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国央企估值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admin2年前生活百科28
󦘖

微信号

KTV115116

添加微信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策略晓说

  核心观点

  继2024年11月首提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后,关于“中特”估值体系的探索就成了资本市场的重要议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支柱性主体,国央企价值重估自然成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着力点。回顾历史,央企的估值长期折价的因素是什么?当前国央企行情有何特点?重估若是大势所趋,未来又该如何把握?本篇报告将加以阐述。

  国央企并非一直“折价”,也曾有过“高光”时刻。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央企长期面临估值折价,但如果回溯至金融危机之前,央企实则在2002年至2006年曾一度获得估值溢价,估值溢价幅度大致保持在2-3倍。

  早期的国央企估值溢价源自什么?——盈利是基础,高增是支撑。早期的国央企估值溢价离不开基本面支撑,当时央企ROE相对跑赢全A,且业绩增速也明显“吊打”其他企业。后市之所以长期折价,主因盈利与成长性均明显偏弱,同时运营效率与市值管理诉求的相对弱势也是难以回避的内部因素。

  当前国央企的“折价”有何特点?1)央企估值折价已有分化,地方国企折价更为普遍。整体层面看,央企的估值水平呈现出“两级分化、中间折价”的特征,整体呈现“倒U”型格局;地方国企的估值分布则普遍折价,除亏损国企外,估值折价幅度普遍在10倍左右。2)行业层面,半数以上行业面临估值折价,建筑、能源与材料类行业的估值折价更为显著。结合行业估值对比,相对低估的央企与地方国企行业比重分别达到5成和7成,国央企相对低估幅度居前的行业交集主要涵盖钢铁、煤炭、建材、交运、建筑等。3)国央企大盘股“折价”更为普遍,中小盘已具备一定“溢价”。市值规模分层的视角下,百亿市值规模及以上的国央企大盘股普遍呈现估值折价,且地方国企普遍折价更加显著,而百亿及以下的市值区间中,央企其实已经具备一定的估值溢价,地方国企则依旧相对折价。

  展望未来,估值重塑“双击”持续,国央企估值修复远未结束。展望后市,国企改革还将持续推进,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指引也将逐步清晰,国央企正在迎来基本面改善和中特估值体系的“双击”。一则沿修炼内功出发,国企改革持续推进,叠加考核指标优化,基本面长期向好;二则沿资本市场客观规律出发,成长性定价相对充分,但盈利性尚待重估,央企与地方国企预计分别具备30%左右、50%左右的估值修复空间。

  落脚行业层面,综合国央企自身的经验估值体系和一般企业的估值定价体系,多数行业仍有大比例的公司处于潜在合理估值水平之下,其中银行、煤炭呈现全员低估,同时石油石化、建筑材料、非银金融、建筑装饰、环保、钢铁、交运等行业的低估公司比例也保持在80%左右。

  风险提示:1、宏观环境超预期变化;2、国企改革推进力度不及预期;3、中特估值体系发展不及预期。

  以下为报告正文

  前言:继2024年11月首提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后,关于“中特”估值体系的探索就成了资本市场的重要议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支柱性主体,国央企价值重估自然成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着力点。回顾历史,央企的估值长期折价的因素是什么?当前国央企行情有何特点?重估若是大势所趋,未来又该如何把握?本篇报告将加以阐述。

  一、回顾历史,国央企因何“折价”?

