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利润-阿里巴巴第一财季营收2055.6亿高于市场预期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阿里巴巴第一财季营收2055.6亿高于市场预期
- 2、阿里巴巴被罚款182亿,对我们有哪些好处?
- 3、阿里公布2024财年一季度财报,营收达2057.4亿
- 4、2024年阿里巴巴四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74%,净利润下降与什么有关?
阿里巴巴第一财季营收2055.6亿高于市场预期
阿里巴巴第一财季营收2055.6亿高于市场预期
阿里巴巴第一财季营收2055.6亿高于市场预期,该季度,阿里巴巴中国商业业务收入达1419.35亿元,同比下滑1%。阿里巴巴第一财季营收2055.6亿高于市场预期。
阿里巴巴第一财季营收2055.6亿高于市场预期1
8月4日晚间,阿里巴巴公布了2024财年第一季度(即自然年2024年第二季度)业绩。该季度,阿里巴巴实现营收2055.6亿元,同比保持稳定;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302.52亿元,同比下降30%,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表现均高于市场预期。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过去一个季度,我们积极应对宏观环境的种种变化,通过持续加强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始终聚焦长期战略。虽然我们的业务在四、五月份增速相对放缓,但进入六月份已经看到向好迹象。基于我们拥有的高质量消费群体,以及满足客户不同需求的多元化业务所呈现出的韧性,我们对未来长期增长充满信心。”
和合首创(香港)执行董事陈达对 记者表示,“阿里的财报表现略微超出了市场预期,并且其货币化率开始降低,我的理解是为了多支持平台上的商家,增加平台的整体竞争力,这也凸显了电商之间竞争的激烈。”
6月份加快复苏
从财报可以发现,复苏成了阿里巴巴各项业务的关键词。
比如,阿里巴巴在财报中首次披露了天猫618的情况,6月份,淘宝天猫线上实物商品GMV增长逐步恢复,天猫618支付GMV实现同比正增长。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的12个月,超1.23亿消费者在淘宝天猫年度消费超10000元,跨年活跃率约98%。
本地生活服务板块表现也在持续改善,到6月份,整个板块GMV已恢复正增长。其中,高德在6月份日均活跃用户创下了超1.2亿的新高。阿里云方面,该季度,抵消跨分部交易后阿里云的收入同比增加10%,经调整EBITA连续七个季度实现盈利,反映了非互联网行业客户的增长复苏。
“虽然云计算板块增长不如预期,但主要是由于‘高质量增长’的战略,需要持续投入核心技术研发,并且业务上向生态让利,‘伙伴优先’。”陈达分析称。
阿里巴巴也在财报中表示,阿里云虽然短期收入增速减缓,但各行各业走向全面数字化是长期趋势,发展前景广阔。随着“云钉一体”持续推进,钉钉上生态伙伴总数超过4000家,覆盖20多个国民经济行业。
在国际商业板块,6月份,Lazada在东南亚的订单实现10%的同比增长,Trendyol订单同比增长46%。国际批发商业继续帮助中小商家出海,Alibaba.com季度完成的交易额同比增长16%。
阿里巴巴财报显示,为了更好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本季度,通过持续改善运营效率与优化成本结构,淘特、Lazada亏损同比及环比均有所收窄,淘菜菜亏损环比大幅收窄,淘宝和淘特上的M2C(源头直供模式)商品的支付GMV同比增长超过40%,淘菜菜GMV也增长迅速,同比超200%。此外,优酷连续五个季度实现亏损同比收窄,饿了么单位经济效益持续改善。
以生态建设为重
7月26日,阿里巴巴申请在香港和纽约双重主要上市,并发布了2024财年年报。彼时,张勇表示,面对不确定性,阿里巴巴的应对之道是“坚定信心、积极应变和做好自己”。
从2024财年一季报也可以看到,阿里巴巴探索消费领域和云计算领域的全球化方向非常明确。本季度,聚焦消费领域全球化的国际商业板块收入同比增长2%,阿里云已在全球28个地域运营85个可用区。菜鸟海外分拨中心达到10个,进一步构建端到端的国际物流能力。
