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今日股价-一级市场投资机构ipo退出股价一般会破发么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一级市场投资机构ipo退出股价一般会破发么
导读:为何即使面临破发风险,这些新经济独角兽企业仍选择扎堆上市,这将对未来一级市场企业的融资估值产生怎样的影响?
本报记者 申俊涵 北京报道
近日,小米、映客、51信用卡等新经济独角兽企业纷纷赴港上市,美团、同程艺龙、华兴资本、找钢网等也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俨然形成一股上市风潮。
德勤最新公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香港市场IPO数量达到全球首位,有超过100家的公司完成IPO发行,相较2017年上半年的68家公司,同比增加了49%。同时德勤预计,今年下半年香港将迎来10家独角兽上市,其中融资在百亿港元以上的至少有5只。
大洋彼岸的美股市场也十分热闹,今年已有B站、爱奇艺、虎牙直播、优信等中概股赴美上市。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今年登陆港股的企业有明显增幅,但这些公司的总融资额呈下降态势。上市破发几乎成为一种“常态”,香港市场新股破发率甚至高达72%。
虽然7月12日上市的映客和13日上市的51信用卡均打破“破发魔咒”,但2017年底以来,在香港上市的独角兽企业阅文集团、众安在线、平安好医生、猎聘、小米等,都曾遭遇上市首日破发的窘境。近期在美股上市的优信,也跌破发行价。
上市破发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何即使面临破发风险,这些新经济独角兽企业仍选择扎堆上市,这将对未来一级市场企业的融资估值产生怎样的影响?
抓住窗口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独角兽企业扎堆在港股、美股上市既受外部宏观环境影响,又有内部企业自身需求考量。
“IPO也是需要有窗口期的,虽然今年受中美贸易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但美股、港股市场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会有一批公司愿意上市。市场不好的时候不是上市破发,是发都发不出去,根本没人买。”以太创服创始人周子敬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他表示,历史上也向来如此,企业上市时间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在窗口期相对密集地上市。比如在上一波2014年左右的窗口期,以电商、社交为主的科技企业纷纷在海外上市,包括阿里巴巴、新浪微博、京东、聚美优品、陌陌等。
戈壁创投管理合伙人徐晨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美国资本市场这两年仍比较活跃,投资者信心较强。一是由于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新技术的出现,带来很多新的热点。二是由于美国经济仍处于上升期,且上行速度比较稳定。
记者发现,对港股市场来说,特殊的窗口期还在于“同股不同权”政策的正式实施。今年4月30日,港交所“25年来最大的上市制度改革”生效,诸多细则对新经济企业释放利好。
反观A股市场,市场环境不佳、IPO审核通过率降低等因素,让很多企业更愿意考虑港股、美股上市。包括此次在香港上市的映客,此前曾有被A股上市公司宣亚国际收购的打算,但该计划最终宣告失败。
总结这波上市企业的特点,不难看出,他们大多成立在2010年前后,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进步快速发展。其中美团、优信、映客等都以模式创新为主,在烧钱大战中跑出来。从投资机构的角度来说,受基金期限的影响,VC/PE机构在八年陪跑之后寻求退出也在情理之中。
从企业自身发展角度来看,由于去杠杆、资管新规等因素,对人民币市场产生影响较大。对一些体量较大的独角兽公司来说,如果继续在一级市场继续募资,难度会很大。二级市场的资金体量比一级市场大得多,走向上市是不错的选择。除了募资,上市对公司塑造品牌、解决流动性、吸引人才等都有帮助。
“企业成立多长时间去IPO,是比较综合的选择。过早上市有时候反而不是特别理想,因为上市后企业受到公开市场的监督,可能做业务会有更多的限制,很多企业可能未必会在早期拼市场的时候做上市。”周子敬说。但企业早上市,在募资、解决流动性、品牌塑造等方面具有优于竞争对手的优势。
破发或让一级市场进入调整期
港股、美股同时存在窗口,新经济企业该如何选择?
有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美股市场更重视业务属性,对初创企业的财务指标宽容度更高,港股市场对财务指标仍有一定要求。如果企业财务指标很好,业务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复杂,港股上市会是比较好的选择。如果企业财务指标没那么好,但在美国有可以找到对标的公司,在美股上市会更好。
比如美团在美国不太容易找到很合适的参照物,对美国投资者来说会比较难理解,在美国上市难度会比较大。二手车业务在美国已经很成熟,优信选择了在美股上市。
基石资本副总裁周伟纳从行业角度解释称,上市地的选择主要看行业的估值水平,香港市场对内地金融、新能源、消费品行业的接受程度较高,估值基本接近,甚至出现香港估值高于内地A股估值的案例。生物医疗公司目前在香港市场上市有鼓励政策,市场给予的估值水平也不错。美股市场对科技、电商、教育和互联网金融行业有较高的接受程度,相应估值水平也不错。另外需要考虑的就是上市地是否接近消费市场,上市后沟通成本等方面的因素。
但近期,美股、港股上市破发现象频繁产生。周伟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与二级市场近期的下跌、中美贸易竞争的不确定性等因素都有关系。有些企业股价下跌后甚至导致一二级市场估值的倒挂,主要还是因为一级市场的估值泡沫比较严重。
“一级市场泡沫的形成,主要由于之前存在较大的一二级市场套利空间,不少Pre-IPO项目收益可观,导致大量资金涌入,不专业的投资机构也大量进入一级市场。”周伟纳说。
但市场上优质的标的公司太少,不少投资机构只要能抢到投资份额就行,甚至可以不尽调、不考虑估值的高低。加之一级市场流动性低、价值变化反应缓慢,估值泡沫不断积累,最终顶着高估值进入的后期投资者,面临非常大的亏损风险。
周伟纳认为,一级市场估值需要有调整过程,估值逻辑也应该趋同于二级市场。目前有不少公司要求高估值的逻辑是,公司规模虽然小,但增长比行业龙头中的大公司要快,所以市盈率水平可以更高。
但在包括美国和香港市场在内的二级市场,都是给大公司最高的溢价,小公司不仅没有溢价,甚至是达不到净现金的资本价格,估值逻辑完全不同。“当一级市场募资开始困难的时候,投资机构也会更加谨慎,高估值公司也会逐步调整预期。”他说。
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二级市场的上市破发或将会对一级市场的中后期投资产生影响。原鼎晖投资合伙人王功权也在朋友圈评价,小米和美团IPO三个月内的股价走向,将深刻影响中国创投行业的投资价值取向。将来回顾起来就会发现,这两个公司在这个历史阶段,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好,则大家继续做爆炸成长梦想;不好,则风险投资的一个泡沫时代结束。
既然存在破发风险,独角兽企业为何不等到未来能够在市场获得更高估值的时候再上市?
