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有几个儿子-中国历史李渊有几个儿子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历史李渊有几个儿子
唐高祖李渊有22个儿子 。分别是:
1.太子李建成 窦皇后
2. 秦王 李世民 窦皇后
3. 卫王 李玄霸 窦皇后
4. 巢王 李元吉 窦皇后
5. 楚王 李智云 万贵妃
6. 荆王 李元景 莫嫔
7. 汉王 李元昌 孙嫔
8. 酆王 李元享 尹德妃
9. 周王 李元方 张氏
10.徐王 李元礼 郭婕妤
11.韩王 李元嘉 宇文昭仪
12.彭王 李元则 王才人
13.郑王 李元懿 张宝村
14.霍王 李元轨 张美人
15.虢王 李 凤 杨美人
16.道王 李元庆 刘婕妤
17.邓王 李元俗 崔嫔
18.舒王 李元名 小杨嫔
19.鲁王 李灵夔 宇文昭仪
20.江王 李元祥 杨嫔
21.密王 李元晓 鲁才人
22.滕王 李元婴 柳宝林
备注:后面介绍的是生母。例如,太子李建成的生母是窦皇后。
李渊简介:
唐朝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李渊出身于北朝的关陇贵族,七岁袭封唐国公。隋末天下大乱时,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之后便统一了全国。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成为太上皇。
唐高祖李渊一生一共有多少个孩子?
李渊共有22个儿子,但只有三个儿子李、李元吉和争夺储位,李渊的其余十个儿子没有参与。那么,为什么这三个儿子争夺储物空间,其他儿子不参与?
李渊共有22个儿子。为什么只有三个人参与存储竞争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讨论。
第一,其实只是和李的一场较量。
其实储物毫无悬念。不仅没有悬念,而且尘埃已经落定。因为李渊很早就立李健为太子。
然而,由于的巨大功劳,他手中握有太多的军事力量,身边又有太多的人才,李感到不安。李主要担心三点:一是担心李渊变心,把太子的位置让给。二是担心凭借一己之力,提前谋划,强行夺取太子李的位置。第三,我担心即使我最终熬到唐高祖去世并成功成为皇帝,李世民也会凭借他的力量夺取他的王位。
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担忧,李才想防患于未然,提前攻击以摆脱这一潜在的威胁。
当然,李世民也不甘示弱。毕竟他击落了大部分江山,他并不信服。同时他手握重兵,与李抗衡,也有很大优势。这两个原因让他不愿意放弃攻击太子位置的机会。
本来这件事和李元吉没有关系。李元吉为什么加入?第一,李元吉与李关系很好,所以他想帮助李。第二,因为李元吉性格彪悍,有斗志。第三,李元吉还有“螳螂捕蝉,黄雀来追”的想法。他希望先与决战,然后取代犹豫不决的李,最后以一己之笑称帝。
唐高祖剩下的十多个儿子可能都有同样的心。然而,首先,他们都没有建立李世民的伟大成就和掌握李世民的权力。其次,他们与李的关系相对一般,所以他们没有机会参与。
第二,儿子只有李元吉。
李园有20个妃子。然而窦皇后只有四个儿子。他们是长子李,次子,三子李宣巴,四子李元吉。
其中,李宣巴死于16岁(李宣巴是言情小说中李元霸的原型。不过其实他这辈子也没什么战功,估计也没什么武功。言情小说都是虚构的。也就是说,李渊在世的帝子,实际上只有李、、、李元吉。
我们知道,在古代,王位继承采用的是“长子继承制”。“先办公制”的规则是“有自己的办公室,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唐高祖剩下的十多个儿子既不是“帝子”,也不是“长子”。对于他们来说,参加存储位置的竞争完全是游手好闲。所以,他们当然不想参加战斗。
李渊的四个儿子名字分别叫什么?
