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化遗产-山西文化遗产有哪些?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山西文化遗产有哪些?
- 2、山西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 3、山西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
- 4、山西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哪些项目适合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 5、山西的三个世界文化遗产
- 6、山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西文化遗产有哪些?
山西文化遗产有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等。
一、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山西文化遗产,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800多年山西文化遗产的历史。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
2024年2月,由迈点研究院独家发布的“2024年1月全国5A景区品牌100强榜单”火热出炉,平遥古城景区名列5A景区品牌100强第4名。
二、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云冈石窟在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三、五台山
五台山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市、定襄县,周五百余里。介于北纬38°55'—39°66'、东经113°29'—113°39'之间,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组成。其中五座高峰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见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2004年,五台山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2009年6月,五台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山西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山西物质文化遗产有太原的晋祠、平遥古城、芮城永乐宫等。
一、晋祠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
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周柏被誉为“晋祠三绝”。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国宗祠;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国内宋元明清至民国本体建筑类型、时代序列完整的孤例,附属彩塑壁画碑碣均为国宝。
1961年3月,晋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二、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2024年2月,由迈点研究院独家发布的“2024年1月全国5A景区品牌100强榜单”火热出炉,平遥古城景区名列5A景区品牌100强第4名。
三、永乐宫
永乐宫,因故址在永乐镇而命名,又名大纯阳万寿宫。永乐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址位于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招贤村,现址位于芮城县城北3公里的龙泉村东侧。永乐宫始建于元代,施工期前后共110多年。宫殿内部的墙壁上布满永乐宫壁画。
2024年2月,为致敬广大医务工作者,自疫情结束景区开放之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景区将向全国医务工作者免费开放。
山西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
山西的世界文化遗产为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
1、平遥古城:位于山西中部平遥县,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1997年12月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平遥城墙现存有6座城门瓮城、4座角楼和72座敌楼,其中南门城墙段于2004年倒塌,除此以外的其余大部分都至今完好,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历史较早、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亦是世界遗产平遥古城的核心组成部分。此外,还有镇国寺、双林寺和平遥文庙等也都被纳入世界遗产的保护范围。
2、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20世纪60年代,国家科委将石窟保护项目列入十年科研规划之中;1961年成立“云冈石窟保护委员会”。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决定以“云冈石窟第1、2窟为试点”进行修整试验;从1974年开始至1976年结束,对云冈石窟展开了大规模的维修保护。称为“三年保护工程”,保护原则为“抢险加固、排除险情、保持现状、保护文物”。
3、五台山:五台山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市、定襄县,周五百余里。五台山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称为“金五台”,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并非一座山,它是坐落于“华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最高海拔3061米。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顶无林木而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现存宗教活动场所共86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
山西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哪些项目适合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民间文学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Ⅰ-1 董永传说运城市万荣县
2Ⅰ-2民间传唱史诗《杨家将》 山西大学
3Ⅰ-3 广武传说 朔州市山阴县
二、民间音乐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8Ⅱ-1 左权开花调_晋中市左权县_
9Ⅱ-2 河曲民歌_忻州市河曲县_
10Ⅱ-3 五台山佛乐_忻州市五台县_
11Ⅱ-4 晋南威风锣鼓_临汾市_
三、民间舞蹈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20Ⅲ-1狮舞(天塔狮舞)_临汾市襄汾县_
21Ⅲ-2走兽高跷_运城市稷山县_
22Ⅲ-3 翼城花鼓_临汾市翼城县_
23Ⅲ-4临县伞头秧歌 吕梁市临县
24Ⅲ-5 稷山高台花鼓 运城市稷山县
25Ⅲ-6 踢鼓秧歌 朔州市
26Ⅲ-7 平定武迓鼓 阳泉市平定县
27Ⅲ-8寿阳爱社晋中市寿阳县
28Ⅲ-9 汾阳地秧歌 吕梁市汾阳市
四、杂技与竞技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61Ⅵ-1 挠羊赛 忻州市
62Ⅵ-2心(形)意拳 晋中市
山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1、蒲剧
2、晋剧
3、河曲民歌
4、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
5、雁北耍孩儿
6、锣鼓杂戏
7、民间社火
8、中阳剪纸
9、临县道情戏
10、朔州秧歌戏
11、翼城花鼓
12、左权开花调
13、河曲二人台
14、晋北道情戏
15、上党梆子
16、孝义碗碗腔
17、五台山佛乐
18、晋南威风锣鼓
19、上党八音会
20、文水_子
21、天塔狮舞
22、高跷走兽
23、北路梆子
24、灵丘罗罗腔
25、孝义皮影戏
26、潞安犬鼓
27、阳城生铁冶铸技艺
28、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
29、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
30、董永传说
31、绛州鼓乐
32、繁峙秧歌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西的三个世界文化遗产
山西的世界文化遗产为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
1,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2,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3,五台山
五台山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市、定襄县,周五百余里。介于北纬38°50'—39°05'、东经113°29'—113°44'之间,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组成。
扩展资料
平遥古城景点:
1,清虚观
清虚观是古城内最大的道观。按照道东佛西的传统布局安排,坐落于东大街东段路北。清虚观始建于唐显庆二年(657年),原名太平观,宋治平元年(1064年)改为清虚观。
2,平遥城墙
平遥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为夯土城垣。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筑,由原“九里十八步”扩为“十二里八分四厘”(6.4公里),变夯土城垣为砖石城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界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台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云冈石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遥古城
山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治八义窑、忻州古琴、文水长拳、平遥推光漆器、平定刻花瓷、东湖老陈醋、晋南威风锣鼓、绛州澄泥砚、广灵剪纸、晋城潞绸。
晋南威风锣鼓富有“天下第一鼓”之美称,传承时间久远,传统曲牌丰富。近年来,晋南威风锣鼓深入景区、学校、企业,深度培育传习基地8个,以传习基地为中心辐射全国,让晋南威风锣鼓的传习形成常态化、普及化,做到“传承而不守旧,创新而不离根”。潞绸织造技艺于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吉利尔潞绸集团以“传承潞绸文明,重塑潞绸辉煌”为使命,以“让国家非遗技艺为消费者创福祉”为宗旨,聚焦潞绸织造技艺这一独特的优势资源。
长治八义窑:红绿彩瓷再现历史光华。历史上的八义窑是中国彩瓷的鼻祖,被誉为“陶瓷史上的第一抹彩虹”。新时代的八义窑,靠着“大国工匠”精神和“十年磨一剑”的追求,通过非遗挖掘。先后在国家和省里举办的国际文博会、农博会、旅游展览会等大赛中获得20多项大奖,使红绿彩瓷成为民族文化瑰宝,在太行山区打造出了非遗文化产业聚集区,带动了乡村振兴发展。
文水长拳又称左家拳, 其精髓为“十路蹚腿”。腿法涵盖了现代搏击中百分之九十五的腿法,故有“文水长拳,三只手,神鬼见了也发愁”的俗语,各路习武者登门与文水长拳弟子切磋,无不心悦诚服,皆感到文水长拳的博大精深。如今,文水长拳已通过设立分会、建设非遗传习所、定期展示、列入学校必修课等形式,在文水及周边县市广泛研习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