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变迁酒店-全球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对未来酒店业有什么影响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全球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对未来酒店业有什么影响
一、国内酒店业迈入提价周期
国内酒店经营数据显示,新一轮增长周期已经启动。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星级酒店收入及客房数据,国内星级饭店经历了一个完整周期后,2017年开始复苏。一般而言,出租率是酒店行业周期变化的先行指标,从2012年至今,酒店行业出租率先出现负增长,随后平均房价也开始下跌;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出租率和平均房价保持底部震荡稳定,出租率同比增速开始恢复正值,预示着酒店行业已经见底。
国内三大酒店集团平均房价亦开始步入提升阶段:继而推动RevPAR持续增长。锦江17Q3出租率增速为3.77%,较低点2015Q4回升9.04个百分点;华住17Q3出租率增速为4.49%,较低点15Q2增长10.42pct;如家17Q3出租率增速为1.99%,较低点15Q2回升5.92个百分点。目前国内三大酒店集团出租率已处于高位,2017Q3华住、如家、锦江分别达到93%、89%、84%。
跌幅收窄,酒店业开始复苏
供给增速已显著放缓,未来仍将保持低增速。2013-2016年我国酒店供给CAGR为3.49%,较2003-2012年下降4.28个百分点。未来,2016-2024年,酒店供给增速中枢进一步下降,预计2016-2024年CAGR将降至1.51%。国内宾馆建筑竣工面积自2014年开始出现负增长,2015年竣工3143万平方米,较2014年下滑1.16%。从供给角度来看,国内酒店行业已经处于衰退阶段中后期。
消费升级带动需求增加。2016年中国实现旅游收入4.69万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94万亿,占GDP比重超过6%。2016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45.78亿人次,2006年至2016年国内旅游人次年复合增速达12.6%,酒店业受益明显。数据显示,我国酒店客房需求增速2014年起小于供给增速,需求与供给量之比稳中有升。
二、中端酒店市场连锁化率有望提高
高端消费下沉,大众消费中端化,中端酒店因此受益。近年来我国限制三公消费的政策导致了原有高端酒店的客户下沉到中端酒店消费。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上升,在消费升级背景下,中端酒店越来越受到欢迎。受到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影响,酒店作为子行业受益良多。
国内中端型酒店占比34%左右,未来国内酒店业结构有望转化为橄榄型。数据显示,国内中端酒店以客房口径计算占比34%左右,2011-2015年复合增长率5.1%,显著低于经济型酒店的60%占比及17.8%的复合增速。美国自2008年以后酒店结构基本定型维持了3:5:2的比例,据预测未来我国中端型酒店占比会逐渐向40%靠拢,长期有望达到美国水平。
旅游饭店发展趋势
—— 以下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精品酒店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据2017年国家旅游部发布的《精品旅游饭店》(LB/T066-2017)旅游消费变迁酒店,对精品酒店的定义为旅游消费变迁酒店:地理位置优越、设计风格独特、文化内涵丰富、品质精良、运营专业的小型精致旅游饭店旅游消费变迁酒店,也称为精品酒店。
精品酒店:规模小、时尚与个性化
从国际上看,精品酒店最早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其英文原意是“Boutique Hotel”,Boutique的意思可理解为小,时尚或与时尚、潮流紧密联系的。人们普遍认为1984年Ian Schrager在美间纽约麦迪逊大街开办的Morgans精品小饭店是精品酒店的鼻祖。
从国内角度而言,与世界各地酒店发展历程一样,中国酒店业在经过一味追求“越大越好、越高越好”的发展后,加快了向“个性化”方向的探索,在此过程中中国也出现了自己的精品酒店(Boutique Hotel)。
2017年国家旅游局发布了《精品旅游饭店》行业标准,并将从2017年10月1日起实施。
《精品旅游饭店》规定了精品旅游饭店的定义、基本特征、必备要求、一般要求和评定要求,适用于要求创建精品旅游饭店的住宿企业。明确精品旅游饭店是指地理位置优越、设计风格独特、文化内涵丰富、品质精良、运营专业的小型精致旅游饭店。精品旅游饭店也称为精品酒店。
精品酒店一般具有设计理念独特、服务模式体贴入微、私密性强等特点。具体如下所示:
供给端:近三年来增速放缓
根据专业酒店、公寓、办公、景区等商业空间产业品牌研究平台迈点研究院的数据,过去十年,受益于经济环境和市场驱动等多重因素,精品酒店在国内市场实现快速扩张,2014年中国有精品酒店500多家,但近三年这一趋势出现明显放缓,2016-2024年精品酒店市场新增供给数量一共为38家。
由于精品酒店的建设、管理、运营的要求较高、投资和回报周期长和消费者定位在中高收入者阶层,精品酒店在酒店整体市场占有率较小。2017年,精品酒店占国内精品酒店比例不足0.1%,而2024年国内精品酒店占酒店整体市场份额仍不到1%。
需求端:消费客群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在“体验经济”逐渐兴起的背景下,而精品酒店以个性化、档次较高的产品服务水准赢得越来越多消费者尤其是中高收入者和年轻群体的青睐。