大儿子“李建成”、二儿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
1、李建成
李建成(589年-626年),小字毗沙门。唐朝开国太子,唐高祖李渊长子,唐太宗李世民大哥,陇西成纪人。李渊起兵之前,李建成奉父命在河东招募人才,而后李建成到太原助李渊起兵,随李渊攻略西河,取霍邑,拒潼关,攻克长安。
唐朝建立后被立为皇太子,协助李渊处理政事。李建成多次率军打退突厥的入侵,擒斩与突厥勾结的刘黑闼,平定山东。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亲手射杀李建成,时年三十八岁,五子一并遇害。
2、李世民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3、李玄霸
李玄霸(599年—614年),嬴姓李氏,字大德,唐高祖李渊第三子
,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弟,母太穆皇后窦氏,陇西成纪人。李玄霸自幼辩惠。隋大业十年(614年),李玄霸去世,年仅十六岁,无子,唐高祖以李世民长孙氏次子李泰为嗣子,并加封李泰魏王。
4、李元吉
李元吉(603-626年7月2日),名李劼,小字三胡,陇西成纪人。唐高祖李渊第四子,窦皇后所生,唐太宗李世民四弟。猜鸷骄侈,为人骁勇,擅长使用马槊。唐高祖李渊太原起兵时,领军留守太原。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元吉与太子李建成同时被杀,终年二十四岁,五个儿子一同被害,妻子杨氏被李世民强行纳入宫中。
扩展资料:
在隋唐(古典小说人物)中,李玄霸原名李元霸,是唐高祖窦皇后第三子。是古典小说《说唐》与评书《兴唐传》《瓦岗英雄》《隋唐演义传》中登场的虚拟人物。
《说唐演义全传》中,李元霸为上界大鹏金翅鸟临凡,力大无穷,所向无敌。晋阳宫比武,力挫天宝大将军宇文成都,一战成名。后奉旨赴四明山保驾,三锤击走第三条好汉裴元庆,匹马双锤,一下午将十八路反王185万人马杀的只剩65万(平均每秒打死55人)。曾见义勇为,救下清官刘文静。后于紫金山再挫各路反军,玉玺独收。收军回长安时,举锤骂天,死于雷雨霹雳之中。
李渊其它儿子——
1、楚哀王李智云(母万贵妃)
2、荆王李元景(母莫嫔)
3、汉王李元昌(母孙嫔)
4、酆悼王李元亨(母尹德妃)
5、周王李元方(母张婕妤)
6、徐康王李元礼(母郭婕妤)
7、韩王李元嘉(母宇文昭仪)
8、彭思王李元则(母王才人)
9、郑惠王李元懿(母张宝林)
10、霍王李元轨(母张美人)
11、虢庄王李凤(母杨美人)
12、道孝王李元庆(母刘婕妤)
13、邓康王李元裕(母崔嫔)
14、舒王李元名(母小杨嫔)
15、鲁王李灵夔(母宇文昭仪)
16、江安王李元祥(母杨嫔)
17、密贞王李元晓(母鲁才人)
18、滕王李元婴(母柳宝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渊
唐朝李渊有几个孩子
40个,21个儿子,19个女儿。儿子:隐太子李建成、太宗李世民、卫怀王李玄霸、巢剌王李元吉、楚哀王李智云、荆王李元景、汉王李元昌、酆悼王李元亨、周王李元方、徐康王李元礼。
韩王李元嘉、彭思王李元则、郑惠王李元懿、霍王李元轨、虢庄王李凤、道孝王李元庆、邓康王李元裕、舒王李元名、鲁王李灵夔、江安王李元祥、密贞王李元晓、滕王李元婴。
女儿:长沙公主、襄阳公主、平阳公主、高密公主、长广公主、万春公主、房陵公主、九江公主、庐陵公主、南昌公主、安平公主、淮南公主、真定公主、衡阳公主、丹阳公主、临海公主、馆陶公主、安定公主、常乐公主。
1、李建成
李建成(589年-626年),小字毗沙门。唐朝开国太子,唐高祖李渊长子,唐太宗李世民大哥,陇西成纪人。
李渊起兵之前,李建成奉父命在河东招募人才,而后李建成到太原助李渊起兵,随李渊攻略西河,取霍邑,拒潼关,攻克长安。
唐朝建立后被立为皇太子,协助李渊处理政事。李建成多次率军打退突厥的入侵,擒斩与突厥勾结的刘黑闼,平定山东。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亲手射杀李建成,时年三十八岁,五子一并遇害。
贞观二年(628年),李世民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追谥曰“隐”,贞观十六年(642年),又追赠为皇太子。史称隐太子。
