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客房消费报账程序-报账流程及报账应注意事项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报账流程及报账应注意事项
报账流程及报账应注意事项如下:
一、报销流程,原始凭证合规合法。
1、正规票据,指符合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各类票据(含电子票据)。
2、内容齐全,出票人、收款人、日期、内容明细、数量金额。
3、加盖印鉴,财务专用章、发票专用章。
4、不得涂改,大小写相符。
5、发票明细及清单。
6、购买实物,依规政采,办理入库。
7、发票上经手人签字。
二、注意事项
1、采购要求。需要政府采购的项目(设备、工程、服务),根据政府采购文件要求申报,按程序进行政府采购。
2、审计要求。工程款、维修款、设备购置款等(1万元以上的维修,5万元以上的设备图书及材料购置)遵照学院规定需附审计处审计意见。
3、人员经费零现金支付,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专家讲座费在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直接打入专家银行卡;科研经费劳务费以非现金的方式发放。
4、依规使用经费。按照校内规定,规范使用经费。
5、经济事项报销要及时。当前发票多为机打票,出票日即发票日期。事项发生,一定要及时报销,按规定只允许报销当年、上年的发票,以前历史年度发票不予受理。
6、重点强调。办公用品购置、耗材购置、印刷费需附明细单;租车费需附用车协议书;维修项目需附维修申请报告、明细单、验收单、审计报告。
工程款需附合同、预算、决算、验收单、审计报告;专项资金需附院长会议记录、明确资金来源;部门收取的费用需附收费文件及明细。
宾馆收银员电脑操作流程
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及收银相关设备,收银电脑设备的按键要熟练。
宾馆收银员操作:
一、入住流程:
1、见到客人入住,在前台为客人办理入住手续时询问客人付款方式。
2、收取客人押金或刷卡。
3、开具押金收据单,红色一联交客人保管。
4、将剩下二联收据单附在押金或卡纸上用回形针夹好,放置于收银抽屉内保管。
5、客人给的如果是刷卡,最好在收据单上抄下信用卡号,刷完卡后,应在卡纸封面边绿线以外用小字轻写上此卡纸所属房号,以防止忙中弄乱。
二、退房流程:
1、向客人索回红色一联的按金单,并根据此联找出相应的绿联收据单,对照无误后,方可进行结算。
2、取出退房客人账单,等侯管家部的查房通知及总机通知。
3、如果客人遗失红色收据单,收银员须在账单在账单上注明"红单遗失"字样。
4、收银员在等候管家部及总机通知时,须对各人解释:请称后,管家部现在正查房。要一声不吭让客人误会你的等候是乎视与耽误他。
5、客人在结算前所有当天消费须立即入数进账单内。
6、在得到管家部及总机确认该房无任何消费的通知后,收银员应将账单交与客人过目。之前,须将账单上总数之下空白的部分,由空栏第一行起有笔画上一条线直到空栏的最后一行,表示已无消费项目。
7、客人如对账单有任何疑问,收银员则应耐心地对其进行解释,切不可行可含糊其辞或不耐烦地摧促客人。
8、在客人认可其消费的所有款项的总数后,须请客人在账单上签名,收银员方可进行结算。
9、结算后的账单红色一联交予客人,白单与绿单钉在一起放置一旁以备估做表。
前台工作职责:
前台接待,又叫行政前台,归属公司行政部管辖,它是现代企业职位之一,通常主要负责客户的来访及登记、电话转接等事务。
前台接待需要迎候来宾、判断来宾意向并与接待、办理相关手续、接听来电、回访常见问题。按酒店规定,检查自己的仪容仪表,精神饱满,准时到达工作岗位。
签阅交班本,按工作要求检查钥匙(包括寄存钥匙),与上一班的职员接班,了解哪些工作需要本班帮助解决,以及当天的客房预订情况,特别是ⅥP客人(包括在住及预抵)。
酒店购进客房消费品会计怎么做账?如何管理
酒店购进客房消费品,属于购进一次性用品。
一次性用品的核算方法:
一次性用品的核算客房免费提供给客人的牙具、梳子、拖鞋等一次性用品,都是按照客房应住人数提供的。有些宾客对一次性的用具不喜欢,既不使用也不带走,故楼层服务员可以回收。厦门环岛路附近住宿
如加强管理,可以有节约空间。服务员每天发放一次性物品时,应填写“客房消耗用品统计表”,向客房配置一次性用品时应建立监督机制。酒店一次性用品进货时一般是由总仓库进货,然后由客酒店会计实务直达车房部批量领用,存放于客房部的仓库中,每天按实际需用量发放。账务处理如下:
(1)向酒店仓库领用物品时:借:物料用品——客房部仓库——一次性用品(分品名进行登记)贷:物料用品——酒店总仓库——一次性用品(分品名进行登记)
(2)月末根据客房部实际消耗报表:
借:主营业务成本——客房部——物料消耗
贷:物料用品——客房部仓库——一次性用品。
月末应进行盘点,确认是否账实相符,如不相符则查明原因作相应处理。采用以上方法,逐项登记一次性用品,有利于物资监管,但缺点是核算比较复杂。在实际工作中也可采用倒挤的方法进行计算。采用倒挤法是按照客房部批量领用的数额先直接记入“业务间接费用”账户,月末倒挤出本月实际消耗数额,然后从“业务间接费用”账户转入“主营业务成本”或“销售费用”账户。这种方法核算简便,但不利于物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