而伴随着轻中产人群的扩大、消费升级对品牌服务与定制化的追求和新生一代个性化的消费喜好的发展,旅游消费变迁酒店我国精品酒店消费客群将不断扩大。
目前我国代表性精品酒店以其独特设计风格、周到的服务体验和品牌溢价吸引了一批较稳定的会员群体,用户黏性和品牌认同感较高;或者依托其所属集团丰富的会员资源,用户规模稳定。
精品酒店定位相对小众,个性化明显,精细化运营成本和高端独立的品牌形象塑造使得酒店平均消费单价也较高,受众群体依然较为有限,因而我国精品酒店市场规模依然较小,品牌扩张方面也较为谨慎。
根据美国实时流处理公司Fastdata数据,我国酒店行业规模稳中有升,2024年中国酒店住宿业总体量6770亿元,近年来行业收入增速在2%-6%之间,而根据商业空间资产战略研究咨询机构迈点研究院发布的报告2024年我国精品酒店占酒店整体市场份额不到1%,结合行业发展相关影响因素初步测算2024年我国精品酒店市场规模约为54.16亿元。
多方因素利好 我国精品酒店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居民消费不断升级 中产阶级人群扩大
中国消费升级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大众消费到品牌消费再到个性化定制消费。中国消费升级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随着国民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增加,居民对产品价格接受能力增加,导致产品结构分化明显。部分品牌凭借高价高质量优势俘获大量消费者。另一方面是中国消费群体逐渐年轻化,90后成为新一代消费主体。相对比上一代,90后消费群体学历更高,消费决策更加成熟自主,对个性化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更高。国内商品品质化消费需求逐渐向个性化需求过渡。
此外,随着国内消费结构日益优化,消费热点逐渐由传统的实物消费向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务消费转变。
随着国内居民收入的增长、消费观念的更新以及消费需求的升级,消费者主体改变,对精品酒店产品或服务的“非大众”的个性时尚体验的追求将更加明显与鲜明,而城市中产阶级的兴起,定位于中高端的精品酒店行业也越来越受到个性化、高品位人士的青睐。
假日制度的变化促进旅行经济的兴起
国家的相关政策缩短了五一长假,增加了端午、中秋等小假日,带动旅游业、餐饮娱乐业和次相关产业的发展,且这些产业具有以“旅游经济为中心”的特点。以次相关产业发散为特点的发散经济,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其中包括购物、宾馆酒店、交通运输业等多产业。随着国家对文化旅游的大力推进,假日期间丰富多彩的各类文化展览吸引大量游客参与。
根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报告显示,受景区降价、高速免费、文旅融合等积极因素刺激,旅游消费屡创历史新高。2024年春节、清明、五一、端午和国庆期间,国内旅游总人数分别同比增长为7.6%、10.9%、13.7%、7.7%、7.8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2%、13.7%、16.1%、8.6%、8.47%。
国家政策大力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2024年-2024年上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一系列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以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入融合,培育新型文化和旅游业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推进旅游企业扩大复工复产。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马蜂窝旅游与人民文旅联合发布了《诗和远方:文旅融合发展报告2024》,报告依托马蜂窝的海量用户数据对文旅融合进行了深入解析,其中红色旅游、乡村游、文化消费上涨等成为2024文旅发展的关键词。据悉,在文化旅游整体热度的增长中,红色旅游热度的飞速提升尤为显眼。报告显示,“十一”黄金周期间红色旅游目的地人气暴涨。其中,延安旅游热度同比上涨123.1%,吉安、遵义、枣庄等目的地旅游热度涨幅均超过100%。不少游客在马蜂窝搜索全国各大城市的庆祝活动,红色旅游相关的旅游目的地和景点都迎来了新一波客流高峰。
而文化和旅游融合让假日旅游消费更时尚、更有品质。节假日期间,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活动和假日旅游产品,特别是非遗、自然遗产旅游深度融合的体验活动持续走热,文化展演、博物馆以及主打文化IP的景区逐渐赢得游客喜爱。由此可见,节日假期的游客暴增对旅游收入意义非同一般,尤其对精品酒店来说,又是一个大机遇。
从消费客源看,精品酒店所面对的消费者多为上层高端消费人士。目前,我国精品酒店消费者从商旅逐渐转向散客,而我国主要城市尤其是重点旅游城市的城镇居民收入不断升高,富人群体规模近年来不断膨胀,完全可以满足精品酒店的客户需求。随着经济的开放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富人来华参加会议活动、投资,也造就了一大批商务客源
从环境资源看,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使得我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很多境外高消费游客的涌入给精品酒店带来极大的市场。我国目前拥有众多国际化都市,它们既是世界潮流文化的及中地,也是精品酒店客源的汇集地,这些面向世界开放的大城市为精品酒店提供了区位优势。此外,我国众多的国际知名旅游胜地和景区,也为精品酒店提供了设计主题和人文自然环境。
