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表格-中国传统节日时间顺序表是怎样的?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传统节日时间顺序表是怎样的?
- 2、从1月到12月的节日表
- 3、中国传统节日列表
- 4、一年有哪些传统节日
- 5、十二个传统节日表格
- 6、表格中华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时间顺序表是怎样的?
中国传统节日时间顺序表:春节、元宵节、龙抬头、社日节、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冬至节、腊八节、小年、除夕。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的传统节日按时间顺序,分别是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腊八节(农历历十二月初八);小年(腊月二十三或腊月二十四);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另外,二十四节气当中,也有个别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如:清明、冬至等,这些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它们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既使人们在节日中增长知识,受到教益,又有助于彰显文化、弘扬美德、陶冶情操、弘扬传统。民俗节日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产物,大部分节日习俗在上古时代就已初露端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沉淀凝聚的过程。《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日月五纬俱起牵牛;四万五千年,日月五纬一轮转;…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产生提供了前决条件。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朝代更迭,古代历法变动极大,前后共出现过102个历,有些“传统节日”的古今具体日期其实并不相同。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曾诞生过许多节日,有的留存至今,有的半路“走失”。
从1月到12月的节日表
从1月到12月的节日表
从1月到12月的节日表,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56个少数民族中,每一个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节日和风俗习惯,一年十二个月几乎每个月都有可以庆祝的节日,下面就来具体看看从1月到12月的节日表。
从1月到12月的节日表1
从一月到十二月传统节日顺序(农历)
1、正月初一 春节
2、正月十五 元宵节
3、二月初二 龙抬头节
4、五月初五 端午节
5、七月初七 七夕,乞巧节
6、八月十五 中秋节
7、九月初九 重阳节
8、腊月初八 腊八节
9、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 小年
10、腊月三十 除夕
一月到十二月的'节日表(阳历)
1、1月1日 元旦
2、2月14日 情人节
3、3月5日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4、3月8日 国际劳动妇女节
5、3月12日 中国植树节
6、3月15日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7、5月1日 国际劳动节
8、5月4日 中国青年节
9、5月第二个星期日 母亲节
10、6月1日 国际儿童节
11、6月25日 全国土地日
12、6月第三个星期日 父亲节
13、7月1日 中国共产党诞生
14、7月7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15、8月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16、9月3日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
17、9月10日 中国教师节
18、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
19、10月1日 国庆节
20、10月8日 全国高血压日
21、10月10日 辛亥革命纪念日
22、11月10日 世界青年节
23、11月第四个星期四 感恩节
24、12月4日 中国法制宣传日
25、12月12日 西安事变纪念日 1936
26、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1937
27、12月20日 澳门回归纪念日 1999
28、12月24日 平安夜
29、12月25日 圣诞节
从1月到12月的节日表2
阳历(公历)节日表:
1月节日表:
1月1日:元旦
1月第一个星期日:黑人日
1月5~6日:小寒
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天下麻风病日
1月20~21日:大寒
2月节日表:
2月2日:天下湿地日
2月4~5:立春
2月7日:国际声援南非日
2月10日:国际气象节
2月14日:情人节
2月15日:中国12亿人口日1995
2月18~19:雨水
2月21日:否决殖民制度斗争日1949
2月24日:第三天下青年日
2月28日:天下栖身条件观察日
3月节日表:
3月1:国际海豹节
3月3日:天下爱耳日
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
3月5~6:惊蜇
3月8日:国际妇女节
3月12日:中国植树节
3月14日:国际警员日
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3月17日:国际航海日
3月18日:天下科技人才活动日
3月20~21:春分
3月21日:天下森林日,消除种族歧视日,天下睡眠日,天下童谣日
3月21日月圆后(当天不月圆时,延后到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复活节
3月22日:天下水日
3月23日:天下气象日
3月24日:天下防治结核病日
3月31日:平安教肓日
3月最后一个星期一:天下中小学生平安教育日
4月节日表:
4月1日:愚人节
4月2日:国际儿童图书日
4月3~4日:寒食节(清明节的前一天)
4月4~5:清明节
4月7日:天下卫生日,天下无烟日
4月20~21:谷雨
4月21日:天下企业家活动日1994
4月22日:天下地球日,天下执法日
4月23日——莎士比亚日
4月第四个星期日: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
4月24日:天下青年团结日,亚非新闻工作者日
4月25日:天下儿童日
4月26日:天下知识产权日2001
4月30日:天下交通平安反思日
5月节日表:
5月1日:国际劳动节
5月4日:中国青年节
5月5日:天下碘缺乏病日
5月5~6:立夏
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
5月8日:天下红十字日,天下微笑日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
5月15日:国际家庭日
5月17日:天下电信日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
5月19日:天下助残日
5月20日:天下学生营养日天下母乳喂养宣传日1990
5月26日:天下向人体条件挑战日1993
5月20~21:小满
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5月第三个星期日:天下助残日1990
5月第三个星期二:国际牛奶日1961
5月30日:中国运动纪念日
5月31日:天下无烟草日
6月节日表:
6月1日:国际儿童节,国际儿童电影节
6月5日:国际环境珍爱日
6月5~6:芒种
6月6日:天下爱眼日
6月11日:中国人口日
6月17日: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20日:天下灾黎日2001
6月21~22:夏至
6月22日: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
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天下手球日
6月25日:天下土地日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
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
6月30日:天下青年联欢节
7月节日表:
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立纪念日,国际修建日,香港回归日
7月2日:国际体育记者日
7月3日:国际合作节
7月7日:抗日战争纪念日
7月7~8:小暑
7月11日:天下50亿人口日1988
7月22~23:大暑
7月26日:天下语(言)建立日
7月28日:第一次天下大战发作1914
7月30日:非洲妇女日
7月第一个星期六:国际合作节
8月节日表:
8月1日:中国人民**建军节
8月6日:国际电影节1932
8月8日:中国男子节(爸爸节)1988
8月7~8:立秋
8月23~24:处暑
8月26日:天下状师咨询日1993
9月节日表:
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45
9月7~8:白露
9月8日:国际新闻工作者日扫盲日
9月10日:中国教师节
9月16日:国际臭氧层珍爱日
9月17日:国际和平日
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纪念日
9月20日:国际爱牙日
9月23~24:秋分
9月第三个星期二:国际和平日
9月第三个星期六:全民国防教育日2001
9月第四个星期日:国际聋人节1958
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天下心脏日2000,天下海事日
9月27日:天下旅游日
10月节日表: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国际音乐节
10月2日:国际和平斗争日,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10月4日:天下动物日
10月7日:国际住房日
10月8日:天下高血压日,天下视觉日,国际左撇子日
10月第一个星期一:国际住房日
10月第二个星期三: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10月8~9:寒露
10月9日:天下邮政日
10月10日:辛亥革命纪念日,天下精神卫生日
10月13日:中国少年先锋队诞辰日1949,天下保健日,国际教师节,接纳格林威治时间为国际尺度时间日1884
10月14日:天下尺度日
10月15日:国际瞽者节
10月16日:天下粮食日
