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蜡怎么形成的-蜜蜡又称蜂蜡,那么蜜蜡是怎么形成的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蜜蜡又称蜂蜡,那么蜜蜡是怎么形成的
蜜蜡的形成:
蜜蜡其实是一种树脂,是中生代白垩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松柏科植物分泌出的一种油脂,然后再经过千万年甚至上亿的地质作用,从而形成的有机混合物。
埋在地底的树脂经过长时间大地的压迫,地下各种矿物质的渗透,加上地底热力等作用,慢慢形成了各色的化石,同样的由于地壳运动,水流的冲击等自然发展浮出水面,或人工开采,让人类接触到了蜜蜡。
蜜蜡是不可再生的宝石,比较稀有,且有收藏价值,同时蜜蜡具有极强的美感,可以做成装饰品,有观赏收藏价值,常打磨成珠状,串成手链或项链、佛珠等。
扩展资料
蜜蜡的品种:
蜜蜡的颜色有蛋清色、米色、浅黄色、鸡油黄,橘黄色等黄色系为主的颜色。基本是产于波罗的海的一种琥珀。枣红色蜜蜡是黄色系蜜蜡外皮氧化产生包浆而颜色变深导致的,也因为如此,市面上产生了很多人为加工氧化的枣红色或者颜色更深的蜜蜡。
蜜蜡的特性:
1、化学特性。
主要成分松树脂,化学式C20 H32 O2,摄氏150-180度软化,250-375度完全溶化,375度以上燃烧。不溶于水,溶于乙醚,溶解度16-23%。
2、物理特性。
非晶质体,无固定内部原子结构和外部形状,折射率介乎1.54至1.55,比重1.05-1.10,摩氏硬度2-3度,摩擦有电气效应,呈树脂光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蜜蜡
蜜蜡是怎么形成的
1、蜜蜡是琥珀的一个品种,呈不透明状或半不透明状的琥珀被称作蜜蜡。树木多脂液,在某一地质时期受到外界强烈刺激,分泌了大量脂液落在地上,并随着地质层变动而深埋地下,再经过三四千万年以上的地层压力和热力,这些脂液便石化为蜜蜡。
2、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地壳升降迁移、冰川河流的冲击和日晒雨淋的种种磨炼,有的露出地表,有的再埋入地下。露在地表的蜜蜡,一部分冲入了海中,叫做海琥珀,有一部分被冲入湖中成为了湖珀,还有一部分被再埋在地下,成为矿珀,矿珀多存在于沉积地层和煤系地层。蜜蜡在形成过程和种种磨的漫长岁月中,受到了阳光的照耀、还有水土有机物、地热环境的因素影响而产生了种种变化,除了原始母体仍为已经石化了的树脂外,其他的颜色、比重、硬度和熔点等,都产生了一定差异,甚为玄妙,甚为奥秘。
更多关于蜜蜡是怎么形成的,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蜜蜡怎么形成的呀?
形成的原因:
远在三四千万至一亿年前的始新世和白垩纪年代,松柏和枫树,这些含有脂液的树木,在某一地质时期受到外界强烈刺激,分泌了大量脂液落在地上,并随着地质层变动而深埋地下,再经过三四千万年以上的地层压力和热力影响,这些脂液便石化为琥珀。
蜜蜡为非晶质体。部分组织较疏松而又不含其他矿物的蜜蜡能浮于水(英文蜜蜡Amber一词自阿拉伯文,其原义即为“浮于水”的意思)。
相关介绍
常见的蜜蜡主要是产在波罗的海地区的黄色蜜蜡,一般有黄色和白色。有些是半透明的状态,称为半蜜半珀。黄色有深浅之别,年头久的老蜜蜡通常是深褐色,有的甚至发红。缅甸所产大多为琥珀但也有少部分珍稀的蜜蜡,中国的抚顺也有出产,不过近年已近枯竭。
蜜蜡有许多种颜色,主要取决于埋藏地的矿物质成分。这些珍罕蜜蜡形成年代在四五千万年以上,多的甚至有一亿多年,而数量非常稀少,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据地质学研究,蜜蜡由远在三四千万年至一亿年前的始新世和白垩纪年代的松柏和枫树脂石化而成。蜜蜡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天然的珍贵宝物。它的产生形成过程须经历数千万年,其间历尽沧桑,又令它增添了无数瑰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