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丹霞山-介绍下丹霞山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介绍下丹霞山
分类: 地区 广东
解析:
丹霞是地理学上很重要的名词。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以中国广东省北部丹霞山最为典型,故名。上世纪30-40年代,原中山大学地质系陈国达教授提出了"丹霞地形"的概念并推动了华南丹霞地形的研究;40-70年代末,原中山大学地理系吴尚时、曾昭璇教授将红层地貌作为独立的岩石地貌类型进行了系统的研,并使“丹霞地貌”这一名词得以广泛传播;80年代以后,科学工作者先后对我国21个省区近400处丹霞地貌进行了实地考察,并把丹霞地貌研究推向全国。1991年在广东省丹霞山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并成立了"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丹霞山是丹霞地层和丹霞地貌的命名地,现为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华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沿节理交汇处还发育漏斗。在砂岩中,因有交错层理所形成绣锦般的地形,称为锦石。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岩层沿垂直节理发生大面积崩塌,则形成高大、壮观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形成高大的石墙;石墙的蚀穿形成石窗;石窗进一步扩大,变成石桥。各岩块之间常形成狭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红色而名为“赤壁”,壁上常发育有沿层面的岩洞。
中国广东丹霞山、金鸡岭、南雄的苍石寨、平远的南台石和五指石,江西鹰溪、弋阳、上饶、瑞金、宁都,福建武夷山、连城、泰宁、永安,浙江永康、新昌,广西桂平的白石山、容县的都峤山,四川江油的窦□山、灌县的青城山,陕西凤县的赤龙山,以及承德等地,都有典型的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区常是奇峰林立、景色瑰丽,旅游资源丰富,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早已成为著名风景区,而且,沿垂直节理崩塌的陡崖使巨厚的红色砂、砾岩层暴露无遗,对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丹霞山位于韶关市东北54公里处,距仁化县城9公里,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其余三座名山是罗浮山、四樵山、鼎湖山),为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丹霞山海拔408米,不算高,但它的山崖,远看似染红霞,近看则色彩斑斓,许多悬崖峭壁,像刀削斧,直指蓝天,无数奇岩美洞,隐藏于山中,景色相当奇丽。因而,有人曾说过这样过誉的话:"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广东一丹霞"。
丹霞山的岩石含有钙质、氢氧化铁和少量石膏,呈红色,是红色砂岩地形的代表,为典型的丹霞地貌。
丹霞山风景区可划分为上中下三层。
上层景区有长老峰、海螺峰、宝珠峰。长老峰上建有一座两层的"御风亭",是观日出的好地方,可容200多人。在亭上可看到周围的僧帽峰、望郎归、蜡烛峰、玉女拦江、云海等胜景。海螺峰顶有"螺顶浮屠",附近有许多相思树。下有海螺岩、大明岩、雪岩、晚秀岩、返照岩、草悬岩等岩洞。宝珠峰有虹桥拥翠、舵石朝曦、龙王泉等景点。中层景区以别传寺为主要景点,从这里到通天峡,两旁岩石像合掌一般,游人必须小心翼翼,手扶铁索,碎步而上。"幽洞通天"四个苍劲大字刻在石壁上,更增添了这里的险势,使人顿生寒意。但这段陡直的丹梯铁索已加建了稳固的铁栏,扶着上落十分安全。下层景区主要有锦岩洞天胜景。在天然岩洞内有观音殿,大雄宝殿,在洞中,还可看到马尾泉,鲤鱼跳龙门等风。这里有一块很著名的"龙鳞片石",随四季的更换而变换颜色。下层景区要钻隧道、穿石隙,较为 *** 。丹霞山下有一条清澈的锦江,环绕于峰林之间,游客可乘舟漫游,欣赏沿江两岸景色和摩崖石刻。
丹霞山海拔多少米
