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哀公-十七代秦王(秦穆公一秦始皇列代秦王顺序)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十七代秦王(秦穆公一秦始皇列代秦王顺序)
- 2、秦哀公怎么死的
- 3、忠臣在城外痛哭7天7夜,秦王终于被感动,还给他写了什么?
- 4、秦哀公有多帅
- 5、吴国破楚国时,与楚国本是敌人的秦国为何要出手相救?
- 6、秦哀公为什么叫哀
十七代秦王(秦穆公一秦始皇列代秦王顺序)
1、秦穆公(秦缪公)
2、秦康公
3、秦共公
4、秦桓公
5、秦景公
6、秦哀公(秦毕公/秦㻫公)
7、秦夷公
8、秦惠公
9、秦悼公
10、秦厉共公(秦剌龚公/秦利龚公
11、秦躁公(秦趮公)
12、秦怀公
13、秦灵公(秦肃灵公)
14、秦简公
15、秦惠公
16、秦出公(秦少主)
17、秦献公(秦元献公/秦元王)
18、秦孝公(秦平王)
19、秦惠文王(秦惠王)
20、秦武王(秦悼武王/秦武烈王)
21、秦昭襄王(秦昭王)
22、秦孝文王
23、秦庄襄王(秦庄王)
24、秦始皇(秦始皇帝)
扩展资料:
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秦王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称帝,史称“秦始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国
秦哀公怎么死的
秦哀公怎么死秦哀公,史书没写。史书不写的话秦哀公,那么要么是惊天密闻,比如宋太祖赵匡胤,死的不明不白,可是嫌犯却是宋太宗赵光义,这叫史家不好写了,只好含糊其辞秦哀公;要么就是正常死,年纪也不小了,没什么好写的,三言两语挂求完事。
秦哀公有多大呢秦哀公?他什么时候生不知道,但知道两点,他在位于前536-501,另一点,他给他老爸的墓葬水平是周天子的规格,这个时候他显然野心不小,年纪同样不会太小。也就是说,他大约五六十多岁上死的,甚至更为年长。
另一个,先秦时,写史书的由于重德,以及天命等迷信思想的影响,是不大可能改写史书的,文天祥写“在晋董狐笔”,讲的就是晋国太史董狐,在史书上写赵盾弑君,被赵氏杀了,兄弟儿子先后接任太史,还是宁死不改。在那个时候,如果秦哀公死亡有重大疑点,估计秦国太史会直言,是某某弑君,连逻辑都不用,只要敢怀疑就行。
综合来说,秦哀公当是正常死亡的可能性大些。如果写小说的话,也可以合理设计情节,倒也非是不能。
忠臣在城外痛哭7天7夜,秦王终于被感动,还给他写了什么?
这名忠臣是申包胥,秦哀公当时被他感动过后,还给他写了一篇赋,名为《无衣》。这个人是楚国的忠臣申包胥,她当时为了拯救楚国,在秦国的城墙外哭了七天七夜,这期间他不吃也不喝。就是这样的举动感动了秦国的君主秦哀公,这才决定让他的军队去支持楚国。
伍子胥先前只不过是一名普通朝臣,但他的父兄却因为楚国君主听信奸臣的谣言而被杀,所以伍子胥决心消灭楚国,为他的父兄报仇,于是伍子胥前往吴国帮助吴国攻打楚国。因为吴国的士兵在水上作战的能力极强,所以当他们战斗的时候,楚国就输了。当时,楚王也带着军队逃走了。
申包胥和伍子胥之间原本就认识,所以当他听说伍子胥在帮助吴国攻打楚国时,他说既然你能消灭楚国,我就能拯救楚国,于是申包胥就前去秦国寻求帮助,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楚国的忠心。到了秦国后,申包胥对秦王说了如下的话:“吴国贪得无厌,就像一条长蛇,吃了一个国家就会立即盯上下一个国家。如果我的国家灭亡,那么秦国肯定也不会有和平。现在如果你愿意出兵帮助楚国,不仅没什么坏处,甚至还能得到一些土地和人民,这样两全其美的事情,秦王你为什么不做呢?”
听完申包胥的这番话,秦王还是犹豫不决,没有立即做出决定。这使申包胥开始担心起来,于是他在秦国的城墙外哭了七天七夜,以取得秦王的同情。最后,秦王果然被申包胥的执着给感动了,不但派了军队前去帮助楚国,还为申包胥写了一篇赋,名为《无衣》。
秦哀公有多帅
秦哀公本人画像及其形象的确很帅,但他的外表确实受到了秦朝历史的影响。据《史记》记载,秦哀公有一头黑色的短发,一双黑色的眼睛,鼻子尖尖,脸上带着一种有力的睿智气息,微笑,宽厚温和。他身材矮小,但具有一种坚定不移的气势,走路时脚步坚定,有着一种英姿飒爽的形象。秦哀公穿着一件黑色的绣花衣服,头上戴着一顶黑色的冠帽,脸上总是露出一个温柔而谦虚的笑容。
吴国破楚国时,与楚国本是敌人的秦国为何要出手相救?
当年吴国破楚时,秦国之所以出兵相救,最主要秦哀公的原因其实是当时秦国和楚国是同盟,唇亡齿寒秦哀公的道理谁都懂,于是秦国便出兵了。读过史书的人应该都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没有任何一个诸侯是可以抵挡住其秦哀公他诸侯联手的,所以说远交近攻成为了当时时代的一大特色,而当时吴国在伐楚的时候,其实已经是和晋国达成了同盟,而楚国则是和秦国交好,这个时候一旦楚国被灭,那么下一个肯定就是秦国了,所以说秦国有不得不出兵的理由。
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当年吴王阖闾派伍子胥和孙武率军攻打楚国,一路上可以说是势如破竹,不但攻破了楚国的国都,而且还差一点灭亡了楚国。不过这个时候秦国却派兵营救了楚国,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也非常简单,最之间的原因便是当时申包胥感动了秦哀公,申包胥为了能让秦哀公出兵营救楚国,在秦国的拱门外哭了整整七天七夜,最终他的诚心感动了秦哀公,于是秦哀公便发兵救楚,一举击败了吴军,使楚昭王得以复国。
除此之外,当年秦哀公之所以会选择发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联姻关系。当年楚国和秦国之间其实早就已经形成了姻亲关系,而且从亲缘关系上来看,当时楚国国君楚昭王的母亲其实就是秦景公的女儿,而秦哀公则是秦景公的儿子,所以说两人之间其实是有着一定的亲属关系的,而恰恰是因为这一层关系,让秦国有了一个很好的出兵理由。
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利益关系。对于秦国而言,之所以会帮助楚国复国,最主要的还是为了稳定春秋战局,我们都知道,当年其实晋国已经和吴国联手了,如果这个时候楚国也被灭掉,那么就没有任何势力能够牵制住晋国和吴国,很快就连秦国也会被吞并掉,所以秦哀公这才出兵救楚。
秦哀公为什么叫哀
秦哀公叫哀秦哀公的原因:“哀”是皇帝死后给秦哀公他秦哀公的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秦哀公,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号来自于谥法。
谥法规定秦哀公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大致分为三类: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属于批评的有:炀、历、灵等;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
秦哀公,嬴姓,名不详。《秦记》叫作秦毕公,《史记索隐》作秦?公。秦景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在位36年(公元前536年—公元前5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