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米扬大佛原貌-太原蒙山有什么旅游景点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太原蒙山有什么旅游景点
- 2、被完全毁掉的雕像千年文物然后重建,还算文物吗?也能不能算已经建成千年古迹的说法吗?
- 3、全球十大“黑色旅游”目的地在哪里?
- 4、巴米扬大佛的重建进展
- 5、巴米扬的大佛为什么这么有名?
太原蒙山有什么旅游景点
太原蒙山大佛,又名西山大佛。蒙山在太原西南约20公里处,晋源区晋祠以北的寺底村,主峰高1325米,蒙山晓月为旧太原八景之一。北齐高洋帝于天保二年( 551)将东魏大庄严寺扩建为开化寺,开凿了高200尺的摩崖大佛,称为西山大佛,比目前全国最大的乐山大佛略高。西山大佛坐落于蒙山北峰之阳,南向,依山凿制,由于年久风雨剥蚀,岩石表层风化严重,况其外露高大的胸颈部剥落之处还长出小树蒿草,失其原有的风采,致人们不知其为当年巍伟的大佛,立于大佛胸下怀间而不知。晋阳西山大佛现场外露胸颈部分,高17.5米,宽25米,颈部直径宽5米,唐代记载“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63米,仅低于我国四川乐山大佛(高71米)8米,比以往西方所说“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53米高出10米,按凿制年代,西方对“巴”佛考查不清,认为“巴”佛凿于“三至七世纪”之间。西山大佛史籍记载凿于北齐天保二年(551),如按“巴”佛凿于“七世纪”来说,我晋阳西山大佛要早一个世纪。比我国乐山大佛凿于唐开元元年(713)早162年。晋阳西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 景点 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古时又称“晋阳西山大佛”),位于蒙山北峰。公元551年,北齐文宣帝高洋凿大岩为大佛,历24年始成。据《北齐书》载“凿晋阳西山为大佛,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宫内”,可见大佛开凿时场面之宏大。蒙山大佛依山镌刻,结跏趺定而坐,双手施禅定印,厚胛肥肩,身体颇显雄壮,有着鲜明的北朝风格。整座大佛高大巍峨,气势磅礴,正所谓“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当年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来瞻礼大佛时,顶礼膜拜,赞叹不已。
开化寺
开化寺是并州第一古刹,古称“并州大寺”,日本佛教典籍中称其为“并州大岩寺”。位于蒙山北峰的并州大寺(后称开化寺上寺)最初建于东汉永平年间,与河南洛阳白马寺属于同时期寺庙。作为佛教传入中国的早期道场,东魏孝静帝敕命净土宗宗师昙鸾住并州大寺研习经书,弘扬佛法。北齐天宝二年(公元551年)文宣帝凿大岩为大佛,为方便远瞻大佛,在大佛南二里远处修筑寺院(后称开化寺下寺),并赐额“开化”,此后“并州大寺”更名为“开化寺”。
蒙山 蒙山景区 蒙山晓月 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景区 大佛 西山大佛 太原 晋祠 天龙山 摩崖石刻 佛教 净土宗
蒙山晓月
“蒙山晓月”是著名的古太原八景之一。据说,蒙山的月亮来得比其他地方早,落得比其他地方晚,使人有足够的时间欣赏朦朦月色。人们走在幽静清凉的古道上,聆听山间潺潺的流水,呼吸着山间的清凉空气,观赏眼前的山色和清澈的潭影,其情其景,天山一色,残星几点,让人流连忘返。
连理塔
连理塔,邑志称为“释迦牟尼如来舍利塔”,为北宋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建筑。塔南北并立,东向,南塔额“化身佛舍利塔”,北塔额“定光佛舍利塔",两塔形制相同,下连基座,俗称“连理塔”。塔平面呈方形,总高度均为8米多,塔顶层层内收,塔刹呈八角形亭台式,顶部装饰已塌落。此塔近观隽雅秀丽、远眺犹如两朵未开的花蕾,这种建筑形制为唐到宋的过渡形式,国内十分罕见,历经千年未经修复,为我国建筑史上极有价值的范例,也是太原市现存仅有的“花塔”实例。
古核桃树
正对连理塔的是一棵古核桃树,历经沧桑,已干枯接近死亡,令人称奇的是在景区开发之后古树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变得枝繁叶茂,并结出累累果实,被当地百姓誉为“神树”。每逢初一、十五,周围百姓在古树上悬挂红色平安福许愿还愿,祈求“神树”保佑。