问题一:韶关丹霞山的最高海拔是多少 丹霞山海拔408米,不算高,但它的山崖,远看似染红霞,近看则色彩斑斓,许多悬崖峭壁,像刀削斧,直指蓝天,无数奇岩美洞,隐藏于山中,景色相当奇丽。如果你想去海拔高的地方推荐你去 万时山 海拔1559.3米,为[[仁化]县最高峰,又名范子山、白云山。万时山坐落在粤、赣、湘三省交界处,有“一脚踏三省”之称,与长江墟镇距离12公里。终年平均气温17.8度,年降雨量1600毫米,冬天有冰雪,景象蔚为壮观。山岭连绵,森林茂盛,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动、植物繁衍和生长,资源丰富,现有动物100多种,植物30余种。
万时山古山寨,坐落于万时山主峰南面依险而筑,今仅残存着寨门、围墙及寨内房屋等遗址。围墙长约60米,高1.6-2米不等。寨门用花岗岩条石筑成,高 2.34米,宽0.78米。房屋用不规则的花岗岩石块堆砌而成,残墙高矮不一。寨前是陡梯形峭壁,寨后是通往主峰的“刀背崎”天险,长约100米,崎顶仅容一人通行,两边是悬崖峭壁,令人望而生畏,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势。相传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曾在此屯兵扎寨,寨上尚有练兵场和当日做饭炉灶遗址。
万时山地处仁化县长江镇,长江镇因长江河源远流长而得名。它位于粤赣湘三省和仁化、南雄、大余、崇义、汝城五县交界处,距仁化县城49公里。长江镇居大余岭南麓,以山地为主,山岭纵横,沟梁相间。境内有海拔1000米以上高山10座,多分布于东北东南地域。
问题二:广东丹霞山海拔 丹霞山( 中国红石公园),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
丹霞山海拔408米,
不算高,但它的山崖,远看似染红霞,近看则色彩斑斓,许多悬崖峭壁,像刀削斧,直指蓝天,无数奇岩美洞,隐藏于山中,景色相当奇丽。
问题三:韶关丹霞山海拔多少 丹霞山所有山峰海拔并不高,长老峰408米,最高峰巴寨608米。赏丹霞美景,住丹霞故事广东丹霞山!
问题四:韶关丹霞山海拔高度 丹霞山( 中国红石公园),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东经113°36′25″至113°47′53″,北纬24°51′48″至25°04′12″之间。[1] 总面积292平方千米,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风景区、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的风景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
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由680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石构成,“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以赤壁丹崖为特色。据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在世界已发现1200多处丹霞地貌中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2]
距今1.4亿年至7000万年间,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四周山地强烈隆起,盆地内接受大量碎屑沉积,形成广东丹霞山了巨厚的红色地层广东丹霞山;距今7000年前后,地壳上升而逐渐受侵蚀。距今600万年以来,盆地又发生多次间歇上升,平均大约每万年上升1米,同时流水下切侵蚀,丹霞红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景区。[3]
丹霞山境内有大小石峰、石墙、石柱、天生桥共计680多座;丹霞山在地层、构造、地貌表现、发育过程、营力作用以及自然环境、生态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国丹霞地貌区最为详细和深入,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丹霞地貌的研究基地以及科普教育和教学实习基地。[3]
问题五:丹霞山的特点 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位于韶关市境内,面积319平方公里,是广东省面积最大、景色最美的风景区。1988年以来,丹霞山分别被评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
