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菲亚教堂简介-圣索菲亚教堂旅游景点简介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圣索菲亚教堂旅游景点简介
- 2、索菲亚大教堂的简介
- 3、圣索菲亚大教堂简介
- 4、如何介绍圣索菲亚教堂
- 5、哈尔滨索菲亚教堂的简介
圣索菲亚教堂旅游景点简介
【导读】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1907年3月,宏伟壮观的构思可以同莫斯科的瓦西里教堂相媲美。哈尔滨极地馆是世界首座极地演艺游乐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东北虎林园建有野外繁殖试验区、野化驯养区、成虎区、育成虎区、种虎区、狮虎区等11个参观景点。
圣索菲亚教堂,浓郁的异国情调,成为哈尔滨市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她历尽风雨,饱经风霜,是沙俄入侵东北的历史见证和重要遗迹。
巨型的洋葱头式大穹顶是典型的俄罗斯建筑的屋顶形式,宏伟壮观的构思可以同莫斯科的瓦西里教堂相媲美。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美的典型拜占庭式建筑,这座诞生近百年的建筑宏伟壮观,古朴典雅,充溢着迷人的色彩,整个广场凝聚着音乐的优美旋律与建筑智慧之光,景区内建有现代化专业展馆,近千幅美的图片展示着文化名城哈尔滨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广场上还有陶吧、影吧及旱冰场等娱乐场所,啤酒广场、冷饮广场则有着“东方小巴黎”的风采,每年吸引数百万中外游客来此观光旅游。哈尔滨索菲亚教堂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
始建于1907年3月,是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的随军教堂。1912年改建成砖木结构教堂。巨型的洋葱头式大穹顶是典型的俄罗斯建筑的屋顶形式,宏伟壮观的构思可以同莫斯科的瓦西里教堂相媲美。
走进哈尔滨极地馆
哈尔滨极地馆是世界首座极地演艺游乐园,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四大景区之一,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首家以极地动物娱乐表演为主题的极地馆。“极地鲸灵炫乐团”完美钜献,世界各地著名极地动物明星齐聚哈尔滨极地馆,倾力领衔世界顶级的七大主题表演。
世界唯一极地白鲸水下表演,中国第一美女驯养师与白鲸米拉共同演绎了感动世界的梦幻传奇——“海洋之心”!世界首只诞生于内陆城市的.南极企鹅曼波,是充满奇思妙想的快乐天使,更是哈尔滨城市旅游吉祥物。中国最搞怪的北极熊兄弟堂吉与诃德、青春搞笑组合俄罗斯小海象伊诺与伊娃、魔法达人海狮比利以及他的海狮明星团队,为游客呈现一场奇幻的极地演艺盛宴。
走进东北虎林园
坐落在松花江北岸,与太阳岛毗邻,拥有各种不同年龄的纯种东北虎1000余只,是真正的“千虎之园”。园区具有良好的生态旅游基础,尤以冬夏两季最具观赏魅力。夏季,景区内生机盎然,随处可见东北虎的矫健身影;冬季,色彩斑斓的东北虎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分外的耀眼。如果天公作美,可见罕有的“霜虎奇观”。
东北虎林园目前建有野外繁殖试验区、野化驯养区、成虎区、育成虎区、种虎区、狮虎区等11个参观景点,可观赏纯种东北虎300只以上,还可观赏到白虎、雪虎、白狮、狮虎兽、猎豹等珍稀动物,游完全程需要1个小时左右。
除步行区和观虎台之外,其余景点需乘车观赏。所有的景点被串在一起,形成一条连续的参观路线,使得整个游览过程更加轻松、快捷。这种步行与乘车结合的方式,让人们于动与静中寻觅虎踪,领略东北虎的风采,体验和感受虎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索菲亚大教堂的简介
