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竹马典故-青梅竹马的典故由来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青梅竹马的典故由来
“青梅竹马”原典出自唐·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意思是:你骑着竹马过来,我们一起绕着井栏,互掷青梅为戏。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一首五言古诗《长干行》描写一位女子,思夫心切,愿从住地长干(今南京中华门外)跋涉数百里远路,到长风沙迎接丈夫。
诗的开头回忆他们从小在一起亲昵的嬉戏:“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来表明天真、纯洁的感情长远深厚。
也可以把“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放在一起使用,意思不变。后人以青梅竹马称呼自幼一直陪伴长大的男女,尤其指之后长大后恋爱或结婚的人,至于从小相伴一起长大的同性朋友则称为“总角之交”。
扩展资料:
青梅竹马,拼音qīng méi zhú mǎ,一个汉语成语,与“总角之交”相对,解释是形容男女儿童之间两小无猜的情状。
详细解释:
(1)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
(2)借指自幼亲密玩耍且陪伴长大的青年男女。
示例:魏巍《东方》第一部第九章:“那少年时的青梅竹马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了多少难忘的记忆呵!”
青梅竹马近义词:
亲密无间
亲密无间是一个成语,读音是qīn mì wú jiàn,意思是关系亲密,没有隔阂。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
出自:冯德英《迎春花》:“似乎他们之间,过去没有发生什么纠纷和不愉快,从来就是亲密无间的。”
示例:患难之中我们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友谊。
反义词:
1、素昧平生
素昧平生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彼此一向不了解,也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其在前曰:真为素昧平生,突如其来,难怪妾之得罪。
示例:我和他素昧平生,但是他却无私地帮助了我。
2、敬而远之
敬而远之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ìng ér yuǎn zhī,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
出自:春秋时期孔子《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意思是:孔子说:专心致力于(提倡)老百姓应该遵从的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
示例:大家都对好勇斗狠的人敬而远之。
青梅竹马取自哪个典故?
成语青梅竹马取自《长干行》这个典故。原句为“郎骑竹马来青梅竹马典故,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青梅竹马典故,两小无嫌猜。”
青梅竹马出自哪个典故
青梅竹马出自《长干行》。唐代大诗人李白有一首五言古诗《长干行》描写一位女子,思夫心切,愿从住地长干跋涉数百里远路,到长风沙迎接丈夫。诗的开头回忆青梅竹马典故他们从小在一起亲昵的嬉戏:“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来表明天真、纯洁的感情长远深厚,也可以把“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放在一起使用,意思不变。
《长干行》原诗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李白简介
李白( 701年2月8日-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秦安县陇城),李白是其父从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另一说法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青梅竹马典故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青梅竹马”,取自什么典故?
“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长干行》。诗的开头,女子温馨地回忆与丈夫小时候相处的情景青梅竹马典故: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长干行,属于乐府《杂曲歌辞》调名。长干里,即南京市,唐代时曾是船家聚集之地,因此《长干曲》多为船家女子抒发感情之曲。
李白在这首诗里,借助以为居住在长干里的商妇,以自述和回忆的方式,告诉我们一个缠绵悱恻、真挚感人的爱情故事。诗中,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跃然纸上,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诗的最后,是女子感情升华之处青梅竹马典故:为了迎接丈夫,她不惜长途跋涉,从温婉的江南步行前往距离南京700多里的长风沙。