6月份,阿里云发布一款自主研发、专为新型云数据中心设计的专用处理器CIPU,连同飞天云操作系统一起,有望成为下一代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核心。
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表示,阿里云在技术路径和市场规模层面的竞争力与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普遍需求有机融合,将云端赋能能力从技术端、产品端、数据端拓展至生态端,带动众多中小微企业数字化时代的业务创新与产业集群化升级,这方面的业务链条延伸和市场盘子扩张仍有较大潜力空间,长期看,这也是支撑阿里未来价值的一个重要维度。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金星表示,近几年,阿里平台的年度活跃用户一直在高位运行,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自去年三季度开始逆势提速增长,这两个数据表明作为一个进入成熟期的平台,其网络效应已从原有的快速增量向着高质量增长转型。
陈达也表示,总体而言,阿里还是以生态建设为重,策略上并不激进,以这个财报静态来看,其估值对于投资者而言仍然很有吸引力。
阿里巴巴第一财季营收2055.6亿高于市场预期2
8月4日,阿里巴巴发布2024财年第一财季(2024年第二季度)报告。该财季,阿里巴巴实现营收2055.55亿元,上年同期为2057.4亿元,同比微降;经调整EBITA为344.19亿元,同比下降18%;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27.39亿元,同比下降50%;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为302.52亿元,同比下降30%。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虽然我们的业务在4、5月增速相对放缓,但进入6月已经看到向好迹象。基于我们拥有的高质量消费群体,以及满足客户不同需求的多元化业务所呈现出的韧性,我们对未来长期增长充满信心。
看到复苏信号
财报显示,该季度,阿里巴巴中国商业业务收入达1419.35亿元,同比下滑1%。其中,来自中国零售商业的收入为1369.77亿元,同比下滑2%。
中国零售商业业务项下的直营及其他收入为647.14亿元,同比增长8%,该增长主要由盒马及阿里健康的`直营业务的收入增长所贡献;中国批发商业收入为49.58亿元,同比增长26%,增长主要来自新免税批发业务和提供予付费会员的增值服务收入上升。
阿里巴巴的中国商业分部业务主要包括淘宝、天猫、淘特、淘菜菜、盒马、天猫超市、高鑫零售、天猫国际及阿里健康等中国零售商业业务,以及1688等中国批发商业业务。
阿里巴巴表示,4、5月份,疫情导致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供应链和物流中断。5月下旬起,随着物流运力正常化,平台与商家共同看到复苏信号,淘宝天猫线上实物商品GMV增长逐步恢复,天猫618支付GMV实现同比正增长。
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的12个月,超1.23亿消费者在淘宝天猫年度消费超1万元,跨年活跃率约为98%。截至2024年6月30日,平台拥有2500万名88VIP会员,每名会员的年平均消费额超过5.7万元。
此外,该季度淘特和淘菜菜作为新兴业务也在持续取得进展。财报披露,该季度,淘宝和淘特上的M2C(源头直供模式)商品的支付GMV同比增长超过40%,淘特通过优化用户获取的投入,以及提高活跃消费者的平均消费,促使亏损同比及环比均大幅收窄。淘菜菜GMV也增长迅速,同比超过200%,亏损相较去年同一季度适度增加,环比则大幅收窄。
阿里巴巴介绍,随着疫情影响缓解,本地生活服务板块每月表现持续改善,到6月整个板块GMV实现正增长。该季度,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务业务取得收入106.32亿元,同比增长5%。
坚定聚焦三大战略
2024年初,阿里巴巴进一步明确了三大战略——消费、云计算和全球化。阿里巴巴表示,面对短期挑战,将继续聚焦三大核心业务战略,为健康、可持续的长期发展进一步夯实基础。
