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墉-明越靖王朱瞻墉,为什么一直不就藩,朱瞻基留他在京城做什么呢?

admin2年前生活百科19
󦘖

微信号

KTV115116

添加微信

本文目录一览:

明越靖王朱瞻墉,为什么一直不就藩,朱瞻基留他在京城做什么呢?

越靖王朱瞻墉,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三个儿子,宣宗朱瞻基的同母弟弟,母亲诚孝张皇后,生于公元1405年,于1424年受封越王,封地在浙江省衢州府。

在仁宗朱高炽的十个儿子中,他是唯一一个终生未就藩的成年亲王,一直呆在京城,但好像终身也未受重用,那么朱瞻基一直把这个三弟留在京城做什么呢?

仁宗朱高炽

我们先来看看明仁宗十个儿子的情况:

朱瞻基,仁宗长子,明宣宗,母诚孝昭皇后张氏。

朱瞻埈,仁宗次子,母贤妃李氏,生于公元1404年,公元1424年封郑王,1428年就藩凤翔府。

朱瞻墉,仁宗三子,母诚孝昭皇后张氏,生于公元1405年,公元1424年封越王,死于公元1439年,终身未就藩。

朱瞻垠,仁宗四子,母贤妃李氏,生于公元1406年,公元1421年早夭,年仅15岁。

朱瞻墡,仁宗五子,母诚孝昭皇后张氏,生于公元1406年,公元1424年封襄王,公元1429年就藩长沙府。

朱瞻堈,仁宗六子,母顺妃张氏,生于公元1406年,公元1424年封荆王,公元1429年就藩建昌府。

朱瞻墺,仁宗七子,母贤妃李氏,生于公元1409年,公元1424年封淮王,公元1429年就藩广东韶关。

朱瞻垲,仁宗八子,母贵妃郭氏,生于公元1409年,公元1425年早夭,年仅16岁。

朱瞻垍,仁宗九子,母贵妃郭氏,生于公元1411年,公元1424年封梁王,公元1429年就藩安陆。

朱瞻埏,仁宗十子,母贵妃郭氏,生于公元1417年,公元1424年封卫王,因常年多病,死于公元1439年,年仅22岁,终身未就藩。

从上面可以看出,仁宗的十个儿子除了早夭和多病的小儿子朱瞻埏没有就藩,其他都正常就藩了,唯独宣宗的亲弟弟朱瞻墉终身呆在京城。

大哥宣宗一直把他留在京城,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呢?或者说他是不是在京城担任重要职责,不方便就藩?我们一起来重温下历史:

公元1425年5月,明仁宗突然驾崩,此时的太子朱瞻基远在南京,张皇后让朱瞻墉和朱瞻埈同时监国,稳定朝局,等待太子朱瞻基回京继位,这是朱瞻墉唯一被重用的一次。

后来朱瞻基亲征汉王朱高煦叛乱,留守京城的重任交给了朱瞻埈和朱瞻墡,“舍弃”了亲弟弟朱瞻墉。至此,在史料上,很少看到关于朱瞻墉的记载,却也一直没让他就藩。

越靖王朱瞻墉,为什么一直不就藩?

朱瞻墉作为宣宗皇帝朱瞻墉的亲弟弟朱瞻墉,一直未就藩朱瞻墉的原因,史书上并未记载,而且关于这位王爷朱瞻墉的记载很少,猜测,要么他是犯朱瞻墉了什么大错,但宣宗念在一母同胞,网开一面,要么猜测应该是宣宗皇帝留作身边最后的“底牌”,万一有什么事,可作为是最后一道防线。

越靖王朱瞻墉,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三个儿子,宣宗朱瞻基的同母弟弟,母亲诚孝张皇后,生于公元1405年,于1424年受封越王,封地在浙江省衢州府。在仁宗朱高炽的十个儿子中,他是唯一一个终生未就藩的成年亲王,一直待在京城,但好像终身也未受重用

一、明仁宗的十个儿子情况一览:

