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大佬回归公募,曾打败王亚伟!他们为何回流?会做得更好吗?

admin1年前生活百科3
󦘖

微信号

KTV115116

添加微信

投资大佬回归公募,曾打败王亚伟!他们为何回流?会做得更好吗?

行情动荡下,公募行业频繁出现“人才回流”现象。

近日,此前“奔私”的基金经理孙建波加盟北方某中小公募,此前从宝盈基金离职的基金经理李健伟加盟华西基金,另外此前担任私募高管的孙晔伟出任长安基金总经理。业内分析认为,优秀人才回流公募,私募基金近年整体业绩下行是直接原因。和私募相比,公募基金的精细化分工运作(尤其是投研、市场和IT系统方面)更能让基金经理专注于投资。

但这并不意味着回到公募行业,他们的投资就能做得更好。分析认为,这几年资管行业生态的改变是全方位的。一方面,回流到公募的人才需摒弃个人英雄主义,真正嵌入到团队化打法中来。另一方面,公募基金近年来对美股、港股等市场的研究比较粗糙,对海外产业、对中国经济全球竞争力等认知不到位,对真正的团队协作和科技助力不够重视。如果这些情况不改变,招来的优秀人才未必能干得好。

股基冠军重回公募

近期回流公募的各路人才,此前都有过公募从业经历,甚至还有过辉煌的历史投资业绩。

比如,出任华西基金研究部总监的李健伟,曾在宝盈基金担任过研究员、专户投资部投资经理、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等职位。公开数据显示,他在宝盈基金管理基金的时间大约是在2017年1月至2024年12月,其间管理的基金最高任职回报率接近145%。2024年12月李健伟从宝盈基金离职,阔别两年后重新回到公募行业。

和李健伟相比,孙建波阔别公募的时间已有10年,但他丰富的从业经历和亮眼投资业绩,依然被市场乐道。公开资料显示,孙建波早在1998年就进入了金融机构,从业横跨信托和基金领域。早期,孙建波先后在中信基金(现华夏基金)和华商基金工作过投研工作。Wind数据显示,孙建波的华商盛世成长2009年年度收益达106.80%,位居同类产品第6;2010年年度收益率为37.77%,战胜当时的“公募一哥”王亚伟,获得2010年股票基金冠军。2013年孙建波加入景林资产,任合伙人、基金经理,2017年3月创立乾和投资。记者从业内获悉,孙建波此次回归公募,将担任基金公司高管,负责权益投研工作。

上述案例实际上并不少见,即便是“现役”的公募基金经理当中。比如,富国基金的基金经理于洋于2015年11月加入富国基金,2024年6月离开富国基金后加入钦沐资产。但在2024年10月于洋退出了钦沐资产持股,随后于当年底重新回到富国基金。

另外,睿远基金的基金经理赵枫早年有过鹏华基金、融通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等公募从业经历,2014年参与筹建私募基金兴聚投资,但后于2024年回归公募加入睿远基金。

被称为“基金诗人”的徐彦,早于2007年就加入大成基金,后于2018年10月加入正心谷创新资本,但很快在2024年8月重回公募,加盟老东家大成基金。银华基金的基金经理方建,早年在南方基金工作,2015年6月起任北京神农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人、研究总监、投委会副主席,2024年重回公募,加入银华基金。

另外,孙晔伟近日出任长安基金总经理和李道滨申请设立公募基金公司等现象,均是人才回流公募的代表性案例。

私募平台超额收益难度加大

良禽择木而栖。优秀人才回流公募,是大资管行业变革之下对比选择的结果。

“最直接的原因,是近年私募基金整体业绩下行背景下,此前奔私的基金经理选择回归公募。”某资管机构投研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同时,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券商中国记者说道,这几年市场大环境不好,很多私募产品业绩出现下降甚至存在清盘风险,规模也出现大幅缩水,发生了客户赎回现象。私募行业不景气之下,出现了人才回流公募现象。“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行情动荡下,公募基金的工作会更为稳定。”

具体地,公募基金前高管、孙万龙基金频道主理人孙万龙对券商中国记者分析到三方面原因:一是权益产品持续两年亏钱,让很多策略单一的私募机构在新发和老产品留存方面面临较大压力。跟公募全产品系相比,私募机构的抗风险能力越来越弱。二是很多“奔私”的明星只是光环个体,脱离了平台支撑和团队协作,做超额收益的难度越来越大。在投研、市场和IT系统持续投入方面,跟非头部私募比,公募会更有优势。三是私募老板多是投研出身,投资能力强,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市场营销和公司经营方面的短板会暴露出来,容易碰到天花板。