从经验借鉴看,酒店行业的经验支持与借鉴,推动行业持续发展。中国酒店行业的规模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品牌、品质及积累的管理水平和经验逐步与国际接轨,尤其是经济发达区域的高星级酒店经营状况比较理想,这将为中国精品酒店的发展提供管理经验上的支持和借鉴。
在新基建和酒店行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政策红利将不断释放,基于乐观预测至2025年我国精品酒店市场规模将达到208亿元。但由于国外疫情控制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全球经济深度衰退风险加剧和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我国宏观经济环依然存在诸多挑战性因素,出于谨慎角度预测到2025年我国精品酒店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66亿元。
综上所述,从较长期来看,伴随着国内疫情的稳定和复工复产的有序进行,酒店智能化与个性化的不断提高,国内精品酒店文化内涵将更加丰富,品牌建设也进一步成熟,精品酒店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经济型酒店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中国经济型酒店行业的四大必然趋势
一、大部分一、二、三星级酒店和部分的社会旅馆被经济型酒店所替代
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近年来,国内星级酒店客房出租率在60%左右,其毛利率在20%左右,三星级以下酒店严重亏损。
经济型酒店最近5年以每年100%以上的开店速度迅速在一、二级城市占据市场并将在未来几年迅速向三、四级城市扩张。其中,不仅有全国性品牌的快速扩张,也有区域性品牌涌入和大量星级酒店向经济型酒店转型。平均出租率在80%以上,节假日更是高达95%以上,其毛利率可达到40%甚至超过50%丰厚的利润,仍然在吸引资本炽热的投资欲望。
据《2009年中国经济型饭店调查报告》统计,中国经济型酒店已经超过4000家,但仍仅占全国所有星级酒店(约1.4万家,不包括大量的社会旅馆)的29%作用。专家预计,中国经济型酒店在2024年前将达到10000家以上,达到市场上酒店的70%左右。中国经济型酒店正处在高速发展的初期阶段,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并将成为中国酒店业市场主力。
这个趋势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的消费意识正在朝着冷静、成熟、消费差异、个性差异方向发展。他们已不再追求奢华的、高价格的、设施齐全的高星级酒店,而越来越青睐于价格实惠、卫生洁净、服务友好、舒适快捷的经济型酒店。
二、大部分的单体或小型连锁的经济型酒店被全国性连锁品牌所整合
全国性连锁品牌拥有更强大的品牌,统一的质量和服务标准,更专业的管理和更多的网点,无疑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从2007年开始,随着竞争的逐步加剧,尤其是成本的上升和出租率的下降,单体或小型连锁的经济型酒店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竞争弱势越来越明显,与全国型连锁品牌的出租率和平均房价逐步拉开差距。在未来的5-10年,绝大部分的单体或小型经济型酒店会被全国型连锁酒店所替代或兼并。目前,前10名经济型酒店仅占到国内经济型酒店38%的市场份额,这一比例将提高到80%以上。
三、国际性连锁品牌相对本土品牌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
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博会的召开,随着中国市场的日益开放,中国的旅游业在未来的10-20年内将高速发展,并且吸引大量的国外游客。同时,国内旅游消费将迅速成长并升级,消费者对经济型酒店的质量和服务标准将会提高。
在适应了中国市场之后,拥有国际质量标准和服务标准、国际忠实消费者、更先进的经营理念、更专业的管理能力和更强大的资金实力的国际连锁品牌相对于国内品牌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
以灵活、快速反应的本土品牌,虽然起步更快,但往往后劲不足,竞争劣势将逐渐显现—目前以本土品牌主导经济型酒店市场的格局将被改变。不少本土品牌将面临持续生存的巨大考验,甚至面临被重新洗牌的命运。
四、特许加盟模式将超过直营模式成为经济型连锁的主流
纵观国外经济型酒店大发展的历史,特许连锁经营的轨迹是世界酒店发展成功的最佳途径。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酒店总数中超过半数的都是特许连锁经营的模式。
经济型酒店采取连锁经营形式是两组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一是酒店销售的空间局限性与消费者的分散性;二是酒店对规模效益的追求与个体酒店力量的薄弱之间的矛盾。
事实上,这些趋势在成熟市场已经得到印证。美国酒店市场在过去的近30年经历了类似的过程。美国市场经济型酒店和所有星级酒店的比例现在已经是 7:3,而经济型酒店中80%以上又被前10大连锁品牌所占据。在这一行业变迁的过程中,专注于特许加盟连锁的美国速8酒店,经历了从开业第一家经济型酒店,到成为经济型酒店行业领袖的辉煌历程。
旅游消费升级背景下传统度假酒店还只是酒店吗?
