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图高清版大图可放大图片-求一张中国地图和一张世界地图,要高清的完整的!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求一张中国地图和一张世界地图,要高清的完整的!
- 2、求世界地图和北半球地图、南半球地图、东半球地图、西半球地图
- 3、求一张联合国版世界地图的大图,谢谢。
- 4、求一张可放大的高清的世界地形图,谢谢
- 5、世界地图高清版大图
求一张中国地图和一张世界地图,要高清的完整的!
链接:
提取码: 656c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世界地图高清版大图可放大图片,操作更方便哦
作品简介世界地图高清版大图可放大图片:
地图是按照一定世界地图高清版大图可放大图片的法则世界地图高清版大图可放大图片,有选择地以二维或多维形式与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或其它星球)若干现象世界地图高清版大图可放大图片的图形或图像。
求世界地图和北半球地图、南半球地图、东半球地图、西半球地图
这些地图都有的。
《东半球版世界地图》
以东经150°为“中央经线”,以西经30°经线为图幅的左边经线和右边经线,适用于表达中国与东
半球的地理关系,并完整表达环太平洋地区的地理关系。世界四大洋中的太平洋和印度洋位于
图幅变形较小的中间,占据了整个版面的主要位置,国际航海运输主要集中在太平洋、印度洋
和大西洋,因此它用于表达国际航海线最为合适。
《西半球版世界地图》
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以西经180°经线为左边经线、以东经180°经线为右边经线,适用于表
达中国与西半球的地理关系,并完整表达环大西洋地区的地理关系。按照“左西右东”的阅图常
识,西半球位于左半图、东半球位于右半图,中国位于世界的东方占据世界地图的右侧,美国
摆在世界地图的左侧,世界的西时区与东时区按中央经线对称排列,国际日期变更线与左边经
线和右边经线相重合,使得非专业的读者在阅读“西半球版世界地图”时所获得的方向感和时间感
非常直观,所以它适用于表示世界标准时区分布。
《南半球版世界地图》
以南纬15°为“中央纬线”,以北纬15°纬线为图幅的左边纬线和右边纬线,适用于表达中国与南半
球的地理关系,并完整表达环南极洲地区的地理关系。它克服了现行世界地图上南极洲的形状
和面积夸张百分之数百倍的巨大变形、南极点被拉成一条线的缺陷,将南极大陆板块还原成它
本来的面目———美丽的孔雀形状。并能直观地显示出中国的“长城站”和“中山站”与祖国大陆的
地理关系。
《北半球版世界地图》
以北纬60°为“中央纬线”,以南纬60°纬线为图幅的左边纬线和右边纬线,适用于表达中国与北半
球的地理关系,并完整表达环北冰洋地区的地理关系。该图将最大变形点推入海洋中,保持了
全图陆地的面积和形状没有巨大变形,并将全世界的陆地完整地绘制在一个平面上,南、北极
点及其与周围地区的相对关系在图中非常明确。由于世界2/3的陆地和4/5的国家位于北半球,
而我国也位于北半球,所以,该图适用于表示国际航空线这个专题。
求一张联合国版世界地图的大图,谢谢。
联合国版世界地图:
世界地图是描绘整个地球表面的地图,使用地图投影方式绘画,在平面上用记号、图形和文字表现。画有经线、纬线、各国分界、地名、海洋、陆地等。
在地理学、政治学、自然学等领域都具有重大作用。世界地图自古被学者们通过外出考察所绘画,在人造卫星出现以后,地图的绘画更加准确了。
扩展资料:
国际上通行的世界地图有两种。
一种是以大西洋上的经线为分割线的太平洋格局的世界地图,也可称为“太平洋版世界地图”,它完整表达环太平洋地区的地理关系,将大西洋分割在图幅两边;
另一种是以太平洋上的经线为分割线的大西洋格局的世界地图,也可称为“大西洋版世界地图”,它完整表达环大西洋地区的地理关系,将太平洋分割在图幅两边。