  国央企并非一直“折价”,也曾有过“高光”时刻。纵观国央企的估值水平变迁,若按估值中位数口径加以观测,则国央企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长期面临折价,且国央企与一般企业的估值溢价基本呈现“跷跷板”,2015年的折价幅度更是一度达到20倍左右。近年来央企折价幅度大致趋稳,而地方国企的折价幅度则明显更高。然而,如果回溯至金融危机之前,则会发现国央企也并非一直折价,央企在2002年至2006年曾一度获得估值溢价,估值溢价幅度大致保持在2-3倍,地方国企也在2005年一度享有小幅的估值溢价,而当时的非国央则面临着一定的估值折价。

国盛证券:国央企估值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早期的国央企估值溢价源自什么?——盈利是基础,高增是支撑。从公司基本面角度出发,国央企之所以在2002-2006年一度获得小幅的估值溢价,明显离不开相对强势的基本面支撑,当时央企ROE水平普遍跑赢全A中位数,且2003年-2005年央企的业绩增速明显“吊打”其他企业,而在后市中国央企无论是ROE水平还是业绩增速均持续跑输一般企业,这也大致就可以解释,为何国央企长期面临折价局面。相较而言,对于国央企早期的估值溢价,盈利是基础,高增是支撑,这也大致可以解释2024年国央企增速相对占优,但估值并没有明显修复,主因当时ROE仍跑输全A,盈利基础并不扎实。

国盛证券:国央企估值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企业运营效率与市值管理诉求的相对弱势也是长期制约因素。除了盈利性与成长性外,国央企自身机制也是长期以来的估值制约因素,一方面,国央企在业绩激励和运营灵活度上往往不及民企,相对重的资产并不能撬动有效的营收,这也是国企改革持续强调的盘活资产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相较民营企业,国央企的主要使命更加侧重资产及利润规模,传统业绩考核也相对“重”规模“轻”效率,这就导致国央企在市值管理上的诉求明显不及民企,市场对国央企的关注度也长期偏低,年度视角下,国央企的平均调研交流频次长年保持在2次左右,明显低于同期的其他企业。

国盛证券:国央企估值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二、立足当下,国企估值是何状态?

  央企估值折价已有分化,地方国企折价更为普遍。整体层面看,央企的估值水平呈现出“两级分化、中间折价”的特征,少数亏损/微利的央企以及少量高估值央企其实已具备一定的相对估值溢价,而多数估值中枢附近的央企仍普遍相对估值折价,折价幅度普遍处于3倍左右,整体分布大致呈现“倒U”型。相较而言,地方国企的估值分布则普遍折价,除亏损国企外,估值折价幅度普遍在10倍左右。

  半数以上行业面临估值折价,建筑、能源与材料类行业的估值折价更为显著。结合行业估值对比,一是地方国企估值折价较央企更为广泛,约七成行业的地方国企相对低估,同时央企相对低估的行业比重也超过了半数;二是国央企的相对低估更多集中于建筑产业链上,从估值折价幅度测算看,国央企相对低估幅度居前的行业交集主要涵盖钢铁、煤炭、建材、交运、建筑等,国央企已获得相对估值溢价的行业则主要包括地产、计算机和综合等。

国盛证券:国央企估值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国央企大盘股“折价”更为普遍,中小盘已具备一定“溢价”。市值规模分层的视角下,国央企的估值溢价也存在明显差异,百亿市值规模及以上的国央企大盘股普遍呈现估值折价,且地方国企普遍折价更加显著。而百亿及以下的市值区间中,央企其实已经具备一定的估值溢价,地方国企则依旧相对折价。

国盛证券:国央企估值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国企改革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中特估值体系引领国央企估值重塑。2024年11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 2024 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对中国资本市场建设和发展作了重要讲话,首次提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今年两会也继续提及要持续深化国企改革。从政策导向看,未来国企改革将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修炼内功”是国央企发展的核心诉求,而“内功考核”的标准不仅要获得内部考核的肯定,也需要获得估值定价的检验,而二者均指向国央企长期具备明显的估值修复潜力。

  (一)沿修炼内功出发,国企改革持续推进,叠加考核指标优化,基本面长期向好。自2024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国央企基本面改善取得了明显成果:其一,盈利能力上,尽管国央企普遍ROE仍不及一般企业,但这一差距在近三年明显收窄,其中2024年前三季度央企的ROE中位数已于同期一般企业大致相当;其二,国央企业绩增速也在近三年出现明显提升,2024年国央企净利润增速中位数更是跑赢一般企业,二者均在验证本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成果显著。与此同时,近三年国央企的考核也在持续调整,从早期的“两利三率”到“两利四率”,再到今年的“一利五律”,考核导向进一步向效率提升倾斜。因此,后续国企改革还将不断推进,且政策导向明显更加倾向高质量发展,国央企的基本面长期向好的趋势仍将继续。

