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9子-龙生九子有哪些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龙生九子有哪些
- 2、龙生九子有哪些?
- 3、龙生九子是指哪九子?求详细资料
- 4、龙生九子都是谁
龙生九子有哪些
龙生九子如下:
1.老大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2.老二睚眦(yá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3.老三嘲风,形似兽,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也有人一直认为它是有着龙脉的凤。
4.四子蒲牢(pú láo),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于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
6.六子霸下,又名赑屃(bì xì),似龟有齿,喜欢负重,是碑下龟。
7.七子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
8.八子负屃(fù xì),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9.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鸱(chī)尾或鸱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明代一些学人笔记,如陆容的《菽园杂记》、李东阳的《怀麓堂集》、杨慎的《升庵集》、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芸》等,对诸位龙子的情况均有记载,但不统一。
龙生九子古时民间有“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的传说。但九子是什么,说法也不同。我们主要以年份偏老并已经被后人整理成书的《中国吉祥图说》来了解具体是哪九子。
龙生九子有哪些?
龙生九子分别是:长子囚牛龙生9子;次子睚眦;三子嘲风;四子蒲牢;五子狻猊;六子霸下龙生9子,又名赑屃;七子狴犴;八子负屃;九子螭吻。
龙,是中国的“图腾”,在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龙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九表示极多。有一种说法说,这里并非指龙生了九子,而是泛指一个虚数。龙生九子是有出处的,不容混淆。
龙生九子是指哪九子?求详细资料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这句话不仅背后隐藏了一个神话故事,同时从现代科学的角度上看,因为在遗传过程中,基因不仅会发生重组,而且会发生微小的变异,所以每个个体不仅和父母有区别,和兄弟姊妹也有区别。
(上图为赑屃bì xì)
但单从神话的角度看,龙生九子到底指的是哪九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了解下。
龙为何能生九子?
因为九在古代泛指多的意思,并不一定就是九个,龙生九子其实表示了龙很能生,生得很多的意思。龙为何这么能生呢?这是因为龙本性就是如此。
《五杂俎》卷九中有一段话:
龙性淫,无所不交,故种独多耳
意思明了,不用解释也能看懂。另外在《万历野获编》卷七还有更加详细的描述:
遇牝必交,如得牛则生麟,得豕则生象,得马则生龙驹,得雉则结卵成蛟
所以你现在知道龙为何能生很多龙子的原因了吧。
龙生九子,都是哪九子?
因为这原本源于古代神话,所以有多个版本流传,限于篇幅,这里只介绍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个版本,其中登场的龙子也有大家比较熟悉的对象。
这个龙子就是饕餮,其最大特点就是食量惊人,长着一张大嘴,见到什么吃什么,但最后被活活撑死了,也被用来象征贪婪。我们在古代青铜器上经常能见到一种用饕餮头部形状做装饰的现象,也被称作饕餮纹。
据推测,饕餮很可能是古人在狼图腾和龙图腾中的一个过渡阶段,因为饕餮一般和云纹同时绘制,所以从云端探头,表示饕餮会飞。
既能飞,又长得像狼,所以饕餮也被看作是游牧文化向农耕文化过渡阶段的一个图腾。
这个完整的名单在这里:
老大赑屃(拼音:bì xì)
老二螭吻(拼音:chī wěn)/鸱尾(拼音:chī wěi)
老三蒲牢(拼音:pú láo)
老四狴犴(拼音:bì àn)
老五饕餮(拼音:tāo tiè)
老六𧈢𧏡(拼音:bā xià)
老七睚眦(拼音:yá zì)
老八狻猊(拼音:suān ní)
老九椒图(拼音:jiāo tú)
这个龙生九子的版本是哪里来的,到底哪个版本正确?
我上面列举的,含有饕餮的龙九子版本,是源于明朝杨慎所著的《升庵外集》。
因为前面说了,九是用来表示多的意思,并没有确定的说法记载龙到底生了哪九子,所以直到明朝,各种版本的说法才出现了,比如明朝内阁首辅李东阳的《怀麓堂集》就记载了另一个版本,在这个版本中部分龙子和杨慎的不同。
但总体而言,这些都是正确的,因为龙并不止生了九个呢。
龙生九子都是谁
龙生的九个儿子分别是龙生9子:
1.囚牛龙生9子,喜音乐龙生9子,蹲立于琴头;
2.睚眦(yá 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3.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也有人一直认为它是有着龙脉的凤。
4.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5.狻猊(Suān ní),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
6.霸下(也有另一种名字,方框内的看成一个字,[虫八][虫夏]),又名赑屃(bì xì),似龟有齿,喜欢负重,是碑下龟;
7.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
8.负屃(fùxì),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9.螭吻(chī wěn),又名鸱尾或鸱(chī)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拓展资料龙生9子:
龙是中国等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常用来象征祥瑞,是汉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龙的传说等龙文化非常丰富。
龙的形象最基本的特点是“九似”,具体是哪九种动物尚有争议。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而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而来的龙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龙而言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