朱瞻基,仁宗长子,明宣宗,母诚孝昭皇后张氏。

朱瞻埈,仁宗次子,母贤妃李氏,生于公元1404年,公元1424年封郑王,1428年就藩凤翔府。

朱瞻墉,仁宗三子,母诚孝昭皇后张氏,生于公元1405年,公元1424年封越王,死于公元1439年,终身未就藩

朱瞻垠,仁宗四子,母贤妃李氏,生于公元1406年,公元1421年早夭,年仅15岁。

朱瞻墡,仁宗五子,母诚孝昭皇后张氏,生于公元1406年,公元1424年封襄王,公元1429年就藩长沙府。

朱瞻堈,仁宗六子,母顺妃张氏,生于公元1406年,公元1424年封荆王,公元1429年就藩建昌府。

朱瞻墺,仁宗七子,母贤妃李氏,生于公元1409年,公元1424年封淮王,公元1429年就藩广东韶关。

朱瞻垲,仁宗八子,母贵妃郭氏,生于公元1409年,公元1425年早夭,年仅16岁。

朱瞻垍,仁宗九子,母贵妃郭氏,生于公元1411年,公元1424年封梁王,公元1429年就藩安陆。

朱瞻埏,仁宗十子,母贵妃郭氏,生于公元1417年,公元1424年封卫王,因常年多病,死于公元1439年,年仅22岁,终身未就藩。

从上面可以看出,仁宗的十个儿子除了早夭的和多病的小儿子朱瞻埏没有就藩,其他都正常就藩了,唯独宣宗的同母亲弟弟朱瞻墉终身待在京城。

二、越靖王朱瞻墉一直留京城的猜想

公元1425年5月,明仁宗突然驾崩,此时的太子朱瞻基远在南京。张皇后让朱瞻墉和朱瞻埈同时监国,稳定朝局,等待太子朱瞻基回京继位,这是朱瞻墉唯一被重用的一次。后来朱瞻基亲征汉王朱高煦叛乱,留守京城的重任交给了朱瞻埈和朱瞻墡,“舍弃”了亲弟弟朱瞻墉。至此,在史料上,很少看到关于朱瞻墉的记载,却也一直没让他就藩。

但是史料上没有即没有任何关于他体弱的证据,也没有关于他不守规矩有异心的记载。能力上既然能监国,也不会太差。为什么一直没就藩,却也没受到重用,这就值得人玩味了。要么是犯了不可饶恕的大错,但宣宗念在一母同胞,网开一面,但这种可能性极小,因为没有任何史料有这方面的记载。哪怕是皇帝下令不准记录,但若朱瞻墉真犯了什么错,不可能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记录下来。所以,最有可能的,就是作为宣宗皇帝的亲弟弟,时宣宗留作身边最后的“底牌”,轻易不用。但到了关键时刻,他必然是最后一道防线。

朱瞻墉被封为越王,为何却一生未就藩,且又不受重用?

明仁宗朱高炽,是历史上口碑很好的一位皇帝。他一生有十个儿子,其中长子朱瞻基、三子朱瞻墉、五子朱瞻墡都是诚孝昭皇后张氏所生。最后朱瞻基继承了皇位,朱瞻墉被封为越王,朱瞻墡被封为湘王,后改襄王。

朱高炽的十个儿子中,朱瞻基继承了皇位,还有三位因早逝未就藩。也就是说,剩下的六个儿子,都应该在一定时间顺利就藩才对。但奇怪的是,最终只有五个正常就藩,而越王朱瞻墉,虽然有了自己的封地衢州府,可他却一生未就藩。

朱瞻墉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同母弟,要说朱瞻基将他留在京城,可能是想重用他,希望得到自己兄弟的帮助也说得过去。但问题是,根据史料证明,朱瞻墉其实并不受重用。

就好比汉王朱高煦起兵谋反,朱瞻基决定御驾亲征,这时候如果他重视弟弟朱瞻墉,就应该让其监国才对。可是朱瞻基却将监国的重任,交给了二弟朱瞻埈和五弟朱瞻墡,要知道,朱瞻埈并非朱瞻基同母弟,可见朱瞻墉并不受兄长重用。

