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期货:3月22日有色金属日报
微信号
KTV115116
铜:
隔夜铜震荡拉升,LME铜收涨0.92%至8791美元/吨,沪铜主力收1.07%至68110元/吨。宏观方面,美国财长耶伦承诺援助更多中小银行防止风险蔓延,市场风险偏好随之走高带动铜价回升,市场关注点于今晚美联储议息会议鲍威尔的表态;国内方面,经济继续修复,降准落地下市场有所期待降息预期。基本面方面,库存方面,昨日LME库存减少525吨至7.64万吨;SHFE铜仓单下滑5232吨至92184吨,仓单呈快速下降之势。近期下游补库意愿下降,现货升水减弱。综合来看,市场在风险偏好下降和回升之间形成跷跷板,昨日耶伦斡旋下风险偏好回升推动铜价继续走高,但欧美接连爆发金融风险下,或影响海外经济预期,硬着陆预期也影响着国内出口及对商品研判,铜价依然存在走弱风险。后期关注点在于宏观干扰因素下降下内外需求实际表现。
镍:
隔夜LME镍跌1.24%,沪镍跌0.37%。库存方面,昨日 LME 镍库存减少450吨至44052吨;国内 SHFE 仓单减少188吨至1643吨。升贴水来看,LME0-3 月调期费保持贴水;国内现货镍升水上涨150元/吨至2850元/吨。消息面,中国1月镍矿进口同比减少7.7%至142万吨,2月同比增加20%至148万吨;1月镍铁进口量增加29%至50万吨,2月同比增加69%至55万吨。不锈钢行业来看,不锈钢库存仍处高位,厂商生产意愿不强,上游生产端受拖累,叠加镍铁大幅进口,镍铁-不锈钢产业链负利润显现;从新能源汽车行业来看,车企降价潮压制上游原材料价格。综合来看,产业链负反馈下镍价或仍表现震荡偏弱,但也要防止利空影响边际转弱下镍价向上的弹性突然变大。
铝:
隔夜沪铝震荡偏强,AL2304收于18155元/吨,涨幅0.25%。持仓增仓5593手至21.38万手。现货扩至贴水50元/吨,佛山A00报价18410元/吨,对无锡A00报升水270元/吨。铝棒加工费多地持稳,新疆南昌广东下调40-110元/吨,无锡上调20-,40元/吨;铝杆1系加工费持稳,6/8系加工费上调88-138元/吨;铝合金ADC12及A380持稳,A356及ZLD102/104上调100元/吨。硅谷及瑞信银行先后爆发风险事件,全球金融恐慌引发大宗普跌,铝下探至万八附近险守关口。从基本面来看整体变化不大,云南减产影响短期内有所淡化,后续待观察西南丰水季实际电力表现。下游开工水平继续攀升,但相比去年同期仍存差距。现货市场采买力度回温、持货商助力挺价下,整个现货格局由贴转升且幅度不断扩大,金三银四旺季仍可期待。但近期宏观偏悲观的背景下,铝价易跌难涨,或延续弱势运行。
锡:
沪锡夜盘主力涨1.01%,报187470元/吨,2304持仓减少5914手至4.44万手,上期所注册仓单减少27吨至8149吨。LME锡涨1.53%,报23200美元/吨,LME库存增加15吨至2385吨。现货市场,小牌对4月贴水200元/吨-升水200元/吨左右,云字对4月升水200-600元/吨附近,云锡对4月升水600-1000元/吨左右。04-05价差+370元/吨,05-06价差+190元/吨,内外比价至8.08。原生锡目前供应增量有限,主要受制于矿供应紧张,部分增量或来自于广西炼厂复产后带来的增量。去年年中开始,锡冶炼的资本投入多集中在再生锡环节,此部分新投产能带来的供应增量目前在600~700吨/月。需求上电子需求还是较弱,且短期没有改善的预期。进口方面,锡锭进口窗口打开,3月进口锡环比将继续走高。综合来看,锡弱现实基本面未有明显改善。
锌:
沪锌夜盘主力跌0.47%,报22265元/吨,2305合约持仓增加2479手至9.64万手,上期所注册仓单减少1148吨至4.54万吨。LME锌跌0.86%,报2873.0美元/吨,LME库存增加2475吨至3.99万吨。上海0#锌今日对2304合约报升水0-20元/吨,对均价贴水5元/吨至平水;广东0#锌对沪锌2305合约升水160-180元/吨左右,粤市较沪市贴水10元/吨;天津0#锌对2204合约报贴水10-40元/吨附近,津市较沪市贴水40元/吨。04-05价差+155元/吨,05-06价差+165元/吨,内外比价至7.75。目前水泥、沥青企业开工率上行斜率放缓,观察后续开工能否继续走高。上周盘面大幅走弱,现货需求大幅好转,推动库存转降,支撑内盘月间价差进一步走高,但现货市场升水却仅以缓慢跟随为主,显示目前现货市场较为悲观,back结构走阔或将止步于此。
硅:
21日工业硅震荡走弱,主力2308收于15870元/吨,日内跌幅1.95%,持仓量增仓5254手至58019手。百川硅参考价17095元/吨,较上周五价格下调85元/吨。其中#553各地价格下调至区间16250-16700元/吨,#421价格下调至区间17200-18400元/吨。随着西南硅价再次深跌,南北方价差进一步拉大。部分西南硅厂已经处于面临成本倒挂局面,停产规模扩张。终端需求持续低迷,有机硅单体企业成本降库压力再现,对原料毫无新增采购需求。市场成交低迷下贸易商成为唯一活跃方。从目前形势来看,硅价跌破成本线在即,后续下跌空间不大,但也不存在利多因素推动,几无看涨可能,最高可能仍是降幅逐渐收窄后在成本线附近整理静待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