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酒店消费能力分析-复工后,酒店餐饮线下消费需求的变化 有哪些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复工后,酒店餐饮线下消费需求的变化 有哪些
- 2、后疫情酒店需求的变化趋势预测及应对措施
- 3、2024年酒店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 4、疫情对酒店行业的影响有哪些?
- 5、疫情防控背景下星级酒店发展路径?
- 6、2024酒店行业的现状分析
复工后,酒店餐饮线下消费需求的变化 有哪些
一、经过了这次疫情,健康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消费者更加注重卫生和健康。餐厅的卫生状况与每日消毒也为消费者关注,随着绿色食品、素食、疗食、滋补等概念愈发得到消费者的赞同,“衣要布,食要素”成为了很多人的消费方式,健康消费日渐风行,餐饮行业适应消费者需求,更加注重餐饮产品的营养。
二、除了健康观念外,人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更多的消费群体减少了人稠密集的消费场所,社区消费将会成为下一个受消费者喜爱的消费区。
三、服务模式。餐厅封闭的边界也被打破,开启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不用再排队等候服务,可以提前网络点餐,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
后疫情酒店需求的变化趋势预测及应对措施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中国酒店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首旅酒店(600258)、锦江酒店(600754)、华住集团(01179.HK)、格林酒店(NYSE:GHG)、岭南控股(000524)、西安旅游(000610)、华天酒店(000428)、金陵饭店(601007)等。
本文核心数据:连锁酒店客房占比、酒店业市场集中度
1、连锁化经营成为酒店业的趋势
酒店运营模式不断创新,连锁加盟模式快速发展。对品牌方而言,直营模式属于重资产发展,存在酒店物业的增值空间或者融资担保作用。酒店集团主要采取连锁加盟的轻资产输出模式,统一物资供应链、物业服务和管理,保证现金流、提高净利率、快速扩张品牌影响力、降低金融风险;对单体酒店而言,连锁化有助于解决酒店运营效率低下的问题,拓宽单体酒店经营空间。中国酒店业经历近20年的高速发展,目前行业进入加速整合阶段,连锁化经营解决传统酒店行业重资产、低效率等痛点。
2、中国酒店连锁化率逐年上升,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近年来中国酒店连锁化率逐渐上升,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据中国饭店协会《2024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以同一品牌3家(含)门店以上为连锁酒店的统一口径,截至2024年1月1日,中国共计2668个连锁酒店品牌,连锁客房数为469万间,连锁化率为30.6%,而发达国家酒店品牌连锁化率水平可达到60%-70%。未来中国酒店业加速整合,行业逐渐成熟,由此推断未来非连锁酒店有望转换为连锁酒店。
3、国内连锁酒店发展不均衡
从城市级别看,一线城市、副省级城市及省会城市、其他城市的连锁化率分别为48%、41%和24%。一线城市与副省级及省会城市的连锁化率相对较高,除一线城市、副省级及省会城市的其他城市连锁化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有较大增量、存量改造机会。
从酒店规模看,70间房以上酒店连锁化率较高:客房数规模为15-29间、30-69间、70-149间、150间以上规模的酒店连锁化率分别为6%、21%、46%、38%。大型规模酒店连锁化率偏高,而15-29间规模酒店连锁化率仅为6%,这种小型规模酒店通常是个体经营模式,有较大的连锁化改造空间。
从酒店等级看,豪华型酒店连锁化率较高,为53%。经济型酒店连锁化率较低,仅为25%。未来中国经济型酒店连锁化整合空间最大。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连锁酒店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4年酒店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近年来,中国酒店业规模增速有所放缓,但连锁酒店规模增长迅速,行业出现了明显的连锁化趋势。与单体酒店相比,连锁酒店拥有多方面的优势,对单体酒店的替代是行业步入成熟后的必然现象。
从连锁化率看,2024年中国酒店连锁化率为31%,同比有所上升,但与欧美成熟市场60%-70%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前瞻认为,外部环境(居民消费升级和旅游业的繁荣)和酒店业内部的连锁化整合都将是未来连锁酒店发展的动力。预计至2026年,中国连锁酒店客房数可接近800万间,酒店连锁化率将超过50%。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中国酒店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首旅酒店(600258)、锦江酒店(600754)、华住集团(01179.HK)、格林酒店(NYSE:GHG)、岭南控股(000524)、西安旅游(000610)、华天酒店(000428)、金陵饭店(601007)等。
