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条约签订时间-北京条约是什么时候签订的?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北京条约是什么时候签订的?
- 2、中俄北京条约是何时签订的?
- 3、北京条约是什么时候签订的?几年几月几日急火急!!!!!!!!!
- 4、中国在哪一年签订了北京条约?
- 5、《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
- 6、北京条约的时间内容
北京条约是什么时候签订的?
1860年,英法联军大肆进攻、洗劫北京城,火烧圆明园之后,清朝政府被迫签订了城下之盟——中英、中法以及中俄《北京条约》。历史学家将这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其结果是中国进一步丧失了大片领土和许多权益,随之,更多的外国传教士和冒险家拥入中国。
中俄北京条约是何时签订的?
1860年10月24日、25日,奕欣分别与额尔金、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咸丰十年(1860)秋,沙俄利用英法联军强占北京,逼迫清政府签订新约之机,借口“调停”有功,胁迫清政府与之签订新约。
该年十月初二日,清钦差大臣恭亲王奕忻与俄使伊格纳切夫在北京签订《中俄续增条约》即《中俄北京条约》,共十五款。除强迫清政府确认《中俄瑗珲条约》外,尚有如下内容:
一、将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地划归俄国。
二、规定中俄西段疆界,自沙宾达巴哈起经斋桑淖尔、特穆尔图淖尔(即伊塞克湖)至浩罕边界,“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等处”为界。此条款为今后进一步割占中国西部大片领土制造了“条约根据”。
三、增开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为商埠,准许两国边民自由贸易,准许俄国商人在库伦(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张家口零星贸易。
四、俄国得在喀什噶尔、库伦增设领事官,重申在华俄国人享有领事裁判权。
扩展资料:
咸丰十年(1860)二月至(1861)十一年八月,太平军为救援安庆,与湘军进行了多次艰苦卓绝的战斗。安庆为长江中游重镇、安徽省城,又是太平天国京师西大门。自咸丰三年正月攻克安庆以来,一直以之作为天京和西线太平军人力物力的供应基地。
咸丰十年二月,曾国藩分三路进攻安庆:曾国藩之弟、道员曾国荃率部进犯安庆西北集贤关,副都统多隆阿率部攻桐城,道员李续宜率部接应。曾国藩设大营于皖南祁门,胡林翼等设大营于皖北英山(旋移营太湖)。五月,湘军攻占枞阳,完成对安成的包围。
十月,曾国荃所部陆师万余人自集贤关攻城,复有水师助战。太平军固守待援,曾国荃乃掘长濠围困安庆。十一月,英王陈玉成率部西征武汉途中图解安庆之围,与湘军多隆阿、李续宜部大战于桐城挂车河,未能取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860年
北京条约是什么时候签订的?几年几月几日急火急!!!!!!!!!
1860年
咸丰十年九月十一日(10月24日),清钦差大臣奕䜣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北京礼部大堂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
咸丰十年九月十二日(10月25日),清钦差大臣奕䜣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北京礼部大堂签订了中法《北京条约》;
咸丰十年十月初二(1860年11月14日),清钦差大臣奕䜣与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在北京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
中国在哪一年签订了北京条约?
中英北京条约》原称《中英续增条约》。英国强迫清政府订立北京条约签订时间的
关于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签订时间的不平等条约。1860年(咸丰十年)10月24日清钦差大臣奕昕(此字为言字旁)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北京签订。
《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
《北京条约》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英、法、俄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北京条约》原称《中英续增条约》。英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 关于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1860年(咸丰十年)10月24日清钦差大臣奕�6�0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北京签订。共九款。这个条约除确认《中英天津条约》仍属有效外,又增加了扩大侵略的条款:(1)开天津为商埠;(2)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3)割让九龙 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中英天津条约》中规定的赔款增加为八百万两。签约后,英国即表示扶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并支持洋务派奕�6�0当政。 全文如下: 中英北京条约(续增条约) 兹以两国有所不惬,大清大皇帝与大英大君主合意修好,保其嗣后不至失和,为此大清大皇帝特派和硕恭亲王奕�6�0,大英大君主特派内廷建议功赐佩带头等宝星·会议国政世职上堂内世袭额罗金并金喀尔田二郡伯爵额尔金,公同会议,各将本国恭奉钦差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之上谕、敕书等件,互相较阅,均臻妥善。现将商定续增条约开列於左: 第一款 一、前于戊午年(咸丰八年,1858年)五月在天津所定原约,本为两国敦睦之设,后于己未年(咸丰九年,1859年)五月大英钦差大臣进京换约,行抵大沽炮台,该处守弁阻塞前路,以致有隙,大清大皇帝视此失好甚为惋惜。 第二款 一、再前于戊午年(咸丰八年,1858年)九月大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大英钦差大臣额尔金,将大英钦差驻华大臣嗣在何处居住一节,在沪会商所定之议,兹特申明作为罢论。将来大英钦差大员应否在京长住,抑或随时往来,仍照原约第三款明文,总候本国谕旨遵行。 《北京条约》第三款 一、戊午年(咸丰八年,1858年)原约后附专条作为废纸,所载赔偿各项,大清大皇帝允以八百万两相易。其应如何分缴,即于十月十九日(12月1日)在于津郡先将银伍拾万两缴楚;以本年十月二十日,即英国十二月初二日以前,应在于粤省分缴三十三万三千三百三十三两内,将查明该日以前粤省大吏经支填筑沙面地方英商行基之费若干,扣除入算;其余银两应於通商各关所纳总数内分结,扣缴二成,以英月三个月为一结,即行算清。