这两种版本的世界地图之所以成为世界通行版本,就在于它们遵循了编制世界地图的两个重要原则,即不切割或少切割陆地的原则和采用整15°经纬线划分图面的原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界地图
求一张可放大的高清的世界地形图,谢谢
国际上通行的世界地图有两种。
一种是以大西洋上的经线为分割线的太平洋格局的世界地图,也可称为“太平洋版世界地图”,它完整表达环太平洋地区的地理关系,将大西洋分割在图幅两边;
另一种是以太平洋上的经线为分割线的大西洋格局的世界地图,也可称为“大西洋版世界地图”,它完整表达环大西洋地区的地理关系,将太平洋分割在图幅两边。
对于地球本身的客观描述而言,地图的表示不仅取决于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程度,还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当今的世界地图的表现形式各种各样,常用的地图投影就有二三十种。各国绘制世界地图时,在力求准确的基础上也尽可能使自己的国家处于比较突出的、易于充分直观本国地理环境的中心位置上,以方便使用,充分体现了“以我为主”、“以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扩展资料:
地图的重大变化
1、中世纪的倒退
在托勒密时代以后,即公元300至1300年前后(中世纪),罗马成为西方世界的政治文化中心,宗教力量主导了政治和社会发展,神话代替了科学,是历史上,也包括地图科学史上一个漫长的黑暗时代。
欧洲的地图制图发展进入了大中断时期,这时科学的地图学几乎完全被宗教寰宇观制图传统所取代,地图不再是反映地球的地理表象,而是成为神学著作中的插图。这些图把世界绘成一个大圆盘,耶路撒冷在大园盘的中心,圆的南部一横分别是尼罗河与顿河,中间一竖为地中海,构成丁字形水体,并分隔为亚、欧、非三个大陆。
2、地理大发现及墨卡托时代
伟大的探险时代始于14世纪中叶,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达加马、麦哲伦等先后完成了环球航行。随着欧洲进入文艺复兴,航海事业日愈发达,航海家们探索了海路与各洲的沿海海湾与海港,新大陆南、北美洲的欧洲地理大发现,使人们对世界地理有了新的较完整的认识、成为完善世界地图的基础,也成为地图发展的动力。
墨卡托的地图创作和理论结束了托勒密的传统,开辟了近代地图的先河,也集中反映了西方古代地图学以天文定位和地理探险为基础的特点。对西方地图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界地图
世界地图高清版大图
中国现行的世界地图就是国际上通行的“太平洋版世界地图”模式。
它以东经150°为中央经线、以西经30°为左边经线和右边经线,完整表达环太平洋地区的地理关系,加入了更多技术上的考虑。该地图以大西洋上的经线为分割线,是环太平洋格局的世界地图,也可称为“太平洋版世界地图”,它完整表达环太平洋地区的地理关系,将大西洋分割在图幅两边。
扩展资料
世界地图上所呈现的世界地理特征有:
1、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约占北半球总面积的2/5;而在南半球陆地面积只占1/5。
2、在北半球的中、 高纬度,陆地分布几乎连续不断,最为宽广;南半球的陆地在中、高纬度显著收缩,南纬56°~65°之间,除一些岛屿外,几乎全部为广阔的海洋。但是,北半球的极地是一片海洋──北冰洋,南半球的极地却是一块大陆──南极大陆。
3、各大陆的形状都是北宽南窄,略呈倒三角形。除南极大陆外,所有大陆还南北成对分布:北美与南美、欧洲与非洲、亚洲和澳大利亚。每对大陆之间,形成范围广大的陆间海,岛屿星罗棋布。
4、亚欧大陆东部边缘环列着一连串花彩列岛,形成向东突出的岛弧,其外侧则是一系列深邃的海沟。大西洋两岸的轮廓互为对应,这一大陆的凸出部分能与另一大陆的凹进部分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