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改-军改2024年干部政策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军改2024年干部政策
(一)适当扩大士官编制规模 适应部队战斗力建设发展需求军改,进一步加强军兵种和高技术部队专业技术骨干力量军改,适当增加士官编制员额,部队士官编制比例提高3%左右。
(二)调整士官结构比例和服役时间 取消士官现行一至六期的划分,保留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调整士官服役时间,将初级士官由6年调整为4年,中级士官由8年调整为9年,高级士官由14年调整为15年。
调整士官结构比例,初级士官调整为占士官总数的50.1%,中级士官调整为46%,高级士官调整为3.9%。调整专业编配比例,气象、测绘、侦察、通信、炮兵、雷达、电子对抗、陆航、油料、修理、专工、测量控制、测量发射、陆战、观通、航空、空降、战略导弹等主战专业士官编配比例提高10%以上军改;非专业技术班长部分编配为中级士官,士官队伍更趋稳定。
扩展资料军改:
各级要深入学习贯彻胡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以深化士官制度改革为契机,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士官队伍建设科学发展。要坚持科学定位,充分认清士官是生成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基础,是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骨干力量,是加强基层建设、保持部队稳定的关键因素,切实把士官队伍建设作为军队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
要加强科学指导,始终把统一思想认识、严格依法办事、强化组织领导贯穿改革全过程,精心筹划,严密组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深化士官制度改革任务。
参考资料来源军改:
人民网-先行调整军级以上军官军衔晋升有关政策
百度百科-士官制度改革
军改2024年结束吗
结束了。重大时间彰显变革框架,军改时间表基本落定。最新或2024(历届)前基本完成我国国防体制改革现代化攻坚。
一五军改是什么
一五军改是指在2015年启幕的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此次军改是中共建政以来军队系统最大的一次深刻变革,其意义不亚于“1980年代初地方从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的改变”,其更深远的影响可能需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看得清楚。
军改的内容有哪些?有哪些大的调整?
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一、推进领导指挥体制改革
这轮改革对领导管理体制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进行一体设计,着力构建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和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格局。
通过一系列体制设计和制度安排,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进一步固化下来并加以完善,强化军委集中统一领导,更好使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中央军委。
主要改革措施包括,调整军委总部体制、实行军委多部门制,组建陆军领导机构、健全军兵种领导管理体制,重新调整划设战区、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等。
二、优化规模结构和部队编成
精简机关和非战斗机构人员;调整改善军种比例,优化军种力量结构,根据不同方向安全需求和作战任务改革部队编成,推动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更加精干高效。
三、构建严密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向军委机关部门和战区分别派驻纪检组;调整组建军委审计署,全部实行派驻审计;组建新的军委政法委,调整军事司法体制,按区域设置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
扩展资料:
军队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牢牢把握“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原则,以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为重点,协调推进规模结构、政策制度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改革。
2024年前,在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优化规模结构、完善政策制度、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等方面改革上取得重要成果,努力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
按照总体目标要求,2015年,重点组织实施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2016年,组织实施军队规模结构和作战力量体系、院校、武警部队改革,基本完成阶段性改革任务;2017年至2024年,对相关领域改革作进一步调整、优化和完善,持续推进各领域改革。政策制度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改革,成熟一项推进一项。
(二)领导管理体制。着眼加强军委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军委机关的战略谋划、战略指挥、战略管理职能,优化军委机关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完善军种和新型作战力量领导管理体制,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体系。
从职能定位入手,按照突出核心职能、整合相近职能、加强监督职能、充实协调职能的思路,调整改革军委机关设置,由总部制调整为多部门制。军委机关下放代行的军种建设职能,剥离具体管理职能,调整归并同类相近职能,减少领导层级,精简编制员额和直属单位,使指挥、建设、管理、监督四条链路更加清晰,决策、规划、执行、评估职能配置更加合理。
健全军种领导管理体制,优化军种机关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发挥军种在建设管理和保障中的重要作用。调整改革后勤保障领导管理体制,以现行联勤保障体制为基础,调整优化保障力量配置和领导指挥关系,构建与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相适应,统分结合、通专两线的后勤保障体制。
改革装备发展领导管理体制,构建由军委装备部门集中统管、军种具体建管、战区联合运用的体制架构,装备发展建设实行军委装备部门—军种装备部门体制,装备管理保障实行军委装备部门—军种装备部门—部队保障部门体制。加强国防动员系统的统一领导。
(三)联合作战指挥体制。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要求,建立健全军委、战区两级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构建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重新调整划设战区。
按照联合作战、联合指挥的要求,调整规范军委联指、各军种、战区联指和战区军种的作战指挥职能。与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相适应,完善联合训练体制。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军视网-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