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忌讳什么-针灸注意事项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针灸注意事项
针灸是中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治病、养生方法,小小的几根银针就能发挥出治疗各种疾病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因为针灸是结合人体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所以在使用起来有很多的注意事项和禁忌,不当或者错误使用,甚至会造成适得其反的作用。那么,针灸注意事项和禁忌症有哪些?
一、针灸的注意事项
1.施术者应严肃认真、专心致志、精心操作。施灸前应对病人说明施灸要求,消除恐惧心理。若需瘢痕灸,必须先征得病人同意,应处理好灸疮,防止感染。
2.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证施灸,取穴要准,灸穴勿过多医学|教育网|整理,热力应充足,火力宜均匀,切勿乱灸暴灸。
3.灸治中,出现晕灸者罕见。若一旦发生晕灸,则应按晕针处理方法而行急救。
4.施灸过程中,应防止艾火烧着衣物、被褥等。施灸完毕,必须将艾条或艾炷媳灭,以防发生火灾。对于昏迷、反应迟纯或局部感觉消失的病人,应注意勿灸过量,避免烧烫伤。
二、针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小心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会耗伤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2、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3、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4、某些传染病、昏迷、高热、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极度疲劳,过饱、过饥、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6、高血压病人头部不宜灸,糖尿病病人艾灸时一定要特别小心,不可灸伤皮肤,更不可实施疤痕灸。
7、从中医角度来说,还有一些证候是不合适艾灸的。如:外感或者阴虚内热证,凡脉象数、急者禁灸;抽搐、高热、极度衰竭、形瘦骨弱者不宜灸。
女人针灸的禁忌
女人针灸的禁忌
女人针灸的禁忌,在现实生活中,针灸是我们常见的一种中医疗法了,很多朋友都对针灸非常感兴趣,但针灸却也是有着一定的注意事项的,下面为大家分享女人针灸的禁忌。
女人针灸的禁忌1
1、饥饿、严重疲劳、剧烈劳动以后、过度紧张的患者,先不要针灸,容易出现晕针的症状。
2、孕妇慎用针灸,像她的合谷、三阴交、缺盆以及其他活血化瘀的穴位要禁止针刺。
3、婴幼儿囟门未闭者,头部一些穴位要禁针。第四、特殊的部位神阙,也就是肚脐禁针。
4、皮肤有疤痕、溃烂的地方,我们要禁针。
5、重要脏器的外表以及大血管的周围要禁针,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也要禁针。
需要针灸的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糖尿病患者不宜用针灸,或者进行化脓灸,因为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血糖都比较偏高,一旦出现伤口感染。不容易愈合。在此期间如果不注重意饮食调节。或者严格饮食控制,容易造成感染,所以糖尿病患者接受针灸治疗消毒,应该更加严格。
二、凝血障碍人群。这类人群凝血时间比较长,就会导致针眼流血不止。所以这样的人群,不适合针灸治疗。
三、怀孕的女性。怀孕期间,女性虽然可以进行针灸治疗,但是在针灸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力度。有穴位的问题一定要了解。对穴位一定要有所了解,不然很可能会造成早产或流产。
四、局部有感染的地方,不宜进行针灸治疗。
女人针灸的禁忌2
针灸的十个禁忌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目前没有十个禁忌这个说法,但确实有需要禁忌的事项,主要包括体位禁忌、部位禁忌、疾病禁忌等。针法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而灸法是用灸柱或灸草在穴位上进行熏灼,针灸疗法具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功效。
一、针法:
1、体位禁忌:对于第一次进行针刺,精神紧张、畏惧的患者,针刺时可能出现晕针的情况,应保持卧位针刺,而不要坐位针刺;
2、部位禁忌:在女性月经期间,尤其是月经量比较多的女性,腰骶部、会阴部应避免针刺。另外,在怀孕期间,像颌骨、太冲这些刺激比较强的穴位也不要针刺,以免对胎儿不利,严重时可能引起孕妇流产。
对于囟门未闭的婴幼儿,也不能针刺这些刺激穴位,而且进行针刺时一般不留针,因为婴幼儿会乱动,留针有可能出现危险,比如折针或者刺激到重要脏器。因为肚脐不容易消毒,所以针刺肚脐有一定的危险,最好不要针刺,有些特殊的重要脏器,比如胸部、腹部以及后脑部、后脑和颈部的交界处,也不能随意针刺,以免造成意外损伤;
3、疾病禁忌:当皮肤有溃烂、溃疡、瘢痕时,不能针刺。如果是有严重糖尿病或者肿瘤的患者,也不要针刺,因为其免疫力较低,而针刺容易引起感染。另外,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也尽量避免针刺,因为扎针后流血不容易止住;