本文核心数据:连锁酒店客房数、酒店业连锁化率
1、连锁酒店的优势
连锁酒店是指以加盟经营模式运营的酒店,连锁酒店一般都具有全国统一的品牌形象识别系统、全国统一的会员体系和营销体系、价格相比较很有优势符合大众化消费。
连锁酒店相对于个体酒店的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对用户而言,连锁酒店拥有标准化的房间设施和服务,住宿体验和服务质量更能得到保障。同时,连锁酒店品牌知名度更能吸引用户入住。
第二,对经营者而言,连锁酒店能够发挥规模经济,门店能够享受集团的会员资源、并且统一后台信息技术支持和营销系统,从而提升经营效率并降低成本。
第三,对投资者而言,连锁酒店投资更具经济性。集约化的产品采购带来初期投资成本的节省,成熟的运营体系则保证了投资回报的稳定性。
2、连锁酒店整体规模逐年增长 酒店业连锁化率提升空间较大
连锁酒店的消费需求将受益于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带来的旅游市场发展,以及城镇化水平带来的渠道下沉机会。随着国内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旅游来放松自己,疫情前我国旅游人次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住宿需求上升,从而带动了酒店业的发展。而酒店业中,连锁酒店坐拥品牌优势,成为出行者的首选。
近年来中国连锁酒店整体规模逐年增长,2024年客房数达452万间,同比增长7.9%,4年(2016-2024)复合增长率达15%。2024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增速有所放缓,但仍然延续了正增长态势,全年客房数为469万间,同比增长3.8%。
尽管近年来我国连锁酒店规模增长较快,但从全国酒店行业发展来看,我国酒店行业连锁率仍然偏低,2024年,全国酒店客房数约1532.6万间,连锁酒店仅为469万间,连锁化率为31%,远低于欧美成熟市场60%-70%的水平。从近年走势看,中国酒店业连锁化率有上升趋势,未来我国连锁酒店增长空间仍然较大。
3、2026年中国连锁酒店客房数有望接近800万间,酒店连锁化率有望超50%
中国连锁酒店的增长点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来自行业内部。中国酒店业经历过去近20年的高速发展后逐渐进入成熟期,业内竞争加剧,马太效应显著,头部集团优势将愈发明显。行业整合是必然现象,品牌化、连锁化是体现。从行业内部看,连锁酒店将占据酒店业越来越大的比例。
第二个来自行业外部,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居民消费升级和旅游业的繁荣。一方面,居民对酒店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有所提升,能够负担更高的房价以换取更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旅游热潮令居民对酒店的需求量上升,以上都会促进连锁酒店业的发展。尽管2024的新冠疫情对酒店业造成较大冲击,但全国连锁酒店客房数仍不降反升,凸显强大的发展势头。随着国内疫苗的普及和疫情的好转,中国连锁酒店的高速发展是未来趋势。
前瞻预测,2024-2026年连锁酒店客房数将恢复较高速增长态势,但增速相比2016-2024年有所放缓,保守估计年度增速在10%,主要是由于未来行业逐渐趋向成熟。至2024年中国连锁酒店客房规模将达到793.1万间,酒店连锁化水平将大大提高,预计将超过50%。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连锁酒店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疫情对酒店行业的影响有哪些?
疫情期间,大部分酒店都生意惨淡。租金、人力成本、易耗品采购、水电费用等,都是酒店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酒店正在面临亏损的风险。部分酒店在建设过程中,背负了银行贷款。如果收入跟不上,则可能难以如期归还贷款本息。
疫情同样改变了酒店的运营方向。在政策引导之下,本地游、周边游开始成为主流出行方式,同城、同省的住宿趋势进一步加强。
部分酒店开始将本地化场景纳入生态,且家庭集体出游的情况在日渐增加, 酒店开始考虑设置更多的家庭房、套房等,完善亲子游乐设施,将酒店打造成休闲度假目的地。
酒店业近年经营情况分析
疫情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以及我国中产阶级的崛起,人们的旅游消费越来越高,消费升级带动需求增加,刺激着酒店业需求的增长。
但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4年中国大陆地区一共拥有住宿设施总数为44.7万家,较2024年减少了16.1万家,其中酒店住宿业27.9万家,较2024年减少了5.9万家;其他住宿业16.8万家,较2024年减少了10.2万家。疫情对酒店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疫情防控背景下星级酒店发展路径?
