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苏-什么是屠苏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屠苏
屠苏指:古代一种酒名。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
出处:宋·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白话释义: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
屠苏指的是什么意思
屠苏指的是画有屠苏草的房屋。
屠苏亦作“屠酥”,“屠苏”本来是一种阔叶草,南方民间风俗,有的房屋上画了屠苏草作为装饰,这种房屋就叫做“屠苏”。有的书上说,住在屠苏里的人们酿的一种酒就叫做屠苏酒。
引证解释:
《宋书·索虏传》:“焘所住屠苏为疾雷击,屠苏倒,见压殆死,左右皆号泣。”
唐·杜甫《冷淘》诗:“愿随金騕袅,走置锦屠苏。”
仇兆鳌注引《杜臆》:“锦屠苏,天子之屋。”
诗词中的屠苏:
1、《红楼梦》五十三回:男东女西归坐,献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毕。
2、唐·韩鄂著《岁华纪丽》:“元旦每人饮一杯屠苏,一年中就不会得瘟疫”。
3、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饮屠苏,岁旦辟疫气,不染瘟疫及伤寒”。
4、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岁饮屠苏,先幼后长,为幼者贺岁,长者祝寿”。
屠苏是什么意思
屠苏,一种酒名,相传古代汉族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此酒名的来历,有人说屠苏是一种草名,也有人说屠苏原为古代的一种房屋之名。
屠苏酒的出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诗生动而形象地描绘出古时过年的欢乐景象,也道出了古人过年饮屠苏酒之风俗。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其俗至宋代犹存。陆游《除夜雪》诗“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即咏其俗。
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这种药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的。
屠苏酒的来源
据唐代韩鄂所著《岁华纪丽》的记载,屠苏是一间草庵(茅舍)的名称。据说古时住在此草庵的一个名医,每到大年夜便分送给附近的每家一包草药,嘱咐他们放在布袋里缝好,投在井里,到元旦那天汲取井水,和着酒杯里的酒,每人各饮一杯,这样一年中就不会得瘟疫。人们得了这个药方,却不知道这位神医的姓名,就只好用屠苏这个草庵的名称来命名这种药酒。其实,屠苏也并不是某间草屋的专名,据汉朝人服虔的《通俗文》说,凡是茅屋都称屠苏。至于屠苏酒中放的什么药,梁朝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说,北魏的议郎董勋说过,古代中国民间风俗元旦那天所喝的药酒,里面放的是花椒焙成的药末。
所谓屠苏酒,其实是一种椒酒。董勋还谈到饮屠苏酒的习惯,是一家人中年纪最小的先喝,以次挨下来,年纪越大的越后喝。原因是小孩过年增加了一岁,所以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是生命又少了一岁,拖一点时间后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这种先少后长的喝屠苏酒的风俗一直传到后代。唐代诗人顾祝《岁日作》诗说:“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几人全。还将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宋代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
屠苏是什么意思解释
屠苏的意思介绍如下:
古代一种酒名。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
屠苏的读音为:[ tú sū ]。
屠苏的相关造句如下:
(1)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2)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3)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载新的梦想。朋友,祝你春节快乐!
(6) 爆竹声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转眼之间除夕到,全家团圆烦恼无。喜笑颜开家宴摆,守岁节目百样出。开开心心过除夕,明朝便会春光度。祝除夕快乐!
(7) 春风送暖入屠苏,新年到来羊欢叫。福禄寿星全驾到,送来好运身边到。健康幸福无烦恼,寿比南山人不老。事业更是步步高,妻子儿女全欢笑。祝你羊年合家欢,快乐生活直到老!
(8)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同在他乡难相见,却把短信送祝福。新年到了,祝你身体健康,岁岁平安,笑口常开,元旦快乐!
屠苏是什么东西
屠苏,是酒名。古代中国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如: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于是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屠苏酒、胶牙饧。”
其也指的是房屋,草庵,药酒名。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 汉 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宋朝苏辙《除日》诗:“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馀。” 清马之鹏《除夕得庐字》诗:“添年便惜年华减,饮罢屠苏转叹?。”
出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诗生动而形象地描绘出古时过年的欢乐景象,也道出了古人过年饮屠苏酒之风俗。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其俗至宋代犹存。陆游《除夜雪》诗“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即咏其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