夏饭会选用赤豆、绿豆、黄豆、黑豆和青豆,这五种颜色的豆子和大米混在一起上锅蒸熟后食用。
5、尝新活动
江南的立夏习俗里有所谓的“见三新”,就是吃些这个时节长出来的鲜嫩物儿。在江浙一带有“立夏尝新”的风俗。苏州地方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人们尝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