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扁担-“三月三”南宁千名学生跳起扁担舞,这个节日在当地为何如此重要?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三月三”南宁千名学生跳起扁担舞,这个节日在当地为何如此重要?
- 2、壮族三月三打扁担 的习俗是什么?
- 3、民族舞蹈扁担舞的相关知识
- 4、2024年三月三是哪天,三月三有哪些传统的风俗?
- 5、壮族打扁担究竟是怎么回事?
- 6、壮乡三月三有什么传统活动
“三月三”南宁千名学生跳起扁担舞,这个节日在当地为何如此重要?
提到扁担舞打扁担,想必很多人都特别的陌生,扁担舞又称打杆,流行于红水河流域地区。通过有节奏的敲打来展现出打谷,收割以及插秧等劳动过程。广西壮族的“扁担舞”就是源于舂米的劳动生活,人们表演砻谷、收割、脱粒和砻谷,同时进行有节奏的节拍。扁担舞的表演不限于人数,而是必须是偶数,可以是二人、四人、六人,以妇女为主。舞蹈演员抱着扁担相对地站在凳子的两侧,在板凳上敲来敲去或互相拍击。
广西马山壮族扁担舞是在2010年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被誉为“广西民间舞蹈一枝花”。同时壮族打扁担曾代表广西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获一等奖,今年也到了上海世博会表演。
随着广西高校艺术舞蹈的发展,扁担舞被融入教学中,走进了舞蹈课堂,走进了校园的舞台。这不仅丰富了民间舞蹈的教学,还加深了学生对这个民族的了解和认识,更弘扬传承了打扁担我们的民族文化,培养了大批的民族文化艺术的后背力量。
“三月三”南宁千名学校跳扁担舞,学校组织这样的活动是特别有好处的。因为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每天不仅要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还要完成家长所布置的作业,根本就没有时间来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全体学生去学跳扁担舞,不仅可以弘扬当地的民俗文化,也可以让学生四肢变得更加灵活。希望其打扁担他学校可以借鉴打扁担他们的这种活动方式,多开设一些这样具有民族性的活动,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也有利于学生快乐的成长。教学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给孩子讲授知识,而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壮族三月三打扁担 的习俗是什么?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舞者多为双数。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扁担在手中运用自如,或正面、或反面、或侧面敲打,发出的声音或脆、或沉,声声相异,形成节奏明快、起伏有致的韵律。在扁担不断相击中,表演者不停地穿花转动,更使人眼花缭乱。技巧娴熟的各种动作,在声声扁担撞击声中轻松完成。
民族舞蹈扁担舞的相关知识
民族舞蹈扁担舞的相关知识
扁担舞大家肯定都不陌生,经常在电视中看到,可以感到民族特色。下面网就给大家总结了关于民族舞蹈扁担舞的知识。
扁担舞又称“打虏列”、“谷 榔 ”、“打 榔 ”(均为壮语译音),是壮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文本马山、都安等县的山乡村寨。
舞者至少四人一组,多则十人、八人均可,围在长板凳或 舂 米木槽,每人手拿一根扁担互相敲击,或敲击长凳,或敲击木槽,打出各种各样和谐的声响,节奏变化无穷,律动强烈有力,声响清脆高亢,势闹非凡。每逢节日,晒谷场上,街头巷尾,都可以听到扁担的敲击声,尤其在晚上,到处有灯火,整个村寨都沸腾,扁担敲击声合着轻快悦耳的竹筒伴奏声,人们的欢笑声、呐喊声,汇成了一片欢乐的声浪,那场面震撼山谷,激荡人心。
舞蹈动作多表现播种、插秧、收害虫、打谷、 舂 米等劳动过程和欢乐情绪。边歌边舞,舞时仅以竹筒的敲击声作伴奏,其形式如同高山族的杵舞。
《扁担舞》没有更多的舞姿和队形变化,唯有以独特的打扁担节奏,上、下、左、右交织不同的打法和强烈的音响效果,博得观众的热烈喝采。
民族舞特点
打扁担的绝大部分是妇女,人数以四、六、八、十人不定,都是双数。打扁担时,大家分立在几条长凳的.两边,每人一条扁担,敲打凳子,或互击扁担。节奏有快有慢,打法多式多样,它表现出打谷、车水、插秧、 舂 米、纳布、赶牛下地等劳动的动作过程,而且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表演套路。其传统的套路有“打 舂 堂”、“全家乐”、“大团圆”、“插秧”、“车水”、“打谷”、“庆丰收”等。技不但能增强体质,而且运动步调一致,行走灵活,协调自然,很受壮族人民的喜爱。人们在板鞋上可以表演各种舞技。
据都安、马山县的壮族群众介绍,过去的扁担舞不是用扁担在板凳上敲击,而是用杵敲击木臼(用一块大木,中间挖空,用以 舂 米),所以打扁担壮语又叫“谷 榔 ”( 舂 米的臼,壮语叫“谷 榔 ”)。
唐人刘恂在《岭表录异》里写道:“广南有 舂 堂,以浑木 刳 为槽,一槽两边约十杵,男女间立,以 舂 稻粮,敲磕槽弦,皆有偏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虽思妇之巧弄秋 砧 ,不能比其浏亮也。”可见唐代的“ 舂 堂”是古代壮族人民 舂 米劳动的生动写照。随着历史的发展,才逐步演变成了今天的扁担舞。至今仍流行于德保县的’ 舂 米舞”,平果县的“打砻舞”,宁明县的“经砻舞”,都基本上保持了古代“ 舂 堂”的特点。因为嘹亮的槽声预示着壮家的丰收和兴旺,故有“正月 舂 堂闹轰轰,今年到处禾黍丰”的谚语。
;
2024年三月三是哪天,三月三有哪些传统的风俗?
