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郡-宁夏在古代,的时候叫啥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 1、宁夏在古代,的时候叫啥
- 2、汉代的北地郡在今天什么地方?
- 3、公元316年 守 北地郡 的 除了 麹昌 麹允 ,还 有 谁 ?
- 4、《曹全碑》碑文详注 句 38 —— 北地大守
- 5、316年 守 北地郡 的 人 是谁 ?
- 6、古代地名,邶地以北有哪些?
宁夏在古代,的时候叫啥
西周北地郡,周王朝疆域以北地区,包括内蒙河套,宁夏全境及陕西、山西北部称为朔方。
春秋,今固原地区为乌氏戎所居,今银南地区以盐池为中心是朐衍戎北地郡的势力范围。
战国,秦惠文王攻取乌戎地,置乌氏县(今固原县南泾水北岸)辖今固原地区。之后又在盐池县境设立朐衍县、辖今银南地区。
秦朝,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后,两县划归北郡管辖,这是宁夏地区有行政设置之始。秦朝时宁夏为北地郡,郡治在甘肃宁县。并在此地修建了秦长城和秦渠,引黄河水灌溉农田。
汉朝,属朔方史部。
西汉,将北地郡治往今甘肃环县北地郡;固原设安定郡;宁夏分属北地郡和安定郡。
东汉,将安定郡治移至今甘肃镇原县,将北地区郡治移至今吴忠市利通区西南。
十六国,为匈奴铁佛部首领赫连勃勃所建大夏国的领土。
北魏、北周,继续推行移民兴屯,再次得到有效开发,宁夏始称“塞北江南”。
唐朝,宁夏全境属关内道,设6州北地郡:原州、灵州、西会州、安乐州、雄州、警州。天宝十四年(755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太子李亨在宁夏灵武登基,为唐肃宗。
北宋,宁夏地区属秦凤路,后宁夏北部被党项族李继迁占领,北宋只控制宁夏南部,宁夏南部改属泾原路。
元朝,在西夏国故地设西夏中兴等路行中书省。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设宁夏府路,宁夏由此得名。
明朝,初在宁夏设府,后改卫。曾增设宁夏左屯卫,中屯卫和前卫、中卫、后卫。后改设宁夏镇和固原镇,长城沿线设九个防区,称九镇,为明代边重镇之二。
清朝,顺治五年(1648年),清朝在宁夏设巡抚,属陕西布政司,下制卫所,宁夏为准省级。后撤,改宁夏府,下设州县,归属甘肃,但又升宁夏总兵为提督,继增置满营将军府于宁夏,仍不失省级格局。
民国一年(1912年)1月,改府为道。因右为朔方,改为朔方道。
扩展资料:
宁夏回族自治区海拔1100-1200米,地势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黄河自中卫入境,向东北斜贯于平原之上,顺地势经石嘴山出境。平原上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加上坡降相宜,引水方便,便于引流灌溉。
宁夏地貌复杂,山地迭起,盆地错落,大体可分为:黄土高原,鄂尔多斯台地,洪积冲积平原和六盘山、罗山、贺兰山南北中三段山地。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按地表特征,还可分为南部暖温平原地带、中部中温带半荒漠地带和北部中温带荒漠地带。
全区从南向北现出由流水地貌向风蚀地貌过渡的特征。宁夏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从地貌类型看,南部以流水侵蚀的黄土地貌为主,中部和北部以干旱剥蚀、风蚀地貌为主,是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
境内有较为高峻的山地和广泛分布的丘陵,也有由于地层断陷又经黄河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还有台地和沙丘。地表形态复杂多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宁夏
汉代的北地郡在今天什么地方?
西汉时北地郡治马岭县(在今甘肃庆阳市环县东南的马岭镇)。东汉时郡治富平县(在今宁夏吴忠市西南),后由于羌族作乱,永初五年(111年)之后,北地郡徙池阳县(在今陕西省泾阳县和三原县附近)。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北地郡迁回原地(富平县)。
简介:北地郡,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前271年)灭义渠后所置,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义渠县(在今甘肃庆阳市西南)。西汉时北地郡治马岭县(在今甘肃庆阳市环县东南的马岭镇)。东汉时郡治富平县(在今宁夏吴忠市西南),后由于羌族作乱,永初五年(111年)之后,北地郡徙池阳县(在今陕西省泾阳县和三原县附近)。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北地郡迁回原地(富平县)。永和六年(141年)春,征西将军马贤为羌人击败身亡,东汉惊恐,将北地郡迁至冯翊郡(郡治高陵,今陕西高陵县西南)。汉灵帝中平十五年(185年),北地富平县在过了46年“寄理”的日子后,终于打算从冯翊移回原址。但仅迁徙到彭阳县界就走不动了,这时已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各地群雄并起,边塞也不安宁,只好再向西南回迁,最后落户在陕西怀德,这就是今天的陕西富平县。
公元316年 守 北地郡 的 除了 麹昌 麹允 ,还 有 谁 ?