蒙山 蒙山景区 蒙山晓月 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景区 大佛 西山大佛 太原 晋祠 天龙山 摩崖石刻 佛教 净土宗
铁佛殿
铁佛殿,始建于隋末唐初,内供奉释迦牟尼铁铸佛像而得名。后寺庙损毁,铁佛于1985年被移至太原双塔寺保存。2009年铁佛殿修复,千年铁佛重回故地。
修复后的铁佛殿建筑结构和形制都很独特,整体平和稳重,雄壮有力,上部则舒缓宽广,像大鹏展翅搏击长空。沉稳大气的建筑同时产生了一种轻灵舒展的美感。
铁佛殿内正中高坐的是佛像为释迦牟尼佛像,高2.6米,重4.2吨,中空分段浇铸而成;佛祖北面一老者造像立佛为其大弟子被称为初祖的迦叶;另一侧年轻男子造型的佛像为二祖阿傩。铁佛铸于隋末唐初,历经千年,保存仍然十分完整,这在国内外十分罕见,弥足珍贵。同时,铁制铁佛也显示了当时铸造技术、工艺水平之高,充分体现了古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观音堂
观音堂位于御驾桥与寺底村之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寺庙于2007年根据原貌修复。大殿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殿内菩萨高两米,布纹线条流畅,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殿前有平旷的月台,殿前两侧建有东西厢房。寺庙中素有晨钟暮鼓一说,大殿的西南角、西北角分别建有一钟楼、一鼓楼,均系明代正德年间所建,台基高两米,四周包砖,状城堡。
蒙山 蒙山景区 蒙山晓月 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景区 大佛 西山大佛 太原 晋祠 天龙山 摩崖石刻 佛教 净土宗
御驾桥
御驾桥,也叫“龙桥”。因为历代皇帝每次朝拜蒙山大佛,都要从这座桥上走过,御驾桥便因此得名。据考证,唐高祖李渊、高宗李治、女皇帝武则天、晋王李克用和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北汉英武帝刘继元等帝王,都曾经御驾亲临蒙山、瞻拜朝礼大佛,途径这座古桥,来祈求大佛保佑他们或雄霸九州、或国运长久。
天然氧吧
蒙山大佛景区的山间小道,周围树木茂盛,浓荫避日,小溪流水潺潺,空气清新宜人,水景、假山、木屋、丛林,供游人休闲、放松、享乐。清新空气的标准是每立方厘米含负氧离子1000-1500个,而蒙山大佛景区就含有负氧离子,空气负氧离子被人们称之为“长寿素”、“空气维生素”, 蒙山大佛景区是一个养生福地,秀山丽水生态环境非常的良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四海宾客来到蒙山踏青、爬山户外运动。如此良好的生态环境足以让游客尽情沐浴在天然氧吧里。
净池
沟底溪水源于净池,池水清澈见底,清凉宜人。游客途径山间小道,前往朝拜大佛,大都要在此净口、净手、净脸,以示虔诚。
滴水岩
位于窑洞区的滴水岩是被诗人誉为“檐飞花雨阶前落,地吐莲花石上生”的蒙山奇景,滴水岩在炎热晴朗的夏天也会滴水,长年累月,水滴石穿,竟然在殿下石阶前形成了一圈蜂窝状的小孔,最深的地方有10厘米深。历代佛教信徒皆被这一奇景所吸引,认为是大佛显灵,普降甘露圣水普救众生,纷纷怀着无比虔诚的心从千里之外赶来,恭恭敬敬的用双手捧接,洒到头上、脸上、眼上,以求开启智慧,美容明目。
拜佛古道
通往开化寺的山路上,有一条拜佛古道,它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公元660年,唐高宗李治曾携皇后武则天到此礼佛,两年后命人做成袈裟派专使驰马飞送并州,并修建此古道,为大佛赐披袈裟。为表对大佛的诚心,特建造七十二阶台阶。拜佛者每踏一个台阶心里默念一个字,踏完四个台阶念完四个字阿---弥----陀----佛,走完七十二阶台阶等于念了十八次阿弥陀佛,按照佛教教义来说就修到佛教中十八位罗汉的果位。罗汉在佛教中是自觉者的意思,踏完这七十二阶台阶寓意着,就能够以自觉的心态来聆听佛祖的教诲。
蒙山 蒙山景区 蒙山晓月 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景区 大佛 西山大佛 太原 晋祠 天龙山 摩崖石刻 佛教 净土宗
被完全毁掉的雕像千年文物然后重建,还算文物吗?也能不能算已经建成千年古迹的说法吗?