“更高估值的优势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大。”天图投资管理合伙人冯卫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天图资本C轮领投的51信用卡,也参与到这股上市潮中,上市首日收涨7%。冯卫东认为,市场钱紧的时候,估值是低一些,但钱也更管用一些。如果目的是建立竞争优势,应当按照企业发展和竞争的需要来拿钱。
京东股价涨跌受国内大盘还是国外大盘影响
国内大盘影响。京东股价涨跌受国内大盘影响。京东(股票代码京东今日股价:JD)京东今日股价,中国自营式电商企业,创始人刘强东担任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陆金所过桥真的吗
陆金所控股的过桥任务是可靠的。 陆金所是正规可靠的。陆金所,全称上海陆金所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平安集团旗下成员,2011年9月在上海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8.37亿元,总部设在国际金融中心上海陆家嘴
原因在于陆金所控股注册资金8.37亿元人民币,于2024年在纽交所上市,市值超300亿美元,实力自然不容小觑。而且陆金所控股是平安的联营公司,具有中国平安集团作为强大的背景支撑,而陆金所贷款实际也是由陆金所控股旗下的平安普惠来完成,想必也是可靠安全的。
就是陆金所控股,它有个过桥任务是否可靠
是很可靠的
问题还没解决?快来咨询专业答主~
陆金所控股的过桥任务可靠吗
在线
2232位答主在线答
服务保障
专业
响应快
马上提问
抢首赞
分享评论
找住人集装箱报价,上阿里巴巴,厂家直销,源头厂货!
值得一看的集装箱相关信息推荐
集装箱房
¥8600 元
卖集装箱房屋
¥10000 元
集装箱民宿
¥2000 元
1688.com广告
十大排名智能手表-京东数码十大排名,快来看看吧!
十大排名智能手表-京东数码人气热卖,潮流挑选好物,你想要的这里都有,福利别错过!「京东」品类全,折扣狠,送货快,省事又省心,享受购物就在「JD.com」!
北京京东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告
陆金所控股靠谱吗
职场达人无心法师
设备工程师,钟业明,富士康科技集团
好评如潮
亲,你好,陆金所控股靠谱的11月24日,陆金所控股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陆金所控股实现营收131.93亿元,同比下降了17.2%;实现净利润13.55亿元,同比减少了67.1%。财报发布后,资本市场快速做出回应,公司盘后价格一路下挫超16%。作为金融科技中概股龙头,陆金所控股是为数不多蹚过P2P爆雷潮,硕果仅存的平台之一,除了背靠中国平安这棵大树,其贷款业务、财富业务“两条腿”走路的商业模式,也让公司有了更多腾挪空间。剩者为王,这个定律对金融科技中概股并不适应,和其他的金融科技公司一样,2024年10月,辗转上市后,公司股价在经历了短暂的快速冲高,到达历史高位20.17美元后,开始进入到下行通道,现在股价在1美元多徘徊,且仍无明显“抬头”迹象,市值蒸发超九成,只剩40亿美元。在蚂蚁上市受挫后,陆金所控股成为金融科技股为数不多的优质标的,这样的“稀缺性”并没有在资本市场获得认可,这让不少人陷入了这样一个思考,陆金所控股是否还值得投入?01营收、净利润双降三季度,陆金所控股营收净利润双降,每股收益为0.08美元,远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每股0.15美元。陆金所控股应该也能预计到,这样的业绩很难阻挡来自外部的质疑。因此,在官方发布的财报通稿里,未见太多第三季度本身的经营数据,而是更多聚焦在前三季度这个更宽的时间区间。前三季度,陆金所控股实现营收457.97亿元,实现净利润95.81亿元。看着表面数据还不错,但是即便以前三季度为核算周期,公司营收、净利润同样也表现为“双降”:前者同比微降0.45%,后者同比降低30.64%。收入构成方面,随着商业模式的发展,陆金所控股收入构成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此前财报中的零售信贷收入、息差收入、财富管理收入、担保收入、投资收益和其他业务收入等业务板块,已调整为:基于技术平台的收入、净利息收入、担保收入、投资收入和其他收入这五部分。
给京东投资的人收回了成本吗
给京东投资的人收回了成本了,京东是中国的综合网络零售商,是中国电子商务领域受消费者欢迎和具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