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神药”背后的百亿家族企业:过度依赖单一品种的东阳光药存隐忧

admin2年前生活百科6
󦘖

微信号

KTV115116

添加微信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娜 北京报道

  甲流来势汹汹,在防治药物磷酸奥司他韦突然 “抢手”并一度断货的同时,背后的国内最大生产商东阳光药再次浮出水面。

  东阳光药于2006年获得罗氏制药的专利授权许可,之后几乎垄断了国内市场上奥司他韦仿制药的销售,曾创下年销60亿元的纪录。

  因新冠疫情期间的民众防护意识增强,导致流感发病率下降,包括东阳光药在内的多家企业奥司他韦销量大幅萎缩,东阳光药2024年也迎来历史首亏。

  受这波甲流病例增加影响,国内的奥司他韦市场再次复苏,迎来销售高潮。对于此次甲流的持续时间,有三甲医院呼吸医学科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很难进行预测和判断,因为流感整体的流行规律已经被打乱。

  青创伯乐创始合伙人余柏文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作为国产奥司他韦领域内的龙头企业,东阳光药肯定是最大受益者,可以参照新冠早期的受益者以岭药业。

  “流感神药”成就百亿家族企业

  20多年前,以传统机电加工制造为主营业务的东阳光集团突然入主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引发医药圈关注,谁也没想到,浙商张中能“押宝”在一粒小小的流感药奥司他韦身上,并由此打造了百亿家族企业。

  磷酸奥司他韦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细胞中释放而减少病毒播散,起到预防流感和缓解流感症状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成人和2周龄及2周龄以上儿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治疗、成人和1岁及1岁以上儿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的预防。

  奥司他韦的原研并非东阳光药而是罗氏制药。在2005年禽流感疫情席卷全球时,罗氏原研的奥司他韦“达菲”一战成名。为了满足全球的救治需求,罗氏同意对外开放部分仿制药的生产授权,曾为罗氏提供奥司他韦原料药的东阳光集团和上海医药成为国内的两家被授权企业。

  东阳光药国产化的奥司他韦商用名定为“可威”,并且截至目前只有东阳光药获得奥司他韦颗粒剂型的生产批文,规格分别为15mg和25mg,在2008年获批上市。

  2016—2024年,流感病毒肆虐,国内流感人数增加,东阳光药奥司他韦迅速占领国内市场,业绩呈爆发式增长。

  2024年,东阳光药的总体营收为62.24亿元,其中磷酸奥司他韦颗粒销售额约43亿元,磷酸奥司他韦胶囊销售额超16亿元。仅奥司他韦品类就为东阳光药贡献了近60亿元的销售额,成就了东阳光药的业绩巅峰。

  在成本、价格等优势下,东阳光药的奥司他韦“可威”后来居上,市场销售超过了罗氏的“达菲”,一度占据国内90%的市场份额。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6年,东阳光药奥司他韦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销售额为66,722万元,市场份额占85.54%;到2024年,销售额为90,449万元,市场份额高达95.88%。而2024年,原研罗氏仅为3695万元,市场份额占3.92%。

  依靠奥司他韦迅速崛起的东阳光药于2015年完成港股上市,并占据了国内流感药物市场的“霸主”地位。此后,善于资本运作的张中能将阳光药作为优质资产装入母公司,帮助东阳光于2018年完成A股上市。

  至此张中能家族已手握两家上市公司,自然成为各大富豪榜的座上宾,以百亿身家多次跻身胡润百富榜。

  可惜世事难料,2024年11月6日,东阳光实际控制人、创始人张中能因病逝世的噩耗传出。数日后,东阳光发布权益变动公告称,原实际控制人之一张中能逝世后将由其子张寓帅继承其权益。张寓帅与其母郭梅兰共同成为东阳光药的实际控制人,并继续控制母公司深圳东阳光实业及公司。

  过度依赖单一品种存隐忧

  “成也可威,败也可威”,这是行业内人士对东阳光药发展轨迹的点评。

  虽然东阳光药在国内生产、推广及销售共40款医药产品,但上市8年以来,营收过度依赖核心产品可威,这也带来了东阳光药业绩大起大落的风险。

  2024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民众防护意识提升,流感传播减少、医院人流量明显下降,奥司他韦的市场规模萎缩。中康科技CMH数据显示,2024年,奥司他韦品类在零售市场和等级医院的销售额分别同比2024年下降71.8%和55%

  东阳光药核心产品可威销量在2024年也出现明显下降,销售额断崖式下滑至20.68亿元,东阳光药整体营收也跌至2024年的三分之一。2024年,可威的销售额再受打击,仅有5.55亿元,东阳光药2024年也迎来历史首亏,营收同比下滑61.08%至9.41亿元,亏损5.88亿元,

