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翻红浪-如何赏析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凤凰台上忆吹箫》?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如何赏析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凤凰台上忆吹箫》?
- 2、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原文_翻译及赏析
- 3、“酒力见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是什么意思?
- 4、谁能解释一下宋词中“被翻红浪”,是什么意
- 5、被翻红浪,新荷吐蕊是什么意思
- 6、帐摆流苏,被翻红浪是谁的诗句?
如何赏析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凤凰台上忆吹箫》?
【赏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作于赵明诚闲居青州十四年之后,重新被启用,三月接到任命,带着小妾去上任,李清照却隔了五个月才到莱州去。这一段时间他们婚姻上发生了一次波折。
词以“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开头, “猊”是一种狻猊,是一种猛兽形的香炉。早晨了,香已经点完了,但是人还没有立即起来,“被翻红浪”,来自于柳永的《凤栖梧》词:“鸳鸯绣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慵”是慵懒的意思,困倦,懒散。起来还懒洋洋的,不愿意马上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奁”是梳妆匣,古代的女子出嫁时都要有个梳妆匣,梳妆匣底下放的是香粉、梳子、篦子、发夹,以及一些首饰,一翻过来,盖子上是一个镜子。梳妆匣上都积满了灰尘,说明好长时间没有打开,而且,太阳已经晒到窗帘上,时间已经很晚了,还没有梳头。
这里她的立意都来自于《诗经·卫风》的《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这里,就揭示了一个后代一再说的,“女为悦己者容”,女子是为自己心爱的人才打扮的。李清照因为丈夫不在家,自己独居一处,所以,到很晚的时候床上还是乱糟糟的。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生怕”是口语,再通俗不过。这样的词汇,我们今天还在用,李清照就把这样很通俗的口语都用到词里。有人说这是丈夫走了之后,也有可能是丈夫快要走之前,生怕跟丈夫的离别,多少事,想说又没有说出口。杨慎:“‘欲说还休’,与‘怕伤郎,又还休道’同意。”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这句话很警策,“新来瘦”三语,婉转曲折,煞是妙笔。笔致绝佳,余韵尤胜。“瘦”是憔悴,人显得很憔悴了,并排除两个原因 :不是病酒,即不是因为喝酒喝多了,酒醉如病;也不是悲秋,也不是季节引起的。实际上,这里含蓄着,因为其他原因。什么原因?没有说出来,上篇就在这三个句话后面就结束了。
钱钟书《管锥篇》当中就讲到这一段文字:“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最为警拔。李词不言‘瘦’之缘由,而言‘病酒’、‘悲秋’皆非‘瘦’之缘由,如禅宗的所谓无‘表言’而祗‘遮言’,名学推理所谓‘排除法’,以二非逼出一是来,却又不明道是何,说而不说,不说而说。”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用两个“休”,相当于“罢了,罢了”,不去想它。“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这一次丈夫走啊,怎么留他也留不住,因为他在家里闲居了十四年,好不容易重新被启用做官,这种急切的心态,唱千万遍《阳关》也留不住他。《阳关》指《阳关三叠》。王维的那一首:“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里,理智告诉李清照,丈夫是非走不可的。“休休”这是千回万转,迸发而出,这两个“休”字用得极好。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武陵”本来是桃花源中的人,“秦楼”是指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吹箫引凤的典故,这首词的词牌就跟这个典故的名目是一样的。“烟锁秦楼”,词人心头之烟,韩琦的《点降唇》就有:“武陵回睇,人远波空翠。”这样的说法。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丈夫是从门口坐船走的。从此之后,整天地凝视着这个河的流水,何年何时何月,我的丈夫再坐着船从这里回来呢? “终日”写时间之长。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就说:“清风朗月,陡化为楚雨巫云;阿阁洞房,也变为离亭别墅。”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里用一个“愁”字,写出女词人欲说还休,欲休还说,却又不肯直说的状态,不肯说使人更感到深沉。“既有濒于绝望的哀鸣,又有近乎天真的痴想。”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陈祖美先生,她写过李清照的评传,她就最早提出李清照曾经发生婚变,是因为赵明诚纳妾,其中也引到这首词做例证。在这种背景下理解这首词就比较好办了,竹溪主人也说:“雨洗梨花,泪痕犹在。风吹柳絮,愁思成团。易安此词颇似之。”但学术界还没有完全接受陈祖美先生的观点,这首词中“起来”、“生怕”、“新来”、“这回”、“多少事”、“从今”,这都是口语词,有许多词,今天我们还在广泛地使用着,是以寻常语度入音律,却写得很有诗味。词平平而起,愈转愈曲,愈转愈深,愈转愈浓。
【原文】: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原文_翻译及赏析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清代·纳兰性德《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思念 , 怀人孤寂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试问我为何轻易地离别?一年能有几次圆月。北国的杨柳刚刚如长丝,家园已是三春过尽时。
春天归去我却不能归,行船松花江被江阻隔。往事悠悠像寒冷的江潮,裹啼的杜鹃怨恨未消。
赏析
