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I到华为产业链 主流基金为何屡屡错过新科技

admin1年前生活百科4
󦘖

微信号

KTV115116

添加微信

  来源:证券时报

从AI到华为产业链 主流基金为何屡屡错过新科技

  证券时报记者 安仲文

  经验越丰富、过往水平越高的基金经理,似乎越容易“错失”今年的科技股行情。

  基金赚钱难的2024年,科技却成为许多基金经理吃不到的盛宴。尽管A股市场年内表现不尽如人意,但科技股的行情却在市场震荡中反复演绎,从年初的AI(人工智能)到当下的华为产业链,科技股一直在输出投资机会,但对大部分管理规模较大的主流基金经理而言,面对科技股行情却成为看客。

  显然,错失科技股行情已成为今年来主流基金投资的一大遗憾,那么,他们为何会与科技股失之交臂?

  主流基金“踏空”科技股

  今年以来,较少有主流基金经理拥抱从AI到华为产业链的科技股,除非基金产品合同“强制”买进。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基金产品收益率最高的已超50%,年内收益超15%的基金产品也有数十只之多。但这些看似很不错的业绩与大多数基金经理、基金持有人的体验差距甚远。

  原因在于,在年内业绩表现超15%的基金产品中,大多数产品的配置方向主要指向了科技股,但这类基金产品并非市场的主流,此类基金的资产总规模往往低于10亿元。

  以重仓科技股的前海联合润丰基金为例,该产品年内收益率超19%,业绩甚至挤进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的20强,但根据该产品的定期报告,该产品当下的资产总规模仅有8700万元,这一资产规模甚至低于许多超级散户的个人股票账户投资规模。

  只有科技行业主题基金因为合同规定必须重仓买入的原因,才没有错过科技股行情。以年内收益率达26%的东方人工智能基金为例,该产品重仓人工智能个股,基金产品总规模达29亿元。此外,国内另一重仓人工智能的基金总规模高达50亿,年内收益率也超30%。

  实际上,年内重仓科技股且收益率超25%的基金产品中,有相当比例的产品为科技主题类基金,尽管此类基金产品中,不乏资产规模超30亿元甚至50亿以上的产品,但因为产品本身即为科技赛道类基金,所以并非是这些基金经理一开始就看好科技股,更多的可能是被动配置。

  大规模基金难抓“碎片化”机会

  与定位于全市场的大基金相比,基于科技主题的赛道产品和灵活善变的小基金,几乎不用考虑认错成本。

  “你不能问某个赛道型基金经理关于该赛道是否可以重仓,永远可以。你也不能认为管理100亿元资金和管理1亿资金在市场中的投资难度是一样的。”深圳一位私募基金经理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管自己与管别人的钱,管小钱与管大钱面对的市场状况是完全不同的,全市场类的基金产品与特殊的行业定制化产品也是不同的。

  上述基金经理认为,今年科技股的行情虽然表现靓丽,但股票分布的情况整体上依然是“碎片化”的机会,今年主流基金投资与科技股行情无缘,与前几年公募资产规模快速飙升有部分关系,许多基金产品规模已大到无法在呈现“碎片化”机会的市场中提升净值。

  “比如管理5000万元的迷你基金产品,挖掘几只个股是可以的,几只科技股涨上去,基金净值就很好看,但管理50亿元资金,用这种方法难度就很大。”华南地区一位公募人士强调,在科技股投资上有无前瞻性,在相当程度上是由基金经理的资产规模决定的。

  他表示,重仓科技股的科技主题基金,不用考虑行情很差,再差的行业也必须重仓,这是心理优势。此外,管理迷你产品具有调仓优势,如果今年很早就开始重仓几只科技股,判断失误即可以立即调整卖出,认错成本很低,但当管理资金规模足够大时,市场不允许基金经理有太多的“前瞻性”,很难像迷你产品那样,看着不对劲就立马走人,重仓的认错成本较高。但如果不重仓,几只科技小牛股对大型公募产品的净值增长影响不大。

  景气度投资“看不上”AI

  错失科技股不仅因为主流基金资产规模在过往几年快速飙升所致,也与这几年公募基金盛行的景气度投资有关。

  记者注意到,在公募基金经理年度业绩考核的背景下,几乎所有的公募基金经理在谈论投资框架和逻辑时,都必提一个关键词:行业景气度。景气度投资本质上是基于一个年度内的最优行业,具有短期业绩指标的特点,在公募选股基于景气度投资的大背景下,基金经理重点关注短期指标下的行业需求总量及需求结构变化、供给和竞争格局变化、产品价格变化、库存周期等。显然,营收和利润的变化在景气度投资中是关键中的关键。