  除新冠疫情影响因素外,国内奥司他韦赛道已日渐拥挤。除了已经获批上市并开始销售奥司他韦的药企外,其他药企也在抓紧布局生产准备上市销售。

  据国家药监局官网,奥司他韦在国内有30个批准文号,包括胶囊、干混悬剂、颗粒等剂型,除东阳光药外,还有双鹭药业、一品红及石药集团等多家制药企业。

  就在本月,还刚刚有奥司他韦产品获批。国家药监局于3日宣布齐鲁制药的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获批上市,至此,国内共有6家国产药企及1家进口药企拥有该药物干混悬剂品种的批文。

  一批流感创新药也正在路上。据药融云数据,目前国内在研的流感新药还有珍宝岛药业/广州市恒诺康医药的注射用HNC042、青峰医药/银杏树的GP681、太景医药研发(北京)有限公司核酸内切酶抑制剂TG-1000、征祥医药的抗流感新药ZX-7101A、安帝康生物的ADC189以及中国药科大学抗病毒1类新药黄芩素(天然药物衍生)等。

  随着往日辉煌远去,母公司东阳光看不到优势资产的优势,于2024年11月宣布将药业从A股上市公司剥离,东阳光药不再纳入上市公司东阳光的合并范围。

  不过,交易对方广东东阳光系东阳光药的子公司,东阳光这场内部关联交易还是对医药业务留了“后手”。对此,上交所向东阳光下发了《问询函》,要求其对短期内“置入置出医药板块”做出解释。

  不可否认,东阳光药也在积极摆脱对单一产品的依赖,在抗病毒、内分泌和代谢疾病领域,有多款产品提交上市申请,在研产品布局走向多样化。

  但是研发的路向来难走。2024年7月,广东东阳光拿下明星降糖药利格列汀片的首仿,后来由于原研方起了专利侵权诉讼,广东东阳光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判定构成侵权,并要求其停止生产销售行为。截至目前,上海、广东、浙江、陕西、安徽等地药械集中采购部门陆续发布通知,暂停东阳光药业利格列汀片挂网采购资格。

  余柏文认为,国内依靠单一产品的药企中经营稳健的也不少,不过,从长期可持续发展来说,企业有必要研发创新多元化的产品,否则万一疫苗迭代成功导致甲流走向消失(就像天花等历史病种),企业就将面临万劫不复的风险。

  对于奥司他韦的产能情况以及对公司业绩预期影响等问题,《华夏时报》记者联系采访东阳光药投资者关系部门,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编辑:颜源 主编:陈岩鹏

相关文章

成交量35.33亿手 2024年郑商所累计成交量全国第一

  记者从郑州商品交易所了解到,2024年该所累计成交量35.33亿手,同比增长47.35%,占全国期货市场的41.56%,在国内期货交易所中排名第一。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显著提升。  ...

华金证券-美格智能-002881-深耕高算力解决方案,智能模组行业领先-230525

投资要点   事件:2024年4月25日,美格智能披露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3亿元,同比增长10.62%,实现归母净利润0.18亿元,同比下降26.31%。   业绩稳步增长,产品结构优化...

131家公司因负面舆情折戟,3000余家闯关成功 口碑榜评选进入全新模型筛选阶段

131家公司因负面舆情折戟,3000余家闯关成功 口碑榜评选进入全新模型筛选阶段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每经记者 刘明涛    每经编辑 肖芮冬       10月13日,“2024第十三届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评选活动第二...

邮储银行信用卡业务不良率高企,增速骤降,叫停大额分期卡或与逾期率较高有关

邮储银行信用卡业务不良率高企,增速骤降,叫停大额分期卡或与逾期率较高有关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红刊财经   邮储银行近几年把信用卡业务作为零售转型的战略重点,持续加大资源倾斜,但从结果来看,在信用卡业务维持...

苏轼被贬经历-苏轼被贬经过

苏轼被贬经历-苏轼被贬经过

本文目录一览: 1、苏轼被贬经过 2、苏轼被贬的经历是什么? 3、苏轼被贬的经历是什么? 4、苏轼被贬过几次 苏轼被贬经过 第一次被贬:元丰二年(1079年),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

建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今年银行的净息差仍有下行压力,预计明年降幅趋缓

  10月26日金融一线消息,建设银行今日举行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谈及“净息差”时,首席财务官生柳荣表示,LPR下调影响持续释放、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调整实施等,将对净利息收入和营业收入的增...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