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个国家级新区-国家级新区有哪些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国家级新区有哪些
截止至2024年12月,中国有19个国家级新区,具体如下:
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广州南沙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大连金普新区、四川天府新区、湖南湘江新区、南京江北新区、福建福州新区、云南滇中新区、哈尔滨新区、长春新区、江西赣江新区、河北雄安新区。
国家级新区的意义
国家级新区主要是行政区划调整的一种措施,由中央政府批准设立并拥有相应的配套政策。新区的地理范围比较小,通常是一个市内的某一个区域。
“国家级新区”的布局更多的会考虑怎么样通过新区的建设带动区域的发展,成为一个区域的增长极,改变整个区域的发展态势,有辐射效应。
比如:上海的浦东新区对长三角、东南沿海及沿江的经济增长都有不同程度的带动作用;重庆的两江新区,对重庆整个地方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截止到2024年国家级新区有几个
19个,到2024年,中国有19个国家级新区,它们是: 兰州新区、南沙新区、西咸新区、长春新区、赣江新区、雄安新区、贵安新区、西海岸新区、福州
国家新区有几个
截至2024年查询,国家新区有19个(数据统计于2018年)。
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国家级新区是中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设立的一种新开发开放与改革的大城市区。
国家级新区始于1992年,1992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成立,此后一直未再有新区设立。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升格为国家级新区,此后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广东南沙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四川天府新区、南京江北新区、江西赣江新区等陆续成立。
重金打造的国家级新区有哪些?
说到国家级新区,人们最先想到的必然是上海浦东新区,其建设时间最早,知名度最高,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都有很强的影响力。那么你是否知道,目前我国共有国家级新区19个,从最开始的浦东新区,到2017年的雄安新区,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这19个国家级新区均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它们是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其中浦东新区于1992年10月批准设立,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它是我国科学发展的先行区,综合改革的试验区,也就是领头羊的角色。
时隔14年后,在2006年5月天津滨海新区设立,其作为我国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也是国际航运和物流中心,其在2010-2016年GDP曾超过浦东位列第一,也是全国第一个GDP破万亿的新区。而在GDP统计口径改变后,就只能屈居第二了。
4年后,另一个直辖市重庆也迎来了自己的两江新区,其承担着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先行者,以及内陆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的重任。今年重庆GDP首次超过广州,仅次于北上深,新区发展步入新阶段。
一年后,浙江迎来了自己的舟山群岛新区,其承担着海洋综合开发,国际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的角色。又过了一年,新区终于落户西北,甘肃兰州新区承担着我国西北地区另一个经济增长极的重任。同年,我国经济最强省份广东也迎来了自己的广州南沙新区,其承担着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和新型城市化典范的重任。
在2014年,我国又陆续设立了5个新区,分别为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大连金普新区,四川天府新区,这几个新区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以及中西部地区,均承担各自地区,乃至全国发展的重任。
随后的2015和2016年间又逐步设立了7个国家级新区,分别为:湖南湘江新区,南京江北新区,福建福州新区,云南滇中新区,黑龙江哈尔滨新区,吉林长春新区,江西赣江新区,它们均是对之前设立的新区的一种补充和完善,辐射长江流域,东北地区,东南沿海以及西南腹地。
最后就是2017年的河北雄安新区,其地位和被重视程度目前来看,无人出其右,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是我国发展的千年大计,其未来发展前景必然十分广阔,请拭目以待。
在这19个新区中,经济发展最好的当属浦东新区,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个GDP过万亿的新区。位居次席的滨海新区,虽然与浦东新区的差距近年来逐渐拉大,不过短时间来看不会有其他新区可以超过。其他新区的经济总量较为胶着。
除了这19个新区外,包括武汉长江新区、合肥滨湖新区、郑州郑东新区、南宁五象新区、乌鲁木齐新区、沈阳沈北新区、石家庄正定新区,唐山曹妃甸新区、杭州大江东产业聚集区在内许多城市也已经提出打造自己的国家级新区构想。
最后,祝愿以上新区发展得越来越好!
我国已设立17个国家级新区分别是哪些新区
现在是19个国家级新区。
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家级新区成为新一轮开发开放和改革的新区。
1992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成立,1994年3月天津滨海新区成立,2010年6月重庆两江新区成立,2011年6月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成立,2012年8月兰州新区成立,2012年9月广州南沙新区成立,2014年1月陕西西咸新区成立、贵州贵安新区成立,2014年6月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大连金普新区成立,2014年10月四川天府新区成立,2015年4月湖南湘江新区成立,2015年6月南京江北新区成立,2015年9月福建福州新区成立、云南滇中新区获批成立,2015年12月哈尔滨新区成立,2016年2月长春新区成立,2016年6月江西赣江新区成立,2017年4月河北雄安新区成立。
截至2018年6月,中国国家级新区总数共有19个。
此外,还有武汉长江新区、合肥滨湖新区、郑州郑东新区、南宁五象新区等地区在申报中。
拓展资料:
成立背景
国家级新区这项工作始于1992年,当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成立;1994年3月,天津滨海新区成立。
此后,设立工作停止了16年。
2010年再次启动,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广东南沙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四川天府新区、江西赣江新区等陆续成立。
至2017年底,中国至少还有9个城市新区已经提出,要打造国家级新区,分别是:武汉长江新区、合肥滨湖新区、郑州郑东新区、南宁五象新区、乌鲁木齐新区、沈阳沈北新区、石家庄正定新区,以及唐山曹妃甸新区、杭州大江东产业聚集区等。
设立国家级新区作为国家战略,是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对特定区域的发展做出重新定位,在进一步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发挥该区域的潜在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从而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同构和产能过剩困局,进而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能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根据现在的观察,对于相当一部分国家级新区来说,在其建设过程中将遇到的一个较大难题,是产城如何融合。
产业化和城镇化以及二者的互动,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从发展实践来看,如果产业化超前于城镇化,会因城镇配套设施缺乏,出现住房短缺、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反之,则会由于城镇化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出现产业空心化、就业不足、收入差距扩大和经济萧条等问题。
如果说在早期工业化阶段,出现的主要矛盾是城镇化滞后于产业化,而在产能全面过剩、产业升级缓慢的背景下,将会出现产业化滞后于城镇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