被完全毁掉的雕像巴米扬大佛原貌,千年文物重修后是不能算前年估计的。因为这个物品是现在建成的,已经不是以前建成的。所以说巴米扬大佛原貌他已经不能算是千年古迹了,因为千年古迹他不仅仅是指这个东西的古老。而且还代表了这个东西他经历了千百年来的风吹日晒并且还正常保存下来了,所以是不能有千年古迹之称,尽管这个东西他已经重修了,但是重修之后就不能再继续称为千年古迹了。
全球十大“黑色旅游”目的地在哪里?
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北部,距首都基辅只有140公里,它是原苏联时期在乌克兰境内修建的第一座核电站。切尔诺贝利曾经被认为是最安全、最可靠的核电站。1986年一声巨响彻底打破了这一神话。核电站的第4号核反应堆在进行半烘烤实验中突然失火,引起爆炸,其辐射量相当于500颗美国投在日本的原子弹。爆炸使机组被完全损坏,8吨多强辐射物质泄露,尘埃随风飘散,致使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许多地区遭到核辐射的污染,320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据专家估计,完全消除这场浩劫的影响最少需要800年!【国立切尔诺贝利博物馆】从基辅地标独立广场出发,先往东沿克列沙蒂克街走5分钟,然后折向北边的弗拉基米尔斯基街继续走10分钟,拐入一条小巷就能找到切尔诺贝利博物馆,它是座很小的博物馆,不起眼,却很好辨识:门口停着几辆老掉牙的“嘎斯”吉普,曾参加过切尔诺贝利事故现场的救援。它们后面停着一辆轮式装甲车,也是辆功勋车。1987年,基辅市在核事故之后的周年纪念日组织了一个名为“勇气和荣誉”的图片展,引起公众的极大关注,博物馆也由此诞生。物馆内收集了近7000份文件和地图,图片以及部分实物展品,从各个侧面向参观者讲述这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核事故。数据表明,当年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反应堆上千吨重的钢顶抛开,8吨高浓度放射性燃料碎屑喷涌上天,撒向了正在熟睡中的大地。事故发生后,前苏联政府动用了50多万军民进入隔离区进行清理,轮班上阵的抢险队工作时间按秒计算,因为一旦超过时间,人便会受到足以致命的核辐射。几十万清理大军中,有7000多人在事故发生5年后相继离开人世,几乎所有幸存者都饱受辐射病的折磨。2、印尼火山喷发距印尼日惹市中心不远处,不时能够见到干枯的菜园、破败的村庄、填满火山灰和石头的小河,这些都是默拉皮火山喷发留下的痕迹。2010年10月26日起,默拉皮火山多次喷发,造成350多人死亡,40万人无家可归。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当地旅游公司为游客设计的新目的地。在新火山游行程中,游客可以探索距离(火山)峰顶最近的村庄,看看那次喷发究竟带来多严重的后果。【印尼海啸博物馆】2006年7月17日,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南部的印度洋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沿岸部分地区海啸,造成至少668人死亡,1438人受伤,287人失踪,74100人无家可归。2010年当地时间10月25日,印尼西苏门答腊省明打威群岛附近海域晚发生里氏7.2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已经造成至少40人死亡、380人失踪。为了缅怀悼念在海啸中的遇难者,印尼政府耗资620万美元,在受灾最严重的亚齐省首府班达亚齐建造了一座海啸博物馆,这座4层的博物馆面展出了地震和海啸的科学解释,向观众演示其发展步骤,还展示了牺牲者的照片、幸存者讲述的故事,以及一个电子仿真海底地震装置,可以掀起30英尺高的波浪。此外,博物馆还介绍了来自各国政府、企业和个人对海啸灾民的支持情况。3、美国9.11事件美国东部时间2001年9月11日上午(北京时间9月11日晚上)恐怖分子劫持的4架民航客机撞击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的历史事件。包括美国纽约地标性建筑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在内的6座建筑被完全摧毁,其它23座高层建筑遭到破坏,美国国防部总部所在地五角大楼也遭到袭击。为了纪念此次事件和悼念在此事件中逝去的生命,美国修建了“9·11国家纪念馆”。