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外古道边全诗解释-长亭外古道边全诗解释是什么?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长亭外古道边全诗解释是什么?
译文:
在长亭外面长亭外古道边全诗解释,古道的边上送别亲友长亭外古道边全诗解释,翠绿的草望不见头,仿佛连着天了。晚风吹动柳枝,笛声时断时续。故乡的夕阳啊还在山的那边。天涯海角,知己零零散散的散布各处,人生难得有相聚的机会,要好好珍惜,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在长亭外面,古道的边上送别亲友,翠绿的草望不见头,仿佛连着天了。此次离家什么时候能回来,到了回来的时候要尽快回来。天涯海角,知己零零散散的散布各处,饮下一瓢浊酒消耗掉剩余的欢乐,这样今晚就能暂时告别梦中的寒冷和孤寂了。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奥德威是“奥德威艺人团”的领导人,曾写过不少艺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于1914年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古诗《长亭外古道边》的解释
1、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意思是长亭外古道边全诗解释:在长亭外面,古道的边上送别亲友,翠绿的草望不见头,仿佛连着天长亭外古道边全诗解释了,形容离人一去千里。
2、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是弘一法师1915年写的《送别》里边的开头。
3、长亭是送别的代名词,古道更烘托出长亭外古道边全诗解释了送别之境,芳草碧连天,表明了作者依依惜别之情,看着友人远去,已经看不到背影了,只有那一望无际的茂盛的野草直通远方,作者久足站立,离别之情难以言喻。
长亭外古道边全诗解释
长亭外,古道边
出自近代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赏析
弘一(1880—1942),近代佛学大师。俗姓李,名叔同,天津人。曾留学日本,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度为僧。
意思: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首先从景物暗示了送别的情景。“长亭”、“古道”、“芳草”都寓意了离别。古时城外专设有用以送别的亭子,故有“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的说法。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作者又进一步用离别的意象来渲染离别的情思。“柳者,柳也”,柳几乎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送别意象,这里有意强调柳的意象,用意即在于此。在徐徐的晚风中,柳枝在轻轻风中摇曳,似乎是友人低低的倾诉,轻轻地叩击着作者的心。此时,又传来悠悠的笛声,再晚风中,在这送别的特定情景中,显得格外凄婉。此情此境作者不由得遥望远方,遥望友人将取的地方。看到的是重重的山脉和辉煌的夕阳。
看着眼前的友人将去,作者自然地联想到其余的朋友,他们又在何方呢?“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原来大半都星散各地,有的在天涯,有的在海角,他们近况如何,他们在作些什么。于是,一念之间,离愁笼罩的心又添上了深沉的思念。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只有伤怀的梦才会夜半醒来,边自然点明了“别梦”的伤怀。自“别梦”中醒来,势必感到夜半的寒意,回想梦中情景,追忆白天的离别,遥想星散的朋友,自然倍感孤苦,倍感伤怀。最后一句的情景虽是设想,但它非无源之水,而是因情而设,是感情的必然发展,与全词浑然一体。
回首全词,意象丰富,意境广阔,词义晓畅,韵律和谐,感情缠绵,浑然天成。从表达的感情来看,也是哀而不伤,愁而不悲,很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即中和之美。全词达到了意象与情思,语言与韵律,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不愧为一曲送别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