10月17日:天下消除贫困日
10月22日:天下传统医药日
10月23~24:霜降
10月24:联合国日,天下生长信息日
10月28日:天下男性康健日2000
10月31:万圣节,天下勤俭日
11月节日表:
11月2日——万灵节
11月7~8:立冬
11月8日:中国记者日
11月9日:消防宣传日
11月11日:光棍节
11月14日:天下糖尿病日
11月17:国际大学生节
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感恩节
11月21日:天下电视日1996,天下问候日1973
11月22~23:小雪
12月节日表:
12月1日:天下艾滋病日
12月2日:破除一切形式奴役天下日1986
12月3日:天下残疾人日
12月4日:中国法制宣传日
12月5日——国际志愿人员日,天下弱能人士日
12月7~8:大雪
12月9日:天下足球日
12月10日:天下人权日诺贝尔日
12月11日:天下防治哮喘日1998
12月12日:西安事变纪念日1936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1937
12月15日:天下强化免疫日
12月20日:澳门回归纪念日
12月21日:国际篮球日
12月21~22:冬至
12月24日:平安夜
12月25日:圣诞节
12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1994
12月第二个星期日: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
从1月到12月的节日表3
1、农历节日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中国情人节)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农历腊月二十四传统扫房日 。
2、阳历节日
1月:1月1日元旦。
2月:2月2日世界湿地日、2月14日情人节。
3月:3月3日全国爱耳日 、3月5日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3月8日国际妇女节、3月9日保护母亲河日 、3月12日中国植树节、3月14日白色情人节、3月14日国际警察日、3月15日世界消费者权益日、3月21日世界森林日、3月21日世界睡眠日、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4月:4月1日愚人节、4月5日清明节、4月7日世界卫生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
5月:5月1日国际劳动节、 5月3日世界哮喘日、5月4日中国青年节、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5月12日国际护士节、5月15日国际家庭日、5月17日世界电信日、5月20日全国学生营养日、 5月23日国际牛奶日、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
6月:6月1日 国际儿童节、6月5日世界环境日、 6月6日全国爱眼日、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 6月25日全国土地日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
7月: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日、7月1日国际建筑日、 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7月11日世界人口日。
8月: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8月12日国际青年节。
9月:9月8日国际扫盲日、9月10日中国教师节、 9月16日中国脑健康日 、9月16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9月20日全国爱牙日 、9月21日世界停火、 9月27日世界旅游日。
10月: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 10月1日国际音乐日、10月1日国际老年人日、 10月4日世界动物日 、10月5日世界教师日、 10月8日全国高血压日 、10月9日世界邮政日、 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
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 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10月15日世界农村妇女日、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10月17日国际消除贫困日、10月24日联合国日、10月24日世界发展新闻日、10月28日中国男性健康日 、10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10月31日万圣节。
11月:11月8日中国记者节 、11月9日消防宣传日 、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11月17日国际大学生节 、11月25日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
12月:12月3日世界残疾人日、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 、12月9日世界足球日、 12月25日圣诞节、12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国际麻风节 、3月最后一个完整周的星期一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复活节(有可能是3月22-4月25日间的任一天) 、5月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5月第三个星期日全国助残日
6月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9月第三个星期二国际和平日、9月第三个星期六全国国防教育日 、9月第四个星期日国际聋人节、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世界住房日、10月的第二个星斯一加拿大感恩节、10月第二个星期三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10月第二个星期四世界爱眼日、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美国感恩节。
中国传统节日列表
1、春节中国传统节日表格: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中国传统节日表格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2、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3、龙抬头:
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4、社日节:
社日节又称土地诞,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古时代的社日节期依据干支历法来定,后来因历法变动改用阴历定节期。
5、花朝节:
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
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举行。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
6、上巳节: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中国传统节日表格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7、寒食节: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8、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9、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10、七夕节: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
11、中元节:
中元节,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12、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13、重阳节:
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14、寒衣节: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中国传统节日表格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
15、冬至节:
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16、腊八节:
腊八节,俗称腊八 ,日期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古时中国传统节日表格我国一些地方有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也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17、小年: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
18、除夕: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传统节日(节日介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宵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抬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日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花朝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巳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寒食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明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夕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元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秋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阳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寒衣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冬至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腊八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除夕