没有了。
建兴元年(313年),司马邺即皇帝位,是为晋愍帝。晋愍帝任命麹允为尚书左仆射、领军将军、持节、西戎校尉、录尚书事 ,并仍然担任雍州刺史。当时汉赵将领刘曜、殷凯、赵染数万人进逼长安,麹允击败他们,在阵前生擒殷凯。
建兴三年(315年)九月,刘曜攻打北地郡,麹允为大都督、骠骑将军。十月,麹允进攻并驻军在青白城以援救北地郡。 刘曜听说后转而进犯上郡,当时麹允在灵武扎营,因兵力弱不敢前进。
建兴四年(316年)七月,刘曜再度围攻北地郡,北地郡太守麹昌派信使向麹允求救,麹允率领步兵、骑兵三万人赶赴北地郡。麹允离城数十里,群贼绕城放火,烟尘遮天,刘曜放出间谍骗麹允说: “郡城已经陷落,焚烧将尽,要救援也来不及了。”麹允相信了,朝廷军队众兵非常惊惧,不战而溃散。过了几天,麹昌突围奔赴长安 ,北地郡就此陷落。
《曹全碑》碑文详注 句 38 —— 北地大守
a、北地:地名。即北地郡。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前271年)灭义渠后所置,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所义渠县(在今甘肃庆阳市西南)。西汉时北地郡治马岭县(在今甘肃庆阳市环县东南的马岭镇)。东汉时郡治富平县(在今宁夏吴忠市西南)。永初五年(111年)之后,北地郡徙(徙:xǐ 迁移。)池阳县(在今陕西省泾阳县和三原县附近);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北地郡迁回原地(富平县);永和六年(141年)春,将北地郡迁至冯(píng)翊(yì)郡(郡治高陵,今陕西高陵县西南)。东汉灵帝中平十五年(185年),打算从冯翊郡移回原址,但仅迁徙到彭阳县界,此时已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各地群雄并起,边塞也不安宁,只好再向西南回迁,最后落户在陕西怀德,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富平县。
b、大:tài 古通 “太”。
c、大守:古官名,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到西汉景帝时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d、北地大守:北地郡太守。
316年 守 北地郡 的 人 是谁 ?
麹允(北地郡?―316年),凉州金城(今甘肃兰州)人,西晋末年大臣、将领。
永嘉五年(311年),汉赵攻陷洛阳,掳走晋怀帝,阎鼎等立秦王司马邺为皇太子,阎鼎总理百官。麹允时任安夷护军、始平太守,心中妒忌阎鼎北地郡的功劳,恰逢阎鼎杀死京兆太守梁综,麹允便与梁综之弟冯翊太守梁纬等攻打阎鼎,阎鼎逃走。永嘉六年(312年),任雍州刺史。
建兴元年(313年),司马邺继位,是为晋愍帝,任命麹允为尚书左仆射、领军将军、持节、西戎校尉、录尚书事,并仍任雍州刺史。当时汉赵将领刘曜等数万人进逼长安,麹允击败他们。刘曜又攻北地郡,麹允为大都督、骠骑将军,驻军青白城以援救北地郡。刘曜转而进犯上郡,麹允因兵力弱不敢前进。刘曜后再攻北地郡,北地太守麹昌向麹允求救,麹允率兵赶赴北地郡。麹允因中刘曜之计,致使北地郡陷落。
建兴四年(316年),刘曜围攻长安,长安发生严重饥荒,百姓饿死大半,晋愍帝处境窘迫,于是投降汉赵,临行前叹息说: “误我事北地郡的人,是麹、索二公。”晋愍帝投降汉赵后,遭到汉赵皇帝刘聪幽禁侮辱,麹允对此伏地号哭不能起身,刘聪因此大怒,将他幽禁监狱,麹允发愤自杀。刘聪赞许他的忠烈,追赠他为车骑将军,谥号节愍侯。
古代地名,邶地以北有哪些?
北地,指中国古代地名北地郡,其地域大致在今陕西、甘肃、宁夏一带(详细情况请参看词条“北地郡”)。
北地秦代地域
编辑
北地郡,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前271年)灭义渠后所置,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义渠县(在今甘肃庆阳市西南),统甘肃旧宁夏、庆阳、平凉、固原、泾州诸府州地。
北地汉代地域
编辑
西汉时北地郡治马岭县(在今甘肃庆阳市环县东南的马岭镇)。东汉时由于羌族作乱,永初五年(111年)之后,北地郡徙池阳县(在今陕西泾阳西北)。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北地郡迁回原地(马岭县)。永和六年(141年)春,征西将军马贤为羌人击败身亡,东汉惊恐,将北地郡迁至冯翊(郡治高陵,今陕西高陵西南)。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北地郡改治富平县(在今陕西富平县,一说在宁夏吴忠市西南或灵武市西南)。
莽曰威成户六万四千四百六十一,口二十一万六百八十八。县十九。马领,直路,沮水出西,东入洛。灵武,莽曰威成亭。富平,北部都尉治神泉障。浑怀都尉治塞外浑怀障。莽曰特武。灵州,惠帝四年置。有河奇苑、号非苑。莽曰令周。眴衍,方渠,除道,莽曰通道。五街,莽曰吾街。鹑孤,归德,洛水出北蛮夷中,入河。有堵苑、白马苑。回获,略畔道,莽曰延年道。泥阳,莽曰泥阴。郁郅,泥水出北蛮夷中。有牧师菀官。莽曰功著。义渠道,莽曰义沟。弋居,有盐官。大要,廉。卑移山在西北。莽曰西河亭。
北地汉代以后