在消费方面,阿里巴巴表示,已提前2年完成了服务国内10亿消费者的目标,未来将用矩阵式多元化增长服务消费者多元需求,聚焦低渗透率行业机会,继续增加超10亿消费者的总钱包份额。在云计算方面,阿里巴巴表示,各行各业走向全面数字化是长期趋势,阿里巴巴将持续投入技术研发。
今年6月,阿里云发布一款专为新型云数据中心设计的专用处理器CIPU,连同飞天云操作系统一起,打造下一代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核心部件。全球化方面,阿里巴巴主要探索消费领域和云计算领域的全球化。财报介绍,阿里云已在全球28个地域运营85个可用区;菜鸟海外分拨中心达到10个,进一步构建端到端的国际物流能力。
财报数据显示,在云计算业务上,在抵消跨分部交易后,该季度阿里巴巴云计算板块实现收入达176.85亿元,同比增长10%,经调整EBITA连续七个季度实现盈利。阿里巴巴表示,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反映了非互联网行业客户的增长复苏。财报显示,该季度,来自非互联网行业客户收入占抵消跨分部交易的影响后阿里云总收入的53%,较去年同期增加超过5个百分点。
阿里巴巴的国际商业板块也见证着全球商业的温和复苏。该季度,阿里巴巴国际商业业务收入达154.51亿元,同比增长2%。其中,国际零售商业方面,Lazada在东南亚的订单实现10%的同比增长,Trendyol订单同比增长46%;国际批发商业方面,Alibaba.com季度完成交易额同比增长16%。
阿里巴巴第一财季营收2055.6亿高于市场预期3
8月4日晚,阿里巴巴公布2024财年第一季度(按自然年为2024年第二季度)业绩,公司当季实现收入2055.55亿元,同比保持稳定。经营利润为249.43亿元,同比下降19%。其中,菜鸟当季总营收172.92亿元,外部收入占比达70%。
外部收入占比持续上升
财报显示,菜鸟该季度进一步提升了面向商家和消费者的履约及增值服务,自营的菜鸟直送、加盟式的菜鸟驿站以送货上门的方式提升消费者体验,以行业特色解决方案提升供应链服务,以国际端到端物流提升国货出海服务。
该季度,菜鸟外部收入占比达70%。长期专注于自主运营数字物流基础设施的“重投入”是菜鸟物流产业的重要布局之一,这确保了菜鸟在各种不确定环境下对物流供应链环节的控制力。
阿里巴巴正加速推进全球化能力建设,在国际物流方面,菜鸟持续加强国际物流建设,包括eHubs、干线、分拣中心及最后一公里派送网络,加强端到端的物流能力。
根据财报,该季度菜鸟在以色列新建自动化分拨中心,并在近期正式投入使用,使得菜鸟自营的海外分拨中心总数增至10个。同时,菜鸟继续推进海外本地化物流配送能力建设,在欧洲投入的智能快递柜已超7700组。
为更好助力国货出海,菜鸟计划在一年内深耕20个核心跨境电商产业带,聚合海运、空运、陆运等物流资源和海外物流仓储网络建设,点对点服务上百家跨境电商企业。
推动“送货上门”全面铺开
在此前的2024菜鸟开放周上,菜鸟CEO万霖表示,今年菜鸟将重点做好送货上门、特色行业供应链、国货出海、科技下乡出海等工作。“以多种方式送货上门”是菜鸟今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据悉,菜鸟正在力推“送货上门”全面铺开。此前,自营的菜鸟直送上门一直服务于天猫超市订单。该季度,菜鸟直送开始为天猫国际提供上门服务,目前已接入80%的菜鸟保税仓,实现送货上门。
在末端最后100米,通过加盟式的菜鸟驿站送货上门。目前,菜鸟驿站联合天猫、淘宝推出的送货上门已覆盖200多个城市,最快可实现当日选、当日送。该季度,约70%的菜鸟驿站能为消费者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此外,菜鸟在该季度还推出了新的送货上门方式:通过申通快递(002468)、菜鸟驿站、菜鸟直送等,让消费者在淘宝下单时,就可提前选择送货上门,且不产生额外费用。目前,该服务已在杭州、西安、嘉兴等城市进行试点,重点城市试点以来的送货上门率已是业内领先。
菜鸟供应链还在帮助品牌商家送货到线下商超、商圈专柜、经销商仓库,形成to B和to C一体化的供应链。
在特色行业供应链方面,菜鸟将围绕家装、重货、冷链、大家电、快消、美妆等行业升级服务。万霖表示,为帮助品牌商家提升应对复杂环境的供应链能力,菜鸟将加大投入,根据不同品牌所处行业的特点,打造针对性特色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空海铁陆全方位搭建全球干线网络,并在部分国家和地区搭建本地配送网络也是菜鸟重点布局方向。
阿里巴巴被罚款182亿,对我们有哪些好处?