还是酒店。
可见在目前行业的板块,尤其是在疫情之后,度假板块的新玩法在不断衍生发展,传统民宿的产业在走向没落。
随着新消费人群的形成,度假产业及度假酒店的发展将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话题,度假酒店也将成为继城市商务酒店后的一个新增长极。
度假酒店的崛起和民宿的衰退(二)
旅游消费变迁酒店我时常在和酒店及民宿业主交流时科普到底什么是民宿、什么才是度假酒店旅游消费变迁酒店,因为行业内对民宿旅游消费变迁酒店的概念是非常混淆的。城市里的短租房、乡村里的民宅、仿古建筑里的酒店、有点文化特色的酒店、民族风情的住宿体等等都习惯性的被人们称之为民宿。在这些特定的住宿体系内,度假酒店和民宿一直都没有明确的分界点,因为特殊的行业背景,所以这块的住宿体系一直都比较混乱。从字面和权威的书面字眼来理解民宿,英文名Minshuku,发源于日本,是指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直接参与,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
民宿实际上更多的是来自于英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西南部与中部地区人口稀少的农家,为了增加收入开始出现民宿,采用BB(Bed and Breakfast)的经营方式,性质属于家庭招待的方式,这是英国最早的民宿。所以说民宿的真正来源于住宅这一特殊属性,这里的住宅更多的是指代的农宅,而非城市高层住宅,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为外出郊游或远行的客人提供个性化住宿场所,这应该是民宿较为全面的解释。而中国文化和 旅游 部在2024年7月19日发布的《 旅游 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里明确规范了民宿行业标准、定义及等级划分等,就是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的小型住宿体,并将 旅游 民宿分为三个等级,五星、四星、三星。而在有些地方,将房间数量作为衡量民宿与酒店的标准要素,如四川地区把14间房以下的归为民宿,这个或许有些片面,其实民宿与酒店的区分首要的规模、其次是土地和房产性质,小体量的民宅改建为民宿,超过这个体量的有商业概念的应该归为酒店序列。
杭州安缦
从国内民宿的发源看,最早要看台湾省,在上个世界八十年代就出现大规模的发展,因政府的“观光农业”刺激,成为了当时台湾省一个新兴的乡村 旅游 经济产业。而大陆的民宿发展基本是在1998年间出现,开始以农家乐、渔家乐形式出现,在2011之后,因为网络预订平台的兴起,民宿产业才迎来蓬勃发展,也逐步形成了几大民宿产业集中区旅游消费变迁酒店;莫干山的 旅游 民宿集中地成为中国民宿产业集中的标杆;丽江、大理为代表的云贵川藏区民宿更是成为众多 旅游 爱好者的首选 旅游 目的地;岭南山海民宿集中区成就了别具特点的民宿集群;传统徽乡民宿区更是以徽派建筑为代表形成了建筑特点的民宿连片区;西北高坡民宿区如中卫、西安等地创造了非常具有特点的西北风情。所以说民宿与乡村是密不可分,我们在这里先把民宿与城市短租房做一个切割,城市里的高层住宅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宿。国内民宿从开始到现阶段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大的产业链,成为 旅游 城市及目的地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经济增长点,民宿的火热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综合性增长。
青城山六善酒店