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丹霞山由680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石构成,“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以赤壁丹崖为特色。据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在世界已发现1200多处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景色最优美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
在距今1.4亿年至7000万年间,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四周山地强烈隆起,盆地内接受大量碎屑沉积,形成了巨厚的红色地层;在距今7000年前后,地壳上升而逐渐受侵蚀。距今600万年以来,盆地又发生多次间歇上升,平均大约每万年上升1米,同时流水下切侵蚀,丹霞红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区。
丹霞山在地层、构造、地貌表现、发育过程、营力作用以及自然环境、生态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国丹霞地貌区最为详细和深入,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丹霞地貌的研究基地以及科普教育和教学实习基地。丹霞山风景区内有大小石峰、石墙、石柱、天生桥680多座,群峰如林,疏密相生,高下参差,错落有序;山间高峡幽谷,古木葱郁,淡雅清静,风尘不染。锦江秀水纵贯南北,沿途丹山碧水,竹树婆娑,满江风物,一脉柔情。
在丹霞山,还有大理的摩崖石刻、悬棺墓葬,佛教别传禅寺以及80多处石窟寺遗址。此外,诸如某洞有土匪藏的金块;某山寨有藏着金碗的棺材……等传说,又使丹霞山平添了一分诱人的奥秘。
丹霞山主峰海拔409米,它与众多名山相比远不算高,也不算大,但它集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桂林之秀一身,具有一险、二奇、三美的特点。风景区划分为上、中、下三层以及锦江风景区、翔龙湖和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景的阳元山,上层是三峰耸峙;中层以别传寺为主体;下层以锦石岩为中心。三百多年前澹归和尚在丹霞山开辟别传寺时,曾挑出12处风景,命名丹霞十二景:锦水滩声、玉台爽气、杰阁晨钟、丹梯铁索、舵石朝曦、竹坡烟雨、双沼碧荷、乳泉春溜、累顶浮图、虹桥拥翠、片鳞秋月。
问题六:韶关丹霞山有多高呀,好玩不? 丹霞山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的仁化县境内,距广东省韶关市45公里,距仁化县城9公里,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其余三座名山是罗浮山、西樵山、鼎湖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海拔408米,不算高,但它的山崖,远看似染红霞,近看则色彩斑斓,许多悬崖峭壁,像刀削斧,直指蓝天,无数奇岩美洞,隐藏于山中,景色相当奇丽。因而,有人曾说过这样过誉的话: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广东一丹霞。 丹霞山风景区内有大小石峰、石墙、石柱、天生桥680多座,群峰如林,疏密相生,高下参差,错落有序;山间高峡幽谷,古木葱郁,淡雅清静,风尘不染。锦江秀水纵贯南北,沿途丹山碧水,竹树婆娑,满江风物,一脉柔情。 方圆290平方公里的红色山群“色如渥丹,灿若明霞”(明末虔州巡抚李永茂词),故称丹霞山。丹霞山由红色沙砾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地质学上以丹霞山为名,将同类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丹霞山使之成为世界上同类特殊地貌的命名地和同类风景名山的典型代表。
问题七:韶关大宝山的海拔多少米 韶关市曲江区大宝山
海拔: 785米
问题八:谁知道关于广东丹霞山的传说? 在粤北仁化县境内,有一座集雄、奇、险、秀、情于一身的丹霞山。丹霞的取名既有丹山洞崖、灿若云霞的意思,还流传着一段动人的丹仔与霞女的爱情故事。
丹仔是当地一位勤劳憨厚的青年,被天上的仙女阿霞看上了,于是她下凡与丹哥连理成夫妻,恩爱无比。玉帝闻知,命霞女返回天庭。霞女违命,于是龙颜大怒,电闪雷鸣。霞女变成仰卧锦江边上的巨石美人,丹哥变成隔江相望寂寞的僧帽山。
姑且勿论这个故事的真与假,多数人都会问,这如诗似画的地貌是如何形成的?
