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简介资料-艾青的个人简介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艾青的个人简介
- 2、谁能告诉我艾青的资料
- 3、艾青的简介 谁知道?
- 4、艾青简介
- 5、艾青的资料 艾青的简介
艾青的个人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艾青简介资料,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1928年就读于杭州 西湖艺术学院,次年留学法国。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被捕, 在狱中开始写诗,以《大堰河——艾青简介资料我的保姆》一诗成名。
1937年后辗转于武汉、山西、桂林、重庆等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1年到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主编《诗刊》。1949年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1957年被错 划为右派,到黑龙江、新疆等地劳动。文化大革命中一再遭到批判。1976年10 月后重新获得写作权利,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 被法国授予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扩展资料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艾青简介资料;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艾青简介资料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参考资料艾青简介资料:百度百科-艾青
谁能告诉我艾青的资料
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 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艾青因病逝世,享年86岁。
艾青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他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他的诗中,有严肃的、艰苦的艺术实践,也有饱满的进取精神和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一切不过都流露出他最真切的诗情。
很多人都知道艾青的成名作是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但却未必读过。但是这一首短诗,我想90%的中国人应该都知道。
《我爱这土地 》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首次发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
土地是个博大的意象,诗人选择它来作为寄情和倾诉的对象,其境界极其广阔,然而又将这些感情浓缩在10行的诗句里,取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这首先是因为作者不是从实处落笔,而是从虚处落笔,不是直写自己与土地的关系,而是通过想像把自己虚拟为“一只鸟”,借鸟儿与土地的关系来展开全诗的艺术境界,使诗的整体构架显得巧妙自然,浑然不觉。
“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是一句引人注目、令人心动、值得品味和沉思的诗句,也是全诗中深化作者对土地感情的一个奇异的亮点。本来,鸟声是优美清脆的,不存在“嘶哑”的声音,但作者却特别亮出“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是当时悲壮的时代氛围(抗战初期)、作者特殊的个性与气质以及作者特殊的表达需要等,共同作用于鸟儿形象而产生的审美意象,它大大提升和强化了形象的审美表现力,从中更能感到作者对土地的爱是如此的执著、坚贞和顽强:即使是面对这样一片浸透着苦难的土地,作者也要无条件地去爱,要永远不知疲倦、竭尽全力地去为这片土地而歌唱!
正当为作者不断的歌唱——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所吸引时,诗篇却陡然来了一个大的转折,一个破折号之后突出“我死了”,让身躯肥沃土地。于是,生前和死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的执著的爱,这便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念兹在兹,至死不渝。最后两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再回归到土地这个意象上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生活在祖国的这块土地上,痛苦多于欢乐,心中郁结着过多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然而,这毕竟是生他养他的祖国,即使为她痛苦到死,也不愿意离开这土地——“死了”以后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作者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艾青的简介 谁知道?
艾青简介:
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
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中文名: 艾青(原名蒋正涵)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浙江金华
出生日期: 1910年3月27日
逝世日期: 1996年5月5日
毕业院校: 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人物生平艾青被聂鲁达誉为“中国诗坛泰斗”
艾青,中国现代诗人。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于1933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作品被译成几十种文字,著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湛江,夹竹桃》等诗集。
发表作品:
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北风》、《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黎明的通知》《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春天》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
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在汉口、重庆等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任《文艺阵地》编委、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等职。
从1936年起,艾青出版诗集达20部以上,还著有论文集《诗论》《新文艺论集》《艾青谈诗》,以及散文集和译诗集各1本。他的作品被译成10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作家协会副主席
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出访了欧、美和亚洲的不少国家。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诗集《归来的歌》和《雪莲》曾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新诗奖。
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这是我国诗人得到的第一个国外文学艺术的最高级大奖。其诗作《我爱这土地》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北方》被选入苏教版必修三语文书。《我的思念是圆的》被入选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必修二语文书。 另外,他的诗作《太阳的话》也被选入小学六上语文教材。
担任主编
1941年赴延安,任《诗刊》主编。他在遍地抗日烽火中深切地感染到时代的精神,汲取了诗情,抗战期间成为他创作的高潮期,出版了《北方》《向太阳》《旷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雷地钻》等9部诗集。诗作倾诉着民族的苦难,歌颂了祖国的战斗,渗透着时代气氛,笔触雄浑,气势壮阔,情调奋发昂扬,到了延安以后,创作风格所起的明显变化。抗战胜利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副院长,负责行政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艾青担任《人民文学》副主编、全国文联委员等职。著有诗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春天》《海岬上》。
扩展资料
艾青的个人生活:
与张竹茹:
1935年,25岁的艾青听从父母之命,与张竹茹结婚。
与张月琴:
1936年,艾青在常州武进女子师范当国文老师,与女学生韦嫈(真名张月琴),即艾轩的母亲相识、相爱。1939年,29岁的艾青与18岁的韦嫈结婚,相继生下女儿艾清明、儿子艾端午。1947年,艾轩在河北深县小李庄出生。
1955年,艾青与韦嫈离婚,艾轩和姐姐艾清明、哥哥艾端午判给了父亲,妹妹艾梅梅则归母亲抚养。
与高瑛:
1955年,艾青与刚调到中国作家协会的高瑛相识。1956年3月27日,艾青与高瑛结为夫妻。
1956年3月27日,既是艾青的生日,也是他同高瑛结婚的日子。尽管在这之前,艾青在文艺界已开始遭到批评,但深深爱着艾青的高瑛毅然决定宣布他们的婚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艾青
艾青简介
艾青,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笔名还有莪伽、克阿、纳雍、林壁等。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一个地主家庭。
1958年后,艾青在黑龙江、新疆农场劳动。1978年重返诗坛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艾青抗战爆发后曾在山西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后任《广西日报》文艺版编辑、重庆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1941年去延安,曾在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
抗战胜利后历任华北文艺工作团团长、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副院长、华北大学第三部副主任。建国后历任《人民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
扩展资料:
人物成就
艾青对现代诗内容和形式审美标准的探讨,大大推动了中国新诗的规范化和现代化进程。艾青在30年代初走上诗坛,他作品深沉而忧郁的抒情风格受到了人们普遍的注意。
抗战爆发后,艾青事实上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期,可以称之为"艾青的时代",他的创作不仅开了一代诗风,而且深刻影响了这一时期乃至40年代后期的诗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艾青
艾青的资料 艾青的简介
1、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艾青简介资料,原名蒋正涵艾青简介资料,字养源艾青简介资料,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画家。
2、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5年,出版艾青简介资料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