  “在景气度投资的大背景下,公募基金经理就不大可能将主要仓位,早早配置在人工智能、华为产业链上。”华南地区的一位基金经理接受记者专访时认为,手机产业景气度最好、机会最大的时候是十年前,早就过去了,而人工智能反映在A股的许多投资标的上,大概率上还属于从0到1的过程,大多数公司还在摸索之中,许多公司都没有可行的商业模式,更谈不上景气度和订单。

  上述人士认为,有的基金经理倾向于“从0到1”,但公募基金经理主要管理广大投资者的资金,更应该抓住的是“从1到10”,而不是“从0到1”。主流公募基金经理所需要的机会“不需要从头吃到尾”,更不该扮演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投资人角色,公募的投研需要一系列高频数据和先行指标反复确认,才敢基于景气度投资重仓布局,否则机会便不一定是“机会”,“哪怕AI今年涨得不错,但这在我看来也不谈不上机会,当你习惯这种也是机会,下一次就是风险”。

  “我重仓过‘从0到1’的科技股,结果变成了无效仓位,因为在单只股票上出现较多的损失。”深圳另一位基金经理说,尽管这只科技股代表未来产业趋势,是新兴赛道,但是还要考虑到它实现从“从0到1”可能需要很长时间,需要持续跟踪研究,过早持有意味着在一段时间内可能是无效仓位,甚至损害基金业绩。

  投研转换效率影响决策

  值得一提的是,投研之间的转换效率可能也是一大关键。

  深圳一位中型公募新锐基金经理接受记者专访时,曾谈及错失科技牛股的现象。他表示,在收到研究员的推荐报告后,他只是做出了观察,但这只股票一直在涨,当他希望等待标的股票回调后,股票涨幅变得更高,开始变得泡沫化后已经失去公募基金投资的价值。对此,他认为,筛选信息是基金经理很重要的能力之一,比如有些优秀标的,在收到研究员的个股推荐后,基金经理可能因为时间精力不够,或者是在初步筛选时决断失误,导致错失股票的上涨,这说明基金经理的信息加工效率有待提升。此外,基金经理也可能需要总结怎么提高信息加工效率和决策的果断性。

  上述基金经理反思,每个基金经理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以他的投资框架为例,他总体聚焦在几个方向:一是消费升级方向,像白酒、医药等;二是科技方向,包括半导体、通信、人工智能等;三是高端制造,包括新材料、高端装备等。

  同时,上述人士强调,在高估值的概念性资产上,很难绕开框架进行重仓,比如在具体的个股仓位分配上,第一个维度是长期成长空间和长期成长逻辑的置信度,这是决定仓位的最重要指标,如果量化的话,这部分在自己的打分占比中约占60%;第二个维度是行业景气度和公司半年、一年维度的业绩兑现情况,权重约占25%;第三个维度是估值判断,判断个股当前估值的合理性,权重约占15%。每个阶段时间精力会有偏重,不可能所有行业一直都很细致地跟踪,尤其当部分行业估值较高时,也不可能在基金仓位中占据较高的权重。

相关文章

多只基金提前结束募集 市场见底信号渐明

  作者: 徐宇   [ 通联数据显示,自5月中旬以来,共有11只权益型基金产品(包括偏股混合型及普通股票型)提前结募。 ]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家基金公司旗下产品提前结束募集,6月以来已有...

曝华为已终止与懂车帝等三车平台的合作 或自建APP

曝华为已终止与懂车帝等三车平台的合作 或自建APP

  1月3日,有消息称华为鸿蒙智行旗下问界、智界与汽车之家、懂车帝、易车三大汽车平台的合作关系已经终止。这一消息在汽车行业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据悉,华为已主动停止与这三家平台的合作,旗下门店也未再开通相...

巴克莱:美欧大规模货币宽松周期或难现,预计美联储今年仅降息一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斌 上海报道   2024年,全球经济显现出了意料之外的韧性。在巴克莱研究部全球主席Ajay Rajadhyaksha和巴克莱固收产品策略部董事总经理Amrut Nashi...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再次对最新指控作出无罪抗辩

  当地时间8月4日,据多家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当日提交的一份法庭文件中,对特别检察官杰克·史密斯在“机密文件案”中对其提出的最新指控作出无罪抗辩。这是特朗普在3日对“选举案”所有指控表示...

中国碳中和获董事会主席沙涛增持50万股

中国碳中和获董事会主席沙涛增持50万股

  中国碳中和(01372)发布公告,于2024年9月29日,公司主要股东敏将有限公司(一家由董事会主席沙涛全资实益拥有的公司)在公开市场上以平均价格每股约0.4795港元购入合共50万股公司股份。...

弥生三月-十二个月份的别名是什么?如六月又称荷月

弥生三月-十二个月份的别名是什么?如六月又称荷月

本文目录一览: 1、十二个月份的别名是什么?如六月又称荷月 2、文月,叶月,弥生,霜月,如月 这些是日本的月份吗 3、弥生月是几月 4、请问弥生指的是什么时候? 5、弥生和五月的关系...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