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的特点-评剧的由来,评剧的特点都有哪些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评剧的由来,评剧的特点都有哪些
评剧的创始人是成兆才老先生。
最初的评剧有挺繁杂的曲调,俗称‘蹦蹦戏’、‘莲花落’,等等。直到六十年代,还有人把看评剧称呼为‘看落子’。评剧的名称据传说还是李大钊老前辈给定的名,因为当初评剧曾经叫‘平剧’,引起了与‘平剧’的争议,(当初京剧称‘平剧’)李大钊出面,拿出了一个万全之策,把平剧的‘平’字加了一个言字旁,变成了‘评剧’,意思是评古论今,说唱艺术,平息了当初的争议。
评剧确实是吸取众家所长,河北梆子、京剧,越剧、都是她曲调宝库,老艺术家们丰富了评剧腔调,自成一派,在华北、东北地区广泛流传。先后拍出了电影《刘巧儿》《秦香莲》《花为媒》等等剧目,解放初期东北推出来《小女婿》,有效的配合了新中国婚姻法的宣传。评剧造就了白玉霜、小白玉霜、新凤霞、韩少云、筱俊亭、华淑兰、魏荣元、马泰、等等艺术家。
评剧的特点,她不像京剧、河北梆子那样高亢,评剧较为‘平’和,唱腔也是按叙事的腔调唱出唱词,以二六板式为主要节奏,伴奏是以‘板胡’为主弦,配乐器有二胡、中胡、低音胡、大提琴、扬琴、三弦、琵琶等等。
六十年代开始,评剧舞台非常活跃,“夺印”、“江姐”等等剧目充斥在各地舞台和各种广播之中。
评剧是在莲花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评剧与莲花落有什么不同?
评剧是在莲花落基础上发展起来评剧的特点的,但与莲花落又有着明显的不同。评剧的特点是以唱工见长,吐字很清楚,唱词是浅显易懂的,生活气息比较的浓郁。莲花落主要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等地,演出形式有单曲和彩唱两种。与评剧相比,莲花落的体系比较的简单,也没有那么多的流派。
关于评剧的介绍。
评剧是很善于表现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联系。比如说在进行演出的时候,表演者会与现实进行联系,就可以让观众有一种代入感,不会听不懂。并且评剧的吐字特别的清晰,不会出现囫囵吞字的情况。农村人是比较喜欢听一些故事的或者传说而评剧就以此为基础,编出评剧的特点了一些选段,让听众听得很是有趣。比如说当地的表演者改编的《黑猫告状》、《杨三姐告状》等等。在改变这方面,评剧确实是很有经验的,创造出评剧的特点了很多优秀的剧目。随着时代的变化,评剧也出现评剧的特点了各种各样的流派,并且还吸收了京剧、梆剧等剧组的经验,形成了很齐全的规模,比如说生旦净丑。
关于莲花落的介绍。
莲花落的规模就比较小了,并且受众也比较的单薄,没有那么多的人了解。毕竟这是一个地方的戏剧,但流传的时间非常久,距今已经有900多年的历史了,是一种说唱兼有的曲艺术。在接地气这方面莲花落做的是比较好的,特别喜欢在民间进行演唱,收费很低,所以在农村的受众比较多。但随着世代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戏曲文化也变得越来越没落了,毕竟娱乐活动是很多的。
总结
如果评剧的特点你对评剧和莲花路很感兴趣,就可以去观看一下类似的选段,能够让你更加了解。
京剧与评剧的区别
一、发源地不同。
1、京剧,发源地是皖南 安庆府、徽州府,属于南方地区。
2、评剧,发源地是宝坻区、滦南县、沈阳市,属于北方地区。
二、艺术特点不同。
1、京剧,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
2、评剧,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它的形式活泼、自由,最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因此城市和乡村都有大量观众。
三、表现手法不同。
1、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2、评剧,唱腔是板腔体,有慢板,二六板,垛板和散板等多种板式。
解放后,评剧音乐,唱腔,表演的革新取得显着成就,特别是改变了男角唱腔过于贫乏的弊病,男声唱腔有了新的创造。其表演艺术虽吸收了梆子、京剧的身段、程式,一度出现京剧化的倾向,但仍保持着民间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郁的特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剧(中国戏剧艺术(国粹的典型代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评剧
来自于天津的评剧,在演唱中有什么特色?
天津的评剧极富特色。天津的评剧既有天津的本土流派特色,又能够结合外地的流派的特色,这让天津的评剧流派能够富有特色,能够兼容其他的文化特色。而天津的评剧最早是起源于河北地区,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个剧种。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评剧出现了很多个个流派,其中的四大流派最为著名,分别是“李”“刘”“白”“爱”,这四大流派的创始人则分别是“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爱莲君”而且在天津的一个公园,长虹公园,里面还有着这四大流派的纪念碑。
天津可以算是评剧发展历史中的里程碑。因为在天津的评剧流派中出现了不少极富自己流派特色的评剧流派,分别是鲜灵霞的鲜派、刘翠霞的刘派、爱莲君的爱派、白玉霜的白派、新凤霞的新派、筱俊亭的筱派 、花淑兰的花派。
鲜派,特点是高亢且婉转,既明丽又脆亮,以大青衣为主比较鲜明,比较沉稳。刘派,在各个音区的演唱中,更加注重中音区,因为在节奏上有很多的急转,所以要注意尺寸。这两个流派,在拉法上都是很特别的去注重弓速。
爱派,风格很清新,对其他的流派产生了很重大的影响,就连新派和花派都受其影响。白派也是很婉转。不过富有时代性,注重力度和板式。新派,旋律优美,又是新的风格。三个流派极富自己流派的特色。
筱派,又是全新的特色,主要是老旦唱腔,与其他流派截然不同,风格多变,既俏皮又威严又接地气。花派,则让人会有一种甜美脆亮的感觉,融入了很多的民族、地域特色。这两个流派都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