短期来看,酒店产品的不可储存性和时效性直接导致了疫情期间酒店收益的缺失,经营活动中止导致的最直接结果就是酒店现金流中断。从长期看,酒店行业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还需要经历一个不短的周期。而从需求端看,消费者对质的追求逐步取代了对量的要求,这对整个酒店行业来说是一剂很好的催化剂,将加速末端低质产品的淘汰速度,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产品品质和市场集中度。
鉴于疫情影响,酒店业客流量大幅减少,同时人工、水电等基本费用成本入不敷出、防疫防控物资仍然比较紧缺,加上目前消费需求仍受限制,酒店经营非常困难。其实各级政府已经陆续出台很多惠企措施,接下来需要请相关部门根据形势细化各项措施,尽快协助企业尽量减负。此外也建议当地文旅部门、商务部门及宣传部门尽快筹备疫情后的城市宣传策略,疫情结束后可以尽快促进和提升旅游业及商业的整体消费。
经营的难点是需求市场的不流动性、消费者信心缺乏造成的,短期内无法克服,同时新的消费习惯也需要时间去培养。但这些都是外因,疫情当前,酒店经营更要从内因去剖析,寻找突破点。如果需求市场短期无法迅速恢复,那么最现实的自救就是酒店在此期间练好基本功、确保核心客户资源稳定。除了前期的输血型政策外,在疫情末期及后疫情阶段,政府可在宏观层面推广、维护城市窗口形象,尽快恢复城市形象,积极招徕会展、商务客源,重新树立商业信心。
2024酒店行业的现状分析
2024酒店行业的现状分析如下:
据报道称,我国绝大部分的酒店都分布在除一线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及省会城市之外的其它城市区域,我国酒店业产业规模巨大,但区域、规模和档次、产品结构等方面分布尚不均衡,在管理、服务、品牌建设、连锁发展、价值驱动等方面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一二线城市,经济型酒店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可能已经过去,连锁化市场接近饱和,但大量的单店规模在15-69间房左右小规模酒店,连锁化率偏低,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三四线城市,经济酒店的市场还是刚需的产品,市场竞争的格局才刚刚显露,未来几年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数字化驱动的连锁化管理模式也是未来的趋势。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4-2027年酒店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酒店行业的经营水平、景气度与国家经济周期波动呈现正相关。在宏观经济处于下行时期,居民实际收入下降,导致旅游消费相应下降。从而限制酒店消费需求增长。同时中小企业经营临生产经营压力,从而导致商务出行和酒店住宿需求下降。在宏观经济处于上行时酒店的景气度则相反。
因此,酒店行业具有显著的周期性特征。此外虽然目前中国宏观经济持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然而也会因全球性突发事件或全球经济的变化而导致出现周期性波动,进而影响酒店行业的发展。
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国内酒店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有20家,其中A股公司为15家。截止2024年5月23日,中国中免收盘价位列第一。
随着各地旅游业的不断发掘开发利用,酒店业也是投资者们投资又一衍生的红利项目。但在未来两年的酒店投资中,仍然需要谨慎向前。
酒店市场依旧是存量洗牌整合阶段,优秀的产品会脱颖而出,低廉的产品会加快淘汰。未来酒店产业是更加高效,拒绝臃肿,朝着更加健康理性的方向去发展。作为各大酒店集团来说,品牌做到赋能,才能收益与品牌价值的双向发展。
2024年的酒店业依旧是不确定的一年,无论是酒店品牌方还是酒店业主或者是酒店从业人员,做到谨慎,稳重求胜,并且活下去,挺过去,才能迎接下一轮的变革。
中国饭店协会1日正式发布《2024年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酒店行业正在发生剧烈变革,旅游市场大幅收缩,酒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也蕴含新的商业机会。
报告称,疫情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等,人们的旅游消费越来越高,消费升级带动需求增加,刺激着酒店业需求的增长。
但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大陆地区一共拥有住宿设施总数为36.1万家,较2024年减少了8.6万家,其中酒店住宿业较2024年减少了2.7万家,其他住宿业较2024年减少了5.9万家,疫情对酒店业造成了巨大影响。
但伴随着国家发改委、文化和旅游部等14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3个方面43条具体措施,力度空前,进入疫情以来力度最大的纾困政策周期,也显示出政府纾困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