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总统-尼克松访华是为第几任总统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尼克松访华是为第几任总统
- 2、尼克松总统近况
- 3、尼克松访华是哪一年?
- 4、尼克松死亡的原因
- 5、尼克松的下一任总统是谁?
尼克松访华是为第几任总统
尼克松于1969-1974年担任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曾于1972年和1976年两度访华,是首位在任期间访华尼克松总统的美国总统,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1972年尼克松首次访问尼克松总统了中国,给两国外交关系打开了新的篇章,同年与苏联签订了反弹道导弹条约并实施缓和政策。尼克松还发起倡议向癌症和非法药物开战,实行工资和价格管制,在南方州学校中强制废除种族隔离,推行环境改革,还提出法案对医疗保险社会福利加以改革。他主持了阿波罗11号登月计划,之后以航天飞机任务取代了载人太空探索。
尼克松总统近况
尼克松总统(全名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已经于1994年4月22日去世了。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1913年1月9日出生,美国著名政治家,美国第34任副总统(1953-1961)及第37任总统(1969-1974)。尼克松于1974年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在任期内辞职的总统。他曾在1972年和1976年两度访华,是首位在任期间访华的美国总统,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94年4月22日去世。
尼克松访华是哪一年?
1972年。
尼克松访华是指1972年2月21日至2月28日期间,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七天的历史性访问的事件。
尼克松访华由来: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总统尼克松希望通过改善中美关系来增强美国对付苏联的力量。于是多次作出寻求“改善关系”的姿态。
70年代初,通过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方式,向美国发出友好信息。1971年7月9日,基辛格秘密访华,就尼克松访华一事达成协议。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与夫人飞抵北京,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对华访问。访问期间,尼克松总统会见了主席,同总理进行了会谈。
双方着重讨论了印支问题和台湾问题。1972年2月28日,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终于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
尼克访华的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此后中美逐渐打破坚冰,建立彼此尊重的关系,为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并推动了世界和平与经济流通,堪称20世纪政治史上的里程碑。
尼克松死亡的原因
尼克松死亡的原因是中风。
尼克松总统是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总统,也是美国第46届和47届总统,全名是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出生于1913年,也是唯一一位在任职期间辞职的美国总统。
据有关历史记载尼克松是在1994年4月18日的傍晚得尼克松总统了中风,当即被送到医院里,那个时候的尼克松已经陷入了昏迷,才过了4天,这位曾经在美国政坛搅得一手风云的人物便去世了,享年81岁。
水门事件
1972年6月17日在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查获的窃听事件,当时(6月17日凌晨2点30分)有5人被捕,尼克松总统他们带着手套、电筒、复杂的偷听工具和电子窃听器。
事件的起因是由于尼克松吩咐查尔斯·科尔森去搞民主党全委会总部主要负责人拉里·奥布赖恩的情报,由于民主党对此早有提防,而中央情报局又自始至终监视着窃听者的行踪,所以窃听者的一切作为都败露了。
这件事发生在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后来追究到“总统竞选连任委员会”中的官员们,一些政府官员先后辞职了,其他一些官员,包括前司法部长约翰·米切尔,前白宫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前内务部总顾问埃利希曼,由于极力掩盖这个事件而触犯了法律。
尼克松则否认这个事件和自己有任何瓜葛,但是法庭强迫他交出那些表明他实际上企图逃避调查的录音磁带,结果他不得不把磁带交了出来,1974年7月8日最高法院以八票对零票通过了对尼克松不利的裁决。
与此同时,报纸社论发出要他辞职的舆论,国会也不停地呼吁,要对他进行弹劾,尼克松于8月7日在给霍尔德曼打电话,告诉他已决定辞职时,他说:“我简直得不到国会的政治支持,而我要继续担任总统是需要这种支持的,我不能眼看由于6个月或更长时间的弹劾审判,国家陷于分裂,我们的对外政策遭到破坏”。
于是他在第二天宣布辞去了总统职务,1个月之后,尼克松被赦免一切与“水门事件”有关的罪名,而20名自认为是代表总统采取行动的总统下属人员都被定了罪。
尼克松的下一任总统是谁?
尼克松的下一任总统是福特。
杰拉尔德·鲁道夫·福特(英语:Gerald Rudolph Ford;1913年7月14日—2006年12月26日),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美国政治家,美国第37任副总统和第38任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于美国海军。
1941年福特从耶鲁大学法学院毕业;1942年4月参加美国海军预备队,获少尉军衔;1963年他被选为众议院少数党领导人,他任众议员直到1973年;1974年8月9日理查德·尼克松辞职后福特继任美国总统。2006年12月27日,美国前总统杰拉尔德·福特病逝,享年93岁。
福特执政期间,美国从越南撤军,《赫尔辛基协定》生效,但也面对美国国内通贷膨胀、经济萧条、能源短缺等诸多的难题。
扩展资料
1974年8月9日,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后福特按美国宪法第25修正案当任总统。
1974年9月8日,福特特赦尼克松,无条件和完全赦免尼克松在他总统期间犯的任何罪行。历史学家认为这是福特1976年大选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
1974年,众议院中期大选在福特上任后三个月内就进行了。在水门事件的影响下民主党大获全胜,从共和党赢得了49个席位,将其多数优势改善为435席中的291席。福特本人的席位也被民主党人夺走。在同年的参议院选举中民主党赢得100席中的70席多数。两院中民主党的多数都足以压倒总仗统否决权所需要的2/3多数。而这一届美国国会也是自1850年代福兰克林.皮尔斯总统任期以来压倒总统否决权次数最多的一届。
1975年3月,福特签署了包括降低所得税的1975年减税法令来刺激经济发展。由于在美国国会内民主党占多数,政府的许多重要法律都无法通过。福特被迫用尽他的否决权。许多人对福特特赦尼克松也非常不满。他任总统期间,曾在个星期左右遭遇了两次刺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