(希腊语:Ἁγία Σοφία索菲亚教堂简介,英语:Holy Wisdom, Sancta Sophia索菲亚教堂简介;拉丁语:Sancta Sapientia索菲亚教堂简介;土耳其语:Ayasofya)是位于现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索菲亚教堂简介的宗教建筑,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漫长历史,因其巨大的圆顶而闻名于世,是一幢“改变索菲亚教堂简介了建筑史”的拜占庭式建筑典范。
大教堂以一位名为索菲亚的圣人而命名,因此称为“圣索菲亚”(Ἁγία Σοφία)。这个词在希腊语里的意思是上帝智慧。其拉丁语名称则为Sancta Sophia,希腊语全名是“Ναός τῆς Ἁγίας τοῦ Θεοῦ Σοφίας”,解作“上帝圣智教堂”,教堂供奉在正教基督教神学里的耶稣。 在该教堂伫立的地点曾经存在过两座被暴乱摧毁的教堂,公元532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第三所教堂。在拜占庭雄厚的国力支持之下,由物理学家米利都的伊西多尔及数学家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设计的这所教堂在公元537年便完成了其建造。刚竣工时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正教会牧首巴西利卡形制的大教堂,在1519年被塞维利亚主教座堂取代之前圣索菲亚大教堂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奥斯曼土耳其人在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一度将大教堂转变为清真寺,还将钟铃、祭坛、圣幛、祭典用的器皿移去,用灰泥覆盖基督教镶嵌画。日后又逐渐加上了一些伊斯兰建筑,如米哈拉布、敏拜尔及外面的四座叫拜楼。
随着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1934年该教堂失去了其宗教意义。1935年2月1日,这座建筑重新以博物馆的身份对世人开放。
作为接近500年来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清真寺,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众多奥斯曼帝国时期清真寺如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蓝色清真寺)、塞札特清真寺,奇力克阿里帕夏清真寺(Kılıç Ali Paşa Mosque)的模范。
圣索菲亚大教堂简介
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建于 532-537 年,继续被誉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圣索菲亚大教堂(希腊语Ἁγία Σοφία,意为“神圣智慧”)被设计为拜占庭帝国的主要大教堂,并保持着世界上最大圆顶的记录,直到 15 世纪大教堂在佛罗伦萨建成。此外,随着后来的建筑师在建造后来的教堂和 *** 寺时受到圆顶的启发,圣索菲亚大教堂变得越来越重要。
建筑与设计
在 532 年的尼卡暴动摧毁了君士坦丁堡之前的大教堂之后,查士丁尼皇帝(527-565 年在位)试图建造罗马帝国最伟大的大教堂。他委托两位建筑师 Tralles 的 Anthemios 和米利都的 Isidore 建造一座堪比东罗马帝国首都的建筑。主要是数学家的建筑师利用新的建筑概念来建造拜占庭皇帝的建筑通缉。为了创造尽可能大的内部空间,他们设计了一个巨大的中央圆顶,并使用一种称为悬垂的革命性建筑方法来支撑它。圣索菲亚大教堂使用了四个三角形的悬垂物,使圆形穹顶的重量可以过渡到下方的方形支撑上层建筑,而不会有巨大的柱子或柱子打断内部空间。
巨大的圆顶采用革命性的施工方法支撑。
现存结构的尺寸显示圣索菲亚大教堂近乎方形:长 269 英尺(81 m),宽 240 英尺(73 m)。当前圆顶的圆顶盘旋在马赛克地板上方 180 英尺(55 m)处。557 年部分倒塌的结构和第一个圆顶于 537 年首次完工。第二个圆顶设计有结构肋和比前一个圆顶更大的弧度,由原始建筑师之一的侄子 Isidore the Younger 设计.
