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
- 2、二战的转折点是什么
-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
-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
- 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
- 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转折点是什么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苏德战场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太平洋战场是中途岛海战;北非战场是阿拉曼战役。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军摆脱了前期的劣势,转入攻势,战场自此开始向苏军有利方向发展。
阿拉曼战役:英军击溃了北非德意联军,从此全面转守为攻,攻克突尼斯,全歼了北非德意联军,登陆意大利,展开了战略反攻。
中途岛海战:尚未完全恢复元气的美太平洋舰队一举击败日本联合舰队,粉碎了日军南进计划,从此在太平洋战场开始逐步展开。
战争结束
1945年5月8日,在太平洋战场,美军展开猛烈的进攻,向日本本土步步逼近。中国等国家的抗日武装也在亚洲各地展开了反攻。
1945年5月7日,邓尼茨宣布德国无条件投降。5月8日深夜12时在柏林苏、美、英、法四国代表面前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以希特勒帝国覆灭而宣告结束。5月8日成了“欧洲战胜法西斯日”。5月9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二战的转折点是什么
说二战的转折点,严格意义上来说,划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阿拉曼战役”。
此战役,是北非战场的重要转折。1942年,被后世誉为“沙漠之狐”的隆美尔,由希特勒直接下令,率领德装甲师团进军埃及,妄图切断英军补给线,从而以达到打击对手的目的。
当时,盟军方面发现端倪,而隆美尔趁敌方援军未到,悍然发起进攻。
不过,最终结果是盟军胜利,战局彻底扭转,纳粹德国阴谋就此破产。
第二部分,“斯大林格勒战役”。
这场战役,不可谓不惨烈,时长以年为计量单位。由于进攻莫斯科失败,德军便把矛头转向斯大林格勒,首先将其补给切断,然后再不断增兵,团团围住城市。
然而,希特勒小瞧了人民的力量,苏军在数以万计的人民帮助下,筑起层层防线,以抵挡德军的脚步。这场会长,有效的歼灭了德军的有生力量,德军整整150万余人葬身于这片“红土地”。
原本,苏德战争中,德国占据优势,但是经过此役后,双方局势完全反转过来,称得上是二战最为重要的转折。
第三部分,“中途岛海战”。
自打日本偷袭珍珠港得手,日军在一段时间里气焰甚高,陆续占领太平洋诸多岛屿,下个目标便是中途岛。
可以说,中途岛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既能威逼夏威夷,又能迷惑太平洋舰队。
不过,美军及时得到情报,提前做好防御准备,令日军遭到沉重打击,最终不得不撤离。
自此,美日海上优势拉开,日军节节败退,已无力回天。
拓展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途岛战役。
1942年7月17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国军队集中150多万兵力和大批飞机、坦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对苏联进行南北夹击,向斯大林格勒发动猛烈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驻守在斯大林格勒的苏联军队拼死反抗,使德国军队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这座城市,反而消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了德国军队大量的有生力量。
苏军集中兵力,对德国军队发动大规模的反攻,分割包围了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军主力;到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从此,苏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更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后, 1943年7月德军发动库尔斯克战役企图夺回战场主动权,但没有成功。
扩展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影响
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苏、美、英、法、中五国通过大西洋会晤、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敦巴顿橡树园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就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搭成了一系列协议和谅解,确立了维护战后世界秩序的国际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现代国际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关于告发及惩处欧洲各轴心国家主要战犯”的伦敦协定和《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从1945年开始对法西斯德国主要战犯进行了国际审判。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鼓舞下,亚非拉地区掀起了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高潮。首先,在亚洲的东部,中国、越南、朝鲜革命的胜利,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
二战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横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了几乎整个亚欧大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而真正意义上的主战场就是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欧战的主战场就是苏德战场。苏德战场的战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影响的是整个欧战。
我们看下苏德战争初期,德国在这场战争初期就投入了550万兵力,分三路进攻苏联,阵仗非常大。这一仗其实也是决定德国国运的一战,德国要的就是速战速决,年底拿下莫斯科。前期在乌克兰、波罗的海、白俄罗斯,德三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到了莫斯科,愣是被苏军按在地上摩擦,损失五十万人。而德国损失最严重的,则是后来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从1942年7月打到1943年2月,整个轴心国的损失在150万人,其中德军有20多万人阵亡,50多万人受伤,有11万人被俘,这个损失是非常严重的,东线1/4的兵力都折在这一仗里了。如果再细算算,里面一大票德军参加过法国战役、波兰战役,都是从巅峰时期走过来的德军。二战的这种战场,就是拿人命往里填,而你德军这一票人死光了,你还拿啥填了?