从国内逐步形成的五大民宿集中连片区来看,民宿的野蛮生长也为这个行业带来了危机。从早期民宿的高回报到如今大多数民宿入不敷出的状况看,民宿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行业的变迁、城市连锁酒店的发展、客群喜好的改变都对这个行业带来着深远的影响。国内民宿发展迅速,但是绝大部分依旧是定位低中端的产品,随着受众年纪的扩大、生活品质的提高、追求多元化消费场景、客群年轻化之后,大量低端的民宿、环境一般、没有核心配套的民宿将逐步失去市场,而另一方面稀有的高品质民宿房间紧俏导致价格虚高,节假日价格几何式增长,这都是制约民宿行业 健康 发展的因素。民宿在国内实际也就2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农家乐式的起源阶段到2000年后的个性化阶段再到现阶段的品牌时代,民宿实际经历的三个时代的产品依旧存留在当下这个 社会 。但随着品牌化的深入、客群的持续改变、疫情的催化作用,前两个阶段的产物会加速淘汰,第三阶段的民宿也会更新换代甚至重新提升,或许民宿真正进入到了一个 健康 发展时期。何为品牌时代,从大的区位来说,莫干山、大理、阳朔等酒店民宿的品牌代名词;从小的来说,莫干山裸心谷、半山民宿、大理双廊民宿等就是品牌的含义;从单店来说,成都半山隐庐、莫干山西坡、中卫大乐之野、上海武康路隐居繁华公馆等就是品牌的意义。所以民宿产业发展至今,时代更迭与产品淘汰持续加快,而升级后的民宿实际成为度假酒店的雏形,从而形成了度假酒店产业集群,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度假酒店的崛起和民宿的衰退。
大理双廊
无论度假酒店还是民宿,都是依托度假的深刻含义,都是为度假人群提供独特的住宿体验。我们前面说了民宿与酒店的界限,而度假酒店与民宿的界限就变得确实模糊。这一块要从产业发展趋势和消费客群消费喜好变化角度来分析,主要消费年轻人的民宿及度假酒店产业面对的客群基本为同一个人群,这一人群目前的消费观逐步变为多元化与个性化并存。一个小型的单一的民宿住宿体或许无法满足亲子、群体出游的消费需求,民宿迸发出来的卫生、安全隐患也是制约高端客群消费的主要因素,而传统民宿区出现的高端度假酒店形态逐步增多,如丽江的悦榕庄、金茂酒店;莫干山的郡安里度假酒店、开元森泊度假乐园;阳朔在水一方酒店、悦榕庄;成都青城山、峨眉山的禅驿酒店、六善酒店、蓝光己庄度假酒店等都为各地传统 旅游 区提供了更多的安全住宿场地,而且功能更为丰富,配套更为齐全,更好的卫生和服务。随着文旅大产业的发展,未来这些地区规模化的度假酒店将逐步增多,进一步挤压民宿的生存空间,并进一步催化低端住宿产业淘汰和升级。
峨眉山蓝光己庄酒店
度假酒店的形态一方面是城市酒店一部分,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度假民宿的升级孵化,只是他存在于商业用地与房产性质上,跟多元化的配套和更为全面的服务及管理系统,更大的体量。度假酒店基本存在于度假景区及度假城市,与乡村相去甚远,但也相辅相成,互为妯娌共进关系,都受行业特点影响,冷热交替,共度季节性危机。度假酒店的定义不单单是开在与度假有关的地方,更多的是拥有完善的度假配套产业,如温泉、亲子乐园、 养生 、山道、高尔夫、游泳池;或者靠山、靠海有沙滩、靠江靠河靠湖等自然景观,这些才是一个度假酒店的特殊标签。另一个度假酒店的核心就是在地文化的主创,从杭州的安缦到青城山的六善,核心就是独一无二的设计呈现了在地文化的呈现与文创的落地。
扬州隐居度假酒店
所以在未来,度假住宿产业的发展将会迎来新的时期,民宿将会走向更精细化、品牌化、集群化、高端化的路线,中低端供给将会逐步消失,整体基本走向小型精品度假酒店方向。而度假酒店行业,本身就是孵化出的新的板块,以高价,高品质著称。随着疫情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变化和消费者消费观的颠覆性改变,度假酒店将以更加多元化的模式出现在城市的周边和度假目的地,甚至在 旅游 城市的核心地段。度假酒店的形态是打破传统的客房住宿模式,成为吃、喝、玩、乐、住的集合体,更好的服务于多元化的消费人群。所以说,未来的度假酒店与民宿更像,都是为同样的一群人提供优质的度假服务体验,成为度假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文旅度假# #度假型酒店# #
丽江金茂璞修雪山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