4、其他:对于过饥、过饱、严重疲劳、睡眠不足、剧烈运动以后的患者,不建议进行针刺,以免出现晕针的情况。
二、灸法禁忌:
1、部位禁忌:患者的颜面部不可直接采用灸法,以免形成瘢痕,影响美观。关节活动处不可用灸法,以免出现溃烂,不易愈合。另外,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均不宜用灸法,以免引起流产。人体重要部位,比如心脏、大动脉等处也不宜进行灸法,可能会引起患者不适;
2、疾病禁忌:对于患有传染病,处于高热、昏迷、抽搐的患者,也应尽量避免灸法,因为患者此时体质虚弱,进行灸法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
患者进行针刺后应注意不要立刻洗澡,以免发生感染。如果是眼周的`穴位针刺,应观察是否有出血,出血量少时可以进行冷敷。灸法时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体位即可,如果是在冬季进行,应注意保暖。如果进行针灸时出现头晕、恶心、心慌、出汗等症状,应立即告知医生,并保持卧床休息来缓解不适症状。
女人针灸的禁忌3
针灸的注意事项都有哪些呢
1、禁刺部位
针灸虽然不会引起患者太明显的疼痛感,但是针刺部位不当的时候,很容易发生危险。很多重要脏器部位是禁止针刺的,如心脏的虚里处、肺尖处、大血管所经过的部位都是禁止针刺的。针刺心脏部位容易引起心脏的不适感,甚至引起休克。针刺肺尖部位容易引起患者呼吸困难,针刺大血管部位容易导致出血不止。还有妇女处于妊娠期的时候,下腹部以及腰骶部是禁止针刺的。
2、禁灸病症
很多患者患有发热等疾病的时候,由于体内本身就比较热,这时候更不能采用艾灸的疗法,因为艾条表面温度比较高,会引起患者烦燥不适。还有一些感冒的患者,由于阴虚,会导致体内热象比较严重,这时候也禁止采用艾灸疗法。还有抽搐、癫痫、极度衰弱的患者也不适合艾灸。
针灸要注意什么?
1、注意晕针的处理
有一些患者在初次选择针灸的治疗方法时,会出现晕针的现象。出现晕针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的焦虑、紧张或者是行针的时候手法不恰当,会导致患者不适应而出现晕针。这时候要及时停止针刺以及行针,迅速起针,让患者平卧,做深呼吸以调节这一症状。
2、与皮肤保持一定的距离
在给病人做艾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与患者的皮肤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距离太近引起患者有灼热感而烫伤皮肤。在艾灸的时候也要远离一些易燃物。远离患者的衣物以及床单,施灸完毕要及时熄灭艾条,防止引发火灾。
针灸养生需注意,这5个注意事项需谨记,以免有副作用
针灸起源于中国针灸忌讳什么,它具有悠久的 历史 沉淀。从针灸忌讳什么我国的三皇五帝时期,针灸就已经出现针灸忌讳什么了,根据传说,针灸是被伏羲所发明的。随着代代相传,针灸在《黄帝内经》中得以逐渐完善。在做针灸的时候是有很多注意事项的,有一些人由于自身条件等原因并不适合做针灸,下面就来一起讲一讲吧。
一、对于老年人来说施针的动作不宜过大
老年人在针灸的时候最好要采取卧位,并且针灸的手法一定要轻,施针时,选取施针的部位不能太多。这是因为老年人的身体大多比较弱,所以针灸忌讳什么他们对疼痛的忍耐力相比于年轻人更差。需要注意的是,一旦老年人在针灸的时候出现晕针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停止治疗。
二、保持心情轻松
有很多人对针灸有一种恐惧的心理。这可能是由于对针头的尖锐以及对疼痛的恐惧所导致的。在做针灸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一个放松的心情,让身体处于一个平稳的状态。如果神经过于紧张,可能会导致身体用力从而毫针难以进入体内,甚至有可能会导致毫针断在人体之中。此外,在做针灸前尽量穿宽松的衣服,并且将需要针灸的部位暴露在外。
三、孕妇做针灸时,针灸的部位需要注意
孕妇如果需要做针灸,那么三阴交以及合谷等部位千万不能针灸,此外,孕妇的腰骶部以及腹部等位置也千万不能针灸,如果针灸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孕妇的子宫出现收缩,一旦孕妇的子宫出现收缩,那么就可能导致孕妇出现流产或者早产。
四、小儿囟门不能针灸
小儿的囟门以及头部位置较为脆弱,因此不能进行针灸治疗。此外,小儿的风府以及哑门等穴位也尽量不要进行针灸。需要注意的是,小儿做针灸的时候尽量不要留针。
五、肝脏系统有疾病的人不能针灸
有肝脏疾病以及血液系统有疾病的人不能进行针灸,如果这类人针灸的话,由于他们自身凝血功能的异常,所以有可能会导致血流不止的情况出生。此外皮肤有溃烂的人也不能进行针灸。
总而言之,以上就是关于针灸的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注意的是,针灸之后尽量不要吹凉风,并且在针灸后的一天内不能碰凉水,如果针灸后贪凉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湿寒邪气侵入人体,从而造成其他的疾病。
#家庭医生超能团## 健康 科普排位赛#
中医针灸好处多,但针错反伤身,针灸的禁忌,自学需谨慎
针灸治疗有哪些禁忌,哪些人不能针灸,哪些部位不能针?本篇我一并告诉大家。大家好,我是杏林,一个爱好钻研的小中医。
马上入夏了,很多得了慢性病的人选择去做针灸治疗,无需服药,无毒副作用,经济实惠,疗效还不错,针灸治疗可以说是受到很多人的喜欢。不少西方国家,即使还没有认可中药,但是也早早地将针灸纳入到常规治疗医保范围之中。但是针灸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的,那么有哪些人是不能针灸的呢?