既然朱瞻基又不重用朱瞻墉,而后者也不会对皇位造成威胁,为何朱瞻基还将其留在京城,不让他去就藩呢?再说放朱瞻墉去就藩,派人监视他,这样不是更加安全吗?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看看朱瞻墉的一段经历了。

众所周知,朱棣登基后决定迁都北京,可是朱高炽即位后,又打算迁回南京,于是命太子朱瞻基去南京准备。谁知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就突然驾崩了,当时朱瞻基还在南京,准备迁都事宜。

为了稳定朝局,张皇后一面派人去南京接回太子,一面就让朱瞻埈和朱瞻墉同时监国。后来朱瞻基顺利赶回来,继承了皇位,朱瞻墉这次的任务就算圆满完成了。在此之后,他再没有得到重用。

既然朱瞻基已经顺利即位,且又不打算重用朱瞻墉,为何还不放他去就藩呢?其实朱瞻基这样做,才是为了顾全大局,怎么说呢?

当时朱高炽驾崩,张皇后派人去接回太子朱瞻基,可汉王朱高煦得知消息后,就想在路上截杀朱瞻基。虽然最后被朱瞻基识破,但试想一下,如果太子在路上真遇到什么危险,难道张皇后就会让朱高煦登基吗?显然不可能。

所以她让朱瞻埈和朱瞻墉同时监国,其中朱瞻墉还是她的亲儿子,万一太子有什么差池,那么她就可以扶持朱瞻墉登基。到时候不仅群臣会支持,而且朱高煦的阴谋也不能得逞。

同样,朱瞻基即位后,也是这样打算的。他自己多次亲征,加上朱高煦蠢蠢欲动,万一出现问题,都能保证京城有位亲王在。可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何朱瞻基不选择另一个亲弟弟朱瞻墡呢?

其一,明朝是讲究“嫡长子继承制”的,朱瞻墡虽然是嫡子,但他不是最年长的。朱瞻墉虽然是朱高炽第三子,但同时又是嫡次子,如果朱瞻基有事,扶他上位是最合适的。

其二,朱瞻墡“庄重警觉,颇有令誉”,在朝中有很好的口碑,加上他也是嫡子,所以对朱瞻基是有威胁的。就好比后来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虏后,群臣就提议拥立襄王朱瞻墡为帝。

只不过他坚持不肯,大家才拥立英宗之弟朱祁钰,可见襄王在朝中的威望。虽说在宣宗时期,朱瞻墡的威望还没有那么高,但让他去就藩,总比让他留在京城安全。

而朱瞻墉就没什么威胁了,加上朱瞻基没有重用他,这样既防住了他,又变相保护了他。朱瞻基驾崩后,由于太子朱祁镇年仅九岁,所以张太后决定,还是继续将儿子留在京城。

当然,朱瞻墉在京城留了一辈子,最后并没有登场的机会。正统四年,朱瞻墉去世,时年三十四岁。

明朝襄王朱瞻墡三次接近皇位,四次度过危机,他是如何善终的?

按年龄来分,朱瞻墡是明仁宗的第五个儿子;按嫡庶来分,朱瞻墡是明仁宗的嫡三子,而明仁宗朱高炽就是明成祖永乐大帝朱棣的长子,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仅仅十个月就去世了,之后他的长子朱瞻基继位为帝,朱瞻基就是明宣宗,同时也是朱瞻墡的长兄。

由于朱棣是从藩王起兵造反成功夺取了皇帝之位的第一人,这显然造成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先例,这让其他明朝藩王有了效仿的先例,导致了后面的好几代藩王都有夺取政权的打算,比如朱高炽的弟弟朱高煦和朱高燧,就曾经阴谋夺取帝位,但被明宣宗朱瞻基挫败,这样的后果就是皇帝会严格防备藩王。

朱瞻墡第一次接近皇位(明宣帝朱瞻基去世时)

