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笔顺-比笔顺笔画顺序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比笔顺笔画顺序
比笔顺笔画顺序:横、竖提、撇、竖弯钩
汉字 比
读音 bǐ
部首 比
笔画数 4
笔画名称 横、竖提、撇、竖弯钩
比 笔顺怎么写
比的笔顺是:横、竖提、撇、竖弯钩。笔顺写法如下图所示:
一、比的释义
1、比较,较量。
2、对着,向着。
3、仿照。
4、姓。
二、说文解字
比,密也。二人为从,反从为比。凡比之属皆从比。
译文:比,相从密切。两人相随构成“从”字,反写“从”字遂成“比”。所有与比相关的字,都采用“比”作边旁。
三、组词
比赛、对比、评比、比如、攀比等。
扩展资料:
一、比赛 [ bǐ sài ]
1、在体育、生产等活动中,比较本领、技术的高低。
2、指这种活动。
二、对比 [ duì bǐ ]
1、(两种事物)相对比较。
2、比例。
三、评比 [ píng bǐ ]
通过比较,评定高低。
四、比如 [ bǐ rú ]
举例时的发端语。
五、攀比 [ pān bǐ ]
指不顾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条件,盲目与高标准相比。
比字的笔顺笔画顺序
比字的笔顺笔画顺序:横、竖提、撇、竖弯钩。
比字的笔顺笔画顺序写法如下:
比 bǐ 基本含义:
1.较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
2.能够相匹:今非昔比。无与伦比。
3.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三比二。
4.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倍数、分数等关系:比例。比值。
扩展资料:
比字结构:左右,部首:比,部外笔画:0,总笔画:4。
比组词示例如下:
1.对比[duì bǐ] (两种事物)相对比较:古今对比。新旧对比。
2.比赛[bǐ sài] 在体育、生产等活动中,比较本领、技术的高低:比赛篮球。
3.评比[píng bǐ] 通过比较,评定高低:卫生评比。评比生产成绩。
4.比如[bǐ rú] 举例时的发端语:有些问题已经作出决定,比如招多少学生,分多少班,等等。
5.相比[xiāng bǐ] 互相考校、比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比
比的笔顺怎么写呀写
比笔顺是横、竖提、撇、竖弯钩。
笔画是4。读音是【bǐ】。比字基本含义比笔顺,较量高低比笔顺,长短,远近,好坏等。能够相匹,今非昔比,无与伦比,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倍数,分数等关系,比例,比值。比字一般用在相互比较的双方。
1、比较;较量:比干劲。学先进,比先进。2、能够相比:近邻比亲。坚比金石。演讲不比自言自语。3、比画:连说带比。4、对着;向着:别拿枪比着人,小心走火。5、仿照:比着葫芦画瓢(比喻模仿着做事)。6、比方;比喻:人们常把聪明的人比做诸葛亮。7、两个同类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叫做它们的比,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比字例句:
1、通过学习,视野变得比以前更广阔比笔顺了。
2、他的思路比以前开阔多了。
3、没有比闷闷不乐更幼稚的事了。
4、今天的风势比昨天减弱了许多。
5、他辈分比我高,我要叫他叔叔。
6、不锈钢的饭盒比铝的饭盒耐用。
7、奶奶看起来比去年衰老了许多。
8、她把这幅画看得比什么都贵重。
9、他从小就比他哥哥老实。
10、冬季市场上蔬菜价格一天比一天高。
11、这次试验结果要比预想的好得多。
12、黄山似乎比云彩还要高。
13、我今天值日,所以放学比往常晚。
14、父母对我的恩情比海深。
15、经过治疗,他的脸色比过去好多了。
16、愚昧和天才比,当然是不足齿数。
17、人与大象比力气就好比蚍蜉撼树。
18、比笔顺你想马上发财恐怕比铁树开花还难。
19、他的棋艺比小明略胜一筹。
20、他的腿比大象的腿还要粗。
比笔顺怎么写
比的笔画顺序:横、竖提、撇、竖弯钩。
比,汉语常用字 ,读作bǐ,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夫妇并肩匹合,即《说文》:“比,密也”。引申为并列、亲近、挨近、相连接、勾结、等同、比较等义 。
康熙字典:
古文:夶、𣬅。《广韵》:卑履切,《集韵》、《韵会》:补履切,《正韵》:补委切,并音匕。校也,𠀤也。《周礼·天官》:凡礼事,赞小宰,比官府之具。注:比,校次之,使知善恶足否也。《仪礼·大射仪》:遂比三耦。注:比,校也。《齐语》:比校民之有道者。
又类也,方也。《礼·学记》:比物丑类。疏:谓以同类之事相比方,则学乃易成。《韩诗外传》:高比,所以广德也。下比,所以挟行也。比于善,自进之阶。比于恶,自退之原。
又《诗》:有比体。《毛诗序》: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郑司农云:比者,比方于物,诸言如者,皆比词也。比之与兴,同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
又比例。《礼·王制》: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郑注:已行故事曰比。比,例也。《后汉·陈忠传》: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宠免,后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为决事比。注:比,例也。
又缀辑书史曰比。《前汉·儒林传》:公孙弘比辑其义。《唐艺文志》:玄宗命马怀素为修图书使,与褚无量整比。
又諡法之一。《左传·昭二十八年》:择善而从之曰比。《诗·大雅》:王此大邦,克顺克比。注:比,必里反。正义引服䖍云:比方损益古今之宜而从之也。
又比部,官名。取校勘亭平之义。即今刑部。《正韵》:音皮,误。又水名。《前汉·地理志》:南阳郡有比阳县。应劭曰:比水所出,东入蔡。
又《集韵》、《正韵》并普弭切,音諀。与庀同。治也,具也。《周礼·春官》:大胥比乐官。注:录具乐官也。与庀通。
又《广韵》、《韵会》:毗至切,《集韵》:毗义切,《正韵》:毗意切,并音避。《尔雅·释诂》:比,俌也。郭注:俌,犹辅。《易·比卦·彖辞》:比,辅也,下顺从也。《卜氏传》:地得水而柔,故曰比。
又亲也,近也。《周礼·夏官》:形方氏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注:比,犹亲也。又和也。《周礼·春官》:𥰫人辨九𥰫之名,六曰巫比。注:巫读为筮,比谓筮与民和比也。又近邻之称。《周礼·地官》: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
又案比。《周礼·地官》:小司徒掌九比之数,乃颁比法于六鄕之大夫,及三年,则大比。又:鄕大夫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疏:三年一闰,天道有成,故每至三年则大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