而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呢,英美对苏联的援助越来越多,真正意义上的援助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之后,英美看到苏联挡住了德国人,才开始加紧投入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受限于客观因素,再加上英美的态度,对于苏联的援助已经是非常少了。在这之后,苏联的工业已经可以完整的投入战争了,源源不断的武器装备从工厂里拿出来。而相反,德国想要的资源一样没拿到,而且还是要靠着夺取乌克兰度日。最明显的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第六集团军每天需要八百吨物资,实际送上来的最少80吨,最多230吨。
很多人会说库尔斯克战役是扭转战局的,其实不然,库尔斯克战役德军是怎么都打不赢的一种局面,德军是属于倾其所有,赌博性的投入兵力,结果呢,苏军投入190万人,用一种惨胜的方式拿下这一仗。这一仗呢,苏军怎么打都是划算的,战前德军还有一定的主动权,这一仗结束,德军彻底没了主动权。反正苏联有人,后面的工厂里可以源源不断的开出来坦克。
苏德战场的彻底转折,其实应该把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连起来,彻底的转折。库尔斯克战役制后,苏军完完全全就是反攻了。
还有人说,诺曼底登陆才是转折点,这个完全就是为了抹杀苏联而存在的思路。诺曼底登陆之后,盟军总共才投入不到三百万人,这放在东线,也就两仗。最关键的是,在诺曼底登陆之前,苏军就一直在反攻,1944年1月的时候,东线苏军650万人,坦克火炮装甲车飞机都是在2比1的比例以上,苏联已经完全获得主动权了。苏联人在巴格拉季昂行动之后,已经将战线推到了东普鲁士边界,这是和诺曼底登陆同时进行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简称二战,亦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意大利王国、日本帝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及仆从国与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下面为您介绍的是二战的转折点及相关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苏德战场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太平洋战场是中途岛海战;北非战场是阿拉曼战役。
1、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军摆脱了前期的劣势,转入攻势,战场自此开始向苏军有利方向发展。
2、阿拉曼战役:英军击溃了北非德意联军,从此全面转守为攻,攻克突尼斯,全歼了北非德意联军,登陆意大利,展开了战略反攻。
3、中途岛海战:尚未完全恢复元气的美太平洋舰队一举击败日本联合舰队,粉碎了日军南进计划,从此在太平洋战场开始逐步展开。
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在很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次战争历时六年多,遍及世界各地,消耗了大量财富,使许多城市和村庄夷为平地,无数生灵涂炭,它以其破坏力使世界遭受了一场空前严重的浩劫。
第二,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第三,二战的胜利,使国际格局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阵营严重削弱,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兴起。
第四,这次战争促使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到来,推动了科学技术用于和平事业,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单纯是一般意义上的战争,而实际上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转折点是什么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进行的战役, 时间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其战略上的胜利远远超出由英美领导下的诺曼底登陆(霸王行动)。此战后苏联开始逐步掌握战略主动权。
扩展资料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上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团军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
从世界范围看,斯大林格勒会战与同时期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及阿拉曼战役一起,构成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
而且斯大林格勒具有战略意义和精神意义,若是斯大林格勒沦陷,势必会对红军和红海军以及苏联人民造成严重的打击,且德军可以进攻高加索石油区,支援意大利军和夺取苏联的命脉地域:粮食、工业生产基地。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背景: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及其轴心国盟军发动“巴巴罗萨计划”,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悍然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德军闪电般地占领了苏联西部大片领土。
在1941年夏秋季遭受了一连串打击的苏军在当年12月进行的莫斯科保卫战中取得了首次胜利。过度消耗的德军由于缺乏应付冬季的战争装备和稳定的供应线,并且由于一天夜间气温骤然下降,导致德国的机械化部队完全无法使用,使在莫斯科城下遭受了严重打击,并在部分地区遭到反攻。
到1942年春天,漫长的苏德战线相对稳定了下来,但双方都在秣马厉兵,准备更大规模的战役,以争夺战略主动权。鉴于德军已无力发动全线进攻。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将军建议,如果再要发动攻势,就应针对莫斯科。
然而希特勒认为攻击莫斯科目标过于明显,并且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已经受到了很大削弱,德军应放弃再次进攻莫斯科的计划。
因此,德国开始筹划集中兵力在北部和南部战线发动新一轮局部攻势。此外,由于美国在遭到珍珠港偷袭(珍珠港事件)之后对日本宣战,德国认识到时间颇为紧迫。希特勒希望能够在美军有机会加入欧洲战场之前结束东线战争或尽可能削弱苏联。
斯大林格勒原名察里津,后来改称伏尔加格勒(现暂时再次改名为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战前居民约60万人。
它是苏联内河航运干线——伏尔加河上的重要港口,又是苏联南方的一个铁路交通枢纽和重要工业城市,拥有一家大型拖拉机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又称捷尔任斯基拖拉机厂,该工厂是当时苏联最大的拖拉机厂,产量占全苏的一半,长期以来扮演兵工厂的角色,战争时期主要生产坦克)。
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广阔富饶的顿河下游流域、库班河流域和高加索地区,是苏联粮食、石油和煤炭的重要产区。
1941年,德军占领乌克兰后,斯大林格勒成为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唯一交通咽喉,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斯大林格勒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