纪念馆所在广场绿树环绕,以世贸中心双子塔楼基座为主体的两个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人工瀑布池位列两侧,瀑布池边的青铜铭牌上刻着2983名“9.11”恐怖袭击遇难者的名字,纪念馆的主体建是位于在地下的博物馆,博物馆陈列了大量一手资料和死难者遗物,其中包括之前未公布有关911的录像、双子北塔楼的天线、一辆纽约消防局的救火车残骸,该车在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灾难中计划用来疏散困在世贸中心的人们,抵达现场时大楼倒塌,车上的11位消防员也不幸遇难。此外,博物馆走廊的墙壁上贴满了遇难者的照片。4、卡特琳娜飓风扫过新奥尔良被卡特琳娜飓风扫过的地方无一不遭受毁灭行的打击,新奥尔良也不例外。新奥尔良市的形状像个碗,被周围的河流湖泊包围,地势低于海平面2.1米,所水灾时有发生。法区(French Quarter) 是新奥尔良地势最高的地方,因此受到的水灾相对轻很多,它由交错的单行街道切割成近80个街区,这里是黄金地段,店铺林立,但同时也是卡特琳娜飓风的重灾区,如今,它早已经恢复过来,除了一些遭到严重破坏的街道外,游客已经很难在这里寻觅到灾害的踪迹。“超级穹顶”体育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内体育场,它在卡特琳娜飓风肆虐的时候收容了近2万灾民。体育场占地13英田,高83.2米,于1975年5月建成,耗资17,300万美元。该体育场用于集会有97,365人的座位,观看足球赛可容纳76,791人。场内吊装有6台312英寸的电视机来重播比赛的精彩镜头。5、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奥斯维辛是波兰南部的一个小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在这里建立了最大的集中营,这个小镇因此闻名于世。有“死亡工厂”之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内共有3个主要营地和39个小型的营地,分布在整个波兰南部西里西亚地区。集中营内部壁垒森严,四周电网密布,设有哨所看台、绞刑架、毒气杀人浴室和焚尸炉,由奥斯维辛一号、奥斯维辛二号(比克瑙,英文:Birkenau)、奥斯维辛三号(莫诺维茨,英文:Monowitz)组成,是希特勒种族灭绝政策的执行地。在战后的纽伦堡审判中,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指挥官鲁道夫·胡斯供认,多达300万人死于该集中营。奥斯维辛集中营国家博物馆已经将该数字修订为110万。1947年7月2日,波兰政府把奥斯维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展出纳粹在集中营犯下种种罪行的物证和图片。包括从囚徒身上掠夺的财物,以及囚徒们在集中营进行地下斗争的各种实物和资料。只有奥斯维辛一号和奥斯维辛二号(比克瑙)的部分保留了下来供游人免费参观,其中许多杀人证据被纳粹销毁,人们根据当年的原貌又重建起来。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奥斯维辛集中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警示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见证这段历史,每年有数十万来自世界各国的各界人士前往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参观,凭吊那些被德国纳粹分子迫害致死的无辜者。6、阿富汗巴米扬佛像巴米扬佛像群位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西北的巴米扬镇东北郊不远的山崖处。这里遍布大小石窟6000余座,石窟群中有6尊傍山而凿的佛像。其中两尊巨佛,一尊造于公元五世纪,高55米,着红色袈裟,名叫塞尔萨尔;一尊凿于公元一世纪,高38米,身披蓝色袈裟,名叫沙玛玛。公元四世纪和七世纪,中国晋代高僧法显和唐代高僧玄奘都曾先后到过这里,并在其各自的著作《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中对巴米扬大佛作了生动的描述。在多年的战乱中,塞尔萨尔和沙玛玛到90年代后期已是千疮百孔,佛像的头部也不复存在。