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王爷-大宋前是什么朝代柴王爷又是怎么回事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大宋前是什么朝代柴王爷又是怎么回事
宋朝之前是后周。后周灭亡后,其皇室柴氏子孙被宋朝封为“崇义公”, 民间将这个世袭的“崇义公”俗称为“柴王爷”。
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病逝,年仅39岁,继位的周恭帝柴宗训年仅七岁。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此时任殿前都点检(禁卫军的最高长官)、兼宋州归德军节度使。
显德七年(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柴宗训被迫禅位,赵匡胤篡夺了帝位,建立宋朝。
为了显示自己的“宽宏大量”,宋朝给了周朝皇室柴氏子孙一个世袭罔替的“崇义公”爵位,荣养起来。 这个爵位一直传到1279年南宋灭亡才终止。
包青天中柴王爷是不是坏人
包青天中柴王爷是坏人.柴王爷他生性残暴不仁并且无法无天。先是因为个人恩怨杀害柴王爷了镇守边关的一员大将杨家声柴王爷,然后又接连谋害了数条人命,柴王爷他犯下这些滔天大罪后,不仅没有丝毫悔改,甚至还企图逼死自己的父亲。
柴王爷和赵匡印的关系,他是如何篡位的?
柴荣是后周世宗,赵匡胤的拜把子,他死后赵匡胤黄袍加身篡位,封柴家后人为王,不受死刑。
本来都是跟郭威大天下的,后来郭威灭后汉王自立为周太祖。郭威没有儿子,柴荣是他义子,也是一位明主,可惜英年早逝。
赵匡胤是他手下大将。柴荣继位后还能压住赵匡胤,但他死后就压不住了。纵观整个五代历史都是手握兵权者灭弱帝自立。所以就出现了陈桥兵变。
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后周建立后,赵匡胤始入军旅,受周世宗柴荣器重,于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柴荣病重时,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大军回京后,恭帝被迫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赵匡胤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他还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以期赎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
宋朝 柴王背景
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字号不详,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五代时期后周第二位皇帝(954~959年在位6年)。
祖父柴翁和父柴守礼是当地望族。从小在郭威家长大,谨慎笃厚,成为郭威养子。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沉重寡言。年轻时,曾随商人颉跌氏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
广顺元年(951年),郭威建立后周,委任柴荣治理澶州,为政清肃,盗不犯境。显德元年(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登基为帝。在位期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经济开始复苏。
南征北战,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等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显德六年,商议攻取幽州时候病倒。不久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庙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葬于庆陵。
扩展资料
周世宗柴荣死后葬于庆陵。庆陵位于新郑市。 庆陵封土原高20米,周长105米,明朝初年曾对陵墓有过修整,修起了陵门和陵墙,古柏参天。这座陵在民国初年基本被毁。
眼下的封土不过高10米左右,周长约几十米,上面有明显的踩踏痕迹,东西侧分别被房屋和麦田蚕食,看不到任何陵墙陵门的遗迹,封土上只有一棵槐树孤零零地耸立着。
因为该陵于2001年被确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新郑市政府于这年底竖立的陵碑“周世宗陵”立在封土堆前,并新栽种了一些柏树。碑后是历代皇帝、官员和文人墨客留下的石碑约30多块,都是赞颂周世宗功业的,还有一些古代的残碑散落陵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柴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