自本年英十月初一日,即庚申年(咸丰十年)八月十七日,至英十二月三十一日,即庚申年(咸丰十年)十一月二十日为第一结,如此陆续扣缴八百万总数完结,均当随结清交大英钦差大臣专派委员监收外,两国彼此各应先期添派数员稽查数目清单等件,以昭慎重。再今所定取偿八百万两内,二百万两仍为住粤英商补亏之款,其六百万两少裨军需之费,载此明文,庶免棼纠。 第四款 一、续增条约画押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贸易,均照经准各条所开各口章程比例,画一无别。 第五款 一、戊午年(咸丰八年,1858年)定约互换以后,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谕各省督抚大吏,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该省大吏亦宜时与大英钦差大臣查照各口地方情形,会定章程,为保全前项华工之意。 第六款 一、前据本年二月二十八日(1860年8月20 日)大清两广总督劳崇光,将粤东九龙司地方一区,交与大英驻扎粤省暂充英法总局正使功赐三等宝星巴夏礼代国立批永租在案,兹大清大皇帘定即将该地界付与大英大君主并历后嗣,并归英属香港界内,以期该港埠面管辖所及庶保无事。其批作为废纸外,其有该地华民自称业户,应由彼此两国各派委员会勘查明,果为该户本业,嗣后倘遇势必令迁别地,大英国无不公当赔补。 第七款 一、戊午年(咸丰八年,1858年)所定原约,除现定续约或有更张外,其余各节,俟互换之后,无不尅日尽行,毫无出入。今定续约,均应自画押之日为始,即行照办,两国毋须另行御笔批准,惟当视与原约无异,一体遵守。 第八款 一、戊午年(咸丰八年,1858年)原约在京互换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谕京外各省督抚大吏,将此原约及续约各条发钞给阅,并令刊刻悬布通衢,咸使知悉。 第九款 一、续增条约一经盖印画押,戊午年(咸丰八年,1858年)和约亦已互换,须俟续约第八款内载大清大皇帝允降谕旨奉到,业皆宣布,所有英国舟山屯兵立当出境,京外大军即应启程前赴津城,并大沽炮台、登州、北海、广东省城等处,俟续约第三款所载赔项八百万两总数交完,方能回国,抑或早退,总候大英大君主谕旨施行。 以上各条又续增条约,现下大清大英各大臣同在京都礼部衙门盖印画押以昭信守。 大清咸丰十年九月十一日 大英一千八百六十年十月二十四日
北京条约的时间内容
《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1860年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不列颠(英)帝国、法国、俄罗斯帝国(沙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清政府委任钦差大臣奕䜣作为谈判及签约代表。签约地点在北京礼部衙门,今天安门广场东南角。另外,1887年与葡萄牙签定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亦称《中葡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内容
1、《中英北京条约》
《中英北京条约》原称《中英续增条约》。英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 关于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1860年(咸丰十年)10月24日清钦差大臣奕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北京签订。共九款。这个条约除确认《中英天津条约》仍属有效外,又增加了扩大侵略的条款:
(1)开天津为商埠;
(2)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
(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中英天津条约》中规定的赔款增加为八百万两。签约后,英国即表示扶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并支持洋务派奕昕 (此字为言字旁)当政。
2、《中法北京条约》
《中法北京条约》原称《中法续增条约》。法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1860年(咸丰十年)10月25日清钦差大臣奕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北京签订。共十款。这个条约除确认《中法天津条约》仍属有效外,又增加了扩大侵略的条款:
(1)开天津为商埠;
(2)准许法国招募华工出国;
(3)将以前被充公的天主教产赔还,法方在中文约本上私自增加:“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
(4)《中法天津条约》中规定的赔款增加为八百万两。签约后,法国即表示扶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并支持洋务派奕昕(此字为言字旁)当政。
3、《中俄北京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即《中俄续增条约》。1860年(咸丰十年)11月14 日沙俄利用英法侵华联军攻占北京的军事压力,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由清钦差大臣奕与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在北京签订。共十五款。主要内容为:
(1)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一百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划归俄国;
(2)规定中俄西段疆界,自沙宾达巴哈起经斋桑卓尔、特穆尔图卓尔(今伊塞克湖)至浩罕边界,“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等处”为界,根据这一规定,于1864年签订 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卓尔南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
(3)开放喀什噶尔(今喀什市 )为商埠;
(4)俄国在库伦(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喀什噶尔设立领事馆。
《北京条约》影响
《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继续和扩大,它不仅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而且攫取了一些新的侵略权益。
天津开埠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有了大肆掠夺华北经济的侵略据点;割占九龙司、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英、法侵略者可以公开掠卖中国人口出洋做奴隶、当马牛;军费赔款是对中国人民的又一次残酷掠夺;外国教会侵略势力更加深入和日益猖獗。这些使中国人民的灾难日益深重了。
以上资料参考 百度百科-北京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