2001年3月,阿富汗武装派别塔利班更是不顾联合国和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对,动用大炮、炸药以及火箭筒等各种战争武器,摧毁了巴米扬包括塞尔萨尔和沙玛玛在内的所有佛像。巴米扬佛像群如今一片凄凉。记者在山崖下看到的只是佛像形状的石窟和佛像的残骸,石窟外到处是碎石和黄土块。塞尔萨尔只剩下一个佛像的形状,佛像巨大的胳膊留下的凹痕清晰可见。佛像不见了,但仰头而望,仍不难想象当年的壮观景象。石窟下,几张巨大的灰色塑料布覆盖着塞尔萨尔的残骸,上面写着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的字样。不远处,沙玛玛的境遇更惨,连一块大一点的残骸也没有了。顺着沙玛玛一侧的台阶拾级而上,进入底部为八角、顶部为圆形的佛龛殿堂,只见殿堂内一个个空凹的佛龛。佛龛殿堂内据记载刻着的数以万计的佛像和画有艺术精湛的彩色壁画现在已无踪迹。所有殿堂内只有在一些不起眼的角落里隐约可见零星兰色和红色。7、英国黑奴贸易小镇从白金汉宫附近的地铁站只要乘车8分钟就可以抵达纪念黑奴贸易的小镇布里克斯敦。地铁站出来步行两分钟就可以看到路边的一块路牌:风吹广场———奴隶贸易制度纪念地。这也是伦敦乃至英国第一块明确标示有关奴隶贸易历史的“黑色旅游”景点路牌。如今在布里克斯敦生活的黑人后代多是来自非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布里克斯敦并没有修建什么大型历史博物馆来讲述当年的历史,而是采用了一种更加生活化的方式,把街区各个角落都布置成纪念场所。在布里克斯敦街角的一些蔬菜水果铺门前都嵌有一块铜牌,上面写着过去几个世纪里哪些黑人曾在这里生活。其中街角的一块铜牌上写着:1981年,布里克斯敦当地黑人再次因为不满政府不愿为当年历史道歉,加上对现实生活中遭遇的歧视不满而发起大规模骚乱,当时这个商店被完全焚毁。8、德国柏林墙在欧洲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曾经有过一道修筑最为坚固但又最为短命的长城——这便是德国境内的“柏林墙”。柏林墙与朝鲜半岛上的“三八线”一样,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产物,又都为水泥所筑,可称得上是欧亚大陆上的两条“姊妹墙”。柏林墙是东德政府根据人民议院1961年8月12日通过的法令,于8月12~13日夜间修筑。目的是制止东德居民包括熟练技工大量流入西德。原为铁蒺藜围成的路障,后改筑成两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塔楼上设置警卫。1970年,虽然东西德之间关系有所改善,东德政府还是把柏林墙加高到3米以阻止居民逃向西方。到1980年,围墙、电网和堡垒总长达1369千米。除筑墙外还严格限制西柏林与东德之间的人口流动。后根据东、西德政府1971年12月20日签署的协议,限制略有放宽。1989年下半年,东欧各国政局剧变。民主德国在向德国西部移民浪潮的冲击下,于同年11月9日,将存在28年零3个月的柏林墙推倒,促进了德国的统一。9、德国鲁尔区鲁尔区位于德国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处于莱茵河、鲁尔河、利伯河之间。鲁尔区拥有德国3/4的煤炭资源,19世纪下半叶开始,从采煤业为开端,逐渐发展起了煤炭、钢铁、机械制造等产业链,将区内50多个城市紧密连接起来,成为“德国工业引擎”。马路上车辆稀少;厂区烟囱、铁塔林立,地面长满杂草……这就是昔日鲁尔区重镇埃森,但如今,鲁尔区早就不仅仅是一座“煤窑(Kohlenpott)”了,它已经更多地成为了拥有公园、花园、运河和湖泊等的风景区。这里有欧洲最长的购物街、独特的展览馆和博物馆、休闲公园以及音乐剧、话剧和音乐会这些五光十色的世界。当然还有运动,如被称为“运动之王”的足球、现代时尚运动甚至室内冬季运动。现在人们可以骑自行车循着煤与铁的踪迹去发现工业文化的历史和现实状况。重建的矿山居住区如位于埃森的马尔格利特霍厄以及它对面属于克虏伯家族宫殿似的别墅,这座别墅展示了那个时代工业巨头的生活环境。皇帝、国王、许多国家的政府首脑和政治家都曾在许格尔别墅作过客。人们可能从未想到过,那里面竟然有一大片绿洲。游客还可以乘坐豪华游船在此地区旅行。大约二百公里充满惊喜的水道纵横交织,正等待着人们驾驶运动摩托艇或惬意地乘着游船去体验它。在一些城市,人们可以乘坐古老的有轨列车穿行于城市和田野之间。在这些地方,可以获得关于城市历史、建筑和当地采矿史中那些值得了解的知识。10、韩国崇礼门崇礼门位于韩国首都首尔市中区南大门路4街9号,它是韩国第1号国宝,一般叫作南大门。南大门在诸多城门中规模最大,以平滑的巨石堆砌而成的石阶中央有一个拱形的入口,石阶上有柱子和屋顶,分上下两层。东西两边也有可以互通的门。台上两边有绿草坪,标志着已不复存在的城墙的痕迹。同时它邻近平民化的南大门市场,为首尔以至韩国的一个主要地标。崇礼门是早年汉城四座城门之中规模最大的城门,亦是首尔留存历史最悠久的木造建筑物。2008年2月10日晚8点50分左右,一场大火突如其来,持续燃烧5个小时,2崇礼门一层和二层的楼阁倒塌,化为灰烬。至今仍未修复完成。