地质学家的回答是,丹霞山地质构造是岩石堆积形成的,它经历了30万年的风蚀、雨蚀和地面径流、地下径流的冲刷作用共同完成的;气象学家认为气象原因也是不可忽视的,丹霞山地处华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气候温暖,每一条细小的岩缝、每一道山沟都生长着茂盛的植物,给整个丹霞富于生命。山岩中含有赤色的氧化铁成分,夕阳晚照时,彩霞交辉的丹霞山掩映在碧水翠竹之中,更显壮美奇妙,生机勃勃,令人神往。
问题九:丹霞山和梧桐山谁高 深圳梧桐山主峰海拔943.7米,丹霞山最高峰巴寨608米。从海拔上看梧桐上高
丹霞山景点介绍
丹霞山主要分为丹霞景区、韶石景区、巴寨景区、仙人迹景区与锦江画廊游览区。已开发有丹霞景区广东丹霞山的长老峰游览区、阳元石游览区、翔龙湖游览区。锦江画廊和巴寨景区是以自然山水观光为主。
丹霞山主峰景区分上、中、下三个景观层。下层为锦石岩景层,有始建于北宋广东丹霞山的锦石岩石窟寺、梦觉关、通天洞、百丈峡及最典型广东丹霞山的赤壁丹崖等景点。中层为别传寺景层,有岭南十大禅林之一的别传寺,还有一线天、双池碧荷等景点。
丹霞山的地形地貌
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形以广东北部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构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是形成于距今约7至9千万年前的晚白垩纪时期的红色河湖相砂砾岩。在距今约6500万年前,地质公园所在地区受地球构造运动的影响,产生许多断层和节理,同时也使整个丹霞盆地变为剥蚀地区。
在距今约2300万年开始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得本区迅速抬升。在漫长的岁月中,间歇性的抬升作用使得本区的地貌发生广东丹霞山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将丹霞山区塑造成680座山石错落有致,形象万千。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丹霞山
广东知名旅游景点 丹霞山
话说广东省可是中国经济发展较迅速的地区,旅游业当然也不会太次,有许多知名景点都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青睐。那么去广东旅游必去的景点有哪些呢?且随 城市文化 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丹霞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科普教育基地、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座落于粤北仁化县城南约9公里处,距韶关市区56公里。丹霞山与南海罗浮山、博罗罗浮山、肇庆鼎湖山并列为广东四大名山,1988年被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丹霞山全山均为红色砂砾岩,远眺全山,“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因而又有人称之为“红石花园”。它的地质岩层是由碎屑红岩,砾石岩和粉状沙岩所组成,含有钙质,氧化铁和少量石膏,呈丹红色,是砂岩地势的代表。这种地形和福建的武夷山、韶关的金鸡岭等同属丹霞地貌。
丹霞山古称烧木佛旧地,又称长老寨。据《广东省通志》记载,丹霞山在残唐五代时期已有佛教居士法云在山上之锦石岩憩。作为广东省四大名山之一,丹霞山以“奇,险,美”着称,因“色如渥丹,灿若明霞”而得名。“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广东一丹霞。”这是人们对丹霞山的赞美之语。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对青年男女为了寻找一个理想的地方安家立业,骑着一匹枣红色的骏马,乘风驾云。一天,他们来到洞庭湖上,忽见五岭之南,浈水之畔,树绿天碧,奇花似锦,百鸟翔集,彩蝶飞舞,景色甚为美丽,于是策马南行,在一株高若苍天的丹桂树下停了下来。
他们被这儿的奇山异水迷住了,于是便在这里安居下来。这匹神马也很留恋这儿,终日畅饮着这儿的澄澈悠悠的江水,年长月久,便化为一座峻秀壮丽的山峦,这山峦便是丹霞山。
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形以广东北部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构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是形成于距今约7至9千万年前的晚白垩纪时期的红色河湖相砂砾岩。在距今约6500万年前,地质公园所在地区受地球构造运动的影响,产生许多断层和节理,同时也使整个丹霞盆地变为剥蚀地区。
在距今约2300万年开始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得本区迅速抬升。在漫长的岁月中,间歇性的抬升作用使得本区的地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将丹霞山区塑造成680座山石错落有致,形象万千。
交通线路
航空
