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什么意思?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基尼系数是什么意思?
- 2、基尼系数计算公式是什么?
- 3、基尼系数如何计算?
- 4、"基尼系数"是什么?
- 5、2024年我国基尼系数是多少?
- 6、基尼系数名词解释
基尼系数是什么意思?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
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2010年,新华社两位研究员指出中国的基尼系数实际上已超过了0.5。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今日在京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0.61,大大高于0.44的全球平均水平。
扩展资料:
优点:
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缺点:
没有显示出来在哪里存在分配不公。国际间,并无制定基尼系数的准则,一些问题如应否除税项,应否剔除公共援助受益者,应否剔除非本地居民,或应否加入政府的福利,并没有一致性,以至没有比较的准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计算公式是什么?
公式如下图:
基尼系数(英文:Gini index、Gini Coefficient)是指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
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基尼系数越接近0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国际上并没有一个组织或教科书给出最适合的基尼系数标准。但有不少人认为基尼系数小于0.2时,居民收入过于平均,0.2-0.3之间时较为平均,0.3-0.4之间时比较合理,0.4-0.5时差距过大,大于0.5时差距悬殊。
相关信息:
赫希曼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的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 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 B。并以 A 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 A 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 B 为零则系数为 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另外,可以参看帕累托指数(是指对收入分布不均衡的程度的度量)。
基尼系数如何计算?
基尼系数计算公式:
G=1+∑YiPi-2∑(∑Pi)′Yi
上式中,G代表基尼系数,Yi代表第i组人口总收入占全部人口总收入的比例,Pi代表第i组人口数占全部人口总数的比重,(∑Pi)′表示累计到第i组的人口总数占全部人口总数的比重。
赫希曼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的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
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另外,可以参看帕累托指数(是指对收入分布不均衡的程度的度量)。
这里 ... 表示取数学期望,而 1≥ 2≥μ 为总体的人均收入。用上式便于理解基尼系数的含义,它与变异系数 σ / μ 类似,用来描述恒正分布的离散程度,具有规模不变性。
例如,把所有人的收入都乘以 2,基尼系数是不变的。而洛伦兹曲线的方法则更便于由收入五等分、十等分的实际调查统计数据计算出基尼系数的数值。
"基尼系数"是什么?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
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2010年,新华社两位研究员指出中国的基尼系数实际上已超过了0.5。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今日在京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0.61,大大高于0.44的全球平均水平。
扩展资料:
优点:
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缺点:
没有显示出来在哪里存在分配不公。国际间,并无制定基尼系数的准则,一些问题如应否除税项,应否剔除公共援助受益者,应否剔除非本地居民,或应否加入政府的福利,并没有一致性,以至没有比较的准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基尼系数
2024年我国基尼系数是多少?
2024年基尼系数是0.4。
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超过0.4则说明的收入分配不均,需要完善收入分配的问题了。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指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基尼系数越接近0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国际惯例把0,2以下视为收入绝对平均,0,2-0,3视为收入比较平均;0,3-0,4视为收入相对合理。
超过警戒线
国际上,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个指数在零和一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
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基尼系数都超出0.4。2007年,中国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415,已超过了0.4的警戒线。
基尼系数名词解释
基尼系数是指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最早由意大利统计与社会学家Corrado Gini在1912年提出。
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基尼系数越接近0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国际惯例把0.2以下视为收入绝对平均,0.2-0.3视为收入比较平均;0.3-0.4视为收入相对合理;0.4-0.5视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5以上时,则表示收入悬殊。
国内不少学者对基尼系数的具体计算方法作了探索,提出了十多个不同的计算公式。山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张建华先生提出了一个简便易用的公式:
假定一定数量的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顺序排队,分为人数相等的n组,从第1组到第i组人口累计收入占全部人口总收入的比重为wi,则说明:该公式是利用定积分的定义将对洛伦茨曲线的积分分成n个等高梯形的面积之和得到的。
我国的基尼系数偏大,说明我国的收入差距仍然过大,贫富差距较大,尚未达到理想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