市场监管局罚款阿里巴巴182亿元阿里巴巴利润,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想说这是一件好事,我支持国家阿里巴巴利润的做法。
壹
过去20年,阿里巴巴几乎是中国最成功的企业。
1999年9月,曾经为英语老师的马云,看见互联网的巨大发展机会,带领18罗汉,在杭州的一家普通公寓中,成立阿里巴巴利润了阿里巴巴。
就像美国许多伟大的企业诞生在车库中一样,阿里巴巴当初也是个租不起办公室的小本买卖,一群年轻人怀揣着伟大的梦想,在马老师的激情带领下,开始了自己的艰难创业之旅。
从刚开始的阿里巴巴,到后来的淘宝、天猫、支付宝、速卖通、菜鸟驿站等,阿里巴巴的发展逐渐向外界延伸,已经开始涵盖商业的各个方面,变成了一家巨无霸。2024年财报,阿里巴巴的净利润为1404亿元,是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
阿里巴巴的诞生,确实便捷了普通人的生活。相比以前只能在线下购买商品,现在我们能够在淘宝买到更多丰富的产品,价格也算比较公道阿里巴巴利润;支付宝也确实方便了人的生活,买东西不用再用纸币,一个手机就可以快速搞定阿里巴巴利润;淘宝、速卖通也真的为普通人提供了创业机会,很多人抓住了平台的红利,赚到了很多钱。
正因为如此,普通人对阿里巴巴的印象还不错,但是国家为什么突然就调查阿里巴巴,并且给阿里巴巴开出了中国最大的反垄断罚单?阿里巴巴到底做错了什么,普通人又会受到哪些影响?
贰
要想搞清这一系列问题,就需要先弄明白阿里巴巴的商业版图及商业特点。
阿里巴巴的主要商业版图包括电商平台+支付+物流,它打通了网络购物的各个环节,打造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样上下游它都可以控制,成本就得以降低,运营效率也会提高。
企业能降低成本,提升运营效率,这对消费者也是好事,这样企业就可以以更加优惠的价格,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近两年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网络购物越来越方便,时效比以前更快,落后的小村庄也可以随便在网上购物,价格也变得更低。这也确实是阿里的优势。
阿里巴巴本质上来讲,是一个平台,这个平台生态比较好,卖家可以在平台上卖东西,消费者也可以在平台上买东西,支付和物流都很方便,购物体验很好。
其实这个平台与线下的商场没有多大区别,都是可以买卖商品的场所,只要商品比较丰富,顾客比较多,这就是一个好的商场或平台。商场收卖家的摊位费,平台收店铺的交易费、开店费。简单讲,我建一个场所,你在我这卖东西,我就要收一笔费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表面上看,阿里巴巴做得挺好的,淘宝、天猫、支付宝也用得挺欢,大家也挺喜欢这些平台,为啥国家就给他开天价罚单了呢?这是因为阿里巴巴开始动了歪心思。
下面是市场监管局发布的内容,明确说明阿里巴巴有垄断行为,利用其在电商的支配地位,伤害了消费者和商家的利益。说白了,就是店大欺客。
如果不懂上面的意思,我就来剖析一下:
阿里巴巴确实是一家优秀的公司,技术实力和资源整合做得很好,在电商领域具有支配性地位。简单说,阿里巴巴很强,不仅熬死了许多以前像他一样的电商平台,京东、拼多多对他也构成不了太大的威胁。全国就阿里系最强,具有垄断地位,你作为一个卖家,不去淘宝天猫,生意就不好做。
下面就变味了,阿里利用自己强大的地位去挤兑卖家和其他平台,阿里不允许其他卖家去其他平台做活动,卖东西。如果商家非要在多个平台卖东西、做活动,阿里就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做相应的惩罚,惩罚方式很多,也可以做得很隐晦,比如限流,不让你参加平台活动,享受不到平台的应有的权利等。对于商家来讲,他只能选择在淘宝、天猫卖东西,不能去其他平台,少了一个卖货的渠道。这种做法非常恶劣了。
这还只是第一步,阿里这样的做法,前期的目的是为了打压其他平台,让其他平台发展不起来。如果其他平台发展不起来、甚至倒闭,那么后期全国就仅剩阿里系一家平台,卖家和消费者只能在阿里的平台卖货或购物,这样阿里就没有竞争对手,想怎么压榨卖家和消费者就怎么压榨,因为我们没有选择。