另外还有市场人士表示,这几年私募监管成本在不断提升,日常沟通、信息报送等都要花不少时间,使得私募投资管理人分身乏术。在公司运营管理向公募看齐趋势下,不少人选择了重新回到公募中来。于洋此前在《致投资人的一封信》中就提及,创立私募基金以来运营事务占据了不少精力,无法专注于单纯的投资工作。

另外,券商中国记者从业内获悉,有知名公募基金经理在酝酿离职事情,从公司内部了解来看,基金经理的下一站仍倾向留在公募行业。

个人英雄主义已逐渐没落

从私募、公募乃至整个资管行业,近年来整个资管业态发生了不少变化。这些变化在倒逼投资人做出调整,除了流向更有发展前景的公募行业外,他们很可能还需要对过往多年长期以来的投资思维做出改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摈弃个人英雄主义,真正嵌入到团队化打法中来。

一位公募投研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这几年市场见证了赛道投资和明星基金经理的兴起和陨落,资管行业对此一直在进行反思。公募基金近期的管理规模超过了银行理财,成为资管行业“领头羊”,且持续吸引着私募等其他领域的人才加入。这些人回流到公募后,如何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才能,既是个人也是基金公司接下来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前述资管机构投研人士具体说道,随着资管行业进入数字化和团队运作发展阶段,靠个人单打独斗的英雄主义已逐渐没落。同时,在资管行业变革之下,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追求绝对收益,这对基金投资的回撤控制提出更高要求。要做到这点,必须用团队智慧和科技赋能等手段来进行真正的多资产配置。

“他们即便回到公募基金行业,也未必就能做得更好。”该资管机构投研人士分析道,一方面,这些人多在私募领域做出过亮眼业绩,但秉持的依然是个人英雄主义思路,即押注单一资产加杠杠博取高收益。如果他们回到公募后不进行管理思路转变,依然坚持“个人很厉害”这种想法,未来很可能会走向英雄迟暮结局。另一方面,资管业已进入到数字化和团队化发展阶段,整个资管投资生态要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公募基金整体发展能否跟上,依然是个问题。

“这几年公募基金发展也出现过‘押赛道’‘造星’现象,发展模式整体上依然较为粗放。特别是,近年来公募基金对美股、港股等市场的研究依然比较粗糙,对海外产业、对中国经济全球竞争力等方面的认知不到位,对真正的团队协作和科技助力不够重视,使得港股基金亏损惨重。如果这些情况不改变,他们招来的优秀人才,未必能干得好。”上述资管机构投研人士说。

相关文章

鼎信通讯:9月26日召开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参与

  2024年9月27日鼎信通讯(603421)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4年9月26日召开业绩说明会。 具体内容如下:   问:请陈总,中压配电自动化、电能质量治理、AFDD电弧监测、新能源及电力电子变...

光韵达股价站上5日均线,阳包阴能否一扫颓势?看17次回测数据n

光韵达股价站上5日均线,阳包阴能否一扫颓势?看17次回测数据n

行情显示,光韵达今日出现阳包阴形态,多方力量一举收复失地。点击咨询光韵达如何操作 “策略之王”发现, 光韵达出现阳包阴的同时,股价站上5日均线,表示短期多方强势,上涨信号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 但个股市...

梅特勒-托利多涨1.06% 股价突破1200美元大关

北京时间2024年12月18日22时34分,梅特勒-托利多(MTD.us)股票出现波动,股价快速上涨1.06%。截至发稿,该股报1203.26美元/股,成交量5207股,换手率0.02%,振幅0.00...

耶伦:美国在6月15日前支付所有账单的可能性“相当低”

耶伦:美国在6月15日前支付所有账单的可能性“相当低”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表示,美国不太可能在6月中旬之前仍有能力支付账单,这突显了白宫与共和党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协议的紧迫性。   由于债务上限谈判陷入僵局,众议院议长凯文·麦卡锡表示,他预计周日将与拜...

失落的“老十家”长盛基金:频繁更换管理层,这次能否撕掉“掉队”标签?

失落的“老十家”长盛基金:频繁更换管理层,这次能否撕掉“掉队”标签?

  来源:时代周报-时代在线   规模掉队,这是长盛基金一直难以撕掉的标签。   作为“老十家”公募基金公司之一,长盛基金错失了先发优势,这些年发展规模明显掉队。截至2024年9月末,其公募管理规模为...

穿越之林家弃儿-求一部师徒训诫小说名,答出可追加悬赏

穿越之林家弃儿-求一部师徒训诫小说名,答出可追加悬赏

本文目录一览: 1、求一部师徒训诫小说名,答出可追加悬赏 2、求红楼穿越bl小说!!! 3、红楼同人主角是林如海庶子,被过继给别人,后来林如海后悔了,求小说名字 4、求好看的穿越言情小说,...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