Isidore the Younger 面临着修复导致原始圆顶倒塌的几个问题。首先,在最初的施工过程中,砌砖工粗心大意地使用了比砖还多的砂浆。此外,在匆忙完成原始圆顶的过程中,他们没有等一层砂浆凝固,就开始铺设下一层砖。这导致了结构问题,而这个问题只会因太浅的圆顶而加剧。当圆顶的弧度足够圆时,结构的重量和力会下降到支撑墩中。然而,原始圆顶的弧度太浅,因此向外推并迫使已经削弱的墙壁屈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Isidore the Younger 增加了圆顶的高度,从而增加了弧度和深度,并增加了 40 根肋骨以提供支撑。
圆顶的描述
拜占庭作家和 20 世纪的建筑调查都知道这两代建筑师和两个独立圆顶的历史。9 世纪君士坦丁堡族长 Photios 对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壮丽进行了几个世纪的记录:
就好像一个人踏进了天堂,任何时候都没有人挡路;一个人被各种美丽的光芒照亮和震撼,就像周围的星星一样闪耀。然后其他一切似乎都在狂喜中,教堂本身似乎在旋转。
在 20 世纪,许多建筑工程师对圣索菲亚大教堂的规模着迷,想知道它是如何设计、执行和建造的。为敦巴顿橡树园工作的罗伯特·范尼斯是 1930 年代第一位获准进入新世俗化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的西方人。Van Nice 的结构分析随后于 1960 年代发表。
几何设计的美学品质是 20 世纪圣索非亚大教堂的作品最受关注的。由于美、和谐和数学的关联,对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客观描述揭示了其设计的某种美感。例如,许多建于古罗马和晚期古董君士坦丁堡的建筑都是如此。正如安东尼卡特勒在 1950 年代所写,“早期拜占庭建筑的本质和明显特征,数学与结构力学之间的学科关系。” 例如,圣索非亚大教堂的设计利用悬垂作为一种美学选择,创造和谐与对称。根据卡特勒的说法,悬垂是工程问题的几何解决方案,同时创造了美学效果。几何与美的这种相互作用是拜占庭式的理解和工程天才的特征。圆顶的设计象征着巨大而美丽的事物。
室内装饰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内部装饰也很有创意。内部衬有巨大的大理石板,可能是为了模仿流动的水而选择和设计的。中央穹顶漂浮在一圈窗户上,由两个半穹顶和两个拱形开口支撑。这创造了一个巨大的不间断的中殿。悬垂物上覆盖着巨大的六翼天使马赛克,称为六翼天使。两个拱形开口由一直下降到地板的巨大斑岩柱支撑。
最初,教堂中殿内衬错综复杂的拜占庭马赛克,描绘了福音书中的场景和人物。在奥斯曼帝国征服之后,这些基督教马赛克中的许多都被 *** 书法覆盖,直到 20 世纪土耳其世俗化后才被重新发现(当时它于 1935 年被改建为圣索非亚大教堂博物馆)。这包括主圆顶上的马赛克,这幅马赛克可能是 Christ Pantocrator(全能),它横跨整个天花板,现在覆盖着非凡的金色书法。在中殿的地板上,有 Omphalion(地球的肚脐),这是一块巨大的圆形大理石板,是罗马人拜占庭皇帝加冕。奥斯曼帝国苏丹为完成从基督教教堂到 *** *** 寺的过渡而最后增加的一项内容是在教堂中殿的柱子上悬挂着八枚巨大的奖章,上面刻有 *** 书法,上面刻有 *** 、先知 *** 、第一位先知 *** 的名字。Rashidun 哈里发的四个哈里发,以及先知的两个孙子。奥斯曼帝国还增加了一个米哈拉布、一个迷你吧和四个巨大的宣礼塔,以完成向皇家 *** 寺的过渡。
对后来建筑师的影响
6 世纪建筑师的大胆天才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使用了悬垂和鼓膜。他们的创新技术使用包括砖骨料是更轻,比允许的圆顶创造西方不超过内部空间坚固的石头或混凝土多个塑料欧洲1000年。此外,在君士坦丁堡沦陷后:1453 年,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天才建筑师继续统治着征服的奥斯曼帝国,()他们利用 *** 寺的设计。奥斯曼帝国征服了这座城市,但拜占庭人的艺术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征服了奥斯曼帝国。圣索菲亚大教堂,奉 *** 二世的命令征服者在征服后的几天内被改建为 *** 寺,以新的形式和时代保留了拜占庭建筑的遗产。
最著名的奥斯曼建筑师思南直接受到圣索菲亚大教堂和其他拜占庭建筑的影响。在苏莱曼一世 (Suleiman I the Magnificent) 时期工作,思南设计了许多皇家 *** 寺和其他结构,在平行的半圆顶和墙壁上具有相同的半球形圆顶支撑悬垂物。布局和设计肯定受到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启发。哈蒙德提出了思南最伟大的作品,即 1557 年完工的苏莱曼 *** 寺,它与圣索菲亚大教堂保持了连续性,同时将其与当时发生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创新相结合。