上阕由问句起:“问君何事轻离别”,这句是词人故意模拟妻子口吻质问自己:你为何轻视离别?表面上是妻子恼我,骨子里是我谅妻子,笔致深情而委婉。接以“一年能几团圆月”句,其怅叹离多会少之情已见。词人并不是“轻离别”,只是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他随扈出行,不得不离,不得不别。“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二句出之以景语,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乍如丝”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北地的季节在仲春,那么此时“故园”也就春意阑珊了。
下阕明确点出“归不得”的缘由,即扈驾从巡,身不由己。“春归归不得”一句上承“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言春尽而不能归的怅惘心情。“两桨松花隔”,南朝民歌《莫愁乐》:“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词人反其意而用之,说是因为被松花江阻隔,不能回去。表面是怨江,实际上是怨侍卫之差事阻其归家与妻子相聚。结篇二句是此时心态的描写,即追思往事,令人心寒,犹如眼前松花江水的寒潮起伏,不能平静。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二月份,词人随从康熙到盛京告祭祖陵,并巡视吉林等地。当时天气还很寒冷,词人想起了远在北京的妻子,心有所感,写下这首词,抒写了对闺中妻子的思念。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纳兰性德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版本一)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明朝,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版本二)——宋代·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宋代 : 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版本一)
香冷金猊,被翻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版本一)
宋词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婉约 , 女子 , 离别思念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南北朝·佚名《西洲曲》
西洲曲
南北朝 : 佚名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 乐府 , 民歌 , 梅花 , 女子思念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唐代·祖咏《江南旅情》
江南旅情
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
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
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
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 江南 , 景色 , 思念家乡
“酒力见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是什么意思?
柳永-凤栖梧(三之三·小石调)
蜀锦地衣丝步障。屈曲回廊,静夜闲寻访。玉砌雕阑新月上。朱扉半掩人相望。
旋暖熏炉温斗帐。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
酒力见浓就是说酒喝多了 酒劲儿上来了 春思荡 就很简单了 就是春心荡漾的意思 鸳鸯绣被其实是定语后置 就是上边绣着鸳鸯的被子翻来覆去 其实是代指被子里边的人翻来覆去
谁能解释一下宋词中“被翻红浪”,是什么意
宋词中“被翻红浪”的意思是: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
原文: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宋代-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
译文:
铸有狻猊提钮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清晨勉强起来还是倦怠梳头。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
新近渐渐消瘦起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算了罢,算了罢,这次他必须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本词是李清照的早期在青州所作的作品。自公元1107年起,李清照与赵明诚屏居乡里十余年。赵明诚何时重新出来做官,史无明载,这期间赵明诚或有外任,清照独居青州。
2、作品赏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抒写离愁的名篇之一。词写离情,却略去了别时,只是截取了别前和别后两个横断面,加以深入地开掘,步步深人,层次井然。
前片用“慵”来点染,用“瘦”来形容;后片用“念”来深化,用“痴”来烘托,由物到人,由表及里,层层开掘,揭示到人物灵魂的深处。而后片的“新愁”与前片的“新瘦”遥相激射,也十分准确地表现了“离怀别苦”的有增无已。
3、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被翻红浪,新荷吐蕊是什么意思
被子里翻腾红色的浪花(有点那个意思)
新鲜的荷花吐出嫩蕊
帐摆流苏,被翻红浪是谁的诗句?
是李清照的词句
原文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被翻红浪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此词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创作地点在青州。自公元1107年起,李清照与赵明诚屏居乡里十余年。赵明诚何时重新出来做官,史无明载。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公元1118至1120年(重和元年至宣和二年),这期间赵明诚或有外任,清照独居青州。是时明诚或有蓄妾之举。作《点绛唇》《凤凰台上忆吹箫》等。”而刘忆萱在《李清照诗词选注》中认为此词作于赵明诚赴莱州任职之际,时间约为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