韶关国际机场计划预计2024年建成 ,在机场建成之前,远途旅行者需要先坐飞机到广州、长沙再转到韶关。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到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后,如转乘高铁,可以在机场直接乘坐地铁三号线(机场南-体育西)到嘉禾望岗站转乘地铁二号线,在地铁广州南站F出入口下,车程约1.5小时。高铁广州南-韶关车程约1小时。到达白云机场后,如转乘普通火车,可以在机场乘坐1线机场大巴(每20分钟一班),直达广州火车站,车程约50分钟。也可以乘坐地铁三号线(机场南-体育西)到嘉禾望岗站转乘地铁二号线,到广州火车站A口,时间也差不多50分钟。乘坐普通列车到韶关约需2个多小时。
铁路
韶关市区内有两个火车站,高铁动车主要停靠韶关站,普通列车主要停靠韶关东站。乘坐火车到达韶关后,在两个火车站旁边都有前往丹霞山景区的大巴。
韶关站
主要停靠从各地出发的高铁和动车,是武广高铁进入广东的第一站。到达韶关站的游客出站后,在左手边的公交车站有直达丹霞山景区-仁化县城的旅游大巴。需注意的是,大巴车是从仁化县城经丹霞山到韶关站,然后再返程。因此,返程(韶关站-丹霞山-仁化)的发车时间就不是很准确,包括首班车和末班车。
韶关东站
接待乘坐普通火车到达韶关东站的游客,出站后在左手边的广场上有直达丹霞山景区的旅游大巴,全程约50分钟。
韶关东站到达丹霞山首班车是06:50分,之后每15分钟一趟,末班车是20:30分。
丹霞山站
丹霞山站位于广东省仁化县周田镇境内,距离丹霞山景区仅有13公里,下了火车后、乘坐大巴车前往只需10多分钟,相较从韶关至丹霞山节省了1小时车程。该站是赣韶铁路最大的中间站,建筑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景观绿化面积为4986多平方米,距离仁化县城18公里,是仁化县和丹霞山对外接洽的第一站。
公路
客车
韶关公路四通八达,有多条国道以及高速公路贯穿韶关市区。不过从广州、深圳、赣州、珠海、东莞等各大城市都有直达丹霞山的客车,而且丹霞山客运站就在景区大门口旁。
丹霞山在哪里
丹霞山(中国红石公园)广东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东经113°36′25″至113°47′53″,北纬24°51′48″至25°04′12″之间。总面积292平方千米,是广东省面积最大广东丹霞山的风景区、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广东丹霞山的风景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
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由680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石构成,“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以赤壁丹崖为特色。据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在世界已发现1200多处丹霞地貌中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
仁化县概述广东丹霞山:
仁化县,广东省韶关市辖县,地处南岭山脉南麓,广东省北部,位于东经113°30′-114°02′,北纬24°56′-25°27′,县境东西长47.3千米,南北宽44千米,总面积2223平方千米,其中山地70%,丘陵20%,小平原10%。
仁化县历史悠久,南朝齐年间(479-502年),始建仁化县,距今1500多年。仁化县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丹霞山)的所在地。
以上内容参考广东丹霞山:百度百科-丹霞山,百度百科-仁化县
广东丹霞山在哪里
丹霞山位于广东省北部,处于韶关市仁化、曲江两县交界地带。丹霞山被誉为岭南第一奇山。山体由红色砂砾岩组成,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极具特色,被称为“中国红石公园”。这里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狭义的丹霞山仅限于北部的长老峰、海螺峰和宝珠峰构成的山块,以宝珠峰最高,海拔409米。广义的丹霞山包括了这里由红石组成的215平方千米的丹霞山区。
丹霞山区在地质构造中属于南岭山脉中段的一个构造盆地,地质学上叫丹霞盆地。大约在距今一亿年前后,南岭山地强烈隆起,这里相对下陷,形成一个山间湖盆。在湖盆中开始了红色碎屑物质的堆积。直到距今7000万年以前,在盆地中形成了一层厚度约3000米、粗细相间的红色沉积盆地地层。其上部1300米厚的坚硬砂砾岩,称为丹霞组地层,丹霞山的奇山异石,就发育在这层丹霞组地层上。在约距今4000万~5000万年前后,随着地壳运动,整个湖盆抬升,锦江及其支流顺着裂隙对这一层红色沉积岩下切侵蚀,保存下来的岩层就成为现在看到的丹霞山群。据专家研究,丹霞山地区的地壳还在抬升,平均每万年上升0.97米。
构成丹霞山的岩层多呈水平状态,而且粗细、软硬不同。粗大的碎石组成的岩层称作砾岩,一般比较坚硬;粗细均匀的叫砂岩,更细的叫粉砾岩,砂岩尤其是粉砾岩比较软。软弱的岩层更容易受到风化和侵蚀,形成与岩层一致的近水平凹槽或洞穴,坚硬的砾岩则突出为悬崖。日久天长,洞穴加深、扩大,上覆岩层失去重力平衡就会出现崩塌。所以丹霞崖壁就是过去的崩塌面。如果洞穴进一步风化或流水侵蚀,而穿透了某个山梁或石墙,在上部岩层比较完整的情况下可能会保存下来,就是天生桥或穿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