一般,一家有良心的企业,为了公平的竞争,企业努力提升技术水平和运营水平,把成本降下去,把服务质量提高,这样大家自然认可你,购买这个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但是企业利用自己的垄断优势,采取非正常手段,去排挤竞争对手,去压榨消费者,这样的企业不受到惩罚简直天理难容。
这就是垄断的危害,国家为什么非常讨厌垄断,还专门立法,惩罚垄断行为,因为没有国家干预,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啥事都能干出来,到时候还是普通老百姓吃亏。
叁
提到阿里巴巴,我想再简单提一下我对互联网企业的其他担忧。
在中国,互联网经济仅仅发展了20余年,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经济模式,很多人对这种新经济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就拿阿里巴巴来讲,阿里巴巴是一个平台型企业。啥是平台型企业?平台型企业就是你做生意或者生活,离不开我这个平台,我就是基础设施,没我,你干啥事都不方便。
举个例子,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支付平台+物流平台就相当于实体经济的铁路、公路、宽带、金融服务等基础设置,你在做生意时,如果没有好的道路运输、通信服务、金融服务,你生意就没法做。阿里巴巴就是在网上建立一套虚拟经济的基础设施,如果你想在网络上做生意,就必须要用阿里巴巴的基础设施。
涉及到基础设施,这基本就是国家经济的基本命脉,必须受到国家的干预和控制。因为企业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企业会尽一切的办法去追逐利润,如果控制这些基础设施的企业过度追求利润,趴在各行各业上吸血,那么与这个基础设施有关的企业,发展就很艰难,最后只便宜了这些基础设施企业,这是经济发展的大忌。所以平台型企业必须要受到监督。
这些巨无霸的互联网企业还有一个毛病,就是扩展起了没有边界,不断往外延伸,去抢其他行业的饭碗。利用自己庞大的资本优势,只要发现哪个行业能赚到钱,立马起一个新项目去和别人竞争。
其实竞争是好事,企业有危机,就愿意踏踏实实搞发展,提高技术和服务水平,这样有利于经济发展,也有利于消费者。但是这些巨无霸常常不按常理出牌,打不过人家最好收购人家,不能收购就自己搞,反正自己钱多,使劲补贴,做大量的广告推广,用钱把竞争对手熬死。一般小的创业公司哪会是他们的竞争对手。如果再过十多年,中国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由这几家巨头控制,他们再形成一个商业联盟,那样是真的可怕。
这些企业不想着自己去改善商业模式,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总是想用钱砸死竞争对手,然后自己一家独大,再去薅普通老百姓羊毛。其实我们只是希望,无论什么行业,多搞一些公平竞争,每个行业至少有两三家实力差不多的企业做,这样消费者选择多,不会被一家企业捏得死死的。
肆
总体来讲,阿里巴巴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企业,在网购方便,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国家对阿里巴巴也没有下狠手,罚款更多的是警示作用。2018年阿里巴巴的净利润有1404亿元,182亿元的罚款对阿里巴巴的影响不大。
但是国家已经开始对互联网的过度宽容,逐渐向有效监督和引导转变,告诉企业做事的尺寸和边界。这是一个好事,普通人应该为此感到高兴,这种事情果然只能指望政府出手才能保障我们普通人的利益。
我们明白,阿里巴巴是一家优秀的企业,从淘宝到支付宝,确实方便了人的生活,我们未来还期望阿里能生出新的‘宝宝’,我还愿意做它的忠实用户。
但是我们也希望阿里不能一家独大,无论是电商,还是支付领域,能有其他一些竞争对手与其公平竞争,这样商家和消费者才有更多的选择,能够货比三家,找到成本更低,服务更好的平台。
更多商业分析及 财经 分析,请@业余分析师大志若愚
阿里公布2024财年一季度财报,营收达2057.4亿