公元1435年,在位十年的朱瞻基去世,年仅38岁,当时朱瞻基的长子朱祁镇年仅9岁,大明王朝面临皇帝年幼、新旧政权交替的动荡时期,这个时候从皇宫中传出襄王将进京成为皇帝的传言,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传言,主要有三个原因:

1、朱瞻墡年富力强。

皇帝年幼无法理政,肯定是由大臣来辅佐,这个时候作为皇叔的朱瞻墡正好30岁,年富力强,反而是最佳人选。

2、朱瞻墡是嫡子。

明仁宗朱高炽一共有三个嫡子,分别是:明宣宗朱瞻基、越王朱瞻墉、襄王朱瞻墡,朱瞻基去世之后,襄王朱瞻墡成为最有能力的藩王,最重要他是嫡子,嫡子的身份高于年长的庶子,越王朱瞻墉虽然比襄王朱瞻墡年长,但是才能不如朱瞻墡。

3、朱瞻墡有贤名。

朱瞻墡在父亲明仁宗去世、兄长朱瞻基接任皇帝之位时,曾经受命过在北京监国,当时朱高煦和朱高燧在明仁宗去世之后蠢蠢欲动,准备截取朱瞻基,图谋帝位,所以朱瞻墡有治国经验,而且史书中对他的评价是:

庄警有令誉。

也就是庄重警觉,颇有美名的意思。越王朱瞻墉则平庸,并没有记载事迹,况且朱瞻墡能从众多藩王中担任监国的重任,这本身就是能力的体现,而且这是明朝第一次以藩王监国。

当时的张太后(诚孝昭皇后,明仁宗的嫡妻)召集朝中大臣,直接宣布9岁的朱祁镇为皇帝,明确了皇帝人选,阻止了谣言的蔓延,虽然朱瞻墡也是张太后的亲生儿子,但张太后却支持他的嫡孙朱祁镇,之所以如此,还是朱元璋传下的祖训-嫡长子继承制起了作用。

朱瞻墡第1次度过危机

至于明宣宗去世,襄王可能成为皇帝这个谣言是谁放出来的,就无所查据了,个人认为放出这个谣言的人,根本就是想害朱瞻墡,因为朱瞻墡根本没有想当皇帝的意图,所以这是朱瞻墡的第一次政治危机。

朱瞻墡原本在长沙就藩,但是他的名号却是襄王,在朱祁镇成为皇帝,也就是明英宗的第一年,朱瞻墡就被从长沙调到襄阳就藩,当时的皇帝明英宗才9岁,由大臣辅佐朱祁镇辅政,国政大事则由张太后决断,因此朱瞻墡这次调动要么是张太后的意思,要么是辅佐大臣的警示,要么是朱瞻墡自己提出来的。

明朝曾经很多时候都在调动藩王的封地,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皇帝为了防备藩王坐大,比如建文帝削藩时期,就调却了很多藩王的封地,这些藩王都是建文帝的皇叔,朱瞻墡当然也是明英宗的皇叔,这次调动封地之后,朱瞻墡就度过了第一次政治危机,显然朝廷帝并没有过份对付他,而朱瞻墡又表现得毕恭毕敬。

朱瞻墡第二次接近皇位(明英宗朱祁镇被俘时)

公元1449年,年仅23岁的明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瓦剌,结果明军大败,监军王振被杀,明英宗被俘虏,皇帝被蒙古人俘虏,这是明朝建国以来的第一次,也是最大的耻辱,消息传回京城,朝廷一片混乱。

国家不可一日无主,于是皇帝继承人选立即被提上日程,由于朱祁镇当时有三个儿子,长子朱见深只有3岁,次子朱见潾只有2岁,三子朱见湜才刚满月不久,所以他的儿子不可能继承皇位,因为接下来北京都要面临瓦剌人的进攻,必须得选一个年长的皇帝。