国盛证券:国央企估值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国盛证券:国央企估值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二)沿资本市场客观规律出发,成长性定价相对充分,但盈利性尚待重估。关于央企估值的重塑,既要看到国央企的中国特色,也要尊重市场客观规律,这也是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长期导向。结合较为普适的PE-G、PB-ROE等估值定价尺度看,国央企的成长性定价与一般企业大致相当,但ROE的估值定价则存在显著低估。然而,ROE不仅是国企改革三年明显修复的财务指标,也是国央企新考核体系下更加侧重的考核指标,因此预计ROE将是国央企估值修复前半程的重要线索,参考当前国央企ROE多集中在5%-15%区间,那么央企与地方国企将分别具备30%左右、50%左右的估值修复空间。

国盛证券:国央企估值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国盛证券:国央企估值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估值重塑“双击”持续,国央企估值修复远未结束。展望后市,国企改革还将持续推进,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指引也将逐步清晰,国央企正在迎来基本面改善和中特估值体系的“双击”。短期看,3月以来“中字头”行情快速拉升,但无论是空间还是逻辑兑现均不充分,国央企的估值修复远未结束。落脚行业层面,综合国央企自身的经验估值体系和一般企业的估值定价体系,多数行业仍有大比例的公司处于潜在合理估值水平之下,其中银行、煤炭呈现全员低估,同时石油石化、建筑材料、非银金融、建筑装饰、环保、钢铁、交运等行业的低估公司比例也保持在80%左右。

国盛证券:国央企估值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国盛证券:国央企估值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风险提示

  1、宏观环境超预期变化;2、国企改革推进力度不及预期;3、中特估值体系发展不及预期。

相关文章

壳牌CEO:中国电动车充电站市场需求火爆,壳牌将“进一步加大投入”

壳牌CEO:中国电动车充电站市场需求火爆,壳牌将“进一步加大投入”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张晓雅】“中国电动汽车充电站市场(需求)火爆。”欧洲最大石油公司壳牌首席执行官(CEO)瓦埃尔•萨万当地时间14日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采访...

印度首个太阳探测器发射升空

印度首个太阳探测器发射升空

  转自:北京商报   在顺利登月过后没多久,印度紧锣密鼓地展开了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探测太阳。当地时间9月2日,印度发射了该国首个用于太阳研究的探测器“日地L1点太阳”号(Aditya-L1,也称太阳...

无人机多钱-无人机几元

无人机多钱-无人机几元

本文目录一览: 1、无人机几元 2、无人机最便宜的多少钱? 3、用无人机买东西得多少钱的无人机 4、平均一个儿童无人机多少元 无人机几元 无人机多少钱一个无人机价格几十块钱到上千的都有下...

A股市场迎来“回购”系列指数!

A股市场迎来“回购”系列指数!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Wind万得   9月15日晚,中证指数公司公告,上证回购指数、中证回购指数、中证回购价值策略指数及中证回购质量策略指...

美国11月职位空缺进一步减少 预示劳动力需求降温

  美国11月职位空缺数降至2024年3月以来最低,进一步证明劳动力需求降温。   美国劳工统计局周三发布的职位空缺和劳动力流动调查(JOLTS)显示,职位空缺从上月上修后的885万下降至879万。 ...

裁撤量子实验室?阿里达摩院回应

  作者:温婷    来源:上海证券报   近期,有市场传言称由于预算及盈利等原因,阿里达摩院对旗下量子实验室进行了大幅裁员,并可能裁撤整个团队。   对于相关传言,阿里达摩院11月26日回应表示,为...

微信号复制成功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添加朋友,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