这首诗充满生活的温馨和情趣,真实自然,通过诗人细腻的描写,仿佛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优美的生活画卷。这幅画,充满童年的温馨。诗中,女子与丈夫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她在十四岁的时候,嫁入男方家中,此时的她还有些害羞,丈夫呼唤她的名字,她低着头靠着墙壁,不敢回应。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这句诗形象地写出少女的娇羞。女子到了十五岁,才渐渐敞开心扉,舒展眉头,希望和丈夫永远在一起,永不分离。甚至于抱着至死不渝的信念。但是她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也会走向望夫台,每天遥望远方,思念远方的丈夫,不知道他的归期。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写出了女子坚贞的信念,对丈夫的忠贞感情。女子十六岁那年,丈夫远行: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到了五月,女子的丈夫还未回家。五月江水涨潮,滟滪堆被江水淹没,来往的船只很容易触礁。
女子等不到丈夫的消息,只有猿声天上哀。而此时的家中: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这一番景物描写,完美地衬托出女子凄凉哀伤的心境。
你看,丈夫离家时走过的路,在夏天长满绿色的青苔。那些青苔长得很厚实,难以清扫干净。清风凉了,落叶飘零,成双结对的蝴蝶翩翩起舞,双双落在西园的草地上。此情此景,女子怎能不伤心青梅竹马典故?蝴蝶尚且结伴飞行,而自己却要日夜煎熬,承受相思之苦。
女子在心里盼着丈夫早日回家,给自己捎来书信: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如果丈夫真的要回家,她将不辞辛苦: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李白的这首诗,生动地刻画了女子的内心世界,把离愁别绪写得浪漫唯美,正是李白擅长的写作方法。后来,人们常用“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形容天真无邪的真情。用来代指从小一起长大的恋人或者夫妻。
当然,陪你一起长大,即便没能走在一起,有时候也会称呼为彼此的青梅竹马,比如令狐冲与小师妹,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例子。
青梅竹马的成语典故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下面是我为您提供的青梅竹马的.成语典故,欢迎阅读!
【成语】
青梅竹马
【读音】
qīng mei zhu mǎ
【释义】
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出自】
唐.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典故】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一首五言古诗《长干行》描写一位女子,思夫心切,愿从住地长干跋涉数百里远路,到长风沙迎接丈夫。诗的开头回忆他们从小在一起亲昵的嬉戏: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来表明天真、纯洁的感情长远深厚,也可以把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放在一起使用,意思不变。后人就以青梅竹马称呼小时候玩在一起的男女,尤其指之后长大恋爱或结婚的。至于从小一起长大的同性朋友则称为总角之交。
【近义词】
两小无猜、亲密无间
【反义词】
素昧平生
“青梅竹马”,出自什么典故?
童年是每个人都会经常用到的一个词。意思是:童年:青梅;竹马:孩子骑在竹竿上当马。描述无辜的孩子在玩游戏。现在指的是小时候男女之间的亲密关系。“青梅竹马”是现在常用的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种美好的情感,在这种情感中,男孩和女孩从小一起玩耍,他们天真无邪,天真无邪,不记得对方的怀疑。这个成语流传到现在,很多人不顾文化语境,用自己的想象,随意添加其他含义。“青梅竹马”一定要形容男女之间的友谊。但是你知道青梅竹马是从哪里来的吗?
成语“青梅竹马”来源于“长歌行”来自李白。这首诗是关于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的玩耍。十四岁时,女孩嫁给了一个男孩,十六岁时,女孩的丈夫外出经商。整首诗是用一个女孩的声音来讲述她对丈夫深深的爱和思念。
“青梅竹马”“两个不靠猜的小家伙”是年轻少男少女纯真美好的感情。男孩和女孩将来会成为恋人还是情侣并不重要。只要从小是天真的玩伴,就可以称得上是“青梅竹马”。是“青梅竹马”的男女,长大后可能各走各的路,组成自己的家,或者成为朋友,或者今生难相见;可能成为恋人,互相扶持,结婚生子,白头到老;可能成为陌生人,甚至成为敌人。但童年天真纯洁的陪伴才是最真挚的美。
如今,生活环境和快节奏的生活导致人们相互隔离。孩子们没有童年玩伴。一个家庭中几乎有一个孩子整天和父母玩,或者把时间花在玩手机上,或者从小就开始跑各种班、培训班。“青梅竹马”正在慢慢消失,孩子的童年缺少快乐,换来的是他们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压力。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青年男女之间的青梅竹马,或者男孩之间的乐趣和信任,都是人间美好的感情,童年的友谊是纯洁的,令人羡慕的,没有利益。如今我们太过追逐实际利益,把消费娱乐作为生活的主体,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淡漠,一些美好的情感正在消失。无论如何,经典话语的解读要尽可能贴近原意,不要被人为曲解和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