一年有哪些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3、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
4、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
5、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
6、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
7、清明节(公历4月5日后);
8、”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9、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10、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11、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12、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13、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
14、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
15、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
十二个传统节日表格
十二个传统节日表格
十二个传统节日表格中国传统节日表格,中国一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中国传统节日表格的节日丰富多彩,若是细数下来,估计每一天都有节日吧,若是单说一个民族,节日应该固定分布在一个时间段内。以下分享十二个传统节日表格。
十二个传统节日表格1
在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最为出名中国传统节日表格的十二种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龙抬头、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小年、除夕,这些节日都有着不同的风俗讲究。
每个节日在饮食习俗、娱乐文化、生活习惯等等多方面都存在着特定的风俗,比如在清明节期间,我们在饮食上要吃青团、在娱乐上要踏青放纸鸢,在生活中要祭祀鬼神扫墓等等,所以想要知道节日习俗是什么,我们就要从不同的传统节日去分析。
十二个传统节日时间及习俗一览表
十二个传统节日表格2
中国传统节日表格
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阳历12月21——23日)、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除夕(年尾最后一天) 等。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
1、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2、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3、龙抬头:
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4、社日节:
社日节又称土地诞,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古时代的社日节期依据干支历法来定,后来因历法变动改用阴历定节期。
5、花朝节:
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
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举行。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
6、上巳节: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7、寒食节: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8、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9、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10、七夕节: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
11、中元节:
中元节,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12、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13、重阳节:
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14、寒衣节: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
15、冬至节:
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16、腊八节:
腊八节,俗称腊八 ,日期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古时我国一些地方有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也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17、小年: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
18、除夕: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
十二个传统节日表格3
少数民族的节日
1、彝族的“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传统的盛大节日——“火把节”。这天清晨,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白天饮酒庆贺,进行斗牛、摔跤、赛马、射箭等活动。到晚上举行篝火晚会,高举火把游行。无数火把在田间、山林穿越游动,景色十分壮观。
2、瑶族的“达努节”。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是广西都安瑶族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达努”节。这一天,人人华服艳装,走村串寨访亲问友,互庆丰收。村村寨寨敲起铜鼓,载歌载舞,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
“达努节”传说是这样来的:上古时有个叫密洛陀的祖娘,她的一男一女长大成人之后,祖娘要他们带着农具和种籽,去过自食其力的生活。兄妹俩开荒种庄稼,但长出来的果实被野猪、地鼠和鸟儿吃光了。
3、那达慕。“那达慕”是蒙古语,亦称“那雅尔(Nair)”,“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每年农历6月初四开始的为期5天的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会。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体育项目。
4、泼水节,亦称“浴佛节”,又称“楞贺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当日,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的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
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5、刀杆节。“刀杆节”,是云南边陲轮马山一带傈僳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体育节日。时间是农历二月初八。刀杆节由来于一个传说,纪念明朝时期体察边民疾苦的兵部尚书王骥。
扩展资料: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龙抬头(二月二)、社日节(二月二)、花朝节(二月13-二月17)、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七月半(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后一天) 等。
另外,二十四节气当中,也有个别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如:清明、冬至等,这些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它们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此外,中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
表格中华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有七个: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中国传统节日表格,俗称“大年”。春节的来历,在中国传统节日表格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
四月五日: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 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情人节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我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后有妇女于此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所谓乞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烘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阴月阳日,故名“重阳”。民间就有在重阳节做茱萸代、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