2、李世民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3、李元景
李元景(公元61―653年3月6日),赢姓李氏,唐高祖李渊第六子,母为莫贵嫔,太宗李世民异母弟。武德三年,封为赵王。八年,授安州都督。
贞观初年,历迁雍州牧、右骁卫大将军。十年,徙封荆王,授荆州都督。贞观十一年,定制李元景等为世袭刺史,寻罢代袭之制。久之,转鄜州刺史。
唐高宗即位,进位司徒,加实封一千五百户。永徽四年,坐与房遗爱谋反赐死,后追封沉黎王,备礼改葬。神龙初,追复爵土,并封其孙李逖为嗣荆王。
4、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623年),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姐,母太穆皇后窦氏。祖籍邢州尧山,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统领千军万马为自己父亲建立帝业的公主,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
中国万里长城的著名关隘娘子关就是因为她所率领的娘子军曾经在此驻守而得名。她是唐朝第一位死后有谥号的公主,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真正的生荣死哀。
5、李元礼
李元礼(619-672年)赢姓李氏,唐高祖李渊的第十子,母为郭婕妤,恭谦谨直,善于骑射。武德四年,封为郑王,同时受封的还有周王、宋王、荆王、越王。
贞观六年,受实封七百户,任郑州刺史,徙封徐王,徙封徐州都督。十七年,徙封绛州刺史。有善政的名声,太宗为褒奖他精勤,赐给锦与绫绢。二十三年,加实封满一千户。
唐高宗即位,永徽四年加司徒之位,与长孙无忌、李世勣并为三公,兼潞州刺史。咸亨三年,去世,享年五十四岁,追赠太尉、冀州大都督,陪葬献陵,予谥号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渊
李渊到底有几个儿子?
嫡出的只有4个,就是我们熟知的建成,世民,玄霸(这个早夭),元吉。
庶出的比较著名的有一个叫智云(万氏所生,也就是后来的万贵妃),后来起兵的时候李建成不带着他走(理由是他比较小,但是他只比元吉小一岁),所以被阴世师所杀,仅14岁。
李渊晚年多宠,所以小儿子很多。“上晚年多宠,小王且二十人”(《资治通鉴》)能够考知名字的有17人。
荆王元景,莫嫔所出,李渊第六子。
汉王元昌,孙嫔所出,李渊第七子。ms在贞观年间还兴风作浪,帮着不懂事的太子大侄儿,造皇帝二哥的反来着。所以儿子多了真麻烦。。。。。。
酆(feng一声)王元亨,尹德妃所出,李渊第八子。
周王元方,张氏所出,李渊第九子。孩子他妈ms连个名分都没有。李渊色老头。
徐王元礼,郭婕妤所出,李渊第十子。
韩王元嘉,宇文昭仪所出,李渊第十一子。
鲁王元则,王才人所出,李渊第十二子。
郑王元懿,张宝林所出,李渊第十三子。
霍王元轨,张美人所出,李渊第十四子。
虢王元凤,杨美人所出,李渊第十五子。
道王元庆,刘婕妤所出,李渊第十六子。
舒王元名,小杨嫔所出,李渊第十七子。
鲁王灵夔,宇文昭仪所出,李渊第十九子。
江王元祥,杨嫔所出,李渊第二十子。
密王元晓,鲁才人所出,李渊第二十一子。
滕王元婴,柳宝林所出,李渊第二十二子。这个应该不陌生,滕王阁,就是他在贞观十三年建的,三十多年后,王勃的《腾王阁序》横空出世~
其实李世民的这些小弟弟们对政治的影响都不是很大,也就是嫡出的一兄一弟掀起很大风浪。大多人不是早夭就是在外做官。
但十七人当中,好几位都是被阿武杀死或者因她而死。比如,韩王元嘉(因为母亲宇文昭仪所以很受宠爱,个人修养又很高,跟越王李贞一起伐武,事败被杀),霍王元轨(贞观时受到魏征的赏识,所以皇帝二哥干脆让他娶了魏征的女儿,参与越王伐武,事败被贬,死于途中),舒王元名(原本为官清廉,门庭整肃,游乐山林,但是后来被武则天的酷吏诬陷而死),鲁王灵夔(参与越王李贞伐武,事败被贬,自缢了)。
包括李智云这一支,李渊后来过继了李世民的儿子李宽给他,李宽死后,李世民又命济南公李世都之子李灵龟为其子嗣。李灵龟的孙子李承况参与中宗第三子李重俊(节愍太子)讨伐武三思、韦后及安乐公主,事败被杀。从此这一支系便断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