日前,阿里巴巴方面公布了2024财年第一财季业绩报告。其中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第一财季中,阿里巴巴生态全球活跃消费者达11.8亿,其中国内消费者为9.12亿;营收为2057.4亿元,同比增长34%;如不考虑合并高鑫零售的影响,营收则为1873.06亿元,同比增长22%。
据悉,该季度阿里巴巴的净利润为434.41亿元,同比增长10%,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451.41亿元,经营利润为308.47亿元,同比下降11%,经调整EBITDA为486.28亿元,同比下降8%。对于这一项目减少原因,阿里方面表示,“主要由于我们对社区商业平台、淘特、本地生活服务及Lazada等策略领域的投入,以及对闲鱼及淘宝直播等中国零售市场中业务投入的增加和支持商家的举措。”
中国零售市场方面,阿里巴巴2024年6月移动月活跃用户达9.29亿,单季增加1400万,并且在该季度GMV实现强劲增长。其中,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的12个月,淘特年度活跃消费者达1.9亿,闲鱼在该季度移动MAU超1亿。
而在新零售方面,其社区商业平台GMV季度环比增长200%,以大润发为品牌卖场的高鑫零售线上订单同比增长28%。在本地生活服务及菜鸟网络方面,饿了么订单量同比增长超50%,菜鸟网络的季度收入也实现了50%的稳健增长。此外在国际业务方面,Lazada在该季度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90%。
作为阿里巴巴面向未来的第二增长曲线,云计算在该季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达160.51亿元,主要来自于互联网、金融服务及零售行业客户收入。并且自云钉一体战略实施以来,该季度钉钉的业绩由创新业务及其他分部重新分类至云计算。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财务官武卫对于这份财报表示,“我们的收入实现了同比34%的强劲增长,正如我们在上一财季业绩报告所说,我们已开始将增量利润及额外资本用于投资战略领域,支持平台商家,以更好地服务多元化的消费者,并进入新的潜在市场。”
2024年阿里巴巴四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74%,净利润下降与什么有关?
阿里巴巴的净利润下降主要是跟自己的业务模式有关,同时也跟广告推广有关。
作为全国数一数二的私营企业,阿里巴巴本身有着一定的业务优势,但到阿里巴巴把更多的业务放到所谓的金融领域之后,阿里巴巴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发展并不顺利。正是因为阿里巴巴需要调整自己的业务模式,所以阿里巴巴的净利润出现了短期下滑的情况,这个情况也引起了投资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阿里巴巴的同比净利润下降了74%。
这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概念,在阿里巴巴公布了2024年的四季度财务数据之后,大家发现阿里巴巴的同比净利润竟然下降了74%。虽然阿里巴巴的利润提高了10%以上,但净利润下跌的情况已经超过了50%,阿里巴巴的赚钱效应再进一步降低。
二、净利润下降跟阿里巴巴的业务模式有关。
因为阿里巴巴需要开展新的业务模式,所以在新的业务模式上有着一定的广告推广费用。与此同时,新的业务模式没有产生相应的盈利,这也直接导致阿里巴巴的利润率进一步降低。在阿里巴巴调整自己的商业板块之后,阿里巴巴需要在这些新的业务模式中寻求突破。
三、净利润下降也跟阿里巴巴的广告推广有关。
阿里巴巴在众多行业有着一定的市场份额,阿里巴巴旗下的众多品牌也是这些行业的龙头老大。为了进一步维持自己的流量地位,阿里巴巴需要进行大量的广告推广和红包补贴活动。在短期的时间里,阿里巴巴的净利润可能会非常低,一旦阿里巴巴的这些业务成型,阿里巴巴的净利润将会迅速恢复,甚至有可能会突破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