于是有人提议襄王朱瞻墡为帝,朱瞻墡是朱祁镇的皇叔,当时已经44岁了,正当壮年,此外朱祁镇还有一个弟弟朱祁钰,当时刚好20岁,只是朱祁钰是庶子,当时的孙太后(明宣宗皇后)也想立朱瞻墡为帝,原因是孙太后不想立朱祁钰为皇帝,因为朱祁钰的母亲与孙太后是情敌。

孙太后都准备召朱瞻墡入京了,还取来了襄王的金符,最终有两件事发生,导致了孙太后放弃立襄王,而改立朱祁钰为帝,这两个原因分别是:

1、于谦等大臣反对。

2、襄王自己也反对。

因为朝中大臣与朱瞻墡自己都反对立襄王为帝,所以孙太后放弃了,改立朱祁钰为帝,这是朱瞻墡第二次接近皇位,但被自己放弃了。

朱瞻墡第2次度过危机

因为孙太后想立襄王朱瞻墡为帝,其次这就是他的第二次危机,因为朱祁镇和朱祁钰都会视皇叔朱瞻墡为威胁,朱祁镇是因为自己的帝位被人抢走,朱祁钰是因为有人和自己竞争,所以朱瞻墡陷入危机。

朱瞻墡的处理办法也非常简单,他直接上书孙太后,内容是这样的:

请立皇长子朱见深为太子,请郕王朱祁钰监国,并招募勇智之士,来营救明英宗。

朱瞻墡的上书其实是很高明的,一是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祖训,二是明确表明自己不想当皇帝,对于明英宗朱祁镇来说是满意的,但是就得罪了朱祁钰,同时主少国疑,3岁的朱见深当皇帝,只能是权臣摄政了。

因为朱瞻墡无法同时取悦朱祁镇与朱祁钰,所以只能选择得罪朱祁钰,但是朱祁钰在于谦、王直等人的拥护下成为皇帝,这就是明景帝,并且朱祁钰成功地领导了北京保卫战,打败了瓦剌的攻击,拯救了大明朝廷。

朱瞻墡第3次度过危机

明景帝在位期间,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人放了回来,马上就被明景帝软禁起来当成无实权的太上皇,由于朱瞻墡曾经上书拥护朱祁镇之子朱见深为帝,所以遭到明景帝的猜忌,这是朱瞻墡的第3次危机。

朱瞻墡是怎么做的?他居然给明景帝上书,内容是这样说的:

请皇上(明景帝)最好早晚都要向太上皇(明英宗)问安,率领群臣朝见,不要忘了要恭顺。

这话没毛病,但明景帝显然不喜欢听,但又找不到朱瞻墡的把柄,虽然明景帝与明英宗是兄弟,但为了帝位,显然两兄弟得内斗,而朱瞻墡的话似乎在拉拢两人关系,明景帝也没有处理朱瞻墡。

朱瞻墡第三次接近皇位

1457年,明景帝朱祁钰病重,由于朱祁钰儿子早逝,继承人又成了问题,有人提议立明英宗之子朱见深,但是很多大臣都反对,因为这些大臣是趁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后拥立朱祁钰为帝的,等于夺了朱祁镇的帝位,现在朱祁镇及其子朱见深都活着,如果立朱见深,这些大臣担心遭到清洗,所以有人提议立朱瞻墡的儿子朱祁镛,如果成功,那朱瞻墡就是太上皇了,当时朱祁镇与朱瞻墡都活着。

结果被软禁的朱祁镇联合部分朝臣发动了夺门之变,朱祁镇再次成为皇帝,他也成为明朝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两度成为皇帝的人,复僻之后朱祁镇把明景帝朱祁钰废为郕王,并软禁郕王,局势反了过来,同时杀了兵部尚书于谦和吏部尚书王文等一批明景帝重臣。

朱瞻墡第4次度过危机

朱祁镇复辟之后,起初认为皇叔朱瞻墡有夺取帝位的心思,因为夺门之变时,石亨诬陷于谦、王文迎立外藩为帝的罪名,这个外藩很明显就是朱瞻墡,于谦、王文两人都以谋逆罪入狱被杀,同时明英宗也怀疑朱瞻墡有野心,准备对付朱瞻墡,这是朱瞻墡的第4次危机。