后来的奥斯曼 *** 寺同样受到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影响。例如,蓝色 *** 寺保留了受圣索菲亚大教堂启发的布局,该布局建立在其悬垂和半圆顶的创新之上,以创造内部空间。此外, *** 教对几何形状和图案的使用,与在图标中使用的东正教图像相反,也发现了希腊-罗马-拜占庭在前面提到的神圣建筑中使用几何的连续性。事实上,在塞利姆二世统治期间,建造苏莱曼尼耶的同一个思南也致力于修复拥有千年历史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除了圣索菲亚大教堂对奥斯曼建筑的影响外,几个世纪以来,它还启发和影响了希腊和俄罗斯东正教建筑。维多利亚·哈蒙德(Victoria Hammond)是《天堂 的愿景:欧洲建筑中的圆顶》的作者,特别指出莫斯科和基辅的俄罗斯东正教大教堂的灵感直接来自 10 世纪早期莫斯科人与君士坦丁堡的接触。
尽管随着基督教圣像的移除,从拜占庭到奥斯曼帝国的过渡已经结束,但圣索菲亚大教堂仍然作为一个名为 Aya Sofya 的 *** 寺继续其作为一个神圣空间的功能。即使在今天,圣索菲亚大教堂仍然保持着神圣空间的地位,尽管它目前是一个世俗博物馆,因为它激发了灵感、象征着什么,以及它对游客产生的影响。最初的建筑师将结构视为宗教和数学的综合体,这决定了它对观众的影响。作为回报,圣索菲亚大教堂对眼睛的影响决定了其持久的重要性和美丽。它的规模、象征意义和建筑材料的超越性证明了查士丁尼在 537 年首次完工时所说的话,“哦,所罗门,我胜过你!”
如何介绍圣索菲亚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英语:Saint Sophia Cathedral)坐落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索菲亚广场,是一座始建于1907年拜占庭风格的东正教教堂,为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1986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一类保护建筑;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圣·索菲亚教堂内部现作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博物馆”使用。[2]
地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透笼街88。
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最初为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中东铁路时修建的一座随军教堂。同年,俄国茶商伊·费·赤斯嘉科夫出资,以随军教堂为基础,重新修建了一座全木结构教堂。1911年,木墙外部砌了一层砖墙,形成了砖木结构式教堂。[3]
1923年9月27日,圣·索菲亚教堂第二次重建,历时9年,于1932年11月25日落成,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索菲亚教堂是俄国建筑师科亚西科夫设计,富丽堂皇,典雅超俗,宏伟壮观,通高53.25米,建筑面积721平方米,可容纳2000人。正门顶部为钟楼,7座铜铸制的乐钟恰好是7个音符,要由训练有素的敲钟人手脚并用才能敲打出抑扬顿挫的钟声。教堂建筑平面呈希腊十字方式布置,既受拜占庭建筑风格影响,主穹顶、钟楼又有俄罗斯传统的“帐篷顶”、“洋葱头”造型。[4]
圣·索菲亚教堂广场
1986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一类保护建筑。1996年11月,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6月2日至9月2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对教堂按原设计进行了全面整修,扩建索菲亚广场7000平方米,辟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以宣传、弘扬哈尔滨独特的建筑文化。[5]
2000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组织扩建了哈尔滨市建筑艺术广场、中心休闲广场及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建设工程。并于当年10月1日竣工投入使用。扩建后的建筑艺术广场面积由6000平方米增至10000平方米,中心广场面积36154平方米。
哈尔滨索菲亚教堂的简介
圣·索菲亚教堂索菲亚教堂简介,始建于1907年,原为木结构随军教堂。1923年为了适应哈尔滨东正教徒索菲亚教堂简介的急剧增加重新兴建,历时9年,于1932年竣工。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索菲亚教堂简介的砖木结构的大教堂。它深受拜占庭建筑艺术影响,有着俄罗斯式的穹顶。罗马风格的拱券高窗,以及多种建筑艺术风格的有机组合。特别是1997年的修整,使索菲亚教堂成为哈尔滨建筑艺术风景中一个亮点。每当黄昏来临,夕阳辉映在高耸的穹顶上,鸽群如云,乐音如水,漫步在索菲亚广场上,颇有心旷神怡之感。圣·索菲亚教堂现为哈尔滨建筑艺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