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简介-红旗渠的介绍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红旗渠的介绍
红旗渠在河南安阳林州市,属于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也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当时的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历尽艰辛,完成的一项引漳入林的工程,并且还被称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花费了十年的时间才完成,而且在此工程开始到结束,削平了1250座山头,如果按照当时的工程技术的话,这个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人民还是完成了,并且还是徒手完成的。这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个奇迹,也是当时的人民艰苦劳动的成果。
一、红旗渠开凿面临的问题
对于当时的人民来说,修建红旗渠的话,其实要面临很多的问题。但是当时的林县因为物资以及技术还有水源的问题,再加上当时对形势的错估,导致修建红旗渠的时候,发生了一些问题。
经历过失败之后,当时的林县才逐渐意识到修建红旗渠本身是一个很浩大的工程,而且还是一项旷日持久的“战争”。
修建红旗渠的时候,因为经历过渠道修错,给沿路的居民带来的一些麻烦以及修建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故,从而让人民知道做事情都是要循序渐进的。
当时的人民因为修建红旗渠需要住的地方,于是民工晚上便直接睡在山崖下、石缝中,大多都是以天为被,就这样露宿在山林中。
即便生活的再苦,但是当时的民工为了能够修建红旗渠,不怕吃苦,用着自己手中简陋的工具一点点的凿开,也就是这样才有了现在的红旗渠。
二、水是林县人的命
对于当时的林县来说,因为处于干旱时期,林县极度的缺乏水资源,因为干旱甚至导致林县有人死亡。因此,对于修建红旗渠的林县人来说,红旗渠就是他们的希望,是他们“生”的希望。
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的英雄,比如修建红旗渠的总设计师吴祖太,即便当时他的妻子因为救人而牺牲,母亲病故,他依然坚守在岗位上并未离开。在1960年,吴祖太进入隧洞勘察险情的时候,不幸被巨石炸中牺牲了,他的生命永远的停留在了27岁。
三、红旗渠带来的震撼
其实,只要去看过红旗渠的话,便会被红旗渠的伟大工程所震撼,甚至被当时的民工以及参与这项工程的人们所敬佩。因为是这些人才创造了红旗渠,才挽救了林县,才会有如今的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简介
周恩来总理说新中国的两大奇迹红旗渠简介,就是指红旗渠。同时也被外国友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红旗渠简介,那是因为林县人民用十年时间红旗渠简介,7万多干部群众前仆后继红旗渠简介,献出生命和热血才通关的人工天河。
林县至古以来就缺水,地旱苗稀,农民只能靠天吃饭,多少人饿肚子。史料记载从明朝到新中国成立,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庄稼颗粒不收,严重到“人相食”。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决定要改善林县人民的生活,把山西浊漳河的水“引彰入林”,彻底解决干旱难题。
1960年3月6日,正式开始红旗渠工程,命名的含义就是高举红旗前进。经过10年奋战,先后于1965年总干渠通水。修建期间真正体现红旗渠简介了红旗渠精神,民工们自己动手,谁在山崖下,石缝中,没有房顶没有床,艰苦卓绝的体现了林县人民的吃苦耐劳,为修建红旗渠付出了艰辛的努力。10年修渠过程中,住得再艰难,也没有任何人用修渠的钱盖过一间房屋。
参与红旗渠建设的群众有7万余人,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用鲜血换来的第八大奇迹。
1990年,林州按照上级指示开发红旗渠景区,建成了红旗渠纪念馆,分水苑,青年洞,络丝潭三个景区。通过修整规划,昔日的红旗渠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吸引着中外游客游玩。
2002年,红旗渠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评为国家5A级风景区。
分水苑风景区是一个园林式风景区,距市区18公里,这里景点规划有序,山水秀丽,行走其间尽情体会祖国的大好河山壮丽之美。
青年洞景区,靠断壁凿出,从大山中穿越而过,雄丽奇特,让人为之震撼,还可以体验坐一下游艇,从青年洞里穿行,看着一块块人工凿出的痕迹,不得不佩服红旗渠精神!
还有络丝潭景区,又名天桥断,有大段的跌水,还有漳河名胜“小三峡”,可以坐游艇畅享美丽山水风光,还有凌空高悬的铁索桥、神秘莫测的“神龟洞”,绝对值得一游。
红旗渠是太行山上的一条靓丽风景线,体现林县人民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建议中华儿女们都能去畅游一番!
红旗渠简介是什么?
一渠绕群山红旗渠简介,精神动天下。
上世纪60年代红旗渠简介,十万开山者,历时十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巅。
在具有”北雄风光最胜处”的太行山上,红旗渠像一条蓝色飘带缠绕期间。其工程之艰巨,工程美学价值之高,堪称人间奇迹,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红旗渠风光。红旗渠旅游黄金线路由红旗渠分水苑和青年洞景区组成。
分水苑景区,红旗渠总干渠到此一分为三条干渠,南去北往延伸林州腹地。1965年4月5日,红旗渠总干渠竣工通水庆典在此举行。苑区主轴景观带上分布着水利科普园、精神之柱、演艺广场、红旗渠纪念碑、中南海的翠柏、红旗渠分水枢纽工程分水闸和红旗 渠总干渠、一干渠、二干渠等,与红旗渠纪念馆一起构成虚实结合的景观群落,呈现出现代与古朴兼而得之的风貌。
红旗渠纪念馆通过515米长的展线,采用空间环境、雕塑、绘画、多媒体等艺术手段,营造了再现历史、触摸历史、穿越历史、对话 历史的效果与氛围,从而使人们深刻感悟红旗渠精神,不忘昨天的苦难辉煌,不负今天的使命重托。
红旗渠精神:
1、劈山填谷,工程艰巨,改变了河山旧貌。红旗渠从1960年2月动工,到1969年7月建成,历时10年。总投工3740.2万个,总干渠长达70.6公里,干渠、支渠和斗渠总长度1520多公里,削平了1250个山头,打通了211个隧道,挖土石方1818万立方米。
2、困难时期办大事,展示了人民群众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红旗渠开工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国际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封锁、制裁我国。林县人民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毅然上马红旗渠项目,"流自己的汗,干自己的事",充分体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气概。
3、结束了林县人民一直缺水盼水的历史,为提高群众生活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解决了全县人畜吃水困难,而且把大部农田变成了水浇地,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为逐步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