巴米扬大佛的重建进展
2003年巴米扬大佛原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巴米扬遗址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此后该组织强调巴米扬大佛原貌,如果要保留世界文化遗产巴米扬大佛原貌的称号,巴米扬遗址内巴米扬大佛原貌的文物、古迹必须只能是“古物保护、维修”,不能有用新材料建造成的新的东西。也就是说,如果用新的材料去建造一个全新的巴米扬大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会承认其文化遗产的身份。
专家们开始讨论用一种叫“原物归位”(anastylosis)的方式去恢复大佛的面貌。这种方式在修缮古希腊、古罗马遗迹时曾被广泛使用。其原理是将文物的碎片拼凑起来,然后再用少许新材料进行补充,最终还原文物的原貌。
德国的考古学家正对几千个大佛碎片进行沉积特征分析。这种相当于“地质DNA分析”的方式,可以确定每个碎片在佛像上的位置。专家相信,通过这种方式,最终可以将碎片拼凑组合起来。
2005年,一位日裔美国艺术家计划用激光束打在大佛的遗址上以恢复其本来面目,这位艺术家表示,这项工程将花费1年多时间,耗资达900万美元。阿富汗政府接纳日本艺术家山形博导“重现”巴米扬大佛的提议,计划以14台激光系统把大佛的影像投影在大佛所在的山崖上,该计划预计需要900万美元,仍有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
2015年,来自中国的张昕宇和梁红夫妇及其团队,利用先进的建筑投影技术,成功对53米高的大佛进行了光影还原,并以此方式向中阿两国友谊致敬。
重现巴米扬大佛后,塔利班给团队开出了每个脑袋5万美元的悬赏,一行人只得仓促离开,还去武器市场买了几颗手榴弹当“光荣弹”。
巴米扬的大佛为什么这么有名?
巴米扬大佛,英文名(Bamyan / Bamian)位于阿富汗巴米扬省巴米扬市境内,深藏在阿富汗巴米扬山谷的巴米扬石窟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巴米扬石窟群中有两座大佛,一尊凿于5世纪,高53米,着红色袈裟,俗称“西大佛”;一尊凿于1世纪,高37米,身披蓝色袈裟,俗称“东大佛”。两尊大佛相距400米,远远望去十分地醒目。佛像脸部和双手均涂有金色。两佛像的两侧均有暗洞,洞高数十米,可拾级而上,直达佛顶,其上平台处可站立百余人。中国晋代高僧法显和唐代玄奘都曾瞻仰过宏伟庄严的巴米扬大佛。巴米扬大佛历尽沧桑,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曾经历3次劫难。2001年3月12日,大佛遭到塔利班政权的残酷轰炸,已面目全非。世界各国正在组织修复和保护佛像的工作,主要参与国家有德国、意大利、法国和日本。2015年,来自中国的张昕宇和梁红夫妇及其侣行团队,利用先进的建筑投影技术,成功对53米高的大佛进行了光影还原,并以此方式向中阿两国友谊致敬。巴米扬地处丝绸之路上,是往来欧洲、波斯、中国和印度间的商队途经之地,当地曾有数所佛教寺院,为一宗教、哲学、希腊式佛教艺术中心,自2世纪起,至9世纪伊斯兰教徒入侵时,为佛教的一个宗教地点。这里包含着大约3000个大小佛窟,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为世界濒危文化遗产,是阿国内两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大佛被毁之前,石洞中终年居住着世界各地前来朝拜的佛教信徒以及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僧侣,最多时可达500人。在公元600年至700年期间,常有得道高僧在石洞中讲经,信徒则围聚在佛像前聆听。原来大佛的鼻孔是天然扬声器,讲经者的声音可被放大数倍,清晰地传到听众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