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是什么意思-则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则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 2、则是什么意思
- 3、“则”字是什么意思
- 4、则的意思 则什么意思
- 5、则的意思是什么
- 6、“则”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例句有哪些?
则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则在文言文中则是什么意思的意思有法则,准则;榜样;效法;等级;用于加强判断;表示限定范围;表示假设等。
文言文则则是什么意思的意思:
①法则;准则。《叔向贺贫》:“宣其德行,顺其宪则。”
②榜样。屈原《离骚》:“愿依彭咸之遗则。”
③效法。《易经·击辞》:“河山图,洛出书,圣从则之。”
④等级。《汉书·叙传》:“坤作地势,高下九则。”
⑤用于加强判断,相当于“乃”、“就是”。《岳阳楼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⑥表示限定范围,相当于“只”、“仅仅”。《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⑦表示顺承,相当于“就”、“便”。《寡人之于国也》:“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⑧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可是”。《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则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
1、规范;榜样。
2、规则。
3、效法。
4、是;乃是。
一、则的组词:
否则、定则、法则、分则
通则、然则、虽则、原则
二、则的笔顺:
扩展资料
一、资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则,等画物也。从刀,从贝。贝,古之物货也。
白话版《说文解字》:则:均等划分财物。字形采用“刀、贝”会义。贝,是古代表示财物的符号。
三、相关组词:
1、然则[rán zé]
文言连词。用在句子的开头,对上文表示承接,有“既然如此,那么”的意思。
2、虽则[suī zé]
连词。虽然。
3、原则[yuán zé]
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
4、罚则[fá zé]
有关处罚的规定或条文。
5、细则[xì zé]
有关规章、制度、措施、办法等的详细的规则。
“则”字是什么意思
【zé】
【解释 】
模范:以身作~。
规程,制度:规~。总~。原~。细~。
效法:~先烈之言行。
表示因果关系,就,便:闻过~喜。
表示转折,却:今~不然。
表示肯定判断,乃,是:此~余之罪也。
用在一、二、三……等数字后,列举原因或理由:一~房子太小,二~参加的人数多。
与“做”相近(中国宋、元、明代小说、戏剧里常用):~甚(做什么)。
量词,指成文的条数:新闻两~。
则 【zé】
【例句】
则无可用。——唐· 柳宗元《三戒》
则又望其真。——清· 林觉民《与妻书》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荀子》
则治之如所言。——清· 方苞《狱中杂记》
【组词】
否则 法则 总则 简则 章则 实则 罚则 然则 细则 附则
则的意思 则什么意思
1、则(拼音:zé)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古字形从刀从鼎,会用刀刻画鼎纹之义。刀刻“鼎”文具有稳定性,故用以作为准则。
2、则的基本义是规范、准则。由准则引申为规章,再由规章条文的分项引申作量词。“则”用为动词表示以……为准则、为标准。用作连词,表示时间上的相承或因果联系,也表转折,又在两个相同的词之间表让步。“则”作副词,用于表示肯定的判断。“则”用在序数词后,表示列举原因或理由。
则的意思是什么
则
[zé]
部首: 刂
五笔: MJH
笔画: 6
繁体: 则
[释义] 1.模范。 2.规程,制度。 3.效法。 4.表示因果关系,就,便。 5.表示转折,却。 6.表示肯定判断,乃,是。 7.用在一、二、三……等数字后,列举原因或理由。 8.与“做”相近(中国宋、元、明代小说、戏剧里常用)。 9.量词,指成文的条数。
“则”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例句有哪些?
〈动〉
划分等级
仿效,效法 。
做,作
正相反
表示相反或对照
表示平列关系
表示假设,相当于“若”、“如果”
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读音则是什么意思: zé
造句:
1、则,等画物也。——《说文》
2、则,法也;则,常也。——《尔雅》
3、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管子·七法》
4、均守平则。——《周礼·大司马》
5、法则以驭其官。——《周礼·太宰》
6、掌则以逆都鄙之治。——《周礼·太史》。注:“亦法也。”
7、有物有则。——《诗·大雅·烝民》
8、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管子·形势》
9、咸则三壤,成赋中邦。——《书·禹贡》
10、众人听则是什么意思了,吓得不敢则声。——《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