《针灸大成•标幽赋》记载“大凡危疾,色脉不顺而莫针;寒热风阴,饥饱醉劳而切忌。”
意思是疾病危重时,必须观察其形色,诊其脉象,如果形色与脉象不一致,不能针;大寒,大热,大风,大阴雨等极端天气,过饥过饱,大醉,过劳后也是忌针的。结合当下现代疾病禁刺要求,总结如下:
首先、凡是针刺部位皮肤患有感染性疾病,以及溃疡,肿瘤部位等不可以进行针灸治疗,以免感染或者溃疡等疾病加重。
第二、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以及长期大量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不能进行针灸治疗。以免造成出血不止或者皮肤大面积瘀斑。
第三、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出现外伤不愈合,不建议针灸治疗,以免增加创口及创面。
第四、如前文所说,过于恐惧以及过饥,过饱,过劳,醉酒等患者,不适宜针灸。其它情况的好说,一般人也不会在醉酒和劳累后过来针灸治疗,但是饿着肚子来针灸的不少,饥饿的时候针灸,尤其是取坐位或者站立位针灸,特别容易晕针。
第五、体质过度虚弱的患者,此处应包含新产后、术后或者久病体弱者,不宜针灸。这类人特别容易出现晕针,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意识不清等严重后果。
第六、孕妇腹部禁针,而一些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也不可以针刺。但是生产的时候,至阴穴针刺又能帮助纠正胎位。
以上是常见禁针刺的情况,同时如果初次针灸,精神紧张,可以要求躺着针刺,引用《标幽赋》原文:“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背目沉掐,坐卧平而没昏”。要求患者不要饿着肚子去针灸,针的时候不要去看针,放松心情,或坐或躺平,不容易晕针。
以上是针对于禁止针灸的人群,下面分享一些禁针的部位。
我们先看古代文献记载,根据《针灸甲乙经》记载:禁针穴位有神庭、上关、颅息、人迎、云门、脐中、伏兔、三阳络、复溜、承筋、然谷、乳中、鸠尾等。《针灸大成》记载不能针的穴位有22个,大部分分布于头面部及胸腔周围,大概也是不少失败后总结出的教训。
而由于现代解剖及检查器械的普及,人们对于穴位的解剖结构有了更深的认识,不少以前不能针的穴位,也可以进行针灸,比如说承泣穴是眼球与眶下缘之间的一个穴位,在《针灸大成》中属于禁针穴位,但是在上海针灸研究所的一位治疗近视眼的专家,在充分了解解剖结构的条件下,承泣也经常用。
总结起来,这些禁刺穴位都是容易出现针灸损伤的部位,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不良事件。比如上面讲的承泣穴,在上海这位专家日常治疗近视眼针灸当中常用,但是也曾出现过针灸后眼周淤青大半月,成为“熊猫眼”的案例,搞得现在针眼周,也不得不签知情同意书。
结合以上情况,建议大家针灸的时候,如果涉及脑后,眼周,胸腔部位的针灸,不是遇到经验丰富的医生不要针。胸腔针刺不当会导致气胸,眼周针刺不当会成熊猫眼,而脑后针刺不当,严重的时候会误人性命。切记切记!
本期内容就到这里,如果觉得内容有用,顺手点赞关注一下哦,我们下期再会!还遇到过哪些针灸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针灸需要注意什么事项?
针灸注意事项:过度劳累、饥饿、精神紧张的患者,不宜立即针刺;体质虚弱的患儿,刺激不宜过强,并尽量采取卧位;应避免针刺到血管,以防出血,对有出血倾向或因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儿,不宜针刺;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处,不宜针刺;人体某些部位如眼区、项部、胸背部、胁肋部的穴位,应掌握好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部腧穴一般不宜针刺,此外,因小儿不能合作,针刺时宜采用速刺法,不宜留针。希望能够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