直到明英宗在宫中看到朱瞻墡之前所上给明景帝朱祁钰的两封奏书,一封是请立朱祁镇儿子朱见深为帝,另一封是让明景帝给明英宗问安,之后,明英宗对朱瞻墡的怀疑尽释,朱瞻墡度过了此次危机。

朱瞻墡身为襄王,一生有过三次接近皇帝的机会,同时又有四次生命的危机,但都化险为夷,在明宣宗当政期间,他是皇弟,在明英宗、明景帝当政期间,他是皇叔,他是宣宗朝、英宗朝与景帝朝最牛的藩王,但他始终没有称帝之心,并且次次能够放低姿态、表达自己的无意争位,也让他能够善终,朱瞻墡一生活了73岁,善终而死。

请介绍一下越王朱瞻墉

越靖王朱瞻墉:是明仁宗朱高炽第三子朱瞻墉,母为诚孝张皇后朱瞻墉,是宣宗朱瞻基同父同母朱瞻墉的弟弟。

史料未记载他朱瞻墉的出生年月,死于正统四年(1439年)。永乐二十二年越王,封地衢州,但未之藩即死,谥“靖”,无后,王妃吴氏殉。

一般藩王在成年(以结婚为准,大婚之后即算成年)后不久就要到封地去,否则就算皇帝答应,诸大臣也会以有违制度而非议。从他未就藩就死而且无后来看,应该是刚刚结婚不久但还没来得及到封地就死,很可能在十八岁左右。

宣宗以仁孝著称,越王更是他朱瞻墉的同母弟,宣宗时被赐以昌平庄田,因此看来,宣宗对这个弟弟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因为朱瞻墉在历史上的影响、地位十分有限,他的身份也仅仅是因为皇子而被史册所记录,因此文字相当少。

----------------------------------

越靖王瞻墉,仁宗第三子。永乐二十二年封衢州。未之籓,宣宗赐以昌平庄田。正统四年薨。妃吴氏殉,谥贞惠。无后。

——《明史·卷一百十九·列传第七》

标签: 朱瞻墉

相关文章

美国初请失业救济人数小幅下降 凸显就业市场强劲势头

  美国上周首次申领失业救济的人数减少并维持在历史低位,发出了劳动力市场吃紧的最新信号,因多数企业不愿解雇员工。   美国劳工部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截至2月25日的一周中,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减少2...

brandymelville-brandy mellvie是哪里的牌子

brandymelville-brandy mellvie是哪里的牌子

本文目录一览: 1、brandy mellvie是哪里的牌子 2、brandy melville怎么读? 3、brandy melville 怎么念 4、brandymelville什么意...

刚才西安是否地震了-西安市2024年12月12曰地震了吗

刚才西安是否地震了-西安市2024年12月12曰地震了吗

本文目录一览: 1、西安市2024年12月12曰地震了吗 2、西安是不是地震了今天 3、2024年2月二十日,十二月四十分左右,西安附近是否地震了? 4、12.24西安地震了吗 5、2...

中元股份(300018.SZ)董事长徐军红辞职

中元股份(300018.SZ)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公司董事长徐军红的辞职报告,因其不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股票及表决权,也不再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徐军红申请辞去董事、董事长、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提名委员会委...

中国差点加入北约-中国大陆为什么不申请加入北约呢?

中国差点加入北约-中国大陆为什么不申请加入北约呢?

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大陆为什么不申请加入北约呢? 2、美国曾想让我们加入北约,代价是将自己9成装备白送我们 3、中国为什么不加入北约? 中国大陆为什么不申请加入北约呢?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瑞信股价周三大跌 这次又是什么事?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瑞信股价周三大跌 这次又是什么事?

  来源:财联社   编辑/史正丞   随着周三进入欧股和美股盘前时段,欧洲知名银行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因为股价大跌再度引发全球资本市场的关注。今天早些时候,该公司最大股东明确表示...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