2024年三月三是哪天?
2024年三月三时间:2024年04月07日 星期日 (己亥年(猪年)三月初三打扁担,距离农历2024年上巳节还有12天)
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汉族为上巳节,有三月三拜祖先 、三月三拜轩辕说法 。
农历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现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定传统假日,本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 天。
也是广西壮族、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歌节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
据记载,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三月三有哪些传统的风俗? 三月三习俗: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
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三月三习俗:包五色 糯米 饭
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 糯米 饭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
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打扁担;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三月三习俗:对歌谈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若有意就答应。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
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遂订秦晋之好。 三月三习俗: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三月三习俗:打扁担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舞者多为双数。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
三月三习俗:打铜鼓
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或祭祀中击打铜鼓的习惯,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现在东兰、天峨等地壮族群众每年过三月三和春节,都安、巴马、大化等地瑶族群众过祝着节,南丹瑶族举行葬礼祭祀,南丹中堡苗族过春节或遇上喜庆时都要以击铜鼓的方式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
三月三习俗:碰彩蛋
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如今,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运气的意头。
壮族打扁担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打扁担的大国,这56个民族当中除了汉族之外,其打扁担他的都是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习俗,这些习俗虽然在外人的眼里看起来可能会有一些荒诞和无法理解,但是在他们本人的心目当中确实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传承的,也有着自己所代表的独特意义。壮族流行着一种打扁担的习俗,这种习俗是经过了漫长的过程演变而来的,主要是反映了人民的劳动过程,并且到现在还有着一种娱乐的作用在里面。
一、少数民族中的第一
在56个民族当中,除了汉族的人口最多之外,在少数民族当中人口最多的就属壮族了,壮族是一个整体发展比较完善的民族,他们有着自己的语言,而且还制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文字。壮族他们的历史渊源也比较久远,在先秦时期他们的祖先就已经出现了,壮族有着1000多万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部地区。
二、象征作用
壮族当中有着一个特有的习俗,叫做打扁担。这一个习俗的由来也是历史悠久的,有着史书的记载,打扁担也是经过历史的不断演变才有了现在这个名字的。打扁担的时候,其实动作非常的简单,就是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一根扁担,去模仿各种各样的劳动的动作,有的时候还需要敲到地上发出声响,这样一个简单,有仪式感的习俗,也表达了壮族人民对于劳动的崇敬,对于劳动人民的热爱。
三、娱乐作用
这样的一个习俗除了具有象征意义之外,它的娱乐作用也是非常强的,因为在打扁担的时候身体是需要进行非常复杂的操作的,像站立,蹲下或者是跳跃等等,都能够对壮族人民的身体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所以在一定意义上,打扁担这一个习俗还具有着娱乐作用,能够活跃人们的身体,调整人们的心理状态。
壮乡三月三有什么传统活动
壮乡三月三的传统活动有:对歌谈情、抢花炮、吃五色糯米饭、碰彩蛋、打扁担等。
1、对歌谈情
三月三是广西壮族的对歌节,山歌声此起彼伏,听歌唱歌者逐渐云集,形成歌圩,有的地方对歌三天三夜才散场。青年男女通常是唱情歌,相互问答赛输赢,通宵达旦夜以续日。
2、抢花炮
抢花炮是三月三壮族传统节目之一,壮乡人抢花炮,素有“东方橄榄球”之称,因对抗激烈而深受壮族同胞喜爱,是壮族的一项娱乐活动。
3、吃五色糯米饭
三月三壮族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美食是用来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4、碰彩蛋
三月三碰彩蛋,是壮族民族其中的一个娱乐节目,彩蛋食用熟鸡蛋染成彩色,主要用来传情之物。歌圩小伙子手拿彩蛋去碰自己喜欢的姑娘手中的的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会把手中的蛋移开不给碰,如果愿意就会让小伙子碰,碰裂后,然后两人一起吃彩蛋,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5、打扁担
壮族打扁担,又称壮族扁担舞,是广西壮族民间流传千年的原生态舞蹈,也是三月三娱乐节目之一,三月三那天,当地群众通过“打扁担”活动祈求上苍保佑风调雨顺、人寿年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