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历史-深圳的发展历史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深圳的发展历史
- 2、深圳的历史是什么?
- 3、深圳发展历史是什么啊?
深圳的发展历史
首先说一下,深圳并不是“第一个”经济特区,而是“第一批”经济特区,1979年中央同意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中央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其次“经济特区”,就是指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
深圳市,目前是副省级城市,属于一线超大型城市,常住人口1343万人,2024年GDP26927.09亿元,可以称之为“富可敌国”!深圳市之所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因为改革开放所赐。深圳之名始见史籍于明朝永乐八年,“圳”在当地方言来讲,是水沟的意识,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
深圳市,原本只是一个渔村,因改革开放的需要,将宝安县划入,在1979年1月更名为深圳市。深圳市属于先试先行地区,所以很多改革政策最先落户深圳,而深圳也因此成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深圳市的发展史就是改革开放发展史,他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各个历程,相当于改革开放的缩影。深圳市有引领全国的作用,所以深圳市即大刀阔斧改革,又谨慎落实优惠政策,所以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被誉为“中国硅谷”。
深圳市,在经济发展方面确实领先全国,一方面是政策所致,另一方面深圳是移民城市,不排外,有创新意识,所以造就了深圳的今天。不过,深圳市并不完美,在很多方面还无法称霸全国,如高等教育方面实力就不强,并没有一所全国知名高校,毕竟大学不仅仅需要“资金”,还需要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总之,深圳市取得了伟大成就,见证了改革开放,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深圳的历史是什么?
深圳之名始见史籍于明朝永乐八年(1410年),清朝初年建墟,1979年成立深圳市,1980年成为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新兴移民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被誉为“中国硅谷” 。
深圳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外贸出口、海洋运输、创意文化等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也在中国的制度创新、扩大开放等方面肩负着试验和示范的重要使命。
扩展资料:
深圳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广东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与香港相连,是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国家物流枢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中国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之一,并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
深圳水陆空铁口岸俱全,是中国拥有口岸数量最多、出入境人员最多、车流量最大的口岸城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深圳
深圳发展历史是什么啊?
深圳发展历史是:
深圳最早的前身为广州府宝安县,“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
深圳的经济特区发展史虽只有40多年,拥有着67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有着6000多年的人类开发史和海洋经济发展史、1700多年的城市史、600多年的海防史、悠久的广府民系和客家移民史。
历史上,深圳前身宝安县(新安县)原有四个民系杂处,客家、广府、福佬与疍家人,其中客家人居多。先秦时期,广东地区居住的是被称为“南越”的少数民族,包括壮族、畲族和疍家等 。深圳是南越部族远征海洋的一个驻脚点。居殖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区域的南越部族以捕鱼、航海维生,甚少农垦。
深圳的地理环境:
深圳市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毗邻香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3′至114°38′,北纬22°24′至22°52′之间。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连;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全市面积1997.47平方千米。
深圳依山临海,有大小河流160余条,分属东江、海湾和珠江口水系,但集雨面积和流量不大。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深